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肾纤维化是在各种致病因子如炎症、损伤等作用下,肾间质细胞及细胞间质增多,尤其是基质蛋白合成增加,基质降解受抑制而造成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导致肾小球硬化、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内血管硬化。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终共同通道。目前认为各种细胞、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正日益受到人们的瞩目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肾脏纤维化基本病理过程是细胞外基质过多地积聚、沉积及降解不足。主要的致纤维化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的活化或转变,产生大量的细胞外基质;而主要的抗纤维化细胞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可以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从而抑制肾小球系膜及间质纤维化。目前认为促纤维化与抗纤维化细胞因子的失衡是肾脏纤维化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3.
肾小管-间质低氧与进展性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展性肾脏疾病是一组以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为特征的临床疾病, 最终均不可避免地发展为终末期肾衰。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 各种病因导致的进展性肾脏疾病在组织病理上均存在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形成[1], 并与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2]。然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形成的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尽管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 控制血压和降低蛋白尿可延缓肾功能减退, 但肾功能恶化的趋势并未阻止, 因此高血压和蛋白尿可能只是进展性肾脏疾病的加重因素。基于进展性肾脏疾病均存在小管-间质血管床减少和纤维化形成的事实, 最近有学者提出肾小管-间质细胞缺氧在进展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肾小管上皮细胞是肾单位重要的组成结构之一,对维持肾脏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研究提示,近端小管严重损伤或多次损伤将导致不可逆的结构破坏和功能丢失,引起间质小管炎症和纤维化、肾小球硬化,以及毛细血管稀疏等慢性化表现。当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后,会发生适应性修复异常,具体机制包括细胞衰老、代谢紊乱和部分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等,这将导致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在大多数存活的患者中,尤其是在轻度损伤的情况下,可以观察到肾小管的再生和成功的肾修复。在适应性修复中,存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经历去分化和增殖,以恢复功能。然而在严重、重复性损伤或肾脏老化的情况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能会出现适应性修复异常的情况,这会导致进行性肾脏纤维化。本文就近年来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后的适应性修复异常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5.
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方法检查了大白鼠庆大霉素(GM)肾毒性模型、马杉肾炎和正常对照组肾组织中Tamm-Horsfall蛋白(THP)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正常情况下THP为肾脏远端小管上皮细胞所排泌的一种糖蛋白,在肾小管受到损伤后,THP可沉积于间质内,这可能是由于尿液反流及外渗所致。间质THP沉积的多少似乎与小管损伤程度有关,而与炎症反应无关。因此,观察THP在间质分布情况似乎可作为判断肾小管损伤的一种形态学标志,并可用以估计肾脏疾病中肾小管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6.
ERK通路是MAPK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近年来研究得最为活跃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 该通路参与了细胞增殖、分化、转化及凋亡等过程。在蛋白尿相关性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ERK信号通路从诱导间质炎症反应、诱导小管上皮细胞产生促纤维化的信号和细胞凋亡等多个方面参与了蛋白尿所致的肾小管间质损伤,从而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进展性肾脏疾病是一组以肾功能进行性恶化为特征的临床疾病 ,最终均不可避免地发展为终末期肾衰。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 ,各种病因导致的进展性肾脏疾病在组织病理上均存在明显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萎缩和间质纤维化形成[1] ,并与肾功能恶化密切相关[2 ] 。然而肾小管 间质纤维化形成的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尽管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 ,控制血压和降低蛋白尿可延缓肾功能减退 ,但肾功能恶化的趋势并未阻止 ,因此高血压和蛋白尿可能只是进展性肾脏疾病的加重因素。基于进展性肾脏疾病均存在小管 间质血管床减少和纤维化形成的事实 ,最近有学者提…  相似文献   

8.
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小荣  沈颖 《北京医学》2003,25(2):125-126
近年来 ,人们通过大量临床、病理研究认识到肾间质病变的严重程度与肾脏疾病进展的速度密切相关[1] ,而小管间质的病变以炎性细胞渗出、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为特征[2 ] 。现就肾小管间质损伤机制的研究综述如下。一、肾小管间质病变引起肾功能损害的机制研究表明 ,不同类型肾炎预后的决定因素是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有无和严重程度 ,病变活动性组织学指标与蛋白质的多少、肾功能受损密切相关 ,而肾功能减退更密切相关于间质纤维化 ,而并非肾小球的损伤。间质内单核细胞浸润的密度密切相关于肾功能损害程度。肾小管间质导致肾功能受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是肾间质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研究其发病机制对延缓肾衰竭进展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瘦素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JAK/STAT通路是瘦素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NF-κB作为炎症效应的主要调控和启动因子,导致肾小管EMT及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现已证实,JAK/STAT和NF-κB两条信号通路之间存在串话机制。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及中成药可以通过干预JAK/STAT信号通路,揭示其抗肾脏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从而发挥保护肾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许多项目的运动员在大运动量、大强度训练后会出现蛋白尿.蛋白尿提示了肾脏的生理紊乱,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和最重要的病理过程,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屏障的蛋白质,具有肾毒性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肾小球滤出的某些蛋白成分由于被小管上皮细胞大量吞噬而对小管和间质有致病作用;滤出的补体成分可加重间质炎症细胞侵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能刺激肾间质细胞而加重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11.
钱开宇 《医学综述》2013,19(12):2139-2142
梗阻性肾病的病理特征为肾小管萎缩、肾小管间质纤维化、间质炎性细胞浸润、血管稀疏。从细胞层面来讲,肾脏自身的细胞和骨髓来源的细胞共同作用参与了肾脏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输尿管梗阻后,炎性介质促进骨髓单核细胞浸润肾脏间质。肾间质巨噬细胞源于骨髓髓系干细胞,在多种趋化因子作用下浸润到肾间质,在间质微环境中分化为M1和M2巨噬细胞。多项体内外实验表明,巨噬细胞能加重或缓解肾脏间质纤维化,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同时损伤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并造成血管稀疏。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对肾间质纤维化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被认为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终共同通道[1].这一理论的基本内涵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一个独立于病因之外的进展过程,它涉及到小管上皮及间质的损伤,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产生,炎性细胞的浸润、成纤维细胞(FC)的增殖、细胞外基质(ECM)的增多等一系列相互关联的过程,其中细胞因子在这一复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几乎参与了肾间质纤维化的每一个方面的进展.现就目前研究较多的几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苦参碱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蓉  冯梅  付平 《四川医学》2007,28(4):358-360
目前,人类肾脏疾病病理改变和肾小球损害实验动物模型的大量研究显示,肾间质纤维化在肾脏疾病转归中起着主导作用,其病变程度与慢性肾脏病的预后密切相关。肾间质纤维化是慢性肾脏疾病走向肾衰竭的必经之路,它以肾间质的细胞及胶原聚集伴小管萎缩和变形,小管周围毛细血管荒废,肾单位进行性破坏,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性下降为特点。抗肾间质纤维化已是近年研究热点,虽然西药抗肾间质纤维化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其临床效果仍不太理想,而中药科研研究已凸显出其良好的作用,现就其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及中药苦参碱抗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IgA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并探讨其与IgA肾病预后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74例IgA肾病患者的肾穿活检组织,分为3组:轻度系膜增生组(27例)、局灶增生组(28例)和增生硬化组(19例)。检测患者的血压、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采用免疫组化及Masson方法观察肾小管间质内α-SMA、Vimentin、TGF-β和胶原纤维的表达。 结果 IgA肾病患者的血压、血清肌酐及24 h尿蛋白定量随病理分级增加逐渐升高,增生硬化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高于轻度增生组和局灶增生组(P<0.01),局灶增生组24 h尿蛋白定量与轻度增生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 IgA肾病小管间质α-SMA、Vimentin及TGF-β表达及表示纤维化程度的胶原纤维表达随分级增加逐渐增高,各组间有差异(P<0.05或 P<0.01)。IgA肾病组织中α-SMA、Vimentin、胶原纤维与临床指标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中度相关(P<0.05), Vimentin与α-SMA、胶原纤维的表达均呈高度相关(P<0.01)。 结论 IgA肾病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程度与小管间质纤维化及肾功能异常具有相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肾脏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ɑ-SMA和Vimentin的表达可能作为评估临床IgA肾病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肾间质纤维化是多种肾脏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常见的病理改变,其严重程度不仅影响肾功能,而且与肾病的预后有着密切联系。肾间质的基质成分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分泌,研究表明,肾间质成纤维细胞主要有3个来源:(1)肾脏固有的间质成纤维细胞;(2)循环而来的间充质细胞;(3)肾小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6.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机制及防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肾间质细胞(包括肾间质成纤维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细胞因子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纤维化的进展。间质细胞增殖和凋亡失衡及细胞间质代谢失调也是造成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原因。进一步阐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这些微观病理过程,对探讨临床防治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信号转导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tubular 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differentiation,TEMT)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和进展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其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的可能作用。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行单侧输尿管结扎术(UUO模型),造成结扎侧肾脏纤维化模型,于术后3d,7d,14d,21d各时点随机处死8只,另有8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组。收集血清测定其中瘦素及肌酐、尿素氮水平,肾组织切片行HE及Masson染色,供病理分析其纤维化程度。结果①血肌酐及尿素氮UUO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②UUO组肾小管间质损伤评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③UUO大鼠较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且在UUO各组之间血清瘦素水平随着肾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加。结论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血清瘦素水平的增高与小管间质纤维化并存。  相似文献   

19.
周宝尚 《重庆医学》2011,40(28):2894-2896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各种不同病因的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共同通路,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近年研究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1],肾小管上皮细胞可通过EMT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broblast,MF),进入间质,合成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直接导致肾间质纤维化的进行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在慢性排斥移植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0例慢性排斥移植肾活检组织中TNF-α、ICAM-1和VCAM-1表达进行检测.12例正常肾脏组织作为对照.结果在发生慢性排斥的移植肾组织中,大多数病例有活动性间质及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和小管局部炎症,肾小球、肾小管及间质浸润细胞TNF-α、ICAM-1和VCAM-1表达程度和分布普遍增强,但主要见于间质浸润细胞、肾小管损伤部位上皮细胞、炎症区域管周毛细血管和微小动脉内皮细胞,与正常对照有明显差异.结论细胞免疫可能在慢性排斥发病中起作用,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则是一过程中的重要介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