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金丽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6,5(3):39-40
目的分析全脑放射治疗配合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治疗脑转移瘤的效果。方法全脑放疗加SRT治疗26例,单用SRT治疗5例脑转移瘤,共47个病灶。5例先行SRT后全脑照射,21例先行全脑照射后SRT。SRT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实施治疗,处方剂量16—36Gy,分次照射;全脑照射用6MV-X射线DT:30—40Gv/2—4周。结果SRT加全脑照射组CR+PR97、2%,与单纯SRT组为71.6%,两组无显著性差异,(X^2=6.008,P〉0,05)。SRT加全脑照射组复发率为13.8%,中位复发时间为10.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5个月;与单纯的SRT组的42.9%,4个月,6.5个月相比差异有显著的意义(X^2=3、248,P〈0、05)。两组1年生存率分别是63.9%,41.2%,无显著性差异(X^2=1.084,P〈0.05)。治疗失败的原因为肿瘤复发或全身多部位转移。结论SRT加全脑照射在脑转移瘤治疗中,对减少肿瘤的复发,延长中位生存时间明显优于单纯SRT。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成本-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为直线加速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观察组60例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效果和成本.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86.66%和对照组88.... 相似文献
3.
宋丽艳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4):294-294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3D—CRT)肝癌的护理方法。方法对行3D—CRT的78例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由于护理措施得当,全部圆满完成放疗计划。结论3D—CRT技术是治疗肝癌的新技术,治疗过程中护理工作是不可缺少的,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才能协助医生和技术员保证3D—CRT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 2 2例腹部恶性肿瘤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取得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2 2例腹部恶性肿瘤作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设非共面同中心造形照射野 4~ 6个靶区 ,总剂量 36~ 6 0Gy ,分 8~ 14次照射 ,每周 3次。结果 :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KPS评分由平均 6 8分上升到 85分。肿痛有不同程度退缩 ,近期总有效率达 6 3 6 % ,治疗前肿块 <36 8cm3 疗效明显优于 >36 8cm3 (P <0 0 5 ) ,无 1例因严重放疗反应而停止治疗。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腹部恶性肿瘤能够取得较好姑息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X线适形放射治疗与区域性化疗井用对肝转移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单放组29例,综合组(放疗+化疗)17例。两组病人疗前年龄、kps评分、转移灶数目、原发灶及有无远处转移和照射剂量均相似。放疗前或后经股动脉穿刺,将导管引入肝动脉固定,以顺铂+阿霉素或氟尿嘧啶为主的联合化疗药物经微量泵缓慢输入。结果单放组与综合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55.6%和63.0%,2年生存率为35.3%和36.4%。结论适形放射治疗能有效地控制原始转移灶,配合区域性化疗疗效叠加,提高控制率,抑制微转移灶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体部恶性肿瘤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118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的方法以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18例体部恶性肿瘤采用全身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固定系统固定,然后在双螺旋CT上定位扫描。用Leidbinger3D-TPS设计治疗计划,Varian600C/D直线加速器实施计划,对于原计划采用普通放射治疗的病变如肺癌、脑肿瘤等,分次立体照射作为追加剂量,每次5-8Gy,隔日1次,共6-10次;对有手术禁忌证的N0M0肺癌及其它不适合普通放射治疗的病变,单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每次4-6Gy,隔日1次,共10-15次,结果:CR PR85%(100/118),NC12例,PD7例,结论: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对于一些恶性肿瘤可以得到良好的姑息效果,尤其是病灶比较局限的NoMo的肿瘤,个别可以达到根治之疗效。且正常组织损伤小,安全、无创。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X线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52例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肺癌治疗后的临床及影像学变化。方法 原发性肺癌40例,转移性肺癌12例共60个病灶。原发性肺癌先常规大野照射原发病灶和纵隔引流淋巴区DT30Gy/15次,后对原发灶缩野用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补量30—40Gy,5—8Gy/5—6次。对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转移灶等中心照射补量至60-70Gy。转移性肺癌一般直接行立体定向适形放疗,每次5—8Gy,总量为30—48Gy/5—6次。结果治疗1—3mo后复查CT或MRI,病灶消失21个CR(35%),病灶缩小1,2或以上2,4个PR(40%),病灶缩小1,2以下9个NC(15%),6个PD(10%),总有效率(CR PR)达75%。结论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肺癌是一种无创伤性安全有效的方法,副作用小,能为大多数患所接受,尤其适合于弧立性和转移灶少于3个且直径小于3cm的病灶。 相似文献
8.
9.
我院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3D-CRT)技术治疗不宜手术的198例原发性肝癌病人,本文主要介绍以下护理体会:(1)适形放射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紧张的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病人在饮食方面应以提高病人营养,增强病人体质为主,护理人员配合医生为病人做常规检查,及时纠正肝功能障碍,3D-CRT定位前4 h禁食水;(2)治疗过程中,嘱病人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定期观察生命体征,及时监测血压、脉搏的变化;(3)预防并发症的护理,重点介绍了疼痛的护理措施,胃肠反应的预防和护理,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以及保护肝脏的方法 ,在(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过程中,护士应全面了解3D-CRT的操作过程、剂量与照射体积、照射方法 是常规还是非常规,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有针对的采取护理措施,确保3D-CRT计划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常规放疗模式已经在临床应用了近百年,很难再提高疗效,三维立体定向放疗的发展为肺部肿瘤疗效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我院利用美国瓦里安加速器、立体定向放疗设备,尝试开展大剂量、短疗程立体定向聚焦式放射治疗(SRT)肺部肿瘤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otherapy ,SBRT)技术对不可手术切除的肝转移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28例肝转移癌患者(其中原发肿瘤位于消化系统的23例,位于肺、乳腺、鼻咽、卵巢、膀胱的各1例)的临床资料。予以4D-CT或呼吸门控技术进行CT模拟定位,给予肝转移病灶50Gy/10f的剂量分割模式。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全程放疗。中位生存期7.4月(1.3~22.0),半年、一年的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95.0%和70.1%。1年的局控率(Local Control,LC)为92.2%。常见的毒副反应为Ⅰ~Ⅱ级的恶心,纳差,乏力等,没有出现Ⅲ级以上的不良反应。 结论:以50Gy/10f分割模式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给予颅内肿瘤患者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其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人民医院收治的颅内肿瘤患者180例,所有患者采用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随访1~2年,分析其治疗效果、生存率、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颅内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患者中胶质瘤治疗总有效率为93. 98%(78/83)、垂体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00%(25/25)、脑膜瘤治疗总有效率为95. 45%(21/22)、松果体区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为95. 24%(20/21)、听神经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00%(17/17)、其他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00%(12/12);胶质瘤生存率为90. 36%(75/83)、垂体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00%(25/25)、脑膜瘤治疗总有效率为81. 82%(18/22)、松果体区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为90. 48%(19/21)、听神经瘤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00%(17/17)、其他肿瘤治疗总有效率为83. 33%(10/12)。治疗后,共出现35例放射线脑水肿,占19. 44%,发生颅神经功能障碍有10例,占5. 56%,放射性脑组织损伤共8例,占4. 44%,并发症总发生率29. 44%。结论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正>脑转移瘤是转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转移发生率为20%~40%,是肺癌等原发恶性肿瘤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出现脑实质内转移的结果。以往的临床观点[1]认为脑转移瘤手术机会较小,所以一般采用单纯短程全脑放射治疗,但由于放射剂量局限,使得对真正需要受照射的肿瘤部位的作用有限。分次立体定向放疗联合短程全脑放射疗法是已经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脑转移的放射治疗方案,其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一般生活质量并延 相似文献
15.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脑瘤急性期反应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研究者认为 ,中枢神经系统的放射性损伤主要继发于血管系统的损伤 ,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而出现脑水肿 ,其病理变化发生在放射治疗后 1个月~ 3个月出现。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conformalradio therapy ,SCRT)后脑瘤周围组织则出现明显水肿 ,颅内压明显增高[1] 。临床上出现放射性急性反应主要是脑水肿引起的颅内压增高[2 ] 及由此导致的头痛、恶心呕吐、持续癫痫发作及其相关的神经功能损伤[3 ] 。现对我院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月实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的 2 3例脑瘤急性期反应的护理… 相似文献
16.
后程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4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后程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FSRT)组和常规分割放疗 (CF)组。CF组和FSRT组均采用 6MVX线照射 ,先用双侧面颈联合野行常规分割放疗 3 6Gy/18次 /2 6d ,5次 /周。然后CF组改耳前野加至鼻咽部总照射量 70Gy/3 5次 /4 9d ;FSRT组用分次立体定向照射 3 4~ 40Gy/14~ 16次 /2 0~ 2 2d ,2 5Gy/d ,5次 /周 ,鼻咽部总照射量 70~ 76Gy/3 2~ 3 4次 /4 6~ 48d。结果 :1、3年鼻咽肿瘤局部控制率FSRT组分别为 96 9% ,90 6% ;CF组为 93 8% ,81 3 % (P >0 0 5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1、3年生存率FSRT组分别为 10 0 0 % ,93 8% ;CF组为 96 9% ,84 4%。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两组的放疗副反应 :FSRT组口腔黏膜反应与CF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FSRT组张口困难和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较CF组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FSRT组鼻咽部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和 1、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较CF组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FSRT组可以减少放疗后张口困难和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X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常规放疗中的作用。方法 在 4种预后因素 (年龄、疗前KPS评分、有无远处转移及转移灶数目 )相同或相似的条件下 ,配对选择 2组病例。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SRT)加全脑放疗组 6 0例为研究组 ,常规全脑放疗组 9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单次 2 5例 ,分次 35例。单次靶区周边平均剂量 2 0Gy ;分次照射剂量为 4~ 10Gy/次 ,隔日照射 ,总剂量 15~ 30Gy。常规全脑放疗组剂量为 30~ 4 0Gy ,3~ 4周。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 :1年生存率分别为 81.7%和 5 1.1% ,治疗 3个月后影像学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88.3%和 4 4 .7% ,治疗后 3个月后KPS评分好转的比例分别为 71.7%和 38.9% ,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死因分析中 ,研究组死于脑转移的比率 (2 4 .4 % )低于对照组 (4 5 .1%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组病例并发症的发生率相似。结论 X线立体定向放疗加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疗效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中体部定位床对射线造成衰减情况的测定,掌握其对剂量分布的影响,以便于对其做具体修正。方法:利用我中心的加速器治疗机及电离室剂量仪对使用的体部定位床进行具体测试。结论:体部定位床在不同机架角、床角下对射线均有一定的衰减,且由于材料及穿射有效厚度的不同对射线造成不同程度衰减。因此在对患者做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时必须对其做具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19.
2001-09~2003-01我们对直肠癌患者36例行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目的在于探讨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直肠癌患者的局部控制率.现全部患者己随访2 a,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低分割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在脊椎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 14例患者均采用Varian 6MV—X、医科达公司立体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及辅助设施完成计划设计和治疗,平均3~4个射束,计划体积包括受累椎体,上界为病变上一椎体下缘,下界为病变下一椎体上缘。归一化点选在计划体积边缘,总剂量24~28GY/6—7次,隔日1次,脊髓剂量控制在50%剂量线以下。结果 14例患者中10例临床症状消失占71%;4例明显改善占29%。结论 低分割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在脊椎血管瘤中应用,可以使治疗准确,靶区剂量分布合理,减少脊髓及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有目的地提高分次治疗剂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