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切口与右腋下斜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特点。方法随机选取8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胸骨下段切口34例,右腋下斜切口46例进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手术,对术后各项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腋下切口组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与胸骨下段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其肺部并发症相对较多,但切口隐蔽、美观性优于胸骨下段切口。结论腋下斜切口更具有美观性和隐蔽性,而胸骨下段切口有利于意外情况的处理,安全性高、适应证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右腋下小切口入路手术与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0例CHD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45)与对照组(n=45).观察组行右腋下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对照组行胸骨正中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指标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气道峰压(...  相似文献   

3.
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与常规切口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心脏手术不同入路的创伤、疗效和预后,以指导临床.方法 对41例动脉导管未闭患者行左腋下小切口(A组);46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洛三联症患者行右腋下小切口(C组);49例瓣膜置换、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左心房黏液瘤患者行胸骨下段小切口(D组);与常规左胸后外侧切口42例(B组)及胸骨正中切口77例(E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1)A组手术时间(38±13)min、出血量(17±12)ml、住院天数(6±2)d,与B组[分别为(64±14)min、(200±100)ml、(11±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C组体外循环时间(39±8)min、出血量(150±150)ml、住院天数(8±3)d,与E组[分别为(68±8)min、(700±300)ml、(12±4)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D组出血量、引流量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腋下小切口、右腋下小切口、胸骨下段小切口手术具有切口小、出血少、创伤小、疼痛轻、胸廓稳定、恢复快、住院天数少、切口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右腋下斜切口心脏不停跳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心血管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 ,术后美观问题日益受到人们重视 ,小切口、微创手术应运而生 ,切口可位于一侧腋下 ,胸骨下段 ,胸骨右缘等 ,我们采用右腋下斜切口 ,长约 5~ 8cm[1] ,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 ,经实践有安全性高、暴露满意、隐蔽性好 ,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30例病人 ,年龄 2~ 6 3岁 ,术前经心电图、心脏三相片、心脏彩超检查。诊断均经手术证实 ,其中单纯二孔型房缺 18例 ,室间隔缺损 10例 ,法乐氏三联症 2例。1·2 手术方法 全部手术在全身麻醉及体外循环下完成 ,…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09年6月,施行经右腋下小切口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38例,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2例,房间隔缺损(ASD)14例,VSD合并ASD 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例, 发生右下肺不张2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2例,随访时间1~18个月,除1例VSD患者术后发生残余漏外,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经右腋下小切口治疗房室间隔缺损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简便、美容效果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房  翟波 《中国校医》2020,34(11):866-867
目的 探讨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11月行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胸骨正中切开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输血量(53.52±18.26)mL、术后引流量(91.48±22.15)mL,均低于对照组的(143.28±21.47)mL、(179.63±51.52)mL(P<0.05),观察组患儿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57%)低于对照组(25.71%,P<0.05)。结论 右侧腋下小切口直视手术能够有效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两种切口术后胸腔引流量和住院天数的比较,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右腋下小切口剖胸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方法:A组19例患者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B组25例同期采用正中剖胸入路行心内直视术,术后均给予胸腔及心包、纵隔引流管的常规护理。结果:A组与B组的患者相比,胸腔引流量分别为A组平均130ml;B组平均448ml;术后住院天数平均9.8d、14.2d,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剖胸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较常规正中剖胸入路可减少术后胸腔引流量和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自发性血气胸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1例自发性血气胸患者采取腋下小切口开胸手术治疗。结果21例平均手术时间35min,术后肺复张满意,无肺漏气,胸引流管放置3—5d,随访6个月至5年,无气胸或血气胸复发。结论腋下小切口开胸治疗自发性血气胸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小儿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观察组选择3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胸,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患儿年龄6月~5岁,修补室间隔缺损(VSD)23例,房间隔缺损(ASD)8例,肺动脉瓣狭窄(PS)4例。对照组随机抽取年龄、体重及病种与观察组相仿的患儿32例作为对照,均经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两组相比,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切口长度差异有显著性,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可有效代替常规胸骨正中切口,矫治某些小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畸形。它具有创伤小、美观、无胸骨前凸畸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经右侧腋下直切口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303例的体会。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经右侧腋下直切口,第3、4肋间进胸体外循环下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303例,患儿年龄(3.02±1.35)(7个月至6岁)岁,体重(14.24±2+39)(6~35)kg,其中室间隔缺损(VSD)106例,房问隔缺损(ASD)94例,法洛四联症(TOF)35例,右室流出道狭窄(RVOTO)21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PECD)11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I)15例,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21例。结果术后1例死亡,死因为低心排。其余患儿经治疗后康复出院,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其中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分流2例,右肺膨胀不全8例,肺部感染5例,右膈神经麻痹1例。结论右侧腋下直切口在治疗某些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效果满意,安全性高,不破坏胸骨连续性,胸骨畸形发生率低,瘢痕隐蔽,美观,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并评价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的围术期护理方案。方法随机将84例手术患儿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2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宣教与心理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呼吸机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均顺利实施手术,未见死亡病例。观察组患儿术后疼痛、肺不张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机辅助时间、胸液引流量以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右腋下小切口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与家长实施临床护理,给予健康宣教以及心理护理,能够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手术安全,提倡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了26例经右腋下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资料,切口取右腋中线与第3肋的交点为上缘,腋中线与第6肋的交点为下缘,经第4或第3肋间入胸,其中房间隔缺损15例、室间隔缺损10例、二尖瓣置换 右肺中叶切除1例。结果:全组26例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其中二尖瓣置换 右肺中叶切除的患者,并同行三尖瓣DeVega环缩,术后出现高热,抗炎治疗1月后治愈。结论:经右腋下小切口径路行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手术方式,具有损伤小,瘢痕隐蔽,不破坏胸廓完整性,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符合微创外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治疗经验。方法 自 1999年 10月~ 2 0 0 2年 12月 ,采用微创右腋下小切口 ,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3 5例 ,其中房间隔缺损 2 1例 ,室间隔缺损 12例 ,法洛三联征 2例。结果 全组无一例死亡 ,均治愈。结论 微创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安全 ,暴露好 ,手术失血少 ,时间短 ,损伤轻 ,术后病人痛苦小 ,恢复快 ,切口隐蔽 ,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22例病人,年龄4~35岁,经右腋下直切口行房室间隔缺损心内手术体外循环经验.方法:所有病人经右腋下直切口完成修补术.结果: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均痊愈出院.结论:单纯房室间隔缺损病人经右腋下直切口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是一种微创、美观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经胸部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的治疗经验,评价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例继发孔房间隔缺损患者,房间隔缺损大小16~45 mm,手术取右胸骨旁第3或第4肋间切口3~4 cm,在心脏超声引导下送入封堵器.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检查未见分流及异常,1例45 mm的巨大房间隔缺损封堵成功.结论 经胸部小切口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张俊杰 《现代保健》2011,(30):20-22
目的探讨腋下小切口手术在食管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随机对照研究前瞻性分析2005~2010年开展的腋下小切口和标准后外侧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疗效,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住院时间及手术疗效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出血量少、胸管放置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切口疼痛轻,手术时间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腋下小切口手术治疗食管癌是安全、可行的,具有创伤小、痛苦轻、疗效可靠,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小切口在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52例复杂先心病手术,其中6例不阻断主动脉,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其余46例均在中度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完成手术。结果术野显露良好,手术顺利,主动脉平均阻断时间为(56.7±12.3)m in,体外循环平均时间(62.0±12.4)m in,手术平均时间(192±23.1)m in。术后并发急性喉水肿1例,低心排综合征死亡1例,其余恢复顺利。随访1~9年,无残余分流,心功能I级,切口隐于腋下美容效果满意。认为小切口进行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创伤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腋下垂直小切口在胸部疾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笔者所在医院1998年8月至2008年11月采用腋下垂直小切口行胸部疾病手术治疗52例,其中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49例,自发性气胸3例。年龄2~43岁。男18例,女34例。左腋下切口50例,右腋下切口2例。取腋下腋中线做6—8cm垂直切口,经第3~5肋间进胸,用2个小号开胸器垂直交叉撑开切口显露进行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乳糜胸及切口感染,术后7d切口拆线,伤口呈线状I期愈合。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至今均健在,生活质量改善,无导管再通及气胸复发病例。结论腋下垂直小切口损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切口隐藏于腋下、术后瘢痕隐蔽、美观,患者易接受、对上肢功能影响小、恢复快、费用低、不需特殊设备、安全可靠、操作简单、效果好、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腋下小切口与常规开胸胸部肿瘤切除术的疗效。方法:52例选择性胸部肿瘤患者应用改良腋下小切口开胸术治疗(改良组),同期68例常规胸切口(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常规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肩关节活动受限及肺功能影响均减小。结论:腋下小切口胸部肿瘤切除术患者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胸骨后甲状腺肿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54例胸骨后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4例均行手术切除胸骨后甲状腺肿,其中1例行2次手术,47例经单纯颈部低位领式切口,5例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加胸骨部分或完全劈开,2例经开胸切口.行单侧甲状腺大部切除43例,合并不同腺叶多发肿物行一侧甲状腺大部切除加对侧肿物摘除7例,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4例.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节性甲状腺肿38例,滤泡性腺瘤11例,桥本甲状腺炎1例,甲状腺癌4例(乳头状腺癌2例,滤泡状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无手术及住院死亡病例.术后并发喉返神经损伤3例,术后窒息二次手术止血2例,肿物部分切除长期带气管造瘘管再次手术完整切除l例.结论 胸骨后甲状腺肿多数是颈部甲状腺病变向下延续所致,大部分手术可经颈部低位领式切口安全切除,手术创伤小;少数胸内型、异位型者,颈部入路解剖空间狭小难以切除,需联合胸骨部分劈开或开胸切口施术.只要诊断明确、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及围手术期处理,胸骨后甲状腺肿的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