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塞治疗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9月收治的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例腹主动脉瘤术后即刻造影发现Ⅰa型内漏,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3个月复查CT发现Ⅰb型内漏.4例腹主动脉瘤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高流量Ⅰ型内漏患者均接受血管塞栓...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瘤体动脉分支和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Ⅱ型内漏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行EVE出现Ⅱ型内漏的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瘤体上均有数目不等的通畅的动脉分支,术中并发即时性内漏。结论 瘤体上通畅的动脉分支是Ⅱ型内漏发生的主要原因,术后根据瘤径的变化采用相应的动脉栓塞治疗以防止动脉瘤继发性破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导管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5年12月间应用导管栓塞技术治疗的27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分别行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造影。对可疑部位则行超选择性动脉造影,一旦发现造影剂外溢和原发病灶,则超选择性插管入靶血管内行TAE治疗,栓塞剂为0.2—0.5mm直径大小的明胶海绵颗粒,必要时采用PVA颗粒。对十二指肠出血在胰十二指肠上动脉栓塞后,再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造影如仍发现出血则应用同法栓塞。结果:造影见阳性征象者24例,其中21例患者成功完成TAE术,6例仅完成血管造影未行栓塞治疗。17例TAE术后24—72小时内无新鲜出血。止血成功率为80.95%(17/24)。结论:导管栓塞治疗消化道出血是有效而安全的,正确选择栓塞的靶血管和合适的栓塞剂及用量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技术与疗效.方法:收集随访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例接受腔内治疗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术后疗效.结果:腔内治疗8例AAA,手术全部成功.3例SchumacherⅡB型,4例SchumacherⅡC型,1例SchumacherⅢ型;2例扭曲成角Ⅰ级,4例扭曲成角Ⅱ级,2例扭曲成角Ⅲ级.8例患者术后出现1例髂动脉急性血栓形成,置管溶栓后血管通畅;1例术中髂动脉出现Ⅰ型内漏,经植入支架延长段和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术中双侧髂内动脉栓塞,术后未出现相应症状;其中5例使用烟囱技术,术后随访肾动脉通畅;结论:EVAR结合烟囱技术治疗AAA是安全、有效的,提高了成功率,降低了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内漏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近似人体的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内漏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采用6只犬 ,以牛颈静脉间置法或前壁补片的方法形成保留腰动脉的肾下型AAA,经髂动脉行AAA EVE,术中采用修剪人造血管和改变支架附着点的方法形成内漏。结果:血管造影示6只犬动脉瘤形态良好,5只犬形成了即时性内漏,内漏来自近端返流,也有近端返流。结论:通过移植物释放位置的变化可以模拟出与人体EVE后相似的即时性内漏,以供血流动力学和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6.
Ⅱ型内漏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EVAR)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Ⅱ型内漏的形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对于诊断与治疗方面也存在争议.自1997年报道经动脉栓塞治疗EVAR术后Ⅱ型内漏以来[1],该方法已成为治疗EVAR后Ⅱ型内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ⅡC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中髂内动脉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总结累及髂动脉分叉的ⅡC型腹主动脉瘤(AAA)的处理方法。方法:自1997年3月至2002年10月共对42例ⅡC型AAA实施了腔内隔绝术,其中包括单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19例,双侧髂动脉分叉受累者23例。针对髂总动脉不同的病变情况,采取了保留健侧髂内动脉、一侧髂内动脉重建、髂总动脉外绑扎等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即时操作成功41例(97.6%),手术结束时无Ⅰ型内漏存在。术后出现臀、股部疼痛3例(7.5%),便血2例(5.0%),未发生臀、股部和结、直肠坏死。结论:通过对髂内动脉作不同的处理,应用腔内隔绝术治疗ⅡC型AAA完全可以取得满意疗效。术中应尽可能保留一侧髂骨动脉,避免同时封闭双侧髂内动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2例腹主动脉瘤患者EVAR临床经过,通过术前对主要脏器功能进行评估和保护,CTA测量近远侧瘤颈长度、直径、角度和构型,瘤体与分支动脉的关系,最低肾动脉开口至腹主动脉分叉的距离,导入途径的直径、扭曲和钙化程度.根据CTA测量结果,选择覆膜支架和手术方式.术时采用局麻20例,中转全麻l例,1例通过髂总动脉重建导人途径采用硬膜外麻醉,1例合并Stanf.0rd A型主动脉夹层,术时采用全麻.在支架释放前准确定位最低肾动脉位置,至少保留一侧通畅的髂内动脉,若双侧需要覆盖,分期覆盖或髂内动脉重建.支架植入后复查造影,有无内漏.正确判断内漏类型并进行相应处理.支架近端Ⅰ内漏2例,球囊扩张1例,植入Cuff 1例;支架远端Ⅰ内漏1例,球囊扩张时,动脉破裂,行人工血管补片修补术;Ⅲ型内漏3例,球囊扩张后支架植入1例.1例合并Star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先行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行EVAR.术后7一10 d复查CTA,以后每年复查1次.结果 EVAR手术全获成功.主要并发症为单侧髂肢扭结继发血栓形成,Fogarty导管取栓并支架植人1例;腹壁切口裂开1例,清创缝合;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5年,患者均存活.结论 CTA图像质量高、测量准确,是EVAR术前评估和术后随访的金标准.EVAR是高危、高龄腹主动脉瘤患者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合手术室术中智能移动三维导航技术在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6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复合手术室治疗的7例近肾型腹主动脉瘤患者,术中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三维成像(3D-DSA)后将3D重建图像和2D透视图像进行图像融合,标记肾动脉及其他重要血管分支。并对不同阶段不同体位的术中三维导航融合图像进行自动修正配准,根据手术需要,改善融合图像的血管、骨骼背景密度,提高叠加图像上血管可视化程度,精确指导支架释放,实现血管内治疗的准确导航。 结果:7例患者在3D图像导航下行血管腔内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导丝导管均成功导入靶血管内,单根靶血管导入时间3~22 min,造影剂用量150~180 ml。7例行血管腔内腹主动脉瘤修复术均手术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分支血管显影通畅,无内漏。 结论:复合手术室三维导航技术可精准标记肾动脉及其他分支血管开口,方便术中靶血管定位超选,对近肾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GE)后内漏产生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作者总结分析了38例腔内隔绝术并发内漏的诊治体会。38例腔内隔绝术中共4例并发内漏,其中I型内漏2例,Ⅱ型内漏1例,Ⅲ型内漏1例;1例中转传统手术,其余3例在观察中。DSA是术中发现内漏的有效手段,球囊扩张法、支架法、移植物法和栓堵法是治疗内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迟发型远端内漏Ⅱ期腔内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后迟发型远端内漏的Ⅱ期腔内治疗方法的价值。方法:为3例AAA EVE3年以后迟发型远端内漏患者进行了Ⅱ期延伸移植物置入治疗,2例经双侧动脉切开、两侧各置入1枚延伸移植物,1例经腹膜后径路和股动脉径路完成3枚延伸移植物置入。结果:3例均应用了贯穿导丝牵张技术,延伸移植物置入完成后均将内漏消除。结论:Vanguard支架-人造血管系统的结构特点可能是导致远期远端内漏的原因;延伸移植物是治疗的有效方法。导丝牵张技术有助于手术成功并节约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2.
探讨血管内治疗对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8例患者在治疗前均行脑血管造影检查,所有病例均采用经动脉途径,用可脱球囊导管进行栓塞治疗。结果:38例患者中有36例栓塞成功,其中34例患者瘘口完全闭塞。36例患者中有32例于栓塞后保留颈内动脉,4例行颈内动脉球囊闭塞术。术后36例患者的海绵窦综合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3例患者曾行经静脉途径可脱球囊栓塞治疗,但由于海绵窦内分隔的阻挡作用,球囊不能进入海绵窦及其瘘口附近而告失败。2例患者由于球囊早脱并移位于大脑中动脉分支血管内,导致患者发生失语和一侧肢体偏瘫。结论:血管内可脱球囊栓塞治疗直接型颈脉海绵窦瘘,其瘘口闭塞率高,死亡率低,是直接型颈动脉海绵窦瘘的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正摘要目的评估无创性血管弹性成像在评价犬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修复术后内漏及血栓形成的能力,并以CT及病理做参照。材料与方法所有模型均经动物管理协会及加拿大动物管理委员会同意。18例狗腹主动脉瘤模型均置入支架。伴Ⅰ型内漏的动脉瘤有4例,Ⅱ型内漏13例,无内漏者1例。在手术当天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均用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分析三明治技术应用于腹主动脉瘤(AAA)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保留髂内动脉的近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采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EVAR)治疗的9例AAA累及髂总动脉患者(累及单侧髂总动脉3例,双侧6例),术中均接受髂内动脉三明治重建。术后观察和随访围手术期死亡率、腔内修复效果、内漏、支架一期通畅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9例患者EVAR术和髂内动脉三明治重建技术均获成功,围手术期无死亡。术中即刻造影显示9例支架均获通畅,瘤腔均成功修复。出现1例Ⅰ型内漏,2例Ⅲ型内漏,随访时自行消失;1例左上肢急性缺血,再次予急诊肱动脉修复术;3例左肱动脉切口处血肿形成,2例右股动脉穿刺点处血肿形成。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复查CTA分别显示支架通畅9例、8例、8例,均无肠缺血、脊髓缺血或瘫痪症状。 结论 三明治技术在AAA累及髂总动脉腔内治疗中保留髂内动脉安全可行,术后臀肌跛行发生率低,近期随访支架通畅率可,值得临床推广,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及更大临床样本验证。  相似文献   

15.
内漏是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并发症之一,本院血管外科应用钢圈栓塞治疗Ⅱ型内漏1例,就其经验总结如下. 患者为女性,81岁.于2006年4月24日因肾下腹主动脉瘤(图1)行腔内修复术,置入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Zenith,Cook,USA),远端锚定于髂总动脉,保留两侧髂内动脉.患者恢复顺利,术后5 d出院.术后1年随访CTA显示支架形态位置满意,瘤腔内未见明显对比剂充盈,但瘤体直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缩小(最大径仍为6 cm).2008年3月24日因下腹饱胀并扪及搏动性肿块1个月余来诊.  相似文献   

16.
<正>目的明确腹主动脉瘤行血管腔内修复术后囊状扩张并且早期Ⅱ型内漏的CT特点。方法该回顾性研究无需机构伦理委员会批准。回顾了56例病人的影像和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主动脉血栓腔内治疗方法,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10例原发性主动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术前CTA检查明确主动脉血栓分型并进行抗凝治疗。对Ⅱ型病变行全身麻醉下支架植入术,Ⅳ型和Ⅲ+Ⅳ型病变行局部麻醉下取栓或支架植入术。采用双股动脉切开或穿刺入路,术中应用Fogarty球囊或Wallstent支架半释放技术预防动脉远端栓塞。周围血管栓塞治疗中仅对下肢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行腔内治疗,其余部位抗凝治疗。取出的血栓行病理学检查。术后继续抗凝治疗。术后1、3、6、12个月随访主动脉CTA及下肢动脉彩色超声,12个月后电话随访。结果 血栓分型Ⅳ型5例,Ⅲ+Ⅳ型2例,Ⅱb型1例,Ⅱa+Ⅱb型2例。取栓4例,直接裸支架治疗2例,直接覆膜支架治疗4例。4例取栓手术应用Fogarty球囊保护,术中未发生血栓异位栓塞;支架植入患者中2例行Wallstent支架保护,其中1例成功抓捕脱落的血栓。周围血管栓塞病变保守治疗4例,腔内手术6例,其中2例髂动脉支架植入,Fogarty球囊取栓3例(2例复发,共5次手术),大腔导管取栓1例。术后随访1~43个...  相似文献   

18.
本介绍了脑动脉瘤球囊栓塞疗法所使用器械,包括可脱性球囊、导管以及球囊内充填剂,评价了保留载瘤动脉法及闭塞载瘤动脉法的适应证、并发症,叙述了血管内球囊栓塞疗法的具体操作过程及其术后处理。  相似文献   

19.
CAVM栓塞剂NBCA混悬液配比浓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定量分析动静脉畸形(AVM)栓塞到α-氰基丙烯酸丁酯(NBCA)混悬液配比与动静脉(A-V)循环时间之间的关系,探讨临床应用微导管栓塞脑AVM(CAVM)所需的最佳NBCA混悬液配比浓度。方法:(1)16例颅内出血患者的离体新鲜动脉血和浓度分别为20%,33%,50%,70%和80%的NBCA混合,测定不同浓度NBCA在离体新鲜动脉血中的凝固时间;(2)对1例AVM和1例AVF的5支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栓塞治疗。结果:(1)不同浓度NBCA与离体新鲜动脉血凝固时间之间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T(凝)=e^1.9994-4.187D;(2)AVM栓塞术后畸开血管团闭塞约90%,AVF栓塞术后瘘口基本被封闭。结论:A-V循环时间与NBCA配比浓度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为临床运用微导管栓塞CAVM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价值。方法105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行MSCTA,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距为6,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技术、表面遮盖显示、最大密度投影法及多层面重建法。观察分析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确定有无内漏、内漏的类型及漏出量。结果 105例中有13例术后出现内漏,发生率为12.4%,其中,8例为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5例为主动脉夹层术后;Ⅰ型内漏8例,Ⅱ型2例,Ⅲ型3例。结论 MSCTA有利于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诊断,应作为腔内隔绝术后诊断内漏等并发症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