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痹痛灵颗粒对胶原诱导类风湿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原代滑膜细胞的影响。[方法]通过测量Ⅱ型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的足踝体积和关节肿胀评分,并对CIA大鼠原代滑膜细胞增殖能力的检测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TNF-α含量的测定,观察痹痛灵颗粒对滑膜细胞及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TNF-α含量的影响。[结果]痹痛灵颗粒高、中剂量组大鼠滑膜细胞增殖小于模型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痹痛灵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与雷公藤多苷片组的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结论]痹痛灵颗粒通过抑制CIA大鼠滑膜细胞病理性增生,降低滑膜细胞培养液中IL-1β、TNF-α水平,对胶原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产生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姜酚胶丸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细胞NF-κB信号表达及炎症因子TNF-α、IL-1和IL-1β影响的研究。方法将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酚胶丸治疗组和雷公藤多苷对照组,每组10只。制备CIA模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关节滑膜细胞NF-κB/P65、IκBα表达,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IL-1β表达情况。结果 1姜酚胶丸治疗组及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可下调CIA大鼠滑膜细胞NF-κB/P65、IκBα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2姜酚胶丸治疗组及雷公藤多苷对照组可下调CIA大鼠血清TNF-α、IL-1、IL-1β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姜酚胶丸可通过降低CIA大鼠关节滑膜细胞NF-κB/P65、IκBα信号蛋白表达,显著下调CIA大鼠血清致炎因子TNF-α、IL-1、IL-1β表达,达到缓解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独活寄生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表达的影响,探讨独活寄生汤治疗CIA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正常对照组,采用牛Ⅱ型胶原乳剂于大鼠尾根部及颈背部多点注射建立CIA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20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0只)、独活寄生汤组(简称中药组,10只)。中药组大鼠按22.9 g/kg剂量灌胃中药独活寄生汤,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日1次。给药30天后,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滑膜IL-1β、IL–8表达,并于给药前后进行关节炎指数(arthritis index,AI)评分。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治疗后大鼠关节炎指数(AI)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中药组大鼠A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IL-1β、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大鼠滑膜IL-1β、IL–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降低CIA大鼠滑膜IL-1β、IL–8表达可能是独活寄生汤治疗CIA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姜酚对牛II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的抗炎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周龄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酚组和雷公藤多苷组,每组10只。制备CIA模型,观察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病理、关节炎指数的变化及对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姜酚能够抑制CIA大鼠踝关节肿胀,降低关节炎指数,并能降低血清TNF-α、IL-1及IL-1β水平,减轻关节滑膜细胞增生、滑膜层及滑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其疗效与雷公藤多苷组相当(P>0.05)。结论姜酚对CIA大鼠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NF-α、IL-1和IL-1β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蓬草除痹汤(PCCB)对Ⅱ型胶原诱导关节炎(CIA)大鼠模型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7、IL-1β、TNF-α及T细胞亚群CD4+T、CD8+T、CD4+T/CD8+T的干预作用,探讨PCCB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抗炎免疫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IA大鼠模型,随机分为PCCB组、雷公藤组、空白组及模型组,连续给药28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流式细胞术评价PCCB对CIA大鼠关节炎指数(AI)及大鼠血清IL-17、IL-1β、TNF-α和CD4+T、CD8+T、CD4+T/CD8+T表达的影响。结果治疗28 d后,PCCB组、雷公藤组关节肿胀度及AI显著改善(P均0.01);血清IL-17、IL-1β、TNF-α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CD4+T降低,CD8+T升高,CD4+T/CD8+T显著降低,且PCCB组的抑制作用明显优于雷公藤组(P0.05)。结论 PCCB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炎指数,下调大鼠血清中致炎因子IL-17、IL-1β、TNF-α的水平,调节大鼠血清中CD4+T、CD8+T及CD4+T/CD8+T比例,这可能是PCCB治疗RA的主要机制,为临床应用及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32只SPF级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喋呤组和补肾解毒通络方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牛Ⅱ型胶原和不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制备CIA大鼠模型。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连续21 d。每隔7 d测量大鼠体质量、关节炎指数和左后足趾厚度,HE染色观察膝关节滑膜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Western blot检测滑膜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表达,RT-PCR检测滑膜组织TLR4、NF-κBp65、IκBα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减轻,四肢关节明显肿胀,关节炎指数明显升高(P0.01),滑膜组织增生显著,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明显增加,IL-10含量明显减少(P0.01);膝关节滑膜组织TLR4、NF-κBp65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升高,IκBα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解毒通络方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增加,关节肿胀减轻,关节炎指数降低,滑膜增生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明显减少,IL-10含量明显增加(P0.01);膝关节滑膜组织TLR4、NF-κBp65蛋白和m RNA表达明显降低,IκBα蛋白及m 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可显著减轻CIA大鼠炎症反应,改善滑膜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LR4/IκBα/NF-κB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藤莓汤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滑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抑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滑膜免疫炎性病理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SD大鼠CIA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中药低剂量组,并设正常组,每组6只。正常组与模型组予去离子水10 m L/(kg·d)灌胃,西药组予来氟米特1.87mg/(kg·d)灌胃,中药高、低剂量组分别以藤莓汤生药量31.8、15.9 g/(kg·d)灌胃,连续干预12周。干预结束后检测PPARγ、P65、IL-17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PARγ、P65、IL-17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PPARγ蛋白表达上调,P65、IL-17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西药组及中药低剂量组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65、IL-17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藤莓汤可改善CIA大鼠关节滑膜病理损伤,抑制免疫炎性因子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中自噬相关基因5、7、12(Atg5,7,12)mRNA、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标志物Beclin1、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蛋白(m Tor)及血清细胞因子IL-1β、TNF-α、IL-4、IL-10的表达水平变化及新风胶囊对其的影响。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来氟米特,5.0 mg/kg)和中药组(新风胶囊,3.0 g/kg),每组12只。干预30天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足趾肿胀度(E%)、关节炎指数(AI)及踝关节病理及超微结构变化;检测大鼠滑膜中Atg5、7、12 mRNA表达;检测滑膜LC3-Ⅱ、Beclin1、PI3K、AKT、m Tor蛋白表达;检测大鼠血清IL-1β、TNF-α、IL-4、IL-10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E%、AI、IL-1β、TNF-α升高,体重、IL-4、IL-10、Atg5 mRNA、Atg12 mRNA、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PI3K、AKT、m Tor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两个给药组E%、AI、IL-1β、TNF-α、Atg12 mRNA、PI3K、AKT、m Tor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IL-4、IL-10、LC3-Ⅱ、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西药组Atg5降低(P0.01),Atg7 mRNA升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体重、IL-4、Atg5 mRNA、Atg12 mRNA、PI3K、m Tor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结论AA大鼠滑膜细胞自噬水平下降,导致滑膜细胞的过度增生,引起关节肿胀,致炎因子上升,抑炎因子下降,引起关节的炎症反应。中药新风胶囊可以改善关节炎指数、足趾肿胀度,改善滑膜自噬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蓬草除痹汤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SD大鼠关节炎模型OPG/RANKL/RANK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蓬草除痹汤高、中、低剂量组和雷公藤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采用胶原蛋白诱导法建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按设计给予灌胃药物,连续干预4周,观察干预期间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AI),检测干预4周后踝关节病理形态学评分、骨密度、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 (IL-17)、护骨素(OPG)、核因子-k B受体活化因子受体配体(RANKL)表达水平差异。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AI值、病理形态学评分、TNF-α、IL-17表达显著升高,骨密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干预4周后,蓬草除痹汤各组、雷公藤组AI值、病理形态学评分、TNF-α、IL-17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蓬草除痹汤高、中剂量组TNF-α、IL-17降低程度与雷公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RANKL、OPG阳性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随着蓬草除痹汤用量的增加,RANKL、OPG阳性表达逐渐降低。结论:蓬草除痹汤能有效改善Ⅱ型胶原蛋白诱导SD大鼠关节炎症状,降低关节炎指数,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IA大鼠RANKL表达,抑制OPG/RANKL/RANK信号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TP-MBGs)外用对CIA大鼠T细胞相关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以探究其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6只CIA模型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基质组、TP灌胃组、TP微乳高剂量组、TPMBGs高、中、低剂量组,给药28 d后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皮肤(CD1α、Ig A)、血清(IFN-γ、IL-6、TNF-α、ColⅡ、IL-10)及滑膜细胞上清液(IL-1、PGE_2、TNF-α)中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肤中CD1α、血清中IFN-γ、IL-6、TNF-α和滑膜细胞上清液中IL-1、PGE2、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TP-MBGs中剂量组血清中的TNF-α及IL-6、滑膜细胞上清液中的IL-1及TNF-α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TP-MBGs高剂量组皮肤中CD1α、血清中的TNF-α及IFN-γ、滑膜细胞上清液中的IL-1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雷公藤甲素微乳凝胶外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能通过调节皮肤免疫功能及抑制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起到局部及全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倪爽  徐莲薇 《天津中医药》2021,38(6):727-731
[目的] 观察调更汤对更年期女性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80例记忆能力明显减退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调更汤治疗,对照组给与补佳乐结合黄体酮胶囊人工周期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 治疗组完成观察38例,对照组完成观察37例,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改良KI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记忆商均有提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水平比较,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调更汤可提高更年期记忆能力下降患者的记忆商,改善记忆能力。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更年期记忆能力的改善有望降低认知功能下降的发生,从而有可能降低女性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三焦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AD患者32例和健康老年人30例。AD组给予三焦针法,取穴膻中、中脘、气海、血海、足三里和外关,健康组不给予任何干预。利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临床痴呆量表(CDR)、老年性痴呆评估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评价AD患者针刺前后的认知功能、非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细胞数量、CD4~+/CD8~+比例、免疫球蛋白(IgG)、白介素(IL)-1β、IL-2、IL-6、干扰素-γ(IFN-γ)的水平。[结果]针刺后AD组MMSE评分升高,CDR、ADAS-cog、ADL评分降低(P0.05)。与健康组比较,AD组CD3~+、CD8~+T细胞数量减少,CD4~+T细胞数量增加(P0.05),针刺后CD3~+T细胞数量增加(P0.05)。与健康组比较,AD组IL-1β、IL-2、IL-6、IFN-γ水平增加(P0.05),IgG未见明显改变(P0.05),针刺后以上细胞因子水平降低(P0.05)。[结论]三焦针法可能通过调节AD患者的免疫功能而改善其痴呆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100例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两组在原有治疗方案上,治疗组加服止颤汤颗粒剂,对照组加服止颤汤颗粒安慰剂,疗程12周,每4周随访1次,比较两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IV(UPDRS IV)、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AIMS)、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评价患者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各项评分随时间改善,UPDRSIV、UPDRSIV-A、中医证候评分从第8周起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AIMS肢体部分评分在12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明显改善(P < 0.01)。结论 止颤汤治疗帕金森病运动并发症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四关穴对帕金森病(PD)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宝安区中医院收治的PD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药物治疗联合脑深部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四关穴治疗,治疗8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化应激、帕金森综合量表评分(UPDRS评分)、生命质量测定简式量表(WHO-QOL-2)、肌电图震颤的差异及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精神、行为、情绪积分,日常活动积分、运动功能积分、运动并发症积分、UPDRS总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固定姿势震颤的频率、强度和坐位静止震颤强度较治疗降低,生理、环境、独立性、社会关系、心理、WHO-QOL-2总评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多巴胺(DA)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2)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为46.67%、86.67%,优于对照组的30%、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四关穴可改善PD病情,作用机制可能是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冯思同  张毅 《中草药》2020,51(2):542-548
知母宁是一种具有C-糖苷和氧杂蒽酮成分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性损伤、提高线粒体生物能量和改善认知缺陷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知母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探究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研究红花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和数据库获取红花的有效药物成分,利用数据库预测红花的成分靶点与AD的靶点,并对红花靶标基因进行标准化。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红花-成分-靶点”网络,利用红花的靶标基因与AD的靶标基因的交集基因构建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Ledock软件对关键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获得21种红花有效成分和391个作用靶点,AD的疾病靶点535个,其中红花与AD的共同作用靶点有94个。共得到535个GO分析,43个KEGG通路,主要涉及阿尔茨海默病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癌症中的蛋白多糖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结论:红花治疗由微循环障碍引起的AD的潜在作用机制,且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研究在开心散干预氯化铝联合D-半乳糖诱导老年痴呆症大鼠模型有效性的基础上,揭示开心散对老年痴呆症(AD)不同阶段干预作用的代谢物靶点,构建开心散体内成分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的网络关系,分析开心散对AD发展过程干预作用的效应物质的动态变化。方法:利用行为学指标评价模型复制进程以及开心散的干预作用;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和方法分析开心散对AD大鼠模型不同阶段干预作用的靶点;应用UPLC-MS技术和MSE质谱数据采集模式,分别对开心散体外化学成分和口服给药后的血中移行成分进行表征及鉴定;利用PCMS手段,构建复方药效物质基础与内源性生物标记物的数理模型,发掘开心散防治老年痴呆症不同阶段的效应物质。结果:给予AD大鼠开心散溶液治疗后,模型大鼠的认知功能得到改善,其病理学进程得以延缓。代谢组学研究表明,开心散对AD模型不同阶段标记物的异常表达起到恢复作用,体现了开心散干预老年痴呆症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结论:基于中医方证代谢组学方法为开心散减缓AD进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脑髓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生命安全造成不可忽视的恶劣影响。本文通过对脑肾相济理论进行阐述,认为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二者间关系密切,相互影响。故“肾精亏虚,脑髓失充”是脑髓病的重要病机,“填肾精,益脑髓”是治疗脑髓病的基本方法。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三者同属于脑髓病范畴,脑肾相济理论是临床论治脑髓病的常用理论基础,从脑与肾的生理功能与联系出发,认为脑肾相济是精神充沛、情感智能、行为活动的基础。从病理角度出发,认为补肾祛瘀是治疗脑髓病的基本治法。本文基于脑肾相济理论从脑与肾的生理功能,二者间紧密的联系出发,探析脑髓病的病理基础,通过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具有相同的病机角度,异病同治不同脑髓病,为临床治疗脑髓病提供具有基础、统一、一致的方法,并将典型医案进行分享。  相似文献   

19.
王一洲  赵强 《天津中医药》2017,34(4):262-265
[目的]通过分析屈膝点按叩揉法调控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影响软骨细胞合成代谢,探讨该手法防治膝骨性关节炎(KOA)的分子机制。[方法]50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成5组,运用Hulth造模法构建KOA兔模型,治疗组采用屈膝点按叩揉法治疗,阳性对照组采用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正常组、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同条件饲养。通过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α1亚基及合成代谢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阳性对照组Cav1.2、Cav1.3、Cav1.4、PTHr P、ColⅡ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av1.2、Cav1.3、Cav1.4、PTHr P、ColⅡ蛋白的表达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屈膝点按叩揉法通过影响L型电压依赖性钙通道蛋白,增加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上调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 P)的表达,进而发挥促软骨细胞合成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分析溶血对常规生化项目检测的干扰情况。 方法:选择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重庆市双桥经济技 术开发区人民医院门诊体检中心收集的 120 例体检者血液样本开展研究。将所有受试者血液样本分别放到 2 个试管之内。 并将其标记为试管 1 以及试管 2。将试管 1 中的样本进行人工溶血处理,针对试管 1 以及试管 2 的血液样本开展常规性生 化项目检测,分析结果。 结果:溶血对于血糖(GLU)、三酰甘油(TG)、肌酐(Cr)、血尿素氮(BUN)结果无明显影 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溶血对于胆固醇(CHO)、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 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影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血液样本溶血会对诸多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结果的精准性造成影响,工作人员应当积极分析出现血液样本溶血的原因, 同时也要采取有关措施尽量规避这种情况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