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Q-T间期(Q-Tc)变化及Q-Tc与肝硬化的病因、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检测94例肝硬化患者与50例非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c、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组间比较Q-Tc的变化及肝功能不同Child分级间Q-Tc的异常率。结果肝硬化组Q-Tc为(435±40)ms,非肝硬化组为(405±33)ms,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组中ChildC级的Q-Tc异常率(68.8%)与A级(33.3%)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单因素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Q-Tc与Child积分呈正相关(r=0.32,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Child积分与Q-Tc相关。结论随肝硬化病情加重,Q-Tc异常率升高,Q-Tc延长与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有关;对肝硬化病情严重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纠正异常Q-Tc对肝硬化患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QT间期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我院11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进行12导联的心电图检查并观察QT间期的变化以及行主要生化检查,并与55例慢性肝炎患者及110例健康人员对比,以研究肝硬化患者QT间期的变化及其意义。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平均QT间期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的与正常对照组;肝硬化患者的QT间期与Child评分间有著意义的负相关;患者QT间期与多数生化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超过半数(53.6%)存在QT间期延长,肝硬化患者的QT间期与Child评分及分级负相关,与反映肝功能的生化参数也密切相关。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心电图的监测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Q-T间期延长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收治的110例Q-T间期延长的患者,按照其原发疾病的不同分类,进一步测算其Q-T间期离散度(Q-Tcd),并根据心律失常和不同类别时的Q-Tcd进行分析。结果:110例Q-T间期延长的患者中,高血压18例,占16.4%(其中伴左室大8例,不伴左室大10例);心肌梗死16例,占14.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9例,陈旧心肌梗死7例);糖尿病15例,占13.6%;风心病14例,占12.7%;心肌病12例,占10.9%;低血钾11例,占10%;心肌炎10例,占9.1%;药物引起8例,占7.3%;脑出血6例,占5.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风心病和心肌病患者的Q-Tcd较其他患者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T间期延长患者进一步计算Q-Tcd具有更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吉林医学》2016,(1)
目的:探讨Q-T间期延长综合征患者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对15例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择期手术患者全部实施全凭静脉麻醉(TIVA),麻醉药采用地塞米松10 mg,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3 mg/kg,依托咪酯0.3 mg/kg静脉滴注诱导,气管插管后按0.2~0.4 mg/kg/h的速度泵注依托咪酯维持麻醉,术中间断静脉滴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同时记录和比较麻醉前后的QTc,MAP,HR,以此确定该组麻醉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全部病例各时点的MAP,HR,QTc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50)。结论:该种TIVA的药物组合用于Q-T间期延长综合征的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Q T间期延长综合征 (LQTS)自 195 7年Jervell、Lange及Nielse首次报道以来 ,国内外文献上屡有报道。本症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遗传性疾病 ,除有原因不明的Q T间期延长、发作性晕厥或猝死 ,伴有或不伴先天性耳聋外 ,都有家族史。故本症也被称为家族性Q T间期延长综合征或遗传性Q T延长综合征。近年来国外相继报道了非家族性的散发病例 ,有人称之为特发性Q T间期延长综合征。目前国内儿科少有报道。现将我院近年收治的2例报道如下 ,并结合文献复习加以讨论。1 病历摘要例 1,女患 ,6个月 ,以反复晕厥、抽搐 2个月为主诉入院。约于 2个…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遗传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罕见报道,最近我们抢救了一例并多次出现阿-斯综合征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遗传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罕见报道,最近我们抢救了一例并多次出现阿-斯综合征的病人,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 相似文献
8.
Q-T间期延长综合征是冠心病监护病房收治的常见急症之一,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Q-T间期延长,室性心律失常,病人常有晕厥和猝死的一组综合征。该症病情危急,死亡率高,如处理不及时将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我科2003年3月-2005年3月共收治16例,经及时处理,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11.
患儿男性,11岁,学生.因突发晕厥伴抽搐2h于2003年5月9日以晕厥原因待查收治本科.患儿于5月9日上午10时左右上课时在无明显诱因下突发晕厥,伴四肢抽搐,跌倒在地.约2min后自行醒来,感胸闷,稍恶心.无发热、头痛及喷射性呕吐.患儿母亲、父亲及家庭成员无类似病史. 相似文献
12.
13.
心电图检查QT间期延长易发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常见于先天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电解质紊乱、心肌缺血和某些其他心脏疾病。近年来国外文献报告在酒精性肝病和终末期肝硬化患者亦有QT间期延长的情况。分析我院79例肝硬化患者中QT间期变化的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1996年10月至1998年8月,有心电图检查资料的96例肝炎后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因合并有冠心病,1例有先天性心脏病(室缺),3例有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4例有束支传导阻滞,1例有房颤,5例有低钾或低钙血症,1例T波低平,无法测量QT间期,被…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引起的左心室肥厚是心源性猝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这又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Q—T离散度反映心室肌复极的不一致性,心室复极不一致性增加,易在心室肌内形成折返引发心律失常,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作者选取高血压病患者,观察伴左心室肥厚者的Q—T离散度的变化,并分析其与左心室肥厚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外有作报告在终末期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病患中有Q—Tc间期延长现象。而国内这方面的临床报告很罕见。因此作观察并分析了我院肝炎后肝硬化病例中Q—Tc间期变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周惠霞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27(5):528-529
长Q_T间期综合征(LQTS)指心电图上表现QT间期延长、ST—T异常、易产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一组综合征。临床上常有反复发作晕厥或猝死病史及家族史。LQTS发生是心肌细胞上离子通道异常,引起心肌细胞电活动异常,产生早期后除极和触发活动,诱发Tdp。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Q -Tc间期变化 ;方法 :测量Q -T间期 ,再根据Q -Tc=QT R -R ,Q -Tc>0 .44秒为延长 ;结果 :肝硬化Q -Tc间期延长发生率较对照组高 (P <0 .0 1 ) ,且与肝炎化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 ;结论 :伴有心律失常的肝硬化患者应慎用引起Q -Tc间期延长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4岁,因反复头晕、乏力伴抽搐、晕厥10天,于2001年10月以“抽搐原因待查”收住我院。入院时查体:T36.4℃,P84次/分,R21次/分,BP120mmHg/80mmHg。神志清楚,听力正常,颈部无抵抗,双肺呼吸音清,HR84次/分,心律规则,心音有力,各瓣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无肿大,四肢活动如常,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住院次日凌晨2时惊吓后(电话铃声刺激)再次发生四肢抽搐、晕厥、伴小便失禁。 相似文献
19.
黄华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1(1):79-80
能够引起尖端扭转性室速(Tdp)的病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获得性Q-T延长两类。获得性Q-T延长最常见的仍是低血钾,心肌缺血,某些药物如奎尼丁类和乙胺碘氟酮中毒,在急性心肌梗塞后期发生的猝死的病例中约52%有Q-T(U)延长;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LQTS)较少见。现将我院发现的一例原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致尖端扭转室速的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心电图Q-T间期(Q-Tc)延长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互关系。方法对126例肝硬化患者及126例健康对照的心电图Q-Tc进行比较;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后,观察各级间心电图Q—Tc、凝血酶原时间(胛)、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1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钾、血清钙等指标;观察20例肝硬化晚期行肝移植手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电图Q.Tc及上述生化指标。结果肝硬化患者的Q—Tc较健康对照明显延长(P〈0.01);肝硬化患者各级间Q—Tc随Child分级呈现逐渐增高趋势,A级与B、C级Q-T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B、C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线相关分析Q-Tc与Child积分呈正相关(r=0.56,P〈0.05);20例术前Q-T延长的肝移植患者术后17例患者Q—Tc恢复正常,3例患者明显较术前缩短。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Q-Tc延长,且随着病情的严重程度增加,Q-Tc异常率增高。肝移植后往往恢复正常。Q—Tc延长在判定肝硬化患者病情程度及预后上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