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拉坦诱发小鼠肺肿瘤短期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乌拉坦一次腹腔注射染毒设50、150、450和1350mg/kg4组,小剂量多次染毒设50mg/kg×9和150mg/kg×92组,设生理盐水溶剂对照组,进行小鼠肺肿瘤短期试验研究。染毒后105天活杀动物,经肉眼宏观检查表明无论是单次或多次染毒,均能诱发肺肿瘤,肿瘤的发生率随剂量增加而升高,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乌拉坦诱发肿瘤率为20~70%,溶剂对照组为10%,染毒组主要是肺腺癌和乳头状癌。450mg/kg、50mg/kg×9、150mg/kg×9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1350mg/kg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别(P<0.01)。乌拉坦染毒组动物肝脏亦有明显损伤,出现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
乌拉坦单次腹腔注射(500mg/kg)以及己烯雌酚(DES)多次肌肉注射(50mg/kg),联合诱导小鼠肺肿瘤。以CHL0.3g/L和CHL1.5g/L饮水供小鼠自由饮用以研究其抑瘤作用。18周后作肺肿瘤病理分析,饮用CHL的动物中肿瘤发生率和癌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且平均肿瘤数和恶性肿瘤比例也明显降低。高剂量CHL组的肿瘤发生率和平均肿瘤数明显低于低剂量CHL组。CHL可降低肺肿瘤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结果说明CHL对肺肿瘤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桦木尘水提取液和有机提取液的致癌性。方法 采用小鼠肺肿瘤短期诱发实验的一阶段和两阶段模型。结果 桦木尘水提取液和有机提取液在小鼠肺肿瘤一阶段短期诱发实验中未引起小鼠肺肿瘤的明显增加;小鼠肺肿瘤短期诱发两阶段实验中,桦木尘水提取液的2、2、4g/kg三个剂量组诱发的平均肿瘤数和肺肿瘤发生率分别为0.04、4.08%,0.15、8.33%和0.24、14.30%,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经回归曲线拟合方差分析,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P<0.05),其中,4g/kg剂量组小鼠平均肿瘤数和肿瘤发生率与对照组、1g/kg组和相同剂量的一阶段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桦木尘有机提取液亦引起了肺肿瘤发生率和平均肿瘤数的增加,但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桦木尘提取液可能为一启动剂,桦木尘水提取液的致癌性强于有机提取液。  相似文献   

4.
N乙酰半胱氨酸(NAC)作为一种巯基化合物因其具有明显的抗氧激活性而成为化学预防研究的对象。本实验室在Ames试验中证实了NAC的抗诱变活性[1],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化学预防部已将NAC进入I期临床试验[2]。近年来肺癌趋于高发,为了探讨NAC对肺肿瘤的化学预防作用,我们选择了乌拉坦作为诱发小鼠肺瘤模型的致瘤剂,观察NAC的化学预防作用。一、材料和方法乌拉坦(北京化工厂出品,CP)、NAC(镇江化学工业厂研究所提供,中国药典标准。昆明种小鼠由天津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体重18~20g,共120…  相似文献   

5.
小鼠肺肿瘤短期诱发实验郭菊媛,肖邦良,董奇男李寿祺(审)Shimkin等人于1940年首次用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进行环境化学物致癌性的生物检测,在随后40多年内,通过小鼠肺肿瘤诱发试验,已发现200多种化学物有致癌性,1975年Shimkin等提出小鼠...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观察了野蔷薇果汁对乌拉坦诱发小鼠肺腺瘤的影响,并观察了实验第1、2、3、4、5月时小鼠免疫功能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改变。结果发现,野蔷薇果汁有明显的拮抗乌拉坦诱发小鼠肺腺瘤的作用,对乌拉坦引起的机体免疫状态的降低有拮抗作用,对小鼠自由基及其清除系统也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7.
低剂量辐射对小鼠移植肿瘤生长和肿瘤诱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研究以C57BL/6纯系小鼠皮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或接受4次1.75GyX射线全身照射诱发胸腺瘤为移植和诱生肿瘤实验模型。发现接咱Lewis肺癌细胞前75mGy照射小鼠于停照后六个月胸腺瘤发生率为71.4%,而于1.75Cy照射前6或12小时接受75mGy照射小鼠均无胸腺瘤发生。提示低剂量辐射对移植肿瘤生长和高剂量辐射诱发胸腺瘤均有抑制作用。本文简要讨论了抑制作用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尿烷诱导的昆明种小鼠肺肿瘤多次染毒模型,并与单次染毒模型进行比较。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对象,以尿烷作为启动剂,分别建立昆明种小鼠肺肿瘤的单次染毒模型和多次染毒模型。15周末处死动物,分别计数解剖镜下和光镜下荷瘤动物数、肺肿瘤数目、平均肿瘤数等进行病理学组织切片并诊断。结果解剖镜下,随着剂量的增加,荷瘤动物数、肺肿瘤数目、肿瘤发瘤率以及平均肿瘤数均增加,具有剂量反应关系(r=0.968、0.983、0.964、0.983,均P0.05);多次染毒组的肿瘤发瘤率为32.00%,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χ~2=15.946,P0.01)。光镜下,多次染毒组的肿瘤发瘤率为38.00%,不仅高于对照组(χ~2=20.250,P0.01),而且高于单次染毒组的各个剂量组(χ~2=17.420,10.746,10.746,均P0.01)。多次染毒组还出现了空白对照组、单次染毒组均未出现的恶性肿瘤,肿瘤恶化率为18.42%(7/38)。结论尿烷诱导的昆明种小鼠肺肿瘤多次染毒模型较单次染毒模型敏感。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肺癌     
一、实验动物和实验方法简述做肺肿瘤诱发实验时,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各种实验方法选择动物,一般多用大鼠和地鼠,其次用小鼠。诱发实验性肺癌时,其结果常受动物和致癌物的选择以及投与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吸入法致癌方面,见有大鼠吸入三甲基胆蒽(MCA)诱发了肺腺瘤,小鼠长期吸入P-苯醌出现腺瘤样增生和癌变的报告。Hammond等成功地给狗自然吸入香烟烟雾诱发了肺  相似文献   

10.
在T28±1℃、RH70~80%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白纹伊蚊抗溴氰菊酯品系的生理活动、繁殖特性及种群变化的有关数据。抗性品系的成蚊体重、吸血率、卵孵化率、幼虫蛹化率、蛹羽化率,分别比敏感品系的低30.16%、3.2%、16.18%、4.53%、0.71%。实验种群的净增殖率和内禀增长能力,抗性品系为37.2075和0.2154,敏感品系为55.7231和0.3236,提示抗性品系的繁殖能力、种群密度低于敏感品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