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肾血流参数的影响。方法:将68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组(观察组)各34例,将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的血脂及肾血流参数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后4周、8周及12周观察组的血脂水平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P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脂及肾血流参数具有显著影响,有助于糖尿病患者疾病状态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性高血压并高血压肾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64例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扣对照组32例,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1次/d,共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排泄率、血β-微球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及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P〈0.05),且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亦有显著性(P均〈0.05),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性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脏病变有部分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随机均分为一般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其中一般治疗组仅给予一般性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压等),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一般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共观察12周。另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12周后各采静脉血1次,测定血清CRP、MCP-1和代谢指标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并采集24 h尿检测UAER。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CRP、MCP-1及UAER水平在治疗前与一般治疗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CRP、MCP-1及UAER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血浆CRP、MCP-1与UAER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接受常规降糖治疗的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及肾功能水平、血管紧张素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和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及尿液血管紧张素Ⅱ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清hs-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及肾功能、延缓肾间质纤维化和降低全身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5.
杨莹  江军 《四川医学》2018,39(8):888-891
目的分析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疗效及肾间质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对比两组患者血糖、肾功能水平以及肾间质纤维化各项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0. 00%,对照组患者治愈有效率为37. 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在血糖水平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肾功能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肾间质纤维化各项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针对糖尿病肾病患者,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病情,肾功能以及肾间质纤维化各项指标改善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诺和龙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其肾功能和血压及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10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给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例。研究组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联合诺和龙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诺和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与血压指标、治疗前后肾功能及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FPG、2 h PBG、DBP以及SBP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对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肾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TNF-α、IL-6、CRP以及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行阿托伐他汀联合诺和龙治疗对其肾功能和血压及血糖的改善效果优于单纯诺和龙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阿魏酸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及肾功能指标水平,肾间质纤维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4%,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空腹血糖、尿素氮、血肌酐及尿蛋白排泄率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尿液CTGF、血清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阿魏酸钠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血糖与肾功能指标水平,以及肾间质纤维化情况,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按随机原则予以阿托伐他汀30例为实验组;30例予以阿托伐他汀和疏血通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生化指标及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实验组治疗后FIB、CHOL、Scr、UAER均较对照组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前提下,阿托伐他汀联合疏血通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将8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治疗组)4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阿托伐他汀片20mg,晚饭后顿服,观察治疗前后尿白蛋白排出率、血脂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尿白蛋白排出率、血脂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尿白蛋白排出率、血脂下降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白蛋白排出率,延缓肾损害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对抗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氧化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华伟  严宗逊  刘晓惠  任敏  樊雷  涂莉荣 《四川医学》2009,30(11):1706-1708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抗糖尿病肾病患者肾氧化损伤作用。方法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对照组给予降糖、降压等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疗程共1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BUN、Scr、尿微量清蛋白以及血脂、血清SOD和MDA水平。结果12周后两组患者FBG、BUN、Scr、尿微量清蛋白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同时患者血清SOD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除具有降血脂作用外,还可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1.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RAML)与肾细胞癌 (RCC)的 CT鉴别征象 ,以提高不典型 RAML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双期增强 CT扫描的 RAML 36例 (5 7个病灶 ) ,RCC4 6例。运用 χ2检验确定有显著性差异的 CT观察指标进行判别分析 ,得到各指标在鉴别诊断中的权重。结果 单发或多发、边缘、分叶征、病灶突出比、与实质的分界、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肿瘤内血管影、钙化等 9项 CT观察指标对 RAML与 RCC的鉴别有统计学意义 ,利用最大似然法判别分析对二者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 :RAML组 93.0 % ,RCC组 89.1%。结论 病灶突出比、与皮质的交角、皮质掀起征及肿瘤内血管影特征对二者鉴别诊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方式选择的伦理,使肾科医生在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选择治疗方式上提供符合现代医学伦理的模式。方法:通过对典型病例的分析,讨论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方式选择的医学理论及相关伦理。结论:国家应当针对肾替代治疗制定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和操作法规,医生应当根据医学理论,结合患者条件,坚持将患者利益放在首位,帮助患者选择肾替代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对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肾移植术后高脂血症患者共232例。观察服用降脂药组和单纯控制饮食组患者不同阶段血脂对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服用降脂药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单纯饮食控制组血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P〈0.05)。在降脂药组内,与血脂异常前比较,首次血脂异常时的直接胆红素及肌酐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首次血脂异常时比较,服用降脂药后的肌酐水平明显降低(P〈0.05)。在单纯控制饮食组内,与血脂异常前相比,首次血脂异常时肌酐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血脂异常时相比,血脂异常后三个月的肌酐水平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肾移植患者肾功能的损害与术后高脂血症有一定相关性。高脂血症对肾移植受者的肝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癌根治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在肾癌根治术前均行超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术前栓塞,栓塞后出现轻度栓塞反应。根治术中可见肿瘤血供基本中断,肿瘤周围界限清楚,易于剥离;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镜下可见肿瘤坏死明显且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结论肾癌根治术前超选择性肾动脉化疗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助于肾癌的手术切除,对肾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及血流阻力数据分析在肾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对96例肾移植术后3d-52mo内行彩超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参照生化检查对二维,彩色多普勒血流频谱及阻力指数(RI)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彩色多普勒移植肾弓形动脉的阻力指数RI0.51-0.60为正常移植肾,〉0.75为移植肾急性肾排斥为标准,早期肾排斥正确诊断率可达8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早期肾排斥并监测其功能恢复,具有快速、准确、无创等优点,可提早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治疗,提高移植肾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穿活检对弥漫性肾脏疾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术对弥漫性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超引导下对76例弥漫性肾病患者经皮快速自动肾穿刺活检。结果:肾活检成功率100%,取材长度0.6~1.8cm,均有病理结果。术后4例有肉眼血尿,1例出现肾周血肿。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肾组织穿刺活检术,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囊肿和囊性小肾癌患者肾功能指标差异,分析CT检查在两种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4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A组)及15例囊性小肾癌患者(B组)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将同期入院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接受肾功能检查,两研究组患者同时接受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比三组肾功能指标差异;以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评估CT检查在囊性小肾癌和单纯性肾囊肿鉴别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三组受试者血清肌酐值和血尿素氮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肾小球滤过率则显示对照组研究A组研究B组(P0.05);CT鉴别诊断囊性小肾癌和单纯性肾囊肿的准确率为85.8%(188/219),其中正确诊断单纯性肾囊肿178例(87.3%,178/204),正确诊断囊性小肾癌10例(66.7%,10/15)。结论单纯性肾囊肿和囊性小肾癌患者均存在肾功能指标异常情况,需引起临床重视;两种疾病的螺旋CT征象虽存在特异性,但在诊断占位体积较小的病灶时仍具有漏诊、误诊风险,建议将其可作为两疾病的辅助鉴别诊断手段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肾嗜酸细胞的CT表现,提高对其的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嗜酸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肿瘤向皮质外生长为主3例,向肾盂方向生长为主2例,2例完全位于肾实质内.平扫;肿瘤4例表现为较均质密度.3例密度欠均匀,其中2例内示星芒状边缘锐利低密度,1例内部示多发类圆形低密度,2例出现钙化.增强皮质及髓质期呈较均质强化4例,不均质强化3例,强化均低于肾皮质.肾盂期密度较前下降,然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与正常肾组织分界清晰,2例示完整假包膜.结论 肾嗜酸细胞瘤除中心瘢痕外密度相对均匀,可有钙化,界清,可有完整包膜.增强后较均质明显强化,肾盂期不低于同层面肌肉密度.具有完整假包膜及中心瘢痕时诊断较明确.其他表现不典型时需结合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肾皮质CT扫描和增强扫描与皮质期分肾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进行肾脏CT检查患者共126例,包括梗阻性肾积水68例和肾肿瘤58例,合计229个肾脏。在CT扫描后进行SPECT检查,以其测量的GFR为参照标准,按照分肾功能分为3组:肾功能正常组(GFR≥34ml/min),减弱组(20ml/min≤GFR<34ml/min),受损组(GFR<20ml/min),各组分别有113个、71个和45个患肾。采用单因素方差比较上述指标的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肾脏CT扫描结果与GFR之间相关性。结果三组肾皮质厚度为(0.59士0.13)cm、(0.43士0.09)cm及(0.24士0.08)cm,(P<0.01),肾皮质厚度与GFR呈高度正相关(r=0.816,P<0.05)。增强CT扫描后三组的皮质期CT增强值为(164.3士24.2)HU、(117.8士22.1)HU及(64.2士20.9)HU,(P<0.01),皮质期CT增强值与GFR呈高度正相关(r=0.861,P<0.05)。结论 CT扫描显示的肾皮质厚度及皮质期CT增强值可对分肾功能做出半定量诊断,相对于CT灌注检测方便,辐射量低。  相似文献   

20.
周莹  刘荣波  赵爽 《吉林医学》2013,(31):6454-6457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研究肾段动脉解剖。方法:64层螺旋CT行205例患者(377个肾脏)肾动脉CTA,数据传至工作站重建并详细记录各肾段动脉情况。结果:肾段变异于35段,以5段为多,占74.5%(281/377)。尖段动脉沿途支配肾前后面内上部,177例(63.0%)向上到达或超越上极尖部,32例(11.4%)超过肾外缘上1/4。上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前面实质中上部、尖段下方的区域,110例(39.1%)达到肾上极,111例(39.5%)越过肾外缘布于肾后面外侧少许区域。中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前面实质中下部、下段以上的区域18例(6.4%)达下极,10.3%越过肾外缘布于肾后面外侧少许区域。下段动脉沿途支配肾前后面,最终至肾下极。后段动脉主要支配肾后面上段与下段之间的区域,89例(31.7%)分支达上极,63例(24.6%)达下极,13例(4.63%)越肾外缘支配肾前面外侧少许部分。结论:MSCT能很好的显示肾段血管,能为术前病灶定位提供更多的解剖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