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骨髓成份和分布各不相同。MRI检查对骨髓变化极其敏感,它可以分辨和确定髓腔成份、位置及范围,即红骨髓或黄骨髓的分布情况。同时,对正常骨髓MRI表现的充分认识也有利于提高对骨髓病变的MRI诊断。  相似文献   

2.
【摘要】骨髓的病变主要指正常的骨髓组织被病理组织完全或部分替代、浸润。MRI是研究骨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方法,近年来扩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正电子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PET-MRI)等MRI新技术逐步应用于骨髓病变的临床及科研,为骨髓病变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是特征性显示在细胞水平同时含有脂肪和水分的组织或病变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其简单易行,成像速度快,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在骨髓病变的诊断和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重视MRI在骨髓病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MRI是一种无创性的安全检查方法。磁共振成像依赖于能影响组织化学特性的内在组织参数 ,尤其是人体组织内的氢原子 ,这是磁共振成像的基础。正常的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刚出生的婴儿 ,体内大部分为红骨髓 ,随着年龄增长直至成人 ,部分红骨髓生理性转换为黄骨髓。成人体内大部分骨髓为黄骨髓。骨髓由脂肪组织、造血细胞、蛋白质、水及骨小梁等构成。黄骨髓内脂肪组织约占 80 % ,其他成分约占 2 0 % ;而红骨髓内脂肪组织约占 4 0 % ,其他成分约占 6 0 %。这一组织特性有利于MRI骨髓成像 ,因为骨髓内各种不同成分含有不同的氢原子数…  相似文献   

5.
骨髓的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共振成像已广泛用于骨髓各种病变如感染、水肿、缺血坏死、代谢性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等的诊断和监测。近年来已越来越注重侵犯骨髓的肿瘤性疾病的研究。正常骨髓的功能解剖骨髓是存在人类骨骼中较大并最重要的器官 ,它的主要功能是持续供应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 ,以适应身体对氧、免疫及抗凝的需要。骨髓的细胞包括各发展阶段的红细胞、白细胞及脂肪细胞、网状细胞。造血细胞尽管在生理意义上很重要 ,但在骨髓成像中的作用却次于脂肪细胞。依骨髓的造血功能不同 ,可将它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是具有造血活性的骨髓 ,产生红细胞、白…  相似文献   

6.
常见血液病的骨髓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磁共振成像(MRI)以其无创伤性、直接显示骨髓、检测异常骨髓的能力而成为评价骨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人红骨髓按照一定规律转换为黄骨髓,MRI表现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多种原发血液病可引起骨髓MRI信号异常,甚至骨髓T1的变化。白血病骨髓典型表现为弥漫性的T1WI低信号,T1延长;白血病治疗后缓解,T1缩短接近正常范围。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的MRI表现多种多样,取决于病变的恶性程度,但骨髓的T1均延长。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特征性的T1WI、T2WI高信号。增生性贫血由于红骨髓增生,黄骨髓逆转为红骨髓,贫血严重时甚至骨骺内的黄骨髓逆转为红骨髓。  相似文献   

7.
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同时在人体消化吸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肠可以发生多种病变(功能性病变、炎症性病变、肿瘤性病变、血管畸形、外伤性病变及其继发病变等),同时某些全身性疾病也可累及小肠。由于小肠肠管较长且常相互重叠,因此临床上对小肠病变的诊疗评估存在一定困难。本文拟从小肠病变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 RI)方法的研究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进行综述,从而对M RI在小肠病变诊疗评估中有一个综合认识。  相似文献   

8.
股骨近端作为机体骨骼系统中的重要承重部位之一,在运动及支撑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部位红骨髓含量较为丰富,易发生多种骨髓病变。动态增强MRI(DCE-MRI)可以精确评估股骨近端的血流灌注情况,从微循环层面上对股骨近端病灶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及疗效评估,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相关骨髓病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信息。就DCE-MRI在股骨近端及相关骨髓病变中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在骨髓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位移反相位成像是特征性显示在细胞水平同时含有脂肪和水分的组织或病变的一种磁共振成像技术,其简单易行,成像速度快,敏感性和特异性高,在含髓病变的诊断和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诊断对输尿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学证实的58例输尿管病变的MR表现。结果原发性输尿管病变50例中,包括输尿管结石2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1例,输尿管炎性狭窄9例,输尿管癌7例,先天性输尿管囊肿2例和输尿管结核1例;继发性输尿管病变8例中,包括腹膜后纤维化2例,子宫体癌2例,胃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子宫内膜样癌术后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和医源性输尿管损伤2例。MRI和MRU证实,输尿管结石多表现为梗阻断端呈杯口状或鸟嘴状狭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断端多为盲端;输尿管炎性狭窄为渐进性节段性管腔变细;输尿管癌多为突然截断或偏心狭窄伴局部管壁增厚或软组织肿块;先天性输尿管囊肿的眼镜蛇和晕圈征具有特征性;输尿管结核典型者病变段输尿管管壁均匀增厚并呈环形强化,病肾见多发空洞;腹膜后纤维化在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前方及两侧由纤维团块包绕,将输尿管推向中线;腹膜后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瘤多为异常信号肿块推移压迫病变段输尿管向两侧移位;此外,医源性输尿管损伤是依据确切的手术史诊断的。结论MRI和MRU相结合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输尿管病变的部位、形态,具有较高的定性诊断准确性,并对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的MRI诊断和在疗效评价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骨髓穿刺镜检证实的再生障碍性贫血16例及正常组30例,常规行腰椎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和脂肪抑制短时反转恢复(STIR)脉冲序列,层厚5mm,层距1mm,矩阵180×256。对2组腰椎骨髓MRI表现分别总结、测量其T1值,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组,计算椎体异常信号(低信号)区所占面积的百分比。结果本组病例根据腰椎MRI表现分为3种类型1型2例,表现为T1WI呈均匀高信号,T2WI呈均匀等信号,STIR呈均匀低信号,2例均为急性再障;2型7例,表现为3个序列中出现少许灶状不均匀信号,5例为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型7例,表现为明显高低混杂不均匀信号,7例均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腰椎T1WI低信号的面积占椎体的比例明显小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30.00,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组的T1值明显低于正常组(q=7.02,P<0.01)。治疗好转后,骨髓又恢复接近正常信号和T1值。结论MRI可作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非创伤性的骨髓检查,对观察病变程度、范围以及治疗后疗效评价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3.0 T MR T1WI探讨正常颅盖骨骨髓转化年龄分布方式.方法 对360例行头部3.0 T MR平扫未见异常及临床、实验室检查和随诊观察正常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顺序依次分为<1、1~2、3~5、6~14、15~29、30~49、≥50岁绀,共7个年龄组,选择正中及旁欠状面T1WI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根据不同颅盖骨板障厚度、信号分布特点,进行颅盖骨骨髓MRI分型.年龄与分型间相关性比较采用线性相关x2检验.结果 正常颅盖骨骨髓T1WI分为4型:(1)正常颅盖骨骨髓Ⅰ型115例,其中Ⅰ a型47例,平均板障厚度(h)为(1.24±0.31)mm;Ⅰ b型68例,h为(1.76±0.37)mm;Ⅱ型57例,h为(2.78±0.69)mm;Ⅲ型148例,其中Ⅲa型18例,h为(2.33±0.65)mm;Ⅲb型88例,h为(4.01±0.86)mm;Ⅲ c型42例,h为(4.31±0.73)mm;Ⅳ型40例,其中Ⅳa型25例,h为(5.17±1.02)mm;Ⅳb型15例,h为(5.85±1.45)mm.(2)<1岁组40例,Ⅰ a型20例,Ⅰ b型20例,h为(1.47±0.42)mm;1~2岁组40例,Ⅰ a型16例,Ⅰ b型18例,Ⅱ型6例,h为(1.68±0.52)mm;3~5岁组40例,Ⅰ a型8例,Ⅰ b型18例,Ⅱ型14例,h为(1.84±0.73)mm;6~14岁组60例,Ⅰ a型3例,Ⅰ b型12例,Ⅱ型27例,Ⅲa型0例,Ⅲb型12例,Ⅲc型6例,h为(2.92±1.00)mm;15~29岁组60例,Ⅱ型7例,Ⅲa型5例,Ⅲb型27例,Ⅲc型15例,Ⅳa型6例,h为(3.95±0.97)mm;30~49岁组60例,Ⅱ型3例,Ⅲa型7例,Ⅲb型29例,Ⅲc型15例,Ⅳa型3例,Ⅳb型3例,h为(4.30±1.35)mm;≥50岁组,Ⅲa型6例,Ⅲb型20例,Ⅲ c型6例,Ⅳa型16例,Ⅳb型12例,h为(4.51±1.40)mm.(3)Ⅰ、Ⅱ、Ⅲ、Ⅳ型的年龄组与分型间呈线性相关性(x2=266.36,P<0.01),即随着年龄增长,颅盖骨骨髓南Ⅰ型向Ⅳ型转变.结论 3.0 T MR T1WI正常颅盖骨骨髓转化年龄分布方式具有特征性规律,随年龄增加,颅盖骨骨髓逐渐由Ⅰ型向Ⅳ型转变.  相似文献   

13.
淋巴瘤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淋巴瘤骨髓浸润(BMI)使疾病分期上升至IV期, 是疾病进展、预后较差的标志。常规部位的骨髓活检(BMB)具有创伤性, 且检出率低。PET/CT与全身MRI的出现, 丰富了BMI的检测手段。PET/CT与全身MRI对于淋巴瘤, 尤其是侵袭性淋巴瘤BMI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二者孰高孰低, 尚未定论。对于红骨髓、良性骨髓病变(炎症等)、淋巴瘤BMI病灶以及肿瘤治疗后骨髓的变化与骨髓残留或复发病灶, 全身MRI很难区分, 而PET/CT却可以很好地鉴别这些病灶。但是, PET/CT存在电离辐射; 对于惰性淋巴瘤的BMI, 超出PET/CT分辨率的病灶, 可能出现假阴性; 某些情况会限制PET/CT的使用, 包括18F-FDG生理性摄取量可能发生改变的正常组织、18F-FDG摄取相关性炎症、高血糖或高胰岛素血症导致的18F-FDG分布的改变、肿瘤患者治疗后出现的骨髓活化等。然而, 这些情况可以使用全身MRI。因此, 全身MRI和PET/CT相辅相成, 优势互补, 但二者均不能代替BMB。对于常规BMB阴性, 但影像学提示阳性的患者, 在影像学引导下进行BMB, 可以提高BMI的检出率。另外, 全身MRI阳性的淋巴瘤BMI患者与全身MRI阴性的淋巴瘤BMI患者相比, 前者预后可能较差。  相似文献   

14.
正常腰椎骨髓高场强MRI信号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人体腰椎骨高场强MRI信号随年龄、性别变化的规律及类型。方法:随机筛选了470例正常腰椎的MRI影像,男235例,女235例。按10岁一年龄组,共分8组。以T1WI为重点进行回顾性观察,按信号表现归类,对信号类型与年龄性别的关系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依据椎体内信号的不同表现将其分为5型(6亚型),Ⅰ型与年龄负相关(r=-0.781,P=0.00),随年龄增长而减少,86%年龄小于20岁,30岁以上罕见;Ⅱ型与年龄负相关(r=-0.661,P=0.00),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多见于40岁以下。Ⅲ型与年龄正相关(r=0.804,P=0.00),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其中Ⅲa型在20-30岁有个高峰期,Ⅲb见于40岁之后;Ⅳ型信号分布与年龄正相关(r=0.748,P=0.00),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多见于30岁以上;Ⅴ型信号分布与年龄无相关性(r=-0.234,P=0.099),均见于各年龄组。不同性别与信号类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椎骨髓的MRI信号随年龄而变化,骨髓转化以局灶、不均匀为主。高场强磁共振可以更清楚地、准确地反映骨髓转化的生理特点,了解骨髓变化规律对正确认识正常腰椎骨髓及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MRI of intracranial toxoplasmosis after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oxoplasma encephalitis was confirmed by biopsy in three patients with bone marrow (BMT) or peripheral blood stem-cell transplantation (PBSCT). All had MRI before antimicrobial therapy. The intensity of contrast enhancement was very variable. One patient had one large, moderately enhancing cerebral lesion and several smaller almost nonenhancing lesions. The second had small nodular and haemorrhagic lesions without any enhancement. The third had late cerebral toxoplasmosis and showed multiple lesions with marked contrast enhancement. The moderate or absent contrast enhancement in the two patients in the early phase of cerebral toxoplasmosis may be related to a poor immunological response, with a low white blood cell count in at least one patient. Both received higher doses of prednisone than the patient with late infection, leading to a reduced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patients with a low leukocyte count and/or high doses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typical contrast enhancement may be absent. Received: 24 February 1999/Accepted: 14 June 199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椎体骨髓单方向扩散屏气DWI方法,分析急性白血病(AL)患者椎体骨髓浸润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42例确诊AL患者和15名健康志愿者行胸腰椎矢状面单次激发回波平面DWI (SS-EPI-DWI)序列扫描(b值为0、650 s/mm2),扩散方向为头-足(S/I)、前-后(A/P)和左-右(R/L)方向,每个方向DWI采集时间均为12s,闭气采集。分别在3个方向的ADC图上测量多个椎体骨髓的ADC值,比较3个扩散方向的ADC值的差别。AL患者分为初发未治疗组13例和治疗组29例[初发治疗未缓解(NR)组7例。初发治疗完全缓解(CR)组8例、治疗巩固组14例]。比较不同治疗阶段AL患者ADC值的差异用方差分析、t检验,ADC值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结果 57例受试者362个椎体S/I、A/P和R/L方向的ADC值分别为(0.758±0.009)、(0.732 ±0.009)、(0.758±0.009)×10-3 mm2/s,三者之间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58,P>0.05)。15名健康志愿者94个椎体ADC值为(0.697 ±0.122)×10-3mm2/s,13例初发未治疗组85个椎体ADC值为(0.592±0.071)×10-3mm2/s,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68,P<0.05);29例治疗组AL患者183个椎体ADC值为(0.796±0.225)×10-3mm2/s,与初发未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332,P<0.05);初发治疗CR组±巩同治疗组共140个椎体ADC值为(0.786±0.184)×10 -3mm2/s,初发治疗NR组43个椎体ADC值为(0.804±0.327)×10-3mm2/s,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160,P>0.05)。初发未治疗组的S/I ADC值与骨髓象原始细胞比例(中位数26.4%,范围7.9% ~48.2%)呈线性负相关(r= -0.524,P<0.05)。结论 椎体骨髓DWI为各向同性,单方向屏气DWI能提高图像质量。初发AL患者ADC值降低,化疗后ADC值增加,初发组ADC值与骨髓象原始细胞比例呈线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淋巴瘤骨髓的MRI表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骨淋巴瘤的MRI表现,探讨其MRI诊断的价值。方法:10例骨淋巴瘤,男8例,女2例,年龄11-75岁,平均35.6岁。10例均行MRI检查,原发性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HD)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gkin‘s lymphoma,NHL)各1例,继发性B细胞源性NHL8例。结果(1)发病部位:8例继发性者累及腰椎6例次,胸椎5例次,骶尾椎4例次,骨盆3例次,股骨近端、肋骨、颅骨、胸骨各1例次。2例原发性HD和NHL分别累及胸腰椎和胸椎;(2)病灶数目;8例继发性者均多骨多发,2例原发性HD和NHL分别为多骨多发和单骨发病;(3)MRI信号:骨髓异常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软组织肿块表现为等T1、略长T2信号;(4)病灶形态;9例呈多发灶状、斑片状态改变,1例原发生HD呈弥漫性改变;(5)病理性骨折及软组织肿块;3例合并椎体病理性骨折,6例合并软组织肿块,结论:骨淋巴瘤以继发性NHL为主,主要侵犯中轴骨,多呈多局灶性,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MRI检查敏性高,但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MR磁化转移成像技术(magnetic transfer,MT)与血液病治疗中骨髓的微结构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5例确诊的恶性血液病患者通过MR磁化转移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进行对照分析,测定骨髓磁化转移率(mag-netic transfer ratio,MTR),细胞构成(cellularity)变化和肿瘤浸润分数(tumor fraction,TF)。同期3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进行了髂骨的磁化转移成像及MTR测定。对血液病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定量均值计算及相关分析。结果:血液病组MTR为0.105±0.034,对照组MTR为0.103±0.059,MTR血液病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液病组中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骨髓MTR组间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肿瘤复发组与肿瘤缓解组组间MTR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但不同细胞构成比MTR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病骨髓磁化转移的变化可能与骨髓有形细胞数目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动态增强MRI (DCE-MRI)定量渗透性参数探索X线照射后大鼠股骨骨髓微血管渗透性变化.方法:36只6-8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辐射组(n=18)和对照组(n=18),辐射组大鼠接受6.0Gy高能量X线全身照射,对照组大鼠不进行照射处理.分别在X线照射前后各时间点行股骨DCE-MRI灌注成像检查,测量股骨兴趣区微血管转运常数(Ktrans)、反流速率常数(Kep)、血浆容积分数(V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大鼠股骨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辐射组在辐射前后各时间点DCE-MRI灌注参数Ktrans、Kep、Vp、Vc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59.097,P<0.01;F=21.349,P<0.01;F=27.059,P<0.01;F=32.061,P<0.01).Ktrans值逐渐增加,在辐射后第7天达到峰值;Vp值逐渐减小;Kep值照射后第4天减小(P<0.01),第7天较第4天增大(P<0.01);Ve值照射后第4天增大(P<0.01),第7天与第4天无明显变化(P>0.05).相应时间节点对照组各渗透性参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辐射组大鼠MVD与Ktrans、Kep值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5936、-0.8055,P值均<0.05)、与Vp呈正相关(r=0.6451,P<0.05)、与Ve值无相关性(r=0.1426,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可评价早期放射性骨髓损伤的微血管渗透性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比腰椎骨髓信号在高、低场磁共振各序列上的差异,找出高、低场磁共振对病灶检查的局限性,避免不同场强磁共振的不足,以积累诊断经验。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2年12月腰椎退变14例,腰椎外伤8例,腰椎骨转移瘤5例,在Siemens verio 3.0T和日立Airis‐Ⅱ0.3T磁共振仪上分别做检查,两次检查在同一天完成,期间未做任何治疗,两名副主任医师单盲法阅片,分析14例腰椎退变中30处局灶性黄骨髓,8例腰椎外伤中10处骨髓水肿,5例腰椎转移瘤中16处转移灶及2例瘤周水肿的信号在高、低场磁共振各序列的表现差异。结果在Siemens verio 3.0T磁共振仪上,各序列信号清晰,但T2加权像对水肿显示不清;在Airis‐Ⅱ0.3T磁共振仪,各序列图像较模糊,尤其 T2加权像对局灶性黄骨髓显示不清,但对水肿信号的显示明显优于高场T2加权像。结论高场磁共振,各序列图像清晰,低场磁共振图像模糊;低场T2加权像对于局灶性黄骨髓的显示明显差于高场;而对于水肿的显示明显优于高场 T2加权像,高场磁共振的T2压脂序列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