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肝细胞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高,预后较差,早发现和早诊断是降低肝细胞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办法,目前临床常用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求。代谢组学主要研究生物体产生的所有代谢产物的变化,例如脂质、胆汁酸、氨基酸等,它们位于系统生物学的下游,能直接反映组织的生化状态。代谢组学通过利用色谱、质谱、磁共振等技术从患者血清、尿液、组织等标本中寻找代谢物的差异,从而探讨其诊断价值并希望发现潜在的肝细胞癌标志物。在肿瘤早期筛查中,代谢组学研究具有标本易得,操作简单,并且可同时处理大量标本等优势。综述了近年来应用代谢组学研究肝细胞癌代谢标志物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HCC)是由病毒、化学致癌物等多病因作用,因癌基因或癌相关基因激活、抗癌基因失活或胚胎期某些癌基因重新复活等诸多因素引起肝细胞生长失控而致癌变,其中数百种基因调控和表达与肝癌发生、发展相关.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惟一途径.随着多种"组学"如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和对肝癌发生机制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与肝细胞恶性转化相关分子标志物被发现,有望成为肝癌早期特异性诊断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熊猴实验感染人乙肝病毒的动态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项研究选7只无自然感染HHBV的健康熊猴,实验感染HHBV。在这批熊猴出现血清学阳性的证据后,对其做肝活检(分早、中、晚期),经光、电镜动态病理学观察,并结合组化、免疫组化和分子原位杂交等法定位检测肝细胞内HHBV标志物。结果各猴肝脏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的动态变化与乙肝病人相似;并在猴肝细胞内定位检测出HBsAg、HBcAg和HBV-DNA复制,建立了理想的乙肝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化学致癌剂2-FAA喂饲SD大鼠,对鼠肝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的组织学改变、腺苷脱氨酶(ADA)的表达和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肝细胞轻度损伤时,肝组织ADA的释放就可以引起血ADA的显著增加,第2周时血清ADA活性明显高了对照组(P<0.001),且出现异常时较谷丙转氨酶(ALT)早;当肝细胞表现为癌前病变时,血及肝组织中ADA活性仍然明显异常;在肝细胞完全癌变时,肝中ADA比活性仍较高,而血中ADA和ALT活性巳都降至较低水平;在诱癌过程中ADA的动力学常数术发生改变。研究资料提示,血清ADA为反映肝细胞损伤很灵敏的标志酶。  相似文献   

5.
体外定向诱导E14小鼠胚胎干细胞为肝细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体外定向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方法常规方法培养E14小鼠胚胎干细胞(ESC)后,进行悬滴-悬浮培养,形成胚胎体,再进行分阶段定向诱导,在培养第9~12天、第12~18人以及第15~18天分别加入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和制瘤素M。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持异性基因mRNA的表达,并用吲哚氰绿(ICG)摄取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分析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结果在诱导培养的第13天,细胞出现肝细胞样改变。RTPCR分析可见,在诱导的第6天和第12天分别可以榆测到内胚层或卵黄囊分化标志基因-甲状腺素运载蛋白和α1抗胰蛋白酶的mRNA表达,第6天出现末成熟肝细胞标志基因-甲胎蛋白mRNA表达,第9天、第15天和第18天分别开始出现成熟肝细胞的特异性标志基因-白蛋白、葡萄糖6磷酸酶、酪氨酸氨基转移酶mRNA表达。同时,ESC源性肝细胞表现为ICG摄取和PAS反应阳性,经过诱导,ICG阳性细胞数约占85.1%。结论ESC源性肝细胞具备肝细胞特性,FSC有可能成为肝细胞治疗的替代供体细胞。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神经降压素(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四氯化碳(CCl4)损伤原代培养肝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离体培养肝细胞损伤模型,设对照组、损伤组及不同浓度胃肠肽预处理组(胃肠肽提前1h加入),24h后测上清液酶水平、肝细胞SOD活性和MDA(丙二醛)含量,以台盼蓝染色试验计算肝细胞存活率,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EGF、NT明显降低原代培养肝细胞CCl4损伤后上清液酶学水平、MDA含量,提高SOD活性和细胞存活率(P<0.01),改善形态学变化。CGRP对上述指标和形态学改变无明显影响。结论 EGF、NT对离体培养肝细胞CCl4损伤有直接保护作用,而CGRP无此作用。EGF、NT可能是通过稳定生物膜、抗脂质过氧化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HBV感染时肿瘤坏死因子对肝细胞毒性效应与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HBV感染时肿瘤环死因子对肝细胞毒性效应与受体的关系,以进一步阐明慢性乙型肝炎时PC损伤机制。分别取血清HBV感染标志阳性肝癌患者癌周组织及血清HBV感染标志阴性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肝组织,作观察组及对照组并行细胞分离培养得PC及枯否细胞。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细胞癌变过程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的动态改变及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以2-乙酰氨基芴(2-FAA)喂饲雄性SD鼠诱发肝癌发生,分别观察肝细胞形态学、肝及血IGF-Ⅱ的动态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鼠肝,人肝癌组织中IGF-Ⅱ表达,并以生物素标记的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分析IGF-Ⅱ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诱癌过程中肝细胞出现颗粒样变性、不典型增生到HCC的形成过程中IGF-Ⅱ呈梯度表达,表现为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变性组(P〈0.01).癌变过程中IGF-Ⅱ呈阳性表达和胞内分布,肝和血IGF-Ⅱ呈显著正相关.人肝癌组织中IGF-Ⅱ高表达,明显高于非癌组(P〈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与肿瘤数目无关;HBV-DNA阳性肝癌组织中IGF-Ⅱ表达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IGF-Ⅱ参与肝细胞的癌变过程,其过度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促肝细胞生长素和丹参联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对照1组,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穴位注射治疗,对照2组,采用丹参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组采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丹参穴位注射治疗,观察三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肝纤维化血清学、影像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促肝细胞生长素和丹参组在肝功能改善、抗肝纤维化、影像学方面与丹参、促肝细胞生长素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和丹参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肝炎肝纤维化疗效确切,安全,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0.
大鼠肝细胞与睾丸支持细胞混合共微囊化的体外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肝细胞与睾丸支持细胞混合共微囊化对肝细胞生物学活性的支持作用。方法利用微囊发生器制备含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及两者混合细胞的微囊,根据微囊内包裹细胞种类的不同,分为微囊化肝细胞组,微囊化睾丸支持细胞组,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分别微囊后共同培养组和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混合共微囊组。观察囊内细胞形态,体外培养测定培养液中Alb与尿素分泌,判断各组囊内肝细胞活性和功能。样本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体外培养96h时,光学显微镜下见微囊呈球形,表面光滑,细胞均匀、散在分布于微囊内,囊内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呈圆形,未贴壁。微囊化睾丸支持细胞组培养上清液中无法测及Alb与尿素。与微囊化肝细胞组相比,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分别微囊后共同培养组与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混合共微囊组肝细胞的存活时间延长,培养上清液中Alb(F=217.56,P〈0.01)和尿素(F=232.72,P〈0.01)明显增加。混合细胞共微囊组于培养第7天Alb与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80±0.11)g/L、(1.92±0.10)μmol/L,而其他两组均于培养第3天Alb与尿素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48±0.08)g/L、(1.47±0.08)μmol/L和(2.27±0.10)g/L、(1.37±0.05)μmol/L。相对于混合细胞共微囊组,肝细胞、睾丸支持细胞分别微囊后共同培养组在培养中后期Alb、尿素含量下降趋势明显。结论肝细胞与睾丸支持细胞混合共微囊化能明显延长囊内肝细胞的寿命,维持肝细胞形态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是实现肝癌很好控制、减轻肝癌负担的重要措施。其中,确定肝癌的高危人群和制定适合的肝癌筛查策略是实现肝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关键。肝癌风险评估模型是对肝癌的高危人群便捷和快速识别的重要手段。在肝癌风险分层评估的基础上,应用影像学技术、血清学标志物、液体活组织检查、代谢组学及糖组学等方法,实现肝癌精准早筛、早诊,从而达到早治目的。  相似文献   

12.
肝细胞癌是我国第三大癌症死因。近年来,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使得肝癌患者生存率得到提高。但受限于肿瘤异质性及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的缺乏,肝细胞癌患者对治疗应答存在显著差异,而以蛋白基因组为核心的多组学研究以及高通量药物筛选平台的发展,将有助于开发肝细胞癌新型临床治疗策略和精准用药疗效预测,从而逐步实现个体化的精准诊疗。  相似文献   

13.
丙型肝炎和肝细胞癌巫协宁生物学技术的进展对肝细胞癌的分子学机制增进了了解,新影象技术使肝细胞癌(HCC)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肝细胞癌在日本,20年前HCC发病率已开始上升,1980年已疑及与非甲非乙肝炎病毒有关,而HBsAg阳性...  相似文献   

14.
田丽艳  范建高 《肝脏》2010,15(1):19-22
目的观察非肥胖糖尿病(NOD)小鼠的肝脏损伤,探讨高血糖与肝脏病变的关系。方法53只雌性NOD小鼠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NC组,n=23)和高脂饲料组(HF组,n=30)。所有小鼠均在确诊为糖尿病后2周或观察至9月龄时处死。检测各组的肝指数、生化指标及肝脏组织学改变。结果NC组小鼠均无肝细胞脂肪变性发生,但糖尿病组(NC-DM组)肝指数、血糖、TG及ALT、AST均高于非糖尿病组(NC-ND组)小鼠(P0.05)。HF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糖尿病组(HF-DM)重于非糖尿病组(HF-ND)(P0.01),所有小鼠均表现为肝脏轻度非特异性炎症。DM组小鼠肝细胞胞质有糖原蓄积。结论NOD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与高脂饮食有关,高血糖可引起胞质糖原蓄积及肝酶学异常,并加剧肝细胞脂肪变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线粒体-细胞色素c途径探讨沙棘熊果酸对酒精性肝病大鼠肝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根据随机数字表将50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进行完全随机分组,分为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沙棘熊果酸低、中和高剂量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给予每日1次生理盐水灌胃8周;酒精模型组用阶梯式浓度酒精灌胃的方法持续灌胃8周;沙棘熊果酸组分别按50 mg/kg、100 mg/kg和150 mg/kg灌胃,1 h后再灌喂模型组同等剂量酒精。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情况;电镜下观察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TUNEL法检测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细胞线粒体和胞浆细胞色素c和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与酒精模型组相比,沙棘熊果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ALT、AST和胆碱酯酶水平均下降(P值均<0.05);酒精模型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紊乱,肝细胞水肿、脂肪变性明显,而沙棘熊果酸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逐渐趋于正常、肝脂肪变性明显改善;肝细胞线粒体数目增加、形态明显改...  相似文献   

16.
代谢组学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组学研究手段,能够揭示肝细胞癌(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代谢谱差异,成为HCC生物标志物研究的热点。简述了代谢组学在HCC诊断中的意义,概括了HCC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代谢组学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以血清、尿液及肝组织代谢物为对象,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个方面进行。指出分析和监视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应代谢物的变化,对于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尿酸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中的作用与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通过肝组织活检诊断为CHB住院患者492例,根据是否合并NAFLD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Metavir评分系统进行组织学活动度(A)和纤维化分期(F)评分,ROC曲线评估血尿酸是否可以预测肝细胞脂肪变。结果以肝组织病理活检作为金标准,非NAFLD组319例,NAFLD组173例。NAFLD组高尿酸血症是非NAFLD组的2. 614倍。在NAFLD组中,血尿酸与肝纤维化呈负相关,与肝细胞脂肪变分级呈正相关,但与肝脏组织学活动度无关;χ2检验提示血尿酸正常组肝纤维化F2~F4是高尿酸血症组2. 415倍(95%CI:1. 180~4. 942),高尿酸血症组肝细胞脂肪变2~3级是血尿酸正常组4. 673倍(95%CI:1. 375~15. 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非NAFLD组,血尿酸与肝脏组织学活动度、纤维化分期均无关。肝细胞脂肪变与肝组织学活动度呈负相关(r=-0. 111,P=0. 013),但与纤维化分期不相关(r=-0. 035,P=0. 441)。血尿酸预测CHB合并肝细胞脂肪变ROC曲线下面积是0. 630(95%CI:0. 577~0. 683),约登指数0. 201,cut-off值376. 9μmol/L,灵敏度53. 7%,特异度66. 4%。结论高尿酸血症是CHB发生肝细胞脂肪变的危险因素;血尿酸与CHB合并NAFLD的肝纤维化、肝细胞脂肪变相关,与组织学活动度无关;同时血尿酸与CHB组织学活动度及纤维化无关。血尿酸对于肝细胞脂肪变具有一些预测价值,但灵敏度和特异度不高。  相似文献   

18.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治疗肝功能衰竭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促肝细胞生长因子能治疗肝功能衰竭吗?杨晓明,李梦东,毛青肝功能衰竭的治疗至今仍是临床难点之一。如何促进肝细胞生长,修复肝脏正常结构和功能是治疗的中心环节,因此早在二十年前就有学者提出利用促肝细胞生长的细胞活性物质治疗肝功能衰竭(FLF)的假设,近10...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是一组病因不同的内分泌代谢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水、电质代谢紊乱。早期糖尿病可无症状;临床症状期可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等;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皮肤感染、肺结核、视网膜动脉硬化、周围神经炎、尿毒症等病变。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严格控制血糖,争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采用连续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对65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以HBsAg,为HBV感染标志,探讨HBV感染与ras癌基因蛋白产物p21^ras过度表达的关系,结果显示,HBsAg阳性组癌旁肝细胞p21^ras的表达强度HBsAg阴性组高,p21^ras的表达强度呈癌旁高于癌的倒置状况与HBsAg阳性关系密切,表明HBV可能参与ras癌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此为HBV参能与肝癌发生的主要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