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薄层CT平扫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疑似主动脉夹层病人,男26例,女30例,平均年龄(55.9±11.2)岁,以CT血管成像(CTA)作为金标准,其中30例确诊为主动脉夹层,26例非主动脉夹层。采用χ2检验对2组间内膜瓣钙化内移、增宽的主动脉密度不均、管腔内线样高密度、主动脉横径增宽这4个主要CT平扫征象及伴随征象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对主要征象做诊断准确性分析。结果 主动脉夹层平扫的主要征象包括内膜瓣钙化内移(22例,39.3%)、增宽的主动脉密度不均(44例,78.6%)、腔内线样高密度(31例,55.4%)、主动脉横径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宽(36例,64.3%);伴随征象包括主动脉壁钙化(47例,83.9%)、病变累及分支血管管腔增粗(6例,10.7%)、心包积液(11例,19.6%)、胸腔积液(15例,26.8%)。主动脉夹层组的内膜瓣钙化内移和管腔内线样高密度发生率均高于非主动脉夹层组(均P<0.05);其中,内膜瓣钙化内移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敏感度66.7%,特异度92.3%,准确度78.6%;管腔内线样高密度的敏感度80%,特异度73.1%,准确度76.8%。2组其他CT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薄层CT平扫对急诊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导1例主脉瘤向下进入主肺动脉窗压迫左主支气管及左肺动脉病例,男性,71岁,长期高血压及渐进性持续性发作性咳嗽,声音嘶哑数月,无梅毒或胸外伤病史。1981年胸片显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弓动脉瘤样扩张伴内膜钙化,1985年胸片显示胸主动脉进行性增大,压迫左主支气管下移及主肺动脉窗肿块,2个月后胸部CT显示左半胸容积部分丧失,近胸主动脉下方显示一5cm肿块,周围钙化,上部与主动脉同样增强,下部密度低于动脉,斜位重建影像支持肿块为横过胸主动脉的动脉瘤。肿块引起邻近的左主支气管及左肺动脉近完全阻塞,EKG选通T_1加权MR矢状断层影像显示,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了1例横行部的胸主动脉瘤向下延伸至主-肺动脉窗造成左主支气管及左肺动脉受压。患者男性,71岁,1981年胸片显示主动脉弓的升部及横行部呈动脉瘤样扩张,伴有内膜钙化。1985年胸部显示胸主动脉进行性增大,左主支气管受压向下移位及主-肺动脉窗部肿块。CT检查,主动脉弓横行部下方有-5cm肿块,其周围钙化;增强后上部密度与主动脉相同,下部低于主动脉密度。肿块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及MPR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A)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 4.2工作站进行MPR重建。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瓣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 Bakey分型,表现为Ⅰ型3例,Ⅱ型1例,Ⅲ型2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MPR重建能对夹层动脉瘤明确分型,是诊断ADA有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准确、快捷、简便及价格低廉的特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主动脉瘤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进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并利用原始数据在AW4.3工作站进行MPR及VR后处理。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观察到真假腔形态、大小、剥脱的内膜片、破口位置及内膜和主动脉壁钙化,MPR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各分支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型,本组患者表现为Ⅰ型4例,Ⅱ型2例,Ⅲ型19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立体显示真、假腔的形态、大小,破口位置及其与大分支血管的关系,因而它应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培平 《西南国防医药》2012,22(11):1170-1170
病例男,65岁,胸痛、胸闷1W,呈撕裂样痛,无发热、咳嗽。当地医院诊断为“冠心病”,给予相关药物治疗,不能缓解,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6.2℃,脉搏55次/min,血压170/100mmHg,一般情况差,查体欠合作,胸腹部触诊未见明显异常。行胸部X线检查;心脏呈主动脉型,纵隔增宽;心电图示大致正常心电图。胸部CT示:平扫表现为降主动脉扩张,管腔内周边环形高密度影,同时伴有内膜钙化斑块内移;增强扫描见动脉壁增厚和管腔周边未见强化的血肿;  相似文献   

7.
广泛性主动脉壁钙化一例刘智惠,林超,刘士俊,王炳水笔者遇到1例从升主动脉起始部至降主动脉末端整个血管壁全部钙化,且主动脉弓部伴发动脉瘤,其瘤壁也全部发生钙化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71岁。因劳累后心慌渐加重来诊,以高血压性心脏病收入院、入院后行心...  相似文献   

8.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晓辉   《放射学实践》2011,26(3):317-320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及CT和MRI诊断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及5例可疑壁内血肿患者的病例资料。12例因胸痛或腹痛入院、经CT或MRI扫描时发现,4例为外伤或内科疾病行胸部或腹部检查时意外发现;另外搜集18例主动脉夹层及11例主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6例主动脉壁内血肿,表现为主动脉壁环形增厚7例,新月形增厚5例,环形和新月形增厚同时存在或不规则增厚4例,腔内无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增厚的血管壁内无对比剂进入。5例可疑主动脉壁内血肿表现为管壁轻度环形增厚。18例主动脉夹层均可见真假两腔及内膜片,其中14例其真假腔在横轴面图像上表现为"D"字形或反"D"字形,真假两腔内均有对比剂进入;11例主动脉瘤表现为血管瘤样扩张或梭形扩张,无真假两腔和内膜片,其中8例可见附壁血栓。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及MRI多方位成像能够诊断较为典型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并与主动脉其它常见疾病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扫描技术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方法: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3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在工作站进行MPR或三维重建。结果:横轴位图像上可以观察到真假腔内膜片、破口位置及主动脉壁钙化。MPR及三维重建图像能观察主动脉弓受累情况,确定内膜剥离范围,显示内膜与血管之间的关系.按DeBaKey分类法,Ⅰ型5例,Ⅱ型3例,Ⅲ型2例。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较好的影像方法,其多种后处理方法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10.
特殊类型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的电子束CT(EBCT)影像特征及诊断.材料和方法20例表现特殊的主动脉夹层,其中不典型夹层13例,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3例,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Stanford B型夹层2例,动脉瘤样夹层1例,外伤性主动脉夹层1例.结果主动脉不典型夹层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的低密度血肿包绕,常可见穿透性溃疡或钙化内移等征象;三腔以上夹层动脉瘤有2~3个内膜片,3~4个腔,瘤体管径较大;合并升主动脉壁内血肿的B型夹层见升主动脉管壁低密度新月形或环形增厚,降主动脉则见内膜片及真假两腔形成;动脉瘤样主动脉夹层见降主动脉局限性瘤样扩张,破口大,内膜片不易发现.1例外伤性夹层于主动脉弓峡部及降部起始见破裂内膜片.结论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表现各具特征,EBCT可清晰显示,是极适用于胸部急症的快速、无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表现。结果按Stanford分型,A型2例,B型5例。平扫主要表现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形稍高密度增厚,内壁光滑,血管成像表现为增厚的主动脉壁无强化,钙化内移2例,伴主动脉粥样硬化4例,胸腔积液1例,主动脉夹层1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作者复习了MR或CT诊断的34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人,其中发现14例(41%)有不与主动脉腔交通的壁内血肿。14例病人的年龄为39~80岁,平均63.5岁。男性10例,女性4例。作者使用Stanford分类法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分型,A型指示升主动脉受累,B型指示不受累。CT扫描使用2 cm间隔自主动脉弓扫描至主动脉分叉部,MR检查使用自旋回波技术,重复时间(TE)500或800msec,回波时间400msec,未使用第二回波技术。作者见到,CT平扫发现沿主动脉壁的新月形高密度区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在急性期的可靠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的CT与临床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CT与临床表现及部分患者的预后随访。结果 37例患者平扫见主动脉明显增粗,多数腔内密度均匀,部分管腔内可见弧形钙化影;增强后见线状低密度内膜片将主动脉分隔为双腔;真腔较小,呈半圆形、卵圆形;假腔较大,呈半圆形或新月形;真假腔可相对平行,假腔也可盘绕真腔自左向右、自上而下呈螺旋状。平扫时真腔与假腔多为等密度,增强后真腔密度较假腔略高或等密度。当假腔呈螺旋型盘绕真腔时,内膜片也呈螺旋状走行;6例假腔内有不同形状的血栓,其中2例假腔完全被血栓填塞。16例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弓部及腹主动脉主要分支血管无受累表现;37例患者双肾血流灌注正常。3例患者双侧髂总动脉受累。8例夹层血管周围局限性肺不张。10例合并胸腔积液。本组分型采用DeBkey法分型:I型14例;Ⅱ型4例;Ⅲ型19例。结论 CT可对主动脉夹层做出明确诊断。能为临床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AAD)的CT表现。资料与方法采用双螺旋CT进行增强前后扫描.共发现AAD24例.其中11例手术治疗。结果AADCT表现为:(1)均未见典型主动脉夹层(TAD)的CT表现(无撕裂内膜片和双腔显示);(2)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假腔)达5~30mm;(3)平扫假腔密度高于、等于或低于主动脉真腔者分别为12例、8例和4例;(4)增强扫描假腔均无强化;(5)92%(22例)病变主动脉无明显受压改变;(6)随诊假腔有变化。AAD与TAD相同点:(1)发生部位同TAD发生部位一致;(2)4例见钙化内膜内移征象;(3)63%并发胸腔积液;(4)A型67%并发心包积液;(5)破口不易显示,与手术对照,破口显示率为36%。CT所示假腔内高密度者6例,手术为新鲜或较新鲜血块,混合存在于中膜和内膜之间,假腔内等低密度者为较陈旧血块5例。6例复查AAD吸收。结论AADCT主要特点是:无撕裂内膜片和双腔显示,主动脉壁新月形或环状增厚,平扫密度高于、等于或低于主动脉真腔,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和保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口腔健康状况与主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及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从胸部CT平扫检查者中序贯纳入主动脉弓钙化者为病例组,行钙化积分检测,根据积分将病例组分为重度钙化组(积分100)和轻度钙化组(积分100),并同期选择无钙化者为对照组,每组各60例,盲法对各组受检者进行口腔检查,记录缺失补牙数(DMFT)及牙周病指数(PDI)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层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并定量检测主动脉弓钙化,病例组患龋率、DMFT指数和PDI均高于对照组,且龋病及牙周病程度与主动脉弓钙化程度呈正相关。结论口腔健康状况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慢性炎症可能是牙周病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共同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MSCT血管成像及临床应用(附8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对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不典型主动脉夹层的MSCT血管成像及其重组影像资料。结果:VR、MPR重组图像均清晰显示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外动脉以及腹腔动脉干、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主要分支的血管,图像清晰,血管对比明显,血管边缘无阶梯状改变;8例患者中有5例表现为壁内血肿,3例为无回腔性沟通。结论:MS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在无创或微创的情况下清晰显示不典型主动脉夹层,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男,5岁,因生后反复发作肺部感染就诊于当地医院.体检、实验室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胸片提示存在心血管畸形可能.进一步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降主动脉狭窄可能.为明确诊断就诊于本院,行双源CT心血管成像(CTA)检查,检查显示:主动脉弓部位于脊柱右侧,延续为降主动脉后,沿脊柱右侧下行,至膈肌水平与另一沿脊柱左侧下行血管(左侧降主动脉)汇合后,穿过膈肌延续为腹主动脉(图1,2).脊柱右侧降主动脉管腔迂曲,脊柱左侧降主动脉管腔较纤细,近心端为盲端(图3).左侧锁骨下动脉起自左侧降主动脉,左侧颈总动脉、右侧颈总动脉及右侧锁骨下动脉依次自右位主动脉弓发出.CTA诊断: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双降主动脉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MS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H)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证实AIH患者的MSCT表现。结果:25例主动脉壁增厚均5 mm,其中17例新月形增厚,8例环形增厚,伴内膜钙化移位3例,穿透性溃疡6例,5例合并胸腔积液,3例合并心包积液;增强扫描后23例增厚的主动脉壁未见强化,2例静脉期壁内可见小片絮状强化。结论: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可准确区分主动脉夹层及AIH,为临床AIH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64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峰  周静然  赵传军  王勇  余河  黄博   《放射学实践》2010,25(3):312-3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壁内血肿(AIH)的价值。方法:对25例主诉急性胸背痛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连续容积扫描),均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诊断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结果:25例AIH患者按Stanford分型,A型2例,B型23例。MSCT征象:25例均见主动脉壁呈新月形或环形增厚,厚度≥5mm,无内膜破裂形成的双腔主动脉征象。平扫呈高密度11例,高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8例,等密度6例。21例见钙化内移征象,5例可见穿透性溃疡征,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18例,内膜渗透3例,血肿分层征象2例。并发心包积液4例,胸腔积液16例,主动脉夹层3例,主动脉瘤2例。结论:MSCT能为主动脉壁内血肿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且便于治疗后随访观察,可以作为AIH的首选诊断及随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过去曾称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disseation aortic aneurysm),系指各种原因造成动脉壁内破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动脉壁中层而成血肿,导致血管壁分离,剥离的内膜片分离形成"双腔主动脉"。笔者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的完整资料,以总结对主动脉夹层有诊断价值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征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