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特应性皮炎35例的疗效。方法: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5例与西医对照组33例对比观察。结果:中医治疗组有效率为82.8%,明显高于对照组45.4%,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健脾祛风法治疗特应性皮炎(AD)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治疗组38例以健脾祛风复方治疗;对照组29例以清热祛风复方治疗,观察治疗前后SCORAD积分瘙痒程度(VAS)。结果:治疗组在治疗8周后SCORAD积分和VAS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治疗后SCORAD积分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改善瘙痒程度方面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脾虚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重要环节,顾护脾胃应贯穿本病治疗的全过程,其治疗机理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特应性皮炎因生活环境、饮食习惯等变化有难治化、重症化倾向,汉方治疗从调整、改善体质出发,既治标(皮疹),又治本(调整阴阳),常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除湿止痒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95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依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98例与对照组97例,分别外用除湿止痒软膏与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2周后判断病损PASI评分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88%。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除湿止痒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顽疾,很难治愈,此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各文献报道,中医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症状和降低复发率。目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有内服汤剂、外用洗剂和中成药以及针灸等。本文就常用中医疗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正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感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正常生活。该病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1]。临床上治疗效果差强人意,较为棘手。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脾气亏虚,血液生化乏源。笔者采用健脾养血汤合用喜疗妥软膏治疗AD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2例患者均来自湖北省中医院花园山院区皮肤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异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7例特异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单纯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天1次。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合并加味当归饮加减治疗,疗程4周。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10、12(IL 4、IL 10、IL 12)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愈显率56%(14/25例),西药组为22.7%(5/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 4、10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均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3种细胞因子水平恢复正常,西药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李琳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56-5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成年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11-2012.11期间入我院诊疗的62例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1%,对照组总有效率67.8%,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优势明显。结论:在西医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特应性皮炎有效率高,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方便,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特应性皮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认为特应性皮炎多由于患儿先天禀赋不足而素体热盛;或后天调摄不当而致脾虚湿滞,复感风、湿、热邪,合而发病。近年来,通过辨证论治、应用经验方、针灸治疗、开发有效颗粒剂、中药外治等治疗方法,使中医药在治疗特应性皮炎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加,并在治疗和防止复发方面,显示出比单纯应用西药更明显的疗效,而且可以更好地保障显著的近期疗效和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实验室研究也提示血清总IgE及IL-4的水平高低可作为特应性皮炎临床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之一,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湿毒清和依巴斯汀联合应用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外周血EOS、血清Ig E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将我科94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依巴斯汀口服,治疗组患者加用湿毒清胶囊口服,观察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及外周血EOS、血清Ig E的水平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3.8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6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Ig E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毒清联合依巴斯汀口服治疗特应性皮炎比单纯口服依巴斯汀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1.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它可以在小肠粘膜分化上皮内复制,导致急性、自限性腹泻。我们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无乳糖配方奶粉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50例,其疗效明显,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根据祖国传统医学,肩周炎属中医经筋病,病因是中老年人气血不足、并常因劳损或感受风寒等诱因而发病,疼痛常有固定痛点,疼痛尤甚,遇冷则痛剧,有得温则痛缓解等特点,严重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而现代医学的有关理论及朱汉章数十年临床观察研究认为:肩周炎的根本病因是泌失调所致.所以治疗中采用疏经脉、行气活血,调节内分泌平衡为原则,临床中采用多向透刺剥离法可松解粘连、解除痉挛、行气活血,沟通经穴和非经穴,并在组织内,机械能转化为热能,此热能使小血管扩张,小血管扩张,加强了局部的肌肉组织平衡,同时起到补气活血的作用.中药外敷起到疏通经脉,活血化瘀,使局部肌肉组织得到充足的营养.治疗中观察到二者结合使用,起到协同和互补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观察和讨论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取肩关节周围及肢体穴位,通过中医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后,必要时配合穴位注射。结果:痊愈13例,好转4例,无效。例,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观察,综合疗法能够迅速减轻痛苦,缩短治疗时间,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治疗肩周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小儿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轮状病毒(rota 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致病因子,它可以在小肠粘膜分化上皮内复制,导致急性、自限性腹泻.我们自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无乳糖配方奶粉联合思密达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50例,其疗效明显,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在治疗麻疹肝功异常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时分为A 组(32例)和B 组(34例),B组给予葡醛内酯 0.266 g/d、维生素C 3g/d,静点,复合维生素B 6片/d,口服;A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ml/d,静点.结果:A组显效25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100 %;B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85.3%.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有抗炎、保护肝细胞膜作用,在治疗麻疹合并肝功异常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PTCD联合腹腔镜、胆道镜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56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进行PTCD联合腹腔镜、胆道镜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6例患者施行PTCD联合腹腔镜、胆道镜治疗均获成功,其中1次穿刺成功率为96.4%(54/56),剩余2例因首次穿刺失败行再次穿刺后均成功。术后发生腹腔出血1例,经适当止血后痊愈,其余均未发生并发症。7例伴有胆道结石者均行胆道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成功。结论:PTCD联合腹腔镜、胆道镜治疗重症急性胆管炎效果理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分别给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和厄贝沙坦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7%,对照组75.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联合比单独使用厄贝沙坦对降压更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