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恒河猴经瞳孔温热疗法与热休克蛋白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恒河猴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后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T0)表达。方法利用恒河猴做动物模型。于1TIrr治疗后不同时间点(1h、1d、1周、2周、1月、4月)摘除双眼固定。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TTT治疗对猴眼视网膜和脉络膜组织HSP70的影响。结果TTT治疗后,于1d起,在强反应光斑边缘视网膜和脉络膜有HSP70的表达,4个月时仍有弱表达。弱反应光斑1d时,在视网膜全层及脉络膜均有HSP70表达,4个月时消失。同时,TTT治疗可以引起视网膜不同程度组织病理学的损害。结论TTT可以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病理学损害。局部温度的升高会诱导视网膜、脉络膜内源性HSP70的产生,并且这种表达在激光治疗后1~4个月的猴眼中仍可以存在。  相似文献   

2.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是运用810激光,经瞳孔传输热量至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主要用于后极部多种体积较小的脉络膜视网膜肿瘤的一种新方法.国内外已开始用于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等眼底肿瘤.近年来,TTT试图以阈下反应来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等.文中就TTT在眼科临床应用的研究历程和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视网膜、脉络膜层细胞凋亡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恒河猴做动物模型,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摘除双眼。应用组织学及TUNNEL检测技术,研究TTT治疗与细胞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对视网膜、脉络膜的组织病理学影响。结果正常猴眼视网膜及脉络膜均未见细胞凋亡发生。TTT治疗后,可见光斑中央细胞坏死、周边细胞凋亡发生。1h至4周,均可见凋亡阳性细胞,4个月时,仍可见少量凋亡细胞存在。同时,TTT治疗可引起视网膜不同程度的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TTT可引起视网膜组织病理学损害。局部温度的升高会诱导视网膜脉络膜细胞凋亡的产生,减少坏死和炎症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thermotherapy,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例12眼脉络膜血管瘤患者行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根据瘤体的大小选择不同大小的光斑(1.0~3.0mm)和能量(300~1000mW),照射时间1分钟。观察视力、视网膜下液、瘤体、脉络膜血管渗漏变化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12~14月,平均13.6月。结果12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中伴局限性或广泛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11例。经TTT治疗后,视网膜下液完全吸收,12例瘤体萎缩,FFA显示瘤体渗漏明显减轻,未见明显并发症。视力提高者9例,不变者2例,下降者1例。结论TTT是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伴明显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经瞳孔温热疗法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hy,TTT)采用810nm激光,治疗后极部多种体积较小的脉络膜视网膜肿瘤。近年来,人们摒弃了治疗时视网膜上需产生不同程度可见光斑的传统光凝治疗观念,TTT试图以不产生可见反应或仅见轻微颜色反应来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本文综述了此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眼内肿瘤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TTT)治疗眼内肿瘤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50例临床诊断为眼内肿瘤的患者(脉络膜血管瘤37例,视网膜血管瘤2例,脉络膜骨瘤5例,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行TTT治疗及1~20个月随访观察。 结果 脉络膜血管瘤30例复诊,平均随访5.1个月。其中29例瘤体萎缩,色素沉着,视网膜脱离及视网膜下液部分或全部复位、吸收,占复诊患者的96.7%;1例无效,占3.3%。视力不变者24例,占80.0%;增进者4例,占13.3%;下降者2例,占6.7%。视网膜血管瘤2例均无效。脉络膜 骨瘤4例5只眼复诊,平均随访6个月。1只眼瘤体无变化,其余4只眼瘤体均萎缩,视力不变者3只眼;增进及下降各1只眼。脉络膜黑色素瘤4例复诊,平均随访8个月。瘤体缩小1例,不变2例,增大1例。视力不变及下降各2例。视网膜母细胞瘤2例瘤体均有不同程度萎缩,1例小儿随访20个月,无法行视力检查,另1例随访3个月视力不变。所有患者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发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 除视网膜血管瘤外,TTT对部分眼内肿瘤临床疗效肯定,副作用少,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眼内肿瘤治疗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3,19:144-148)  相似文献   

7.
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可有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但产生的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可损害患者视力。为探讨TTT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后眼底瘢痕随时间推移的变化,作者回顾性分析比较了9例(10眼,14个瘤体)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810nm激光TTT照射后即刻及随访期间的眼底情况。患者均  相似文献   

8.
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可有效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但产生的脉络膜视网膜瘢痕可损害患者视力。为探讨TTT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后眼底瘢痕随时间推移的变化,作者回顾性分析比较了9例(10眼,14个瘤体)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810nm激光TTT照射后即刻及随访期间的眼底情况。患者均为一次照射后治愈,随访时间16~31个月。瘢痕直径及面积的测量由两人分别独立完成,  相似文献   

9.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三种眼底良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三种眼内良性肿瘤的疗效。 方法 通过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视野、眼前节和眼底检查以及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钠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B型超声、光相干断层扫描(OCT)、CT等检查确诊的眼内良性肿瘤患者17例20只眼。男12例,女5例,右眼8只,左眼12只。其中,视盘血管瘤3例3只眼,平均视力为0.17,2只眼曾行手术放液;脉络膜血管瘤9例9只眼,平均视力为0.39,其中4例为首诊病例,5只眼曾做过激光光凝治疗,肿瘤未全平复,尚有浆液性视网膜脱离;脉络膜骨瘤5例8只眼,平均视力为0.20,其中3只眼合并黄斑出血。TTT用810 nm半导体红外激光,光斑3.0 mm,按肿物大小连接照射1~5个光斑。功率360~1200 mW,时间60~80 s。1~3次为1疗程,2次治疗之间间隔时间1个月;需要时再作1疗程治疗。治疗后定期随访观察,时间为3~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 结果 随访结束时平均视力,视盘血管瘤患者为0.27,脉络膜血管瘤患者为0.46,脉络膜骨瘤患者为0.31。视盘血管瘤3只眼瘤体的红色部位缩小,表面纡曲扩张的血管变平直,视盘周围出现脉络膜萎缩弧,视网膜下浆液性渗出消失。脉络膜血管瘤9只眼瘤体透红光区消失,视网膜下积液消退,治疗区色素增生。脉络膜骨瘤8只眼中视网膜下积液吸收,肿瘤颜色由黄红变为黄白,并出现色素和薄的瘢痕,合并黄斑出血者出血消失。所有患眼治疗后未出现严重并发征。 结论 TTT治疗视盘血管瘤、脉络膜血管瘤和脉络膜骨瘤,无论首次接受治疗或补充以前治疗均获一定效果。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6, 22:181-184)  相似文献   

10.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12例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患者12只患眼采用TTT治疗的临床疗效。治疗使用Iris810 nm红外激光,能量220~1000 mW,光斑直径1.2、2.0、3.0 mm,照射时间1~2 min。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网膜下液、脉络膜血管瘤的厚度及渗漏的变化以及治疗的并发症等情况。随访6~16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
结果
12例脉络膜血管瘤患者中伴有周边视网膜脱离者8例,经TTT治疗后周边液体完全吸收6例,部分吸收2例。治疗后视力不变者7例、提高者3例、下降者2例。8例治疗前曾行B型超声检查者,治疗后B型超声检查7例瘤体厚度较治疗前降低,其厚度平均下降21.75%。10例治疗前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者复查均可见瘤体的渗漏明显减轻。治疗的并发症有视网膜出血5例、视网膜皱褶1例。
结论
TTT是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伴有明显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02, 18: 190-192)  相似文献   

11.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经瞳孔温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exudative chorioretinopathy,CEC)的疗效。方法 对12例(12只眼)黄斑区具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进行TTT治疗,并随访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的变化。结果 12只眼中有3只眼进行了二次治疗,最终所有患者眼底出血渗出的情况均得到改善,眼底造影显示CNV缩小或闭塞,治疗后视力提高3只眼,稳定6只眼,下降3只眼。结论 经瞳孔温热疗法可以减少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而引起的出血及渗出,加速疤痕化,对黄斑区CNV有一定的疗效,但对中心视力的恢复尚不理想。  相似文献   

12.
经瞳孔区热疗法(TTT)近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对中等或较小的脉络膜黑色素瘤的治疗。尽管有些研究描述了TTT之后的并发症,如肿瘤复发、血管阻塞、视野缺损以及视网膜脱离等,但只有少数学者研究了TTT治疗后的组织病理学改变。在本文中,我们描述了经TTT治疗后又接受了眼球摘除的10例病例的临床病理学分析,以期改进我们对TTT治疗潜在的局限性认识。  相似文献   

13.
李志清  孙慧敏 《眼科研究》2002,20(6):568-571
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是运用半导体激光,通过瞳孔将热能输送到脉络膜和色素上皮,以治疗相关眼部疾患的方法,介绍该治疗方法在脉络膜肿瘤,血管瘤,视网膜母细胞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及可能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兔视网膜脉络膜经瞳孔温热疗法生物学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灰兔视网膜脉络膜的生物学效应,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半导体激光器对8只灰兔视网膜进行照射,光斑直径1.2mm,曝光时间1min,激光功率分别为150,200,250,300mW,分别于激光后1h及1mo行光、电镜观察.结果:150mW激光照射时,仅使视网膜色素上皮(RPE)轻度变化;200mW时除RPE变化外,脉络膜细胞变性,毛细血管内红细胞淤滞、变形;随能量加大(250mW),RPE受损加重,外层视网膜也同时受累,晚期视细胞层及外颗粒层消失;当激光能量达到300mW时,全层视网膜均受到损伤,并可引起脉络膜出血,甚至出现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结论:TTT对正常灰兔视网膜脉络膜的效应与激光能量成正比,RPE及邻近脉络膜是TTT的主要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5.
脉络膜血管瘤是一种眼内良性肿瘤,但是其继发的视网膜脱离及长期视网膜脱离造成的囊样改变最终可导致视力丧失[1].已有研究报道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血管瘤有一定的疗效,但可引起视网膜出血、视网膜静脉栓塞、黄斑损伤等并发症,导致视功能的严重损伤[2-5].我们从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采用了低能量、多次TTT联合脉冲激光治疗脉络膜血管瘤,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吴秋菊  陈松  林锦镛 《临床眼科杂志》2005,13(2):184-186,i002
目的 探讨影响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8只、青紫兰兔12只分为3组,麻醉、散瞳并安放全视网膜镜,行TTT。结果 光斑直径为1.2mm,暴露时间为1分钟时,正常白兔进行阈值TTT所需的激光功率为1200mW,正常灰兔进行阈值TTT所需的激光功率为110mW;随激光功率的增加视网膜出现颜色改变的同时,光镜下亦出现相应的改变;照射时给眼球一定的压力,使脉络膜循环发生障碍,会加重激光对视网膜的损坏。结论 TTT是一种阈值治疗,阈值上治疗可引起兔眼视网膜组织的不可逆损伤。眼底色素含量与脉络膜循环状态是影响阈值功率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通过氪红激光眼底光凝诱导C57BL/6J小鼠30只(30只眼)产生CNV,6 d后,观察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给予阈值上、阈值、阈值下TTT治疗及不治疗对照.正常C57BL/6J小鼠16只(16只眼),给予相应阈值上、阈值、阈值下TTT治疗.TTT治疗后7 d,观察FFA,摘除眼球,做病理学检查和HSP70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C57BL/6J小鼠CNV进行TTT治疗后7 d,与未治疗对照组相比,阈值下和阈值TTT组CNV复合体明显变薄 阈值上TTT组CNV复合体未见明显变薄,新生血管腔无明显减少.正常眼和未经TTT治疗的CNV眼,HSP70阴性.实验性CNV和正常视网膜经TTT治疗后,HSP70免疫染色阳性可见于视网膜视锥视杆细胞层、外丛状层,染色范围取决于TTT能量大小.结论 阈值下TTT治疗CNV,眼底镜下视网膜尚无明显变化时,HSP70在视网膜已有表达.HSP70在TTT抑制CNV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TTT的能量、热休克蛋白的表达与CNV减少,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待量化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8.
章余兰 《眼科研究》2011,29(11):1046-1050
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C)也称为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多见于中青年,表现为黄斑区孤立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CNV可引起黄斑部的反复出血、渗出、瘢痕形成,严重影响患者的中心视力。该病病因不明,治疗主要针对CNV,目前临床治疗CEC的方法主要有:光动力疗法(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激光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中医治疗及基因治疗。就各种治疗方法及其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TT)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810红外激光对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确诊的CSC患者22例(24只眼)进行治疗,初诊时平均视力为0.4±0.25。治疗后随诊1、2、6个月时的视力,并行眼底检查、FFA及OCT检查。术后2个月渗漏和视网膜下液均消失者即为治疗成功,反之则认为失败。结果通过TTT治疗,OCT示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液完全吸收、FFA示脉络膜渗漏消失者随诊1个月时为17只眼(70.83%);随诊2个月时为21只眼(87.50%);随诊6个月时为23只眼(95.83%);1只眼在随诊6个月时积液持续未吸收。随诊6个月时14只眼(58.33%)视力提高3行或3行以上。结论TTT治疗CSC安全且有一定疗效,可能通过缩短病程而影响其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20.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观察TTT激光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疗效。方法 23例24眼CNV行TTT(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根据CNV(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光斑大小和能量,照射时间为1分钟。结果 24眼CNV经TTT治疗后,大部分患者黄斑出血、渗出、水肿减轻或吸收,FFA显示大多数CNV渗漏减少或停止,原CNV瘢痕化,但视力无明显提高。结论 TTT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但还需要更多的病例来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