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行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腋动脉上下两侧采用双针刺法,1997-2007年应用于200例上肢手术,取得较好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男112例,女88例,年龄2~12岁.手术部位为肱骨中上1/8(三角肌尖端)以下的各种手术及手法复位术.阻滞前肌注氯胺酮者124例,术中辅用咪唑安定或哌替啶者187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麻醉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A组入室后静注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待患儿入睡后行腋路臂丛阻滞;B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静脉全麻,术中持续泵注丙泊酚;记录手术前、手术时、手术结束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两组的麻醉效果、苏醒期表现及麻醉药用量.结果 手术时,B组的BP、HR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麻醉药用量明显少于B组,术后清醒时间缩短且苏醒期躁动较少.结论 镇静务件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接受上肢手术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将患儿随机均分为氯胺酮组和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手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后的MAP、HR、SPO2变化、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的差别,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氯胺酮组苏醒所需时间明显多于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后者苏醒较快。氯胺酮组麻醉前后,MAP、HR、SPO2变化较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MAP、Hr、SPO2无大波动,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氯胺酮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出现,而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组则较少,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者低于前者。结论:小儿上肢手术用氯胺酮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的方式麻醉,麻醉效果完善,术中呼吸循环稳定,具有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的优点,术后患儿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小儿腹股沟疝手术中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提供基层医院小儿腹股区手术的理想麻醉方法。方法:抽取ASAⅡ级的80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将患儿分成2组:全麻(GA)组40例,为咪唑安定+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全麻+神经阻滞(NB)组40例,上述用药全麻成功后,予0.8%利多卡因行IIN和IHN阻滞。结果:全麻复合神经阻滞麻醉是小儿腹股区手术值得临床应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过去在基层医院小儿下腹部手术以单纯静脉全麻为主,近年来小儿下腹部手术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氯胺酮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小儿上肢外伤时手术麻醉的安全性和合理选择麻醉方法。方法对小剂量氯胺酮辅助斜角肌间沟法(肌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21例2~7岁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例麻醉效果满意,术中唤之能应答,肌肉松弛良好,术后立即苏醒。1例因神经阻滞不全,肌注氯胺酮5 mg/kg后完成手术,术后12 h苏醒。1例术中出现眼球震颤等神经精神异常,术后6 h恢复正常。结论小儿上肢手术时选择合理有效的麻醉方法和合理用药都十分重要。小剂量氯胺酮使小儿镇静和镇痛,不良反应少,术后易苏醒。大剂量产生全麻作用,不良反应多,呼吸道分泌物多,术后不易苏醒,术中管理困难。  相似文献   

7.
我院近 3年来对 2 0例 2 0~ 84岁行胸部手术患者应用硬膜外阻滞并静脉复合麻醉 ,取得满意麻醉效果 ,现将资料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均先经硬膜外T4— 6 间隙穿刺操作 ,试验药量按常规。以后每 40~ 60min追加 0 .2 5 %~ 0 .3 75 %布比卡因或1%~ 1.2 5 %利多卡因 5mL。然后依次用安定 0 .2~ 0 .3mg/kg、硫喷妥钠 5~ 7mg/kg、芬太尼 2~ 4mg/kg、琥珀胆碱 1~ 2mg/kg静注行快速诱导和气管插管 ,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 ,全麻维持静滴 1%普鲁卡因 + 0 .1%琥珀胆碱复合液。在手术主要操作完成后即停滴复合液 ,术毕向…  相似文献   

8.
笔者选择复合全麻下行择期腹部手术患者 60例 ,对比观察了异丙酚间断给药和微泵持续输注对其用量及对循环与术后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中 ,男 3 4例 ,女 2 6例 ;年龄2 4~ 68岁 ;ASAⅠ~Ⅱ级。按给药方法不同分为间断给药组 (Ⅰ组 ) 3 0例和微泵持续输注组 (Ⅱ组 ) 3 0例。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术前 3 0min肌注鲁米那 0 .1g、阿托品 0 .5mg。入室后行硬膜外穿刺 ,用 0 .2 5 %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阻滞 ,控制阻滞平面在T4 —L5。全麻诱导采用咪唑安定 0 .1mg/kg、芬太尼 3~ 4μg/k…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我院行小儿隐睾下降手术230例。采用氯胺酮、羟基丁酸钠复合应用进行手术麻醉管理,取得满意的效果,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30例患儿,年龄2~7岁。右侧隐睾146例,占64%,左侧隐睾70例,占31%。双侧隐睾12例,占5%。1.2麻醉方法:患儿术前禁食6小时,术前30分钟肌注东莨菪碱 0, 01mg/kg、安定 0. 3mg/kg。入手术室后肌注氯胺酮 60mg/kg。入睡后静脉注入羟基丁酸钠50mg/kg。头部偏向一侧,肩背部略垫高以使胸廓充分舒张,保持呼吸道通畅,鼻导管吸…  相似文献   

10.
过去在基层医院小儿下腹部手术以单纯静脉全麻为主,近年来小儿下腹部手术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小剂量咪唑安定、氯胺酮的麻醉方法。笔者对50例小儿下腹部手术患儿采用此法麻醉。现将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到2011年5月收治的上肢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B组给予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B组各时间点的MAP、HR变化比较平稳,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A组各时间点的MAP、HR变化波动较大,且MAP和HR明显高于术前(P〈O.05),两组SP02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O.05);B组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的吞咽反应、感觉疼痛和有应答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丙泊酚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以减少氯胺酮用量,麻醉效果较好,患儿苏醒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是一种速效静脉麻醉药,可反复间断或连续给药,而无药物蓄积作用。咪唑安定具有良好的镇静、抗焦虑和顺行性遗忘作用。笔者在本次研究中,在采用静脉注射小剂量氯胺酮(1~1.5 mg/kg)的基础上,伍用异丙酚或咪唑安定,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择拟施行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3~10岁;体质量10~30 kg,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A组为咪唑安定-氯胺酮组,B组为异丙酚-氯胺酮组,每组30例。1·2麻醉方法术前30 min患儿肌注阿托品0.01 mg/kg。入室后肌注氯胺酮4~6 mg/kg,待入睡建立静脉通道,后行骶管阻…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腔滴入咪唑安定复合肌肉注射氯胺酮作为小儿基础麻醉的可行性。方法:30例择期小儿手术(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每组15例)。Ⅰ组,肌肉注射氯胺酮6mg/kg;Ⅱ组,鼻腔滴入咪唑安定0.2mg/kg加肌肉注射氯胺酮4mg/kg。观察两组诱导效果、呼吸循环变化及其不良反应。结果:Ⅱ组与Ⅰ组相比,起效更快,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1),小儿更为合作(P<0.05),而麻醉诱导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鼻腔滴入咪唑安定复合肌肉泣射氯胺酮作为小儿基础麻醉要优于单纯肌肉注射氯胺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咪达唑仑辅助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的方法及用药的对比观察。结果显示 ,咪达唑仑术前给药辅助氯胺酮用于小儿麻醉是安全有效、起效迅速、并发症少、苏醒快的麻醉方法。1 临床资料将临床 2 0 0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A ,B二组 ,每组 1 0 0例。A组年龄在 5~ 1 3岁之间 ,男 4 7例 ,女 53例。B组年龄亦在 5~ 1 3岁之间 ,男 62例 ,女 3 8例。手术种类 :小儿疝气、脑脊膜膨出、先天性白内障、血管瘤、斜颈、鞘膜积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手术。手术时间最长 3h ,最短 1 7min ,用氯胺酮总量最小 2 0mg ,最大 4 0 …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 1999年 7月以来 ,随机对 12 0例上肢手术患者使用布比卡因臂丛阻滞麻醉后伍用不同剂量的地塞米松 ,同时用浓度、容量相同的布比卡因药液设置对照组 ,对比观察阻滞麻醉与术后镇痛时效。1 临床资料本组ASAⅠ~Ⅱ级患者 12 0例 ,男 78例 ,女 42例 ;年龄 16~ 5 0岁 ;体质量 40~ 75kg,均为上肢肘关节以下手术患者。采用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40例 ,各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Ⅰ组用 0 .75 %布比卡因15mL ,Ⅱ组和Ⅲ组在Ⅰ组用药的基础上分别伍用 1mL( 5mg)和 2mL( 10mg)地塞米松 ,用无菌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下简称臂丛阻滞)下行单侧上肢手术时,为了增强臂丛的阻滞效果,增强病人的舒适度,防止止血带反应及减轻阻滞效果不佳时的疼痛,常常辅助镇痛镇静药,如芬太尼、氯胺酮、氟哌利多、咪唑安定等,但是这些药使用时间长、用量大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药,起效迅速,镇痛作用强,可长时间的输注,无蓄积作用。本  相似文献   

17.
臂丛神经阻滞广泛应用于上肢及肩关节手术或肩关节复位。笔者 1 997— 2 0 0 0年对 2 6 0例患者采用臂丛神经阻滞 ,效果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 0例患者中 ,男 1 6 8例 ,女 92例 ;年龄 1 7~ 74岁 ;ASAI~Ⅱ级。其中上肢外伤行清创缝合术 ,血管、神经、肌腱吻合术 ,内固定术 ,皮瓣转移术 ,断指再植术 ,指再造术共 1 0 0例 ;上肢内固定物取出术 1 5例 ;肩关节复位术 2例 ;上肢烧伤清创切痂植皮或皮瓣转移术 76例 ;上肢瘢痕切除矫形术 6 2例 ;正中神经或桡神经探查术 5例。术前 30min肌注阿托品 0 5m…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我院施行的31例小儿麻醉进行分析,探讨其麻醉方法和效果。1临床资料 31例ASAI~Ⅱ级患儿,其中门诊骨伤科手法复位9例,男6例,女3例,年龄5~8岁,体质量16~22kg;22例人手术室手术,男20例,女2例,年龄1~9岁,体质量s~24kg。手术种类分下腹部手术9例,四肢手术7例,其它6例。手术时间30~90min,术前均给予足量颠茄类药物。 根据麻醉方法分为肌注KD液组(KD液为氯胺酮100mg+安定 5mg加生理盐水至 5mL);基础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组(简称硬外组);基础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术后苏醒期的护理效果。方法分析了40例患儿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术后苏醒期的护理资料。结果经过术后苏醒期的护理,减少和避免了术后并发症。结论加强小儿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麻醉术后清醒期的护理,是保证手术质量和手术安全性,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异丙酚靶控输注(TCI)辅助臂丛阻滞麻醉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单侧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肌间沟或腋窝径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采用TCI技术按目标血药浓度2μg/L泵入异丙酚,对照组用咪唑安定静脉给药(0.08mg/kg),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从麻醉前到术后不同时点心率(HR)、血压(BP)、脉搏氧饱和度(Sp(O2))、镇静程度,评价麻醉效果以及回访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泵入异丙酚后5min,Sp(O2)和HR有明显下降趋势(P均〈0.05),但对血压影响不大,苏醒明显延迟;观察组术中OAA/S镇静评分为2~3分,术后再入睡少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异丙酚靶控输注臂丛阻滞麻醉,采用目标血药浓度2mg/L,镇静效果确切,可提高臂丛阻滞麻醉的麻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