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价值。方法 对978例成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与国内外文献比较。结果 978例完整冠状动脉CTA结果中,共检出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0例,检出率为3.07%,包括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9例(30.00%),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7例(23.33%),左、右冠状动脉均起源异常2例(6.67%),回旋支缺如1例(3.33%)和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11例(36.67%)。结论 64层螺旋CT诊断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是一种无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6,自引:22,他引:5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搜集100例患者64SCTCA的完整资料,并以近期实施的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成像(CCA)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对比,对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所有病例可用于评估的920支冠状动脉中,共显示病变370支,其中348支得到CCA证实;22支64SCTCA诊断狭窄而CCA显示正常,另外有10例CCA确诊存在的病变而在64SCTCA上未能显示,得出64SCTC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性为97.2%,特异性为96.0%,阳性预测值为94.0%,阴性预测值为98.1%。经配对χ^2检验,P=0.052,证明两种检查方法在发现冠状动脉病变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显示病变程度上,64SCTCA评估与CCA完全一致者311支,准确性86.8%。在64SCTCA结果中,共有59支病变在程度上的评价与CCA结果不符合。结论 64SCTCA在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对于病变程度的评估也比较准确,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CCA前的筛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评价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64层螺旋CT对14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患者(共37个支架)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CTA上,通过肉眼观察和测量支架内CT值两种方法诊断ISR。以冠状动脉造影(ISR≥50%)为标准,计算并比较两种方法诊断ISR的准确性。结果 37个支架中,CCA检出ISR(≥50%)11个,正常(包括ISR〈50%)26个。与CCA对照,CTA肉眼观察法正确诊断ISR2个,正常18个,CT值测量法则分别正确诊断ISR3个,正常21个。两种方法诊断IS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8%、69%、20%、67%和27%、81%、38%、72%。两种方法各项准确性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缔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旆CT诊断ISR十分困难.但对排除ISR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绮  王成伟  李勇   《放射学实践》2011,26(5):546-54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体质量指数在正常范围的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各组在身高、体重及体质量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冠状动脉CT检查(采用心电门控电流调制技术)。第1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扫描最大电流设定量为700 mA);另外3组(B、C、D组)为实验组(低电流量扫描),最大电流设定量分别为常规扫描的90%(630 mA)、80%(560 mA)和70%(490 mA),其它扫描参数不变。对各组的图像质量评分、有效辐射剂量值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减少了8.6%、17.9%、21.2%,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D组(最大电流量为常规设定量的70%)图像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最大电流设定值在560 mAs的条件下,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能够对正常体重人群提供冠状动脉CT成像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8层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后发现的69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的图像,对所有图像分别行VR、MPR、MIP和CPR等,观察冠状动脉开口、起源、走行、分布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所有受检者中共发现存在冠状动脉变异69例(82处),右冠状动脉高位开口2例,其中起源变异共32例,走行异常42例,终止异常2例,发育不良或未发育6例。结论:128层CT冠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起源、行程及终止的异常,从而为临床提供高质量的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对先天性右冠状动脉起始变异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以常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为标准,评价16层螺旋CT在鉴别右冠状动脉(RCA)异常起源和异常行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先天性RCA变异患者的多层螺旋CT造影(MSCTA)表现,其中7例有CAG资料。对比分析两者在显示RCA异位开口和异常行程方面的差异。仿真内镜技术用于评价异位开口及其与邻近正常冠状动脉开口的关系。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多平面重组(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成像(VR)重组方法评价冠状动脉的异常行径及其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CAG所显示的RCA,至少有2个不同的视角用于评价其起源和行程。结果 8例患者变异的RCA全部为MSCTA所显示。其中6例患者的RCA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1例起源于左主冠状动脉的末端,另1例则起源于扩大前移的后冠窦。所有异常开口均未见狭窄。8支异常冠状动脉均穿过主动脉根部和肺动脉或右室流出道的司隙。7例CAG则仅5例显示异常。结论 MSCTA显示先天性变异的RCA明显优于CAG,凡疑为冠状动脉变异的患者,可首选非创伤性的16层MSCTA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3月间收集可疑冠心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行64层螺旋CT(MS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扫描模式为常规冠状动脉检查模式;所有患者心率控制在45~70次/min之间。检查数据传输至AW4.3工作站,应用冠状动脉分析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采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等技术对冠状动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40例中冠状动脉狭窄37例,其中轻度狭窄18例(狭窄率<50%),中度狭窄14例(狭窄率50%~75%之间),重度狭窄乃至闭塞5例(狭窄率>75%),无狭窄3例。狭窄区斑块分别为软斑块、纤维斑块、钙化斑块及混合斑块,其中单一成分斑块14例,多种成分斑块同时存在23例。结论: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上可作为一种可靠的检查手段,可替代传统X线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作为冠心病、冠状动脉狭窄的筛查及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滨  李英  李海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2):1294-1296
目的:总结大样本病例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发现的冠状动脉变异类型及数量,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积累冠状动脉活体形态学资料,提高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认识。方法:对694例受检者进行心脏冠脉成像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94例受检者中,44例发现4种不同类型冠状动脉变异,占总数6.34%。其中副冠状动脉33例,RCA起源于左窦2例,LCX起源于右窦7例,左冠状动脉开口异常2例。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以无创观察冠状动脉解剖及变异,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对冠状动脉细小分支的显示及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认识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支架术是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有10%~20%的患者可能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一直以来,冠状动脉造影(conven-tional coronary angiography,CAG)被认为是用于支架植入术后评价的金标准,但存在有创、患者不适、费用较高及一定的并发症等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64-slice CT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20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疾病及支架置入术、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并采用曲面重建、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其中30例患者近期行传统冠状动脉造影(CCA)。结果:120例患者可评价冠脉节段1377个,可满足诊断的冠脉节段1341个,占97.39%。30例患者近期行CCA检查,MSCTCA诊断冠脉狭窄节段103个与CCA相符,占88.03%,显示轻、中、重度狭窄及血管闭塞与CCA符合率分别为77.8%、93.3%、91.6%、77.8%,得出64SCTCA诊断冠脉狭窄敏感性97.52%,特异性96.02%,阳性预测值95.16%,阴性预测值96.01%。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诊断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成为筛查、排除冠状动脉病变及支架、搭桥术后随访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对冠状动脉变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 9例患者的MSCT冠状动脉成像资料。结果 :9例冠状动脉变异患者中冠状动脉开口起源异常 4例 ,单一冠状动脉 1例 ,右冠状动脉发育不良1例 ,左回旋支缺如 1例 ,冠状动脉分支起源异常 2例。结论 :MSCT可无创性准确诊断各种冠状动脉变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可疑冠状动脉狭窄的23例患者进行了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SCA)检查,男14例,女9例,年龄35-76岁。以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将MSCTA与SCA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评价MSCTA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中的应用价值。结果:23例患者中,用于评价的92个血管分支中2种检查方法均为阳性的血管节段为30支,均为阴性者8支,SCA阳性而MSCrA阴性1支,SCA阴性而MSCTA阳性5支,MSCTA敏感度96.8%,特异度61.5%,阳性预测值85.7%,阴性预测值88.9%;MSCr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和SCA有很好的一致性(P〉0.005);21例冠状动脉狭窄阳性患者中有17例发现冠状动脉壁存在钙化。结论:M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双源CT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双源CT(DSCT)观察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检出率及解剖学特征,探讨DSCT对MB-MCA的诊断价值。方法:用DSCT对450例可疑冠心病(CHD)和部分体检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2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MB-MCA的存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MB-MCA。测量壁冠状动脉(MCA)的长度、心肌桥(MB)的厚度,结果用x±s表示。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容积再现(VR)多种后处理技术相结合观察MCA近端及远端血管形态变化。结果:450例可疑CHD和体检者,冠状动脉CTA发现MB-MCA 163例(36.2%,163/450),192处。MB-MCA位于左前降支者153处,占79.7%(153/192)。合并MB-MCA近端血管管腔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107例(55.7%,107/192),合并近端及远端均形成斑块者3例(1.6%,3/192)。MCA长度为(20.0±10.1)mm,MB厚度为(2.1±0.9)mm。结论:临床怀疑CHD者MB-MCA检出率为36.2%,DSCTCA是一种无创而且直观准确诊断MB-MCA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检查质量控制和扫描参数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目的 分析影响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各种因素,对扫描方法进行质量控制和优化。方法 对78例怀疑冠心病或冠心病复查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回顾性分析成像质量,探讨心率替代(override)功能的应用价值,分组分析扇区选择与心率对图像质量的影响以及心率与对比剂增强效果的相关性,优化扫描参数。结果 (1)心率替代功能的合理使用可以提高CT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2)心率70次/min以下的单扇区重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要求;70-79次/min之间的心率,选择双扇区重组图像的评分要高于单扇区;(3)预测对比剂总量70m1组的平均心率为60.7次/min,65.7%(23/35)的患者增强药量稍显不足;总量为60ml组的平均心率为71.1次/min,52.9%(18/34)的患者增强效果良好。结论 根据心率选择心率替代功能的使用,适当的扇区扫描模式和对比剂总量可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检查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评价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桥(MB)与该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关系。方法:连续收集300例因怀疑冠心病(CHD)而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的病例的资料,由2名CT诊断医师独立判断并在结果一致时确定为前降支MB。将所有病例分为前降支MB组和非MB组,利用MPR、CPR、VR等后处理技术联合观察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钙化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测量前降支由于斑块所致的狭窄率,比较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以及钙化、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结果:在300例受检对象中冠状动脉CTA发现前降支MB74例(24.7%,74/300)。MB组与非MB组前降支钙化的发生率分别为36.5%与31.3%,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54.1%与45.1%,MB组与非MB组的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48.4%与44.6%,两组之间钙化的发生率、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平均狭窄程度差别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40;P=0.18;P=0.97)。结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B对该支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体发生率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准确性及局限性。方法:25例患者进行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回顾性心电门控、O.42s螺旋扫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在25例患者的186节段(血管直径≥2mm)中,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有161节段(86.5%)。对于CT图像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冠状动脉节段,MSCT显示中度和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83.8%(26/31)和95.3%(124/130)。若将不能满足诊断要求的25节段包括内,则MSCT显示中度和中度以上狭窄的敏感度为76.4%(26/34)。结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用于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中高度狭窄,局限性伪影的影响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方法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的能力及可靠性。方法:对2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心脏冠状动脉CT成像(CTA)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CTA影像判断血流动力学相关性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0.933、特异度0.974、准确度0.968、阳性预测值0.857、阴性预测值0.98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成像方法,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