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测定非布索坦的平衡溶解度、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及解离常数。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非布索坦在37℃下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分别通过平衡溶解度法及紫外吸光度法测定其解离常数。结果:非布索坦的平衡溶解度随缓冲液的pH值升高而增大,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则相应减小,当pH为7.0时,平衡溶解度为246.4 mg.L-1,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15.49;平衡溶解度法与紫外吸光度法测得的非布索坦的解离常数十分接近,分别为4.08与4.07。结论:非布索坦的溶解度较小,在酸性条件下几乎不溶,中性条件下极微溶解,碱性条件下微溶,不适合制备静注制剂,但由于其油水分配系数较高,具有较强的跨膜能力,可采用口服途径给药。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电位滴定法、平衡溶解度法和摇瓶法,测定了石杉碱甲的解离常数、表观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石杉碱甲为一元弱碱,解离常数pKTα为6.18±0.02.随溶液pH的增加,表观溶解度下降,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3.
HPLC法测定冬凌草甲素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测定冬凌草甲素在各种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冬凌草甲素的浓度,采用摇瓶法测定冬凌草甲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25℃冬凌草甲素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0.75 g.L-1,在碱性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更低;在常用的油中的溶解度小于1 g.L-1;冬凌草甲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45.8(lgPapp=1.66)。结论冬凌草甲素的水溶性和脂溶性都较差,并且具有中等的疏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2-(4-氯苄叉基)-3-羰基熊果酸-(2-硝氧乙基)酯(CBUA-NO)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HPLC法测定CBUA-NO在不同表面活性剂中的溶解度及其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介质中的油水分配系数。结果:不同表面活性剂对CBUA-NO的增溶作用有差异,CBUA-NO在1 mg·L-1聚山梨酯80中溶解度最大;正辛醇-水体系中,CBUA-NO油水分配系数随油/水比例的升高而增大,pH=7.6,O/W=1时,CBUA-NO的油水分配系数最大,lgP=2.02。结论: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快速测定CBUA-NO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其体内动态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测定盐酸奈必洛尔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药物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提供试验基础。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奈必洛尔溶液的含量,运用饱和溶液法测定盐酸奈必洛尔在纯水、0.1 mol·L-1 盐酸溶液及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pH2.0,pH6.8,pH7.4,pH8.0)中的平衡溶解度;通过摇瓶法测定其在正辛醇 水/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37±0.5)℃下,盐酸奈必洛尔在纯水和0.1 mol·L-1 盐酸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722.53 μg·mL-1和56.07 μg﹒mL-1,在正辛醇 水/盐酸体系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Log P)分别为1.17和1.32。在pH2.0~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盐酸奈必洛尔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随pH升高,分别呈现出降低和增加的趋势;而当pH从7.4增加至8.0时,平衡溶解度增加,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降低。结论:本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靠,盐酸奈必洛尔水溶性差,其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呈现出pH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氧化苦参碱的理化常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测定氧化苦参碱的溶解度、解离常数(pKa)、油水分配系数(P)等理化常数,指导药物剂型的合理设计。方法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溶解度的测定方法测定氧化苦参碱在不同溶剂中的近似溶解度;采用电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指示剂法测定氧化苦参碱的pKa值;采用摇瓶法测定氧化苦参碱在不同pH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氧化苦参碱在水、0.15 mol.L-1柠檬酸、0.15 mol.L-1碳酸钠溶液、甲醇、氯仿中溶解良好,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石油醚和乙酸乙酯中溶解度都很低;电位滴定法、分光光度指示剂法测得的氧化苦参碱pKa分别为6.98、6.71;氧化苦参碱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随着pH值的增加而增加,其真实油水分配系数为0.2。结论氧化苦参碱是一个亲水性很强的弱碱性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乙酰甲喹在不同pH条件下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Ko/w),为乙酰甲喹新剂型的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配制不同pH值的磷酸盐缓冲液,采用饱和法测定其平衡溶解度;通过乙酰甲喹在油相(正辛醇)和水相的分配平衡浓度比,计算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乙酰甲喹在不同pH条件下的溶解度均为微溶,都在3.500mg/mL左右,且无显著差异;该药物在不同pH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均较大,在pH=6.0时油水分配系数为2.315.结论 溶解度是限制乙酰甲喹临床疗效的主要因素,通过加入表面活性剂等方式来改善乙酰甲喹的溶解度是提高该药物生物利用度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豆腐果苷油水分配系数、溶解度和pKa值等理化常数。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相关方法测定豆腐果苷在不同水溶液及不同有机溶剂中的近似溶解度;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豆腐果苷的pKa值;采用摇瓶法测定豆腐果苷在不同的pH下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豆腐果苷属微溶药物,且在乙醚、乙酸乙酯和氯仿等有机溶剂中几乎不溶;豆腐果苷显弱酸性,pKa值为5.65±0.13。豆腐果苷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随pH值的升高而降低,且符合logP=-0.0211pH-1.0174的函数关系。在生理条件pH7.4时,豆腐果苷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0.067。在(25±0.1)℃条件下,豆腐果苷真实油水分配系数为0.0834。结论:豆腐果苷是一种脂溶性较差的弱酸性微溶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测定去氢骆驼蓬碱衍生物H-Y-B在不同pH缓冲液及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正辛醇-水/缓冲溶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lgP)及其解离常数(pKa),为H-Y-B的剂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H-Y-B的浓度,以饱和溶液法测定H-Y-B在不同pH缓冲液及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以正辛醇-水/缓冲溶液为模拟系统,采用摇瓶法-HPLC法测定H-Y-B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H-Y-B的解离常数。结果 在37℃下,H-Y-B在pH为10.3中的溶解度最高,为(418.62±1.68)mg·mL-1,在pH为1.83中的溶解度最低,为(189.21±1.58)mg·mL-1。H-Y-B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05.82±2.43)mg·mL-1,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顺序为甲醇>二甲基亚砜>乙醇>异丙醇>正辛醇>乙腈>丙酮>乙酸乙酯;H-Y-B在水中lgP为0.63,在pH 6.8缓冲液中的lgP为0.50;H-Y-B的pKa值为(6.42±0.5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去氧氟尿苷在不同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和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去氧氟尿苷的浓度,采用摇瓶法测定去氧氟尿苷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37℃,pH=7时去氧氟尿苷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2.570 1 g.L-1,在pH〈5磷酸盐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较低;去氧氟尿苷在正辛醇和水相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0.97;当pH〈7时,受pH影响不显著,表现为亲水性。结论去氧氟尿苷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与介质的pH值有关,可以通过改变pH值,增加该药物新剂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合成雷公藤内酯醇与2-氨基葡萄糖的结合物(TPG).方法 将雷公藤内酯醇与丁二酸酐反应生成雷公藤内酯醇丁二酸单酯,其游离羧基与2-脱氧-2-氨基-D-吡喃葡萄糖氨基乙苷1位上的氨基形成酰胺键,得到TPG前药,并鉴定其结构.结果 成功制备了TPG,其所含2-氨基葡萄糖具有肾靶向性,并改善了其水溶性.结论 该前药的合成路线可行性高,TPG具有肾靶向性,雷公藤内酯醇的水溶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青蒿素在不同pH缓冲液和7种非极性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青蒿素新剂型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柱后衍生化-紫外检测法测定青蒿素在不同pH缓冲溶液及7种非极性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采用摇瓶法测定青蒿素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37℃时青蒿素在纯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82.4μg/mL,随着pH的增大平衡溶解度呈先增大(pH5.0~6.8)后减小(pH6.8~8.0)的趋势;37℃时青蒿素在肉豆蔻酸异丙酯(IPM)、油酸乙酯(EO)和中链甘油酸三酯(MCT)中平衡溶解度较大,分别为10.34、9.28、8.46mg/mL,青蒿素的正辛醇-水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为12.2(lgP=1.09)。结论青蒿素水溶性差,在非极性溶剂IPM、EO、MCT中平衡溶解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定田蓟苷在不同缓冲溶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及在正辛醇-水/磷酸缓冲盐中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app),为今后新剂型的选择和制备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蓟苷在不同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浓度,采用摇瓶法测定田蓟苷在正辛醇-水/磷酸缓冲盐中油水分配系数。结果:田蓟苷在37℃纯水中的平衡溶解度为1.57 mg·L-1,在甲醇、乙酸乙酯及三氯甲烷有机溶液中溶解性较好;在酸性缓冲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较水中有明显增加,在碱性缓冲液中随pH的增高平衡溶解度逐渐减小。在32 g·L-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中平衡溶解度提高到188.65 mg·L-1。田蓟苷的油水分配系数为14.63(lg P=1.17),且随溶液pH的增高逐渐增加。结论:田蓟苷为疏水性药物,脂溶性较强。制剂时,可加入适当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助溶。同时,提高其制剂的溶出度可能会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4.
黄芩苷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理化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黄芩苷在不同pH值中的平衡溶解度与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制剂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摇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温度为25和37℃时,黄芩苷在不同pH值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及在正辛醇/缓冲液体系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25℃时,黄芩苷在pH=2.0,3.0,4.0,5.0,6.0,6.8,7.4,8.0和9.0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0.032,0.034,0.119,0.873,3.329,12.96,11.49,4.605和11.87mg.mL-1,相应条件下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值分别为0.363,0.244,0.292,0.137,0.057,0.046,0.036,0.028和0.029。37℃时,黄芩苷在pH=2.0,3.0,4.0,5.0,6.0,6.8,7.4,8.0和9.0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分别为0.028,0.048,0.095,0.950,4.881,14.15,26.65,14.48和17.89mg.mL-1,相应条件下表观油水分配系数(P)值分别为0.234,0.224,0.365,0.103,0.074,0.049,0.034,0.034和0.035。结论黄芩苷的平衡溶解度在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受温度影响很小,在碱性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黄芩苷在酸性条件下的P值比在碱性条件下大,Pmax=0.363(T=25℃,pH=2),Pmax=0.365(T=37℃,pH=4),随着碱性的增加P值变化不明显,且温度对黄芩苷的P值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定盐酸氨溴索在多个pH值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为其制剂研究与处方筛选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氨溴索在水及10种有机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通过盐酸氨溴索分配平衡后在油相和水相中的浓度比,计算其油水分配系数。结果 盐酸氨溴索在各pH值介质中的平衡溶解度均较高,尤其是在蒸馏水以及pH值为2.0、5.8的缓冲液中,平衡溶解度分别为26.04、27.91、28.24 mg/mL;油水分配系数在pH7.4时最高,lgP为1.78。结论 盐酸氨溴索的平衡溶解度及表观油水分配系数与各介质的pH值有关,且可推测其在人体内的胃肠吸收良好,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川芎嗪在不同pH值下的平衡溶解度和油水分配系数(P)。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表观溶解度,通过药物分配平衡后在油相和水相中的浓度比,计算油水分配系数。结果川芎嗪在二氯甲烷、乙腈、乙酸乙酯等有机溶剂中溶解度较大,在聚乙二醇400中不溶。在蒸馏水中几乎不溶,随着pH值增大,川芎嗪的溶解度变小;川芎嗪正辛醇溶液质量浓度对川芎嗪油水分配系数无明显影响,pH值对川芎嗪油水分配系数有影响,随pH值增大川芎嗪油水分配系数增大。结论药物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及油水分配系数与介质的pH值有关,当pH>7.24时,川芎嗪的溶解度陡然下降;当pH>6.8时,药物在油相中分配较多,川芎嗪在正辛醇-水体系中的油水分配系数P=12.3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乙酰天麻素平衡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及水解速率常数,为其制剂设计与吸收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乙酰天麻素UPLC分析方法,采用摇瓶法测定乙酰天麻素在不同pH值缓冲液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并考察其在60℃下不同pH值的水中的稳定性。结果:乙酰天麻素在水中的平衡溶解度约为300 μg·mL-1,油水分配系数lgP值约为1.1,pH值的影响较小。乙酰天麻素在强酸性与碱性条件下易水解,在pH值5.0附近较为稳定。结论:乙酰天麻素在水中极微溶解,脂溶性较强,酸碱均可催化其发生水解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VBE-1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并考察其酸碱稳定性,为药物的制剂设计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平衡法和摇瓶法测定VBE-1在不同溶剂中的平衡溶解度以及在正辛醇-水/缓冲溶液中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者的浓度,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VBE-1的酸碱稳定性。结果:VBE-1在PEG-400中的溶解度较大,为(677.47±48.09)g·L-1。在pH4.0~8.0范围内,pH对VBE-1的表观油水分配系数有影响,表现出表观油水分配系数随着pH升高而降低的趋势。pH的升高会引起VBE-1颜色的改变,但此变化为可逆反应。结论:VBE-1具有一定的透过能力,可满足经皮给药的一般要求,其对pH较敏感,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在强碱条件下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