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不同基因亚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宫颈病变中作用.方法 对476例患者宫颈分泌物作病毒分型.其中238例在阴道镜下多点取活组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分三组:(1)正常或炎症组,共43例;(2)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组,共152例;(3)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组,包括宫颈浸润癌共43例.根据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HPV-DNA)亚型分布,分析HPV感染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阳性率达90.5%,原位癌及浸润癌达100%,正常或炎症组、LSIL组、HSIL组HPV感染者分别占48.6%、67.7%、90.5%,HSIL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P<0.001).宫颈病变存在多重HPV感染.结论 宫颈病变患者感染HPV-52、16、51、58、68、CP8304、11型较多见,HPV-16、52、58、31、CP8304、33、18型致癌性较强,多重HPV感染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PV)DNA16、18检测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妇科门诊875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均采用HC:方法检测HPV-DNA16、18,同时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结果875例妇女患者,HPV16、18阳性者有259例,占29.6%。经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病理确诊患者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慢性宫颈炎15.5%(80/515),宫颈湿疣38.7%(74/191),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型61.9%(39/63),CINⅡ型58.7%(44/75),CINⅢ型62.5%(15/24),宫颈癌100%(7/7)。CINIHPV感染率高于CINⅠ/(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HC2-HPV-DNA检测为一种先进有效的宫颈病变的筛查方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宫颈癌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HPV-1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HPV高危病例200例,以基因捕获技术(HC2)对人乳头病毒(HPV-DNA)进行检测,并分析HPV感染及表达与宫颈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组共检出HPV感染61例,其中HPV-16型28例,HPV-18型2例,31例其他。经病理证实宫颈鳞癌19例,CINⅠ级20例,Ⅱ级19例,Ⅲ级3例。CC组的HPV-16显著高于正常组及CINⅠ、CINⅡ,HPV-18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IN组及正常组,P<0.05。CC及CIN易感性与HPV-16/18阳性率存在显示相关性(P<0.05),而正常组与HPV-16/18阳性率无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组织中HPV-16过度表达与宫颈上皮内瘤变以及宫颈鳞癌的发展密切相关,检测HPV-16有助于阐明宫颈癌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早期筛查并预测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宫颈癌的关系,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原位癌。方法:利用膜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技术筛查与病理学诊断相结合,以宫颈炎为对照组,对宫颈炎和高危患者(如ASCUS、CIN、宫颈原位癌)共685例进行HPVl6/18型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高危患者中HPV16/18感染率为64.2%(124/193),其中宫颈癌、CINⅢ和CINⅡ的HPV16/18感染率为97.2%(69/71),CINⅠ感染率为52.0%(26/50),ASCUS感染率为40.3%(29/72),宫颈炎对照组感染率为11.2%(55/492),宫颈炎和高危患者两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O.005),高危患者中〈40岁感染率为69.0%(40/58),≥40岁感染率为62.2%(84/135),两组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感染与宫颈病变,特别是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并且病变越重,HPV的感染率越高。提示宫颈癌的防治重点应放在高危型HPV感染者,并且宫颈病变的发生与年龄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方法收集清远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妇女120例,通过PCR和杂交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DNA检测,分析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结果 CINⅠ患者46人,CINⅡ患者48人,CINⅢ患者17例,宫颈癌患者9例均为HPV-DNA检测阳性,其中16型46例、52型22例、58型16例、56型11例、33型10例、18型7例,11型、35型、42型、43型、53型、66型、68型和73型各1例。结论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类型中以高危型为主,尤其是16型,占38.3%;其次为52、58、56和33型,分别占18.3%、13.3%、9.17%和8.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的子宫颈病变患者的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和HPV亚型分布。方法选取本院妇科门诊448例行宫颈活检结果有异常病例,根据病理分为炎症组8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I组108例,CINⅡ组97例,CINⅢ组90例,宫颈癌组65例。并对448例患者用检酸分子快速杂交技术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 448例患者中有337例(75.2%)HPV检测呈阳性。HPV亚型感染频度由高到低前五位分别为16、58、33、52、18,单一HPV16型在5组中的感染率分别是5.6%、13.9%、28.9%、40.0%、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2型同时感染者为68例,其中炎症组6例(6.8%),CIN I组21例(19.4%)、CINⅡ组21例(21.6%)、CINⅢ组18例(20.0%)、宫颈癌组12例(18.4%)。宫颈病变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各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炎症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高危型HPV感染的阳性率升高,宫颈病变级别呈上升趋势。在妇科体检中应重视HPV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型别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对186例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患者行HPV-DNA检测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析HPV感染率及其主要基因型别与宫颈病变的关系。结果 186例中HPV-DNA阳性率22.0%(41/186),正常或宫颈炎组为3.8%(5/130)、CIN1组为40.0%(10/25)、CIN2-3组为80.0%(20/25)、宫颈癌组为100%(6/6)。HPV的型别分布以HPV16/58/18最常见,所检出的型别以HPV16检出率最高。结论①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②高级别宫颈癌前病变与宫颈癌均伴有高危型HPV感染,HPV16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331例宫颈疾病患者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诊断结果的分析,发现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CIN合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率为62.58%,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率为28.57%,两者比较有明显的差异。19~29岁年龄段的CIN患者合并HPV感染率较30~69岁年龄段明显增高。结果表明宫颈HPV感染促进了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发生。年轻患者宫颈HPV感染率的增高,是宫颈癌患者年轻化的原因。因此,大力开展HPV感染检测,及早发现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并进行干预治疗是降低宫颈癌发病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宫颈疾病筛查11 179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为宫颈癌的早期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4月至2006年3月在计生站行宫颈细胞学检查、HPVDNA检测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进行筛查,以组织学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涂片11179例,异常涂片351例(3.41%);宫颈HPV DNA检测11179例,阳性156例(1.395%);阴道镜检查1140例,104例在阴道镜指引下宫颈活体组织检查。病理结果显示: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83例(检出率7.9.81%),其中CINⅠ33例,CINⅡ10例,CINⅢ40例,HPV感染8例。HPV DNA检测阳性高峰年龄为30~34岁(31.41%),CIN发病年龄在30~44岁之间的病例占86.75%。宫颈轻度糜烂占发生CIN总数的33.73%,其中CINⅡ、CINⅢ分别占40%和30%,宫颈光滑者占CIN总数的28.92%。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HPV DNA检测阳性,活检确诊为CIN与宫颈细胞学检查异常而HPV DNA检测阴性活检确诊为CIN,经’0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诊断CAN符合率86.30%;阴道镜检查对CIN的诊断符合率96.39%(80/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颈细胞学检查、HPVONA检测配合阴道镜下病理检查能及早发现宫颈癌的瘤前病变,30~44岁年龄妇女是宫颈癌防治的重点人群。对HPV阳性者要进行严格的宫颈癌追踪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HPV—DNA亚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分为接受HPV—DNA亚型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的观察组(68例)和仅接受液基细胞学检查的对照组(52例),观察两组患者中筛查阳性情况以及观察组患者中HPV—DNA哑型的阳性例数。结果观察组检出阳性总例数54例,HPV—DNA-16阳性率79.41%、HPV—DNA-18阳性率67.65%,其中CINⅠ级7例、CINⅡ11例,均明显多于对照组;CINⅢ级17例、宫颈浸润癌20例,与对照组无差异。结论HPV—DNA亚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测对早期发现并诊断宫颈癌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Ki67、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分级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Ⅰ型(CINⅠ)、5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其中,CINⅡ20例,CINⅢ30例)、50例慢性宫颈炎患者,观察患者Ki67、P16的表达效果。结果Ki67表达阳性细胞在宫颈鳞状上皮中的位置分布与CIN级别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16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CINⅢ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达水平与CIN级别呈正相关。结论Ki67、P16对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和分级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细胞学结合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基细胞学(LPT)联合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诊断宫颈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妇产科门诊2010年1月至9月就诊的444例妇女实施宫颈LPT及HPV-DNA检测。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以上者和(或)HPV-DNA阳性者进行宫颈组织活检,活检结果高于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为阳性。结果 444名LPT检查者,ASCUS以上者50例,HPV-DNA阳性194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1.3%、43.7%,LPT及HPV-DNA均为阳性者31例,检出率为72.8%,其中CINⅠ~Ⅲ23例,宫颈癌5例,诊断符合率为93%。病理结果示:CINⅠ18例,CINⅡ32例,CINⅢ34例,宫颈癌12例,HPV感染率分别为44%(8/18)、28%(9/32)、56%(19/34)、75%(9/12)。结论癌前病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LPT结合HPV-DNA检测可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期病变的统称,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宫颈原位癌,反映了宫颈癌发生中连续发展的过程,本研究探讨吸烟及HPV16/18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之间的关系。方法追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长沙市三医院及长沙市妇幼保健院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期患者并在1年后复检者共385例,其中吸烟者98例,不吸烟者287例,高危HPV16/18感染者242例,无高危HPV16/18感染者143例。1年后复检385例患者中16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对HPV16/18及吸烟对宫颈上皮瘤变转归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年后385例CIN中166自然消退,非HPV16/18感染患者较HPV16/18感染患者有更高的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率(60.8%vs32.6%),而其中吸烟的HPV16/18感染者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消退率最低(27.1%)。结论Ⅰ、Ⅱ期宫颈上皮内瘤变在12月内可自然消退,HPV感染(HPV16/18)是宫颈上皮内瘤变持续的重要因素,吸烟可能促进HPV感染患者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TCT联合HPV-DNA在筛查宫颈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门诊1060例患者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和宫颈HPV-DNA的筛查,采取TBS报告方式,对ASC-US以上的患者和(或)HPV-DNA检测阳性的患者行宫颈活检。结果 1060例TCT检查的患者中,ASC-US以上者235例,HPV阳性者282例,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2.17%、26.60%;TCT和HPV-DNA均阳性者186例,占15.75%,病理结果示宫颈浸润性鳞癌6例,CINⅠ是92例,CINⅡ-Ⅲ为65例,分别为0.57%,8.68%,6.13%。结论 TCT联合HPV-DNA能提高宫颈病变的检出率,可作为宫颈病变的筛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伏慧存 《淮海医药》2013,31(4):293-294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宫颈细胞学ASCUS分流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为ASCUS的194例患者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同时行阴道鏡检查及宫颈活组织检查或宫颈管内膜刮除术。HPV-DNA检测阴性者予阴道抗炎治疗3个疗程后复查TCT。HPV-DNA检测阳性,病理为高级别上皮类瘤变行宫颈LEEP刀锥切进一步诊断及治疗,病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可4~6月定期检查或局部治疗(微波)。结果 194例宫颈细胞学ASCUS患者中HPV-DNA阳性者46例,共检出宫颈上皮类瘤变22例。HPV-DNA阴性者148例,共检出宫颈上皮类瘤变6例。结论 HPV-DNA检测可有效检出宫颈细胞学ASCUS中CIN患者,可作为对宫颈细胞学ASCUS进行有效分流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型别及分布特点对评估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术)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病变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8704例行HPV检测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HPV分型检测结果及分布特点,83例行LEEP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前及随访HPV感染情况及病理指标。结果8704例女性检测中,HPV阳性926例,占比为10.64%,其中单一亚型感染769例、占比为83.05%,多重亚型感染157例、占比为16.95%。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的分型依次为:HPV52、16、58、53、33,感染率分别为2.50%(218/8704)、1.75%(152/8704)、1.08%(94/8704)、0.78%(68/8704)、0.57%(50/8704)。926例HPV阳性患者中最终以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CINⅠ~Ⅲ的有235例,其中HPV16阳性89例、占比为37.87%,HPV52阳性70例、占比为29.79%。83例行LEEP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中,CINⅠ22例,CINⅡ18例,CINⅢ43例,83例术前HPV检测阳性率为100.00%(83/83),17例(20.48%)为HPV多重感染;高危型HPV感染率由高至低分布依次为HPV16、52、58、33、18、53、39、68、56、73;HPV16患者29例,占比为34.94%;HPV52患者14例,占比为16.87%;HPV58患者14例,占比为16.87%;HPV33患者8例,占比为9.64%;HPV18患者7例,占比为8.43%;HPV53患者5例,占比为6.02%;HPV39患者2例,占比为2.41%;HPV68患者2例,占比为2.41%;HPV56患者1例,占比为1.20%;HPV73患者1例,占比为1.20%;其中29例HPV16型病变中CINⅢ22例。83例行LEEP术的宫颈鳞状上皮病变患者术后随访中,检测高危型HPV阳性5例,占比为6.02%(5/83)。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有病变残留或复发,发生率为4.82%(4/83),发现病变残留或复发时间为术后3~12个月,其中3例为CINⅢ,1例为CINⅡ;病变残留或复发患者高危型HPV检测阳性占比为100.00%(4/4),其中HPV16型3例,HPV52型1例。结论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以单一的高危型HPV感染为主,主要型别是HPV16、HPV52,宫颈鳞状上皮病变经LEEP术治疗后,高危型HPV检测可有效预测LEEP术后复发或病变残留,通过有效制定随访方案,可及早防治复发或病变残留,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清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sTNF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在人乳头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中的变化。方法经过阴道镜下活检、病理检查证实的宫颈癌50例作为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58例作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取两组病例少量的宫颈上皮组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PV16、18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TNF-α、sTNFRⅠ和sTNFRⅡ。结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HPV感染引起血清TNF、sTNFRⅠ显著升高(P<0.01),而sTNFRⅡ没有明显变化。在宫颈癌患者中,HPV感染后其血清TNF、sTNFRⅠ、sTNFRⅡ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TNF和sTNFR在HPV感染及与之密切相关的CIN、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HPV-18病毒E2与E6基因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宫颈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PV-18阳性的宫颈炎15例、CINⅠ 19例、CIN Ⅱ 17例、CIN Ⅲ 20例、宫颈浸润癌24例的标本中E2及E6基因的表达,比较两者在各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HPV-18 E2在宫颈炎、CIN Ⅰ、CINⅡ、CIN Ⅲ和宫颈浸润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94.7%、58.8%、20.0%及0%; E6在上述各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5.3%、41.2%、85.0%及100%; E2和E6在宫颈炎和CIN Ⅰ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E2和E6的表达在CIN Ⅰ、CINⅡ、CIN Ⅲ和宫颈浸润癌组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E6和E2的表达呈负相关(r=- 0.728,P<0.01).结论 HPV-18 E2的表达缺失和E6的过度表达,可能是H PV诱导宫颈细胞恶性转化的关键环节,在宫颈癌的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检测HPV- 18 E2与E6的表达对早期评估CIN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