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外(PN)、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取结直肠肿瘤患者60人,随机分组,分别行PN、EN,以体重、上臂周径、外周血血红蛋白(HGB)、淋巴细胞记数(LYM)、血清向蛋白(ALB)、前白蛋白(PAB)作为营养评价指标,并观察肠管恢复蠕动、排气时间.结果 EN组体重、上臂周径、LYM、ALB较PN组更接近正常,HGB、PAB、排气恢复时间EN组较PN组缩短.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以EN为佳.  相似文献   

2.
腹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手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将腹部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肠内与肠外营养两组。自术后第一天起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营养支持,持续8天。结果发现营养支持前后研究组病人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手术后第二日即达到正氮平衡,无明显的肝肾功能影响,消化道反应轻。认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合理的早期营养支持方式。方法前瞻性入组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间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0例老年胃癌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完全肠外营养组(TPN)、完全肠内营养组(TEN)及部分肠内加肠外营养组(EN加PN),每组40例。比较3组患者营养支持治疗耐受性、术后7d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营养支持过程中,EN加PN组耐受性(97.5%,39/40)明显高于TPN组(82.5%,33/40)和TEN组(80.0%,32/40)(P〈0.05)。术后7d,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等营养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N加PN组和TEN组CD3、CD4、CD4/CD8等免疫指标明显高于TPN组(均P〈0.05)。EN加PN组和TEN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5.13%(2/39)和6.25%(2/32)比12.12%(4/33),P〈0.05],肛门排气时间明显快于TPN组f(49.5±22.1)h和(48.2±17.6)h比(68.2±16.7)h,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EN加PN为最佳的早期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和单用肠外营养对消化道肿瘤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消化道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 (EN加PN)组和肠外营养 (PN)组 ,每组 2 0例。术后第一天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一周 ,并检测术前和术后第 8天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第 8天的体重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两组间无差异 (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支持方法。方法对27例次的肝移植术后的营养支持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例术后34天死于MODS。26例均能耐受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未发生导管败血症、吸入性肺炎、腹痛、呕吐和恶心等并发症。5例出现轻到中度腹泻,术后肝功能指标恢复良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明显促进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营养支持对胃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差异. 方法 将2009年至2011年来,在本院行胃癌根治术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和肠外营养组(PN),观察两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营养支持的并发症、体重、血浆白蛋白、早期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PN组,早期化疗不良反应明显低于PN组. 结论 胃癌术后营养支持,显著改善术后的营养指标,尤其是肠内营养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营养康复、减少早期辅助化疗不良反应,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36例老年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分为全肠外营养(TPN)组、肠内营养(TEN)组和PN加EN组,每组12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氮平衡变化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术后3个营养支持组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Alb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术后第2、4、8天PN加EN组氮平衡改善较TEN组明显,P<0.01。TEN组术后早期(6~8h)经鼻肠导管营养液滴注后,5例出现腹胀,其中3例伴腹泻,而PN加EN组采用术后36~48h或听诊可闻及肠鸣音(每分钟3次以上)后方开始输注EN液,则可以较好地耐受。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EN时间应适当延长至36~48h或听诊可闻及肠鸣音(每分钟3次以上)开始为宜,在EN支持前可辅以经周围静脉的PN。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梗阻性黄疸病人60例,随机分成肠内营养组(30例)及肠外营养组(30例)。术前及术后第1、4,7天监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及营养代谢指标。记录并发症、术后肠道恢复通气时间和营养治疗费用。结果两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肠内营养组胆红素下降速度较肠外营养组快;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肠内营养组明显早于肠外营养组(P〈0.01);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O.05);肠内营养组治疗费用约为肠外营养组的1/4。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而有效的,可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可加快降低高胆红素血症者的胆红素水平。具有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和降低治疗费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患者早期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疗效观察及应用价值.方法 将100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全肠外营养支持(TPN组)和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CEP组),分别于术后24 h后予营养支持.观察在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免疫指标及营养评定等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TPN组9%、CEP组3%);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TPN组(69.75±9.49)h、CEP组(48.54±8.46)h;平均住院时间TPN组(15.18±2.21)d、CEP组(12.89±2.23)d,CEP组明显低于TPN组(P<0.05);两组术后血浆总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和体质量(BW)在营养支持后均有所下降(P<0.05),TPN组淋巴细胞计数(LY)减少(P<0.05),CEP组L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及免疫指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全肠外营养相似,在加快免疫状态改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要优于全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0.
对31例消化道瘘患者实施肠内外营养支持,在肠内外营养输给途径、输给方式、营养液配制储存、引流管、瘘口局部、生活、心理等方面做好护理,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住院42~103d,治愈出院28例,自动出院2例,死亡1例。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5 0例经证实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PN组 (2 5例 )和EN组 (2 5例 )。PN组行TPN支持 ,EN组从入院第 1天起经螺旋鼻饲管 (放置于Treitz韧带下 )或术后经空肠饲养管输注能全力 ,能量12 5kJ/kg·d ,氮入量 0 .2 /kg·d。 结果 入院后 1~ 4d患者血清PA、RBP浓度较正常水平有明显下降 (P <0 .0 5 ,P <0 .0 1) ,经 14d的EN和PN支持后基本恢复到以前水平。EN的营养恢复作用与PN相比无明显差异。经 14d的营养支持 ,EN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PN组。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 ,且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和全肠外营养对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后患者恢复效果及对免疫指标IgG、IgM、Ig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单双号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组(采用全肠外营养支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数据进行处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人数等采取率(%)表示,组间率采取χ2检验;术前、术后血清相关指标免疫指标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采取(x±s)表示,计量资料先作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使用单样本t检验;不服从正态,使用配对秩和检验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没有差异(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指标明显高于术前(P0.05),血清前白蛋白(PA)、血清总蛋白(TP)明显低于术前(P0.05),血红蛋白(HB)变化不显著。术后第8天,肠内营养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而肠外营养组仅有ALB、PA、TP恢复正常,肠内营养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肠内营养组患者发生呕吐、腹泻、腹痛和腹胀的人数均少于肠外营养组患者,总发生率5.0%(2/40)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的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617,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血清相关指标和免疫力,促进快速恢复,安全高效,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存在营养风险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合适起始时间.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符合研究标准的胃肠道肿瘤患者80例,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研究组术后第2天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术后第1天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变化、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并发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术后营养支持相关费用及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和手术类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早[(3.33±1.10)d vs.(4.03±1.51)d,P=0.020],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低(8/40 vs.17/40,P=0.030),术后住院时间短[(3.33±1.10) d vs.(4.03±1.51)d,P=0.020]和营养支持费用少[(2144.49±1210.96)元vs.(2915.99±1615.68)元,P=0.018].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营养指标和肠蠕动恢复时间以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后第2天(24 ~48 h)开始肠外营养支持,有助于促进和加快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能够更好的节约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14.
姚磊  屈兵  周珞华 《腹部外科》2011,24(4):227-229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新方法.方法 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行胃手术的206例,按方法不同分为肠外营养(PN)组(90例)和早期肠内营养(EN)组(116例),对比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EN组均按计划完成治疗,PN组除2例因输液疼痛不适不能坚持外均按计划完成治疗.EN组胃肠功能恢复快.术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前瞻性随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前瞻性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肝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 78例肝部分切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35例,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43例.两组病人均于术后24 h开始给予等热量、等氮营养支持,共7 d.观察术前、术后1 d及术后8 d病人一般情况、肝脏功能、临床营养、临床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手术前后肝功能、临床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差异;EEN组术后8 d前白蛋白已恢复到术前水平,虽然营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N组,但程度较PN组轻.EEN组术后胃肠蠕动功能恢复较快,平均营养费用也明显低于PN组.结论 肝部分切除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早期肠内营养在改善肝功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代谢和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方面以及在减少临床营养费用方面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我科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7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A组,n=33)、非留置胃管肠内营养组(B组,n=32)及肠外营养组(C组,n=32)。A组给予术后间断夹闭胃管并给予肠内营养,B组术后早期给予拔除胃管同时给予肠内营养,C组给予肠外营养。比较三组患者营养指标、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不良反应、术后感染及治疗费用。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三组患者的血红蛋白及清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第一次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短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B组患者短于C组患者(P<0.01)。三组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患者发生术后感染分别为A组5例(15.2%)、B组4例(12.5%)、C组9例(28.1%),A组、B组患者术后感染数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少于B组及C组(P<0.05),B组少于C组(P<0.05)。结论 术后留置胃管并同时给予肠内营养能够更好的促进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及合理性。方法 观察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外营养及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56例同类患者采用传统的营养支持治疗,观察血糖、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结果观察组7、14 d的血浆白蛋白、血糖控制程度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未出现明显异常。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进行早期合理营养支持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息者营养状况的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06例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早期EN组和PN组,手术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营养支持1周,于术前1d、术后8d检测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并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EN组体重、红细胞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转氨酶下降幅度少于PN组,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N组息者无吻合口瘘发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7%,胸腔积液发生率为3.8%,无切口愈合不良者;PN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5.7%,肺部感染发生率28.3%,胸腔积液发生率15.1%,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7.6%;丽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早期EN比PN对食管癌营养状况的改善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9.
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肝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在患者营养支持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59例肝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手术后分别接受肠内和肠外营养1周,观察两种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基础营养状况、肝功能、胃肠功能、术后白蛋白用量、死亡率、并发症率和营养支持的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日均热卡及氮摄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耐受性较好。术后第8天时,肠内营养组的白蛋白、体重、上臂围未恢复至术前水平,而肠外营养组只有前白蛋白恢复至术前水平。肠内营养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9±12)h较肠外营养组(38± 14)h短,营养支持的日均费用(235±46)元较肠外营养组(344±65)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肝切除患者而言,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