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脑缺血/再灌注诱导大鼠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局灶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诱导大鼠缺血中心区(同侧皮层)和周围区(同侧纹状体)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STAT1)的激活变化。方法采用SD雄性大鼠线栓法制作右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运用抗STAT1和抗磷酸化STAT1抗体做免疫印迹(IB)检测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STAT1的表达及激活变化。结果缺血2h再灌注不同时间,缺血中心区及周围区STAT1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再灌注24h达到峰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分别增加约3.1和3.8倍(P〈0.05),但在整个再灌注过程中其蛋白表达并没有明显的变化。结论局灶脑缺血再灌注能引起缺血中心区和周围区STAT1磷酸化水平的显著增加,提示缺血性脑损伤诱导STAT1的激活可能参与缺血同侧皮层及纹状体神经元细胞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后皮层和纹状体hephaestine表达的变化。 方法 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再灌注模型 ,在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应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检测皮层和纹状体的表达。结果 MCAO再灌注后大鼠出现大脑中动脉梗塞的神经系统损害体征 ,TTC染色有白色梗死区。hep haestine在正常大鼠的皮层、纹状体有表达 ,在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 12h缺血侧皮层、纹状体表达明显增加并持续到再灌注后 4 8h ,在 2 4h达到高峰 (P <0 .0 1) ,至 1周时表达较正常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ephaestine的表达出现明显的变化 ,在急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变化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 :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诱导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技术定量分析脑损伤变化及药物保护作用。方法 :以不同 MCAO时间诱导脑缺血并再灌注 2 4 h后 ,观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并以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脑梗死体积、脑半球面积、皮层及纹状体神经元密度及白蛋白渗出 ;在缺血前后腹腔注射地塞米松 0 .1mg/ kg或尼莫地平 0 .4 mg/ kg,观察药物的保护作用。结果 :缺血 30 min和再灌注 2 4 h可发生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梗死灶形成、缺血侧脑半球面积增加 11.4 %、神经元密度减少 36 .2 %、白蛋白渗出明显增加。地塞米松和尼莫地平可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显著减小梗死体积 ,抑制缺血侧脑半球面积增加、神经元死亡和白蛋白渗出。结论 :缺血 30 min和再灌注 2 4 h是诱导局灶性脑缺血的合适条件 ,计算机辅助技术客观定量综合评价脑缺血损伤及药物作用是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P-erk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cellu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磷酸化ERK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 结果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检测到磷酸化ERK在梗死中心灶和缺血半暗带都存在阳性表达,于再灌注6 h达到峰值,12 h后逐渐下降;而凋亡细胞于再灌注24 h开始有明显的阳性细胞增加,48 h细胞凋亡达到高峰(P<0.01). 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ERK表达增加,提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导致ERK活性上调,参与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和非程序性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不同缺血时间皮质半暗带和中心区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磷酸化水平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分别于术后1、3、6、12、24h剥取缺血半暗带及中心区皮质组织,应用Western blot并结合Gel Doc凝胶成像系统,定量检测p38MAPK磷酸化水平和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皮层缺血核心区和半影区p38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P〈0.05,n=6),缺血中心区p38MAPK在缺血6h磷酸化程度达高峰,半暗带在3h时达高峰;各组间p38MAPK蛋白表达量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p38MAPK磷酸化激活参与了大鼠脑缺血损伤过程的信号转导,在缺血中心区和半影区的磷酸化增强可能与局部脑缺血损伤的神经元坏死和凋亡过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VEGF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VEGF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缺血2h再灌注6h、12h、24h、48h、72h及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6h,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VEGF免疫阳性反应已出现,24h明显增多,48h达高峰;VEGF mRNA在6h开始上升,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48~72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VEGF表达增强,提示VEGF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半影区的界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①目的 界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缺血半影区的范围。②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甲苯胺蓝染色、焦油紫染色和苏木精-伊红染色界定脑缺血半影区和中心区。③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2h,缺血病灶位于纹状体外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下部,随着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病灶范围逐渐扩大;再灌注1~2d最大,波及纹状体内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上部以及梨状区皮质,之后逐渐缩小;再灌注7~14d恢复到再灌流2h的水平。缺血病灶与周围正常脑组织之间有一形态和结构过渡区,该区的着色和细胞形态结构界于病灶和正常脑组织之间,即缺血半影区。缺血中心区神经细胞明显减少,呈现坏死特征;缺血半影区细胞主要呈现核固缩、染色质凝聚等凋亡特征。④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缺血中心区位于纹状体外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下部,缺血半影区位于纹状体内侧区和额顶叶皮质上部以及梨状区皮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雌二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和雌二醇治疗组,每组32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每组分别于再灌注3h、6h、12h、24h处死8只动物,于视交叉前后2mm脑冠状切开,取闭塞侧组织制备连续性切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脑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3组脑血管内皮均有HSP70的表达。假手术组皮层和纹状体无HSP70表达:雌二醇治疗组与脑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各时间点皮层、纹状体均有HSP70的表达,且雌二醇治疗组脑缺血再灌注后12h、24h皮层HSP70表达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结论:雌二醇预处理,可以诱导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HSP70的表达,对缺血性脑损伤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氧化苦参碱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小鼠急性脑组织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缺血前给予氧化苦参碱10、20、40 mg·kg-1,灌胃7天,末次给药1 h后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短暂局灶性缺血模型,缺血1.5 h,再灌注24 h,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脑的纹状体、海马和皮质的病理学改变.小鼠缺血前给予氧化苦参碱5、20、80 mg·kg- 1,灌胃7天,末次给药1 h后采用断头法制备小鼠的急性脑缺血模型,然后记录小鼠断头后的喘息时间和小鼠断头后张口次数.结果 氧化苦参碱可使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海马CA1区,纹状体和皮质区的损伤程度明显改善,神经元存活数增多.小鼠断头后的喘息时间明显延长,小鼠断头后张口次数明显增加.结论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局灶性脑组织缺血损伤及小鼠急性脑缺血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NOS活性与细胞凋亡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变化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探索阻断脑细胞凋亡的时间窗.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时间分别为15、30、60、90、120 min,再灌注24 h.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法,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中心区(顶叶皮层和尾壳核)NOS活性变化.用苏木精-伊红和TUNEL染色法检测缺血中心区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OS阳性神经元数于30 min时增多最显著,90~120 min时急剧减少.各组凋亡细胞数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多.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神经型NOS(nNOS)对缺血早期的脑损伤尤其是细胞凋亡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活性变化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 ,探索脑缺血的治疗时间窗。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大脑中动脉阻塞 (MCAO)的时间分别为 15、30、6 0、90、12 0min ,再灌注 2 4h。用NADPH d组织化学法 ,检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区和中心区NOS活性变化。结果 :半暗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于 6 0min达峰值 ;中心区NOS阳性神经元数量于 30min达峰值 ,90~ 12 0min急剧减少。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S参与脑缺血损伤 ,在中心区与半暗区NOS活性变化不一致 ,半暗区NOS达峰值时间较中心区延长。推测中心区运用NOS抑制剂最佳时机在 30min内 ,半暗区最佳时机在 6 0min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脑微血管及某些脑区中NO含量变化,为临床应用NO合酶抑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I)和再灌注(R)3大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蛋白漂洗法提取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的脑微血管,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NO含量。结果:脑缺血不同时相脑微血管中NO含量呈渐进性升高(I1、I4、I8组与S组比较,P<0.01),I24组虽较S组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在纹状体与海马,除I1与I8外,其余各组均显著下降(P<0.01);再灌注不同时相脑微血管中除I1R23组显著升高(P<0.01)外,其余两组无明显变化;在脑区,无论纹状体与海马,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不同部位,其NO含量变化不同,提示NO参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脑缺血后细胞凋亡与PARP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在脑缺血再灌流损伤中的表达,探讨PARP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流模型(MCAO)。用原位TUNEL和原位杂交技术探求脑缺血后PARP与细胞凋亡的变化关系。结果 缺血再灌流组凋亡细胞主要位于皮质和纹状体的缺血周围区,至24h达高峰。PARP的表达在皮质于脑缺血再灌流6h达高峰,在纹状体于再灌流后2h已达高峰。结论 PARP的mRNA表达发生在细胞凋亡之前,表明PARP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4.
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单胺类递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期间脑内单胺类递质的变化。方法 :Wistar大鼠 6 0只 ,随机分为 :①正常组 ,②假手术组 ,③缺血 1h组 ,④缺血 2h组 ,⑤缺血 2h再灌 1h组 ,⑥缺血 2h再灌 2h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MCA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大脑皮层和纹状体多巴胺 (DA)、去甲肾上腺素 (NE)、5 -羟色胺 (5 -HT)含量。结果 :与②组比较 ,③组大脑皮层和纹状体DA含量明显降低 (P <0 .0 5 ) ;④、⑤组大脑皮层和纹状体DA、NE、5 -HT含量均显著降低 (P <0 .0 1 ) ;⑥组DA、NE、5 -HT含量与②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MCA缺血再灌注时 ,大鼠大脑皮层和纹状体DA、NE、5 -HT含量显著降低 ,降低程度与缺血时间长短有关 ,其中DA降低较明显。提示DA、NE、5 -HT参与局灶性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5.
CHANGESOFENDOTHELIN-1GENEEXPRESSIONINRATBRAINSDURINGISCHEMIAANDISCHEMICREPERFUSIONWuWeiping(吴卫平);KuangPeigen(匡培根)andLiZhenzho...  相似文献   

16.
亚低温对鼠脑梗塞灶周边葡萄糖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亚低温治疗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梗死灶周边葡萄糖利用率 (localcerebralglucoseutilization ,LCGU)的影响 ,探讨其脑保护机制。方法 :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亚低温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 (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 ,MCAO)再灌注模型 ,缺血 3h再灌注 2 1h。缺血 2 4h后处死动物 ,采用定量放射自显影技术测定各组缺血侧大脑半球缺血中心、梗死灶周边区及对侧大脑半球同源区的LCGU。结果 :与对侧同源区比较 ,两组皮质梗死灶周边LCGU未见升高 ,而两组皮质下梗死灶周边均有一LCGU升高区 (P <0 .0 5 ) ,但亚低温组LCGU升高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与对照组比较 ,亚低温组对侧大脑同源区的LCGU明显低 (P <0 .0 5 )。结论 :再灌注期亚低温降低葡萄糖代谢率 ,减少能量消耗。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一氧化氮合酶(NOS )变化与脑细胞凋亡的关系,探索阻断脑细胞凋亡的时间窗。方法:用线栓 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的时间分别为15、30、60、90、120 min ,再灌注24 h。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组化法,检测局灶性脑 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中心区(顶叶皮层和尾壳核)NOS活性变化。用苏木精-伊红和TUNEL染色法 检测缺血中心区脑细胞凋亡情况。结果:NOS阳性神经元数于30 min时增多 最显著,90~120 min时急剧减少。各组凋亡细胞数随缺血时间延长而增多。结 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神经型NOS(nNOS)对缺血早期的脑损伤尤其是细胞 凋亡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