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比较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09年10月,斯氏针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12例(13足),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13例(14足).分别对两组患儿术中及住院期间的各项指标,术后的影像学结果、临床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美国足踝外科学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 AOFAS评分)主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35.4个月,无一例发生感染及皮肤坏死,空心螺钉组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但辐射次数明显多于钢板组.空心螺钉组治疗前的Bohler角,Gissane角平均值分别为(10.8±5.2)°,(141.4±12.4)°,治疗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平均值分别为(30.9±5.2)°,(128.6±5.3)°;钢板治疗组治疗前的Bohler角,Gissane角平均值分别为(11.8±4.1)°,(138.9±16.2)°,治疗后的Bohler角,Gissane角平均值分别为(30.9±5.0)°,(124.5±6.7)°,两组病例各自的Bohler角、Gissane角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AOFAS主观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效果满意,经皮空心螺钉治疗与经跗骨窦入路复位重建钢板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方法治疗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24例,非手术方法治疗13例.对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患儿的肩关节功能、放射学检查结果、肩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非手术组平均随访15.8个月(4~37个月),手术组平均随访17.4个月(5~30个月),末次随访时骨折均获愈合.手术组复位后残留移位及成角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其中针道反应3例,克氏针穿出肱骨头关节面1例;非手术组,出现复位后骨折再移位1例.术后3个月,两组肩关节活动度、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复位及固定时间与住院时间较长、住院费用较高、患肩开始功能锻炼时间较早、复位后复查X线次数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龄儿童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的复位质量较优,非手术治疗创伤小,费用低,住院时间短,但在术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及美观上两种治疗方法无明显差异,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的年龄、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合并伤等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分析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人路和改良经跗骨窦切口入路治疗大龄儿童(8~17岁)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6月至2008年1月,收治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31例(34足),其中经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传统入路)治疗18例(20足),男11例,女7例,年龄(12.5±3.3)岁.改良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改良入路)治疗13例(14足),男8例,女5例,年龄(13.2±3.5)岁.术前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分别对两组患儿术中各项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12~45个月,平均24个月.和传统组比较改良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组术中平均失血量少,为(25.42±8.94)ml比(81.53±10.81)ml;切口长度短,为(3.54±0.89)cm比(10.18±1.45)cm;住院时间短,为(5.15±0.58)d比(8.07±2.34)d,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组治疗前后Bo 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为(9.32±12.35)°比(31.1 1±4.62)°和(104.41±6.62)°比(128.72±9.55)°,改良组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分别为(10.28±12.51)°比(34.56±2.74)°和(105.35±7.68)°比(126.71±5.44)°,两组治疗前后Bohler角、Gissane角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入路组发生并发症4例,改良入路组发生并发症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根据美国足踝学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定,传统组:优15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90.00%;改良组:优11足,良2足,可1足,优良率92.8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在治疗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总体疗效与改良经跗骨窦有限切口入路相当,都能取得满意疗效,但后者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一种较有前景的微创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分别采用保守治疗、撬拨复位和切开复位等方法治疗大龄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并分析其疗效,总结适宜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5月至2009年2月收治的39例42足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资料,其中保守治疗9足(均为Sanders Ⅰ型);撬拨复位治疗14足(SandersⅡ型10足,SandersⅢ型4足);切开复位治疗19足(SandersⅡ型8足,SandersⅢ型7足,SandersⅣ型4足).结果 随访15~73个月,平均36.2个月,随访时骨折均获愈合.手术组的B(o)hler角和Gissane角治疗前后比较分别是(17.6±6.3)°比(32.4±2.3)°和(137.9±11.6)°比(124.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Maryland评分,保守治疗优良率为100%,撬拨复位优良率为85.7%,切开复位优良率为84.2%,总体优良率为88.1%.结论 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儿的个体状况、骨折类型等综合考虑.Sanders Ⅰ型骨折可采取保守治疗;外侧壁膨出不明显的SandersⅡ型骨折及软组织条件较差者,可选用撬拨复位;外侧壁膨出明显的SandersⅡ型骨折和复杂的Sanders Ⅲ、Ⅳ型骨折,无手术禁忌者,宜选择切开复位.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view our experience of managing treat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in older children with non-operative approach, closed reduction and open reduction depending on fracture type.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done on 42 intraarticular calcaneal fractures in 39 children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May 2001 to February 2009. Among them, 9 patients were treated conservatively (all type Sanders Ⅰ fractures), 14 treated with closed reduction (10 patients with type Sanders Ⅱ fractures and 4 with type Sanders Ⅲ),and 19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8 patients with type Sanders Ⅱ fractures, 7 with type Sanders Ⅲ and 4 with type Sanders Ⅳ). Results The average follow-up was 36. 2 months(range, 15-73 months). All patients had a complete healing of their fracture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perative group as to the restoration of B(o)hler angle and Gissane angle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P < 0. 01). According to Maryland Foot Score, the excellent or good rate was 100% in conservative treatment, 85. 7% inn closed reduction and 84. 2% in open reduction respectively. The overall excellent or good rate was 88. 1 %. Conclusions Therapeutic plan should be developed on patients' clinical conditions and fracture type. Conservative treatment can be used for type Sanders Ⅰ fractures. Closed reduction is alternative for part of type Sanders Ⅱ fractures without the widen posterior facet, and the patients whose soft tissues condition are poor. Open reduction is recommended for type Sanders Ⅱ with the widen posterior facet, type Sanders Ⅲ and type Sanders Ⅳ fractures.  相似文献   

5.
儿童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复位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跟骨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4年起收治男童跟骨骨折5例,共6足(双侧1例,右足3例,左足1例).平均手术年龄9.6岁(4~12岁).按Essex-Lopresti分型,5足为关节内压缩型,1足为舌型.手术取足外侧"J"形切口,跟骨外侧骨块掀开作内侧壁复位后植入松质骨,重建接骨板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24个月(8~31个月),6足踝关节活动无任何障碍,行走无疼痛感.手术前后X线片比较Bohler's角平均改善16.6°(8°~26°).1例1足因伤口不愈继发感染.结论 开放复位与内同定治疗有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不仅适用于儿童.而且没有成年人跟骨骨折后常见的腓侧肌腱炎、着地疼痛、穿鞋不舒适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PHILOS与TEN治疗大龄儿童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42例大龄儿童转子下骨折,分别采用PHILOS锁定固定17例年龄8~15岁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并将其与同期进行、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采用弹性钉固定治疗的25例患儿进行比较,对两组的住院期间各项指标、患儿骨折愈合时间、Beaty评分、Theolog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HIlOS组平均随访时间37.5个月,TEN组平均随访44.8个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Beaty评分、Theologi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差异等住院期间各项指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HILOS与TEN的总体临床疗效相当,均可作为目前治疗儿童转子下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式.骨科医生应根据患儿骨折类型特点、患儿及父母的选择、术者的手术操作的熟练度等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 Ponseti 方法和足后内侧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的中期效果。方法对本院2005年4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 Ponseti 方法组和足后内侧软组织松解手术组。按 Pirani 系统进行评分。术后使用 Laaveg 和 Ponseti 功能评分系统(FRS)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共43例(55足)纳入研究,23例(28足)采用 Ponseti 方法治疗,随访时间50~82个月,平均67个月。20例(27足)采用后内侧软组织松解术治疗,随访时间56~90个月,平均75个月。治疗开始时两组 Pirani 评分之间无显著差异(P >0.05)。两组治疗前后 Pirani 评分显著减小(P <0.05)。Ponseti 方法组有更高的 FRS 评分(P <0.01)。Ponseti 方法组的最大被动背伸活动度评分更高(P <0.01)。两组影像学结果相似。但 Ponseti 方法组的复发率较软组织松解手术组的复发率低。结论与后内侧软组织松解术相比,Ponseti 方法治疗儿童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的中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Japas手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和评价Japas手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的疗效。方法采用Japas手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7例12足.主要从足外形的改善、足负重及行走功能、X线测量结果等方面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12~36个月).跗骨截骨处平均愈合时间7周。10足外形、足负重及行走功能均明显改善,2足因未行跟骨内翻矫形致畸形复发。X线片显示跟骨背伸角由术前平均42.67°降至23.33°,Meary角南术前平均36°降至12.5°。本组疗效优2足,良8足,差2足,优良率为83.3%。结论Japas手术是治疗儿童特发性高弓足的有效方法。对合并明显跟骨内翻的高弓足需加行跟骨截骨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特异性生活质量调查表(OSD-6)在儿童睡眠呼吸紊乱评价中的作用。方法前瞻性对照临床研究,61例OSD-6调查评分提示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儿童,平均年龄(6.4±0.61)岁,女28例,男33例。其中多导睡眠监测(PSG)阳性32例均经腺样体和扁桃体切除术(AT)治疗,PSG阴性儿童29例随机分别经AT治疗(n=15)或非手术治疗(n=14)。1~3个月后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8±1.3)个月。PSG阴性AT组儿童术后OSD-6调查总评分平均下降49(极值32~61)分,与非手术组儿童的平均变化总分8(极值-9~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G阴性AT组中的86.7%儿童术后提示为临床无症状者(OSD-6调查总评分20分),而非手术组为1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经手术治疗的儿童,术后身体症状的评分和睡眠障碍的评分明显下降。结论OSD-6调查评分提示为OSA但PSG为阴性的患儿,在AT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可以明显改善。该调查表能够反映出SDB儿童手术治疗的疗效,可以作为睡眠呼吸障碍(SDB)儿童的临床评价和疗效观察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孟氏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儿童孟氏骨折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3~14岁,平均7.4岁。按Bado分型:Ⅰ型30例,Ⅱ型18例,Ⅲ型9例,Ⅳ型3例。均为新鲜闭合骨折。非手术治疗组34例,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手术治疗组26例,环状韧带修补肱桡关节内固定14例,单纯尺骨骨折固定12例。结果60例患儿均获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1.5年,肘关节功能评定:非手术组优25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1.1%。手术组优20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儿童孟氏骨折首选闭合复位,对复位困难和不能维持复位者及BadoⅣ型骨折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采用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高位髁上骨折及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的方法及初步治疗体会.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7月,对10例这两种类型的骨折采用了钛制弹性髓内钉治疗.男7例,女3例;左侧4例,右侧6例;年龄2~12岁.高位髁上骨折5例,交界性骨折5例;其中斜形骨折4例,横形骨折6例.患儿均于受伤后24h内入院麻醉下行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钉固定.术后上肢功能位石膏固定3周,3至6个月拔除弹性髓内钉.结果 所有10例患儿均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获随访,随访期最短2个月,最长21个月.从影像学及临床两方面对患儿进行评价,测定所有患儿最后一次随访的Baumann角(平均71.1°,64°~78°)、肱骨前线(均通过肱骨小头中1/3)且与肱骨小头中轴的夹角(37.5°,35°~40°),均在正常范围.肘关节功能最短在术后1.5个月,最长在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无一例功能受限.未发生尺神经损伤,无针尾激惹感染,弹性钉固定稳定无移动,无骨折再移位.结论 高位髁上骨折及肱骨远端骨干-干骺端交界性骨折应视作髁上骨折中的两种特殊类型,治疗上应与常规髁上骨折区别对待,利用弹性髓内钉治疗这两类骨折可以获得较强的稳定性,且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弹性髓内钉(ESIN)与加压钢板治疗不稳定型及手法复位失败的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2004年2月至2007年12月,按一定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回顾分析50例手术治疗的儿童前臂尺桡骨双骨折,其中22例行ESIN内固定,28例行加压钢板内固定,对两组进行半年以上的随访,并对两组术中结果、术后的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结果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SIN组在手术时间上短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SIN组和钢板组术后3个月桡骨愈合率分别为81.8%和71.4%.术后6个月尺骨愈合率分别为95.5%和96.4%、桡骨愈合率分别为100%和96.4%,前臂旋转受限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1.4%,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6%和17.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ESIN组和钢板组术后3个月尺骨愈合率分别为36.4%和71.4%,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ESIN组和钢板组最大桡骨弓大小分别为(7.0±3.5)%及(6.8±2.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最大桡骨弓位置分别为(71.2±7.8)%及(63.8±3.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钢板组更接近正常儿童组.结论 弹性髓内钉在治疗儿童前臂尺桡骨双骨折中,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二期取出内固定方便等优点,但存在尺骨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弹性钉与钢板固定治疗大年龄儿童前臂双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应用弹性髓内钉与钢板固定治疗大年龄儿童(>8岁)前臂双骨折的治疗结果.方法 分析1999~2007年我院收治的前臂双骨折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对将41例(平均年龄9.7岁)入选病例分为两组,24例行弹性髓内钉固定17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回顾分析比较并发症、骨折愈合及前臂功能.结果 两组在年龄、AO骨折分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伤至手术时间钢板组显著高于弹性钉组.手术时间、止血带使用时间及出血量,弹性钉组显著低于钢板固定组.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与6个月)、末次随访时前臂旋转活动丢失、严重与轻微骨折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大龄儿童尺、桡骨干骨折手术治疗,弹性钉与钢板固定在术后功能评估上无显著差异.新鲜前臂骨干双骨折,宜首选弹性髓内钉;对于开放、粉碎及陈旧骨折,建议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  相似文献   

14.
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保守治疗与微创手术治疗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保守治疗与微创手术治疗的放射学结果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年4月~2006年4月45例年龄3~15岁的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分别采用保守治疗(皮或骨牵引加髋人字石膏固定治疗16例)及微创手术治疗(克氏针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19例,弹性髓内钉固定10例),对本组患儿的放射学结果、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全部病例获24~60个月随访,45例骨折都一次愈合,愈合时间为8~17周(平均10.5周).早期放射学结果按Beaty标准:保守治疗组结果满意占37.50%,微创手术治疗组为89.66%.晚期放射学结果按Theologis标准:保守治疗组结果满意占62.50%,微创手术治疗组为96.55%.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按Sanders标准:保守治疗组优12例,良4例,微创手术治疗组优28例,良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比保守治疗能获得更满意的早、晚期放射学结果,并发症更少,临床疗效更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与关节造影辅助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7年8月收治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骨科的30例肱骨远端骨骺分离的患儿的相关资料。其中,男25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20.7个月,年龄范围为10~38个月;患侧为左侧10例,右侧2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经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我们对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124例Gar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采用经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组)和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闭合复位组)治疗,术后规范随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折骨性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6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切开复位组手术时间(50.2±6.81)min,较闭合复位组短[(81.3±18.98)min],术中透视次数(3.4±1.1)次,少于闭合复位组[(7.0±2.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开复位组及闭合复位组于平均术后8周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定疗效,术后3个月、6个月切开复位组优良率(分别为86.57%,97.01%)与闭合复位组(78.95%,92.9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比较,切开复位组(8.96%)低于闭合复位组(28.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肘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治疗Gaa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获得与闭合复位相似的肘关节功能,是治疗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治疗大龄儿童“不可复性”肱骨近端骨折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4年10月治疗的35例肱骨近端Neer-HorwitzⅢ型及Ⅳ型骨折患儿资料,其中Ⅲ型13例,Ⅳ型22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0~15岁,平均12.6岁;右侧18例,左侧17例;21为摔伤致骨折,9例为车祸伤,5例为高处坠落伤.其中2例合并锁骨骨折、肋骨骨折,2例合并颅脑损伤,1例合并同侧股骨近端骨折.患儿临床表现为肩部外侧肿胀;压痛明显,疼痛视觉模拟评分5.6~9.1分,平均7.6分;肩关节活动受限;受伤至手术时间8h至6d,平均3.2d.“C”型臂X线机辅助下采用直径2.5mm克氏针插入骨折断端撬拨复位,2根直径为1.Smm或2.0mm的克氏针于骨折近端外侧骨折线下3~6 cm斜向上沿肱骨头方向钻入,直至克氏针远端进入肱骨头,再从肱骨近端大结节斜向下内穿入1~2枚克氏针.穿针时,避免克氏针穿透肱骨头关节面.术后过肩石膏托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4周,去石膏托后拔除克氏针行康复训练.结果 本组35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6个月;手术时间为25~40min,平均32 min;所有患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周,平均4.3周.末次随访测量双上肢长度结果为:患侧(66.98±2.95) cm,健侧(66.93±3.02) 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根据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本组78~100分,平均93.8分.结论 对于大龄儿童肱骨近端Neer-HorwitzⅢ型及Ⅳ型骨折,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