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动力相关蛋白1(Drp1)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的变化。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rp1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的脑组织匀浆中的含量变化及其亚硝基化水平。采用组织免疫荧光方法检测Drp1在脑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匀浆中,Drp1总量略有降低。对感染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Drp1含量呈逐渐降低趋势,终末期稍有回升。感染终末期脑组织中亚硝基化水平明显增高。组织免疫荧光显示正常和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中,Drp1与神经元细胞存在共定位现象。结论 Drp1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细胞,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Drp1总量略有降低,另外亚硝基化水平明显增高,提示在羊瘙痒病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的表达量及翻译后修饰水平出现了变化,在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NF-B(p65)在羊瘙痒因子139A感染小鼠脑组织中的变化。方法 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p65在139A感染的脑组织均浆中的含量变化。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p65在神经元及胶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在139A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均浆中,p65含量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感染不同时间点的动态分析结果显示,p65含量呈先升高随后逐渐降低趋势。免疫组织化学显示,139A感染终末期小鼠大脑皮层p65含量明显下降。免疫组织荧光显示在正常和139A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中,p65与神经元细胞存在共定位现象。结论 NF-B(p65)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分布于神经元细胞,在139A感染的小鼠终末期脑组织中,p65总量明显下降,提示在139A感染的小鼠脑组织中,NF-B(p65)出现了变化,在疾病进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朊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CXC趋化因子配体1 (CXCL1)与CXC趋化因子受体2 (CXCR2)的分布特征。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织荧光双染实验明确羊瘙痒因子139A及ME7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中CXCL1/CXCR2的分布特征,确定CXCL1/CXCR2的靶细胞及与羊瘙痒因子样朊蛋白(PrPSc)沉积的关系。结果 通过全脑区免疫组化染色发现,CXCL1/CXCR2在羊瘙痒因子139A及ME7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中的含量明显升高,主要分布在海马、皮层、丘脑、小脑及延髓5个脑区。CXCL1与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细胞存在共定位,而CXCR2与神经元细胞存在共定位。在羊瘙痒因子139A及ME7感染终末期小鼠脑组织中CXCL1、CXCR2和PrPSc三者存在明显共定位。结论 CXCL1/CXCR2分布于朊病毒感染小鼠脑组织中朊病毒病理特征集中的脑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小鼠卵子上未知蛋白表达的方法,为实验室开展卵子上未知蛋白表达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参考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未知蛋白的常用方法,优化实验步骤中各个环节,通过系统性的回顾和分析本实验室近一年来几个阶段对小鼠卵子sPLA2 GIID 型蛋白表达的探索,建立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小鼠卵子上未知蛋白表达的新方法;并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验证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证明小鼠卵子上有很丰富的sPLA2 GIID型蛋白的表达;免疫印迹法证实小鼠卵子存在特异的分子质量为16 000蛋白条带.结论:本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宜于实验室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热休克蛋白20(HSP20)的表达变化及可能的神经保护作用和作用机制,检测高尔基体特异性标记物38( TGN38)的表达变化及HSP20与高尔基体的定位关系.[方法]通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建立沙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沙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组在缺血再灌注后6h、1d、3d、7d的各时间点分批处死动物,快速取脑组织,分别制作石蜡标本和提取蛋白,采用HE染色观察皮质区神经细胞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皮质区HSP20阳性细胞数目;采用免疫荧光共聚焦的方法观察脑皮质细胞中HSP20与高尔基体的定位情况.采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高尔基体及HSP20蛋白表达变化情况;全部数据用SPSS 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E染色:正常对照组和各假手术组的脑组织形态结构没有明显差异;L/R组根据时间点的不同可见胶质细胞增生、肥大,细胞间质和细胞水肿,神经元坏死.免疫组化染色HSP20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和各假手术组的脑组织中均有HSP20的表达,但表达较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HSP20的表达上调,于3d达到高峰,7 d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与正常组和各假手术组比较,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P<0.05).免疫荧光共聚焦:TGN38的免疫荧光及HSP20的免疫荧光在蒙古沙鼠皮质细胞内明显重叠.免疫印迹结果:我们通过免疫印迹的方法再次证实了在沙鼠前脑缺血再灌注后HSP20后的表达变化(变化趋势同免疫组化结果).而TGN38在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及缺血再灌注各组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1)HSP20在缺血再灌注的脑组织中表达升高并可能发挥神经保护作用.(2)在沙鼠皮质细胞内,HSP20存在于高尔基体,表明HSP20的靶向运输依赖高尔基体,同时HSP20可能对高尔基体具有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AP1与pro—BDNF胞吞的相关性和可能机制。方法:NGF诱导分化PCI2细胞,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提取的荧光质粒HAP1A-CFP和(或)pro—BDNF-ds—red转染进入细胞,培养48h后在含有BDNF、p75NTR或sortilin抗体的DMEM/10%FCS中培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荧光的表达情况及其在细胞中的定位;利用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元(正常型和HAP1基因敲除型)在生物素标记pro-BDNF的培养基中孵育60min,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质神经元免疫荧光的效果。结果:共转染HAP1小cFP和pro—BDNF-ds—red质粒的细胞,以及pro—BDNF-ds—red荧光蛋白培养基孵育的转染HAPIA—CFP质粒的细胞,pro—BDNF与HAP1蛋白的共定位比例高达93%~97%;抗BDNF培养基孵育的共转染2种质粒的细胞,以及pro—BDNF-ds—red荧光蛋白+抗p75NTR/抗sortilin培养基孵育的转染HAP1A—CFP质粒的细胞,2种荧光蛋白的共定位比率下降近一半;pro—BDNF-ds—red荧光蛋白+抗BDNF培养基孵育的转染HAP1A-CFP质粒的细胞几乎未显示2种蛋白的共定位;正常新生小鼠皮质神经元内可见内吞的pro—BDNF免疫荧光,HAP1基因敲除小鼠的皮质神经元内未见。结论:pro—BDNF的胞吞必需HAP1的表达和参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梗死灶周围神经丝蛋白200(NF-200)和结直肠癌缺失蛋白(DCC)表达的影响。方法取36只SD大鼠,其中30只用于构建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注入生理盐水)、脑梗死组(插入线栓,注入生理盐水)、移植组(插入线栓,注入ADSC悬液),三组各10只;剩余6只用于分离培养ADSC。分别于造模后第1、2周,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DSC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迁移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定NF-200和DCC蛋白在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F-200和DCC在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的分布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CC蛋白在梗死灶周围皮质中的定位。结果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移植组脑组织中可见PKH-26标记的ADSC,且多见于脑梗死周围皮质中。经免疫印迹法检测可知,相比假手术组,脑梗死组造模后第1、2周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下调,DCC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造模后第1周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造模后第1、2周DCC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移植组与假手术组造模后第2周NF-200表达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相比脑梗死组,移植组造模后第1、2周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和DC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可知,脑梗死组与移植组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和DCC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更加明显,且移植组更加明显;NF-200蛋白在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轴突中,DCC蛋白呈现条索状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DCC蛋白主要定位于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阳性的神经元轴突中。结论通过颈动脉注射途径移植的ADSC可移至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且其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修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NF-200和DCC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EB病毒(EBV)感染与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及其编码A20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对本院收治的65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病理标本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在肿瘤细胞丰富区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EBV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进行测定,并用原位杂交法对EBV编码的RNA进行测定以分析其感染状态。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表达进行测定,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EBV编码的A20蛋白表达进行测定。将所获数据纳入SPSS23. 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潜伏膜蛋白1阳性率为26. 15%(17/65),EBV编码的RNA阳性率也为26. 15%(17/65),二者符合率为100%。65例患者中A20蛋白表达丢失18例(27. 69%),存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纯合或杂合缺失14例(21. 54%)。仅1例出现A20丢失合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纯合缺失。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EBV感染阴性与A20蛋白表达丢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缺失并无显著关系(P 0. 05)。结论:EBV阴性与阳性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均出现A20蛋白表达丢失、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基因缺失,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结果并非完全一致,究其原因可能与技术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脑梗死模型梗死灶周围神经丝蛋白200(NF-200)和结直肠癌缺失蛋白(DCC)表达的影响。方法 取36只SD大鼠,其中30只用于构建脑梗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不插入线栓,注入生理盐水)、脑梗死组(插入线栓,注入生理盐水)、移植组(插入线栓,注入ADSC悬液),三组各10只;剩余6只用于分离培养ADSC。分别于造模后第1、2周,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ADSC在大鼠脑组织中的迁移情况;通过免疫印迹法测定NF-200和DCC蛋白在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NF-200和DCC在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的分布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DCC蛋白在梗死灶周围皮质中的定位。结果 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移植组脑组织中可见PKH-26标记的ADSC,且多见于脑梗死周围皮质中。经免疫印迹法检测可知,相比假手术组,脑梗死组造模后第1、2周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下调,DCC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 0. 05);与假手术组比较,移植组造模后第1周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 0. 05),造模后第1、2周DCC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 0. 05);移植组与假手术组造模后第2周NF-200表达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 0. 05);相比脑梗死组,移植组造模后第1、2周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和DCC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 0. 05)。经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可知,脑梗死组与移植组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和DCC蛋白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更加明显,且移植组更加明显; NF-200蛋白在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主要定位于神经元轴突中,DCC蛋白呈现条索状表达。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DCC蛋白主要定位于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NF-200阳性的神经元轴突中。结论 通过颈动脉注射途径移植的ADSC可移至大鼠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中,且其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修复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脑梗死病灶周围皮质NF-200和DCC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结蛋白相关心肌病(desmin-relatedcardiomyopa-thy,DRC)转基因小鼠桥粒相关蛋白表达和分布的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标记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DP)和plakoglobin(PG)在1个月小鼠心室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突变型结蛋白转基因小鼠(D7-des)较野生型结蛋白转基因小鼠(WT-des)和非转基因小鼠(NTG)DP总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部分(TIF)明显升高,免疫标记心肌组织DP分布在细胞的两端、侧面和胞质,且密度显著增加,而WT-des与NTG比较无明显变化;3组动物之间,PG没有变化;免疫标记显示D7-des结蛋白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结构。结论该研究首次发现突变结蛋白破坏了结蛋白和桥粒结构的完整性,影响了心肌细胞机械耦联,可能与DRC舒缩功能异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纯化大肠杆菌中Aβ4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探索该蛋白接种小鼠后抗体的产生情况。方法构建表达载体pGEX-4T-1-Aβ42,设置不同的诱导温度来进行Aβ42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用SDS-PAGE、GST柱及Western blot来鉴定纯化目的蛋白。动物实验中,用福氏佐剂采用背部多点注射的方式免疫BALB/c小鼠3次。间接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和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特异性抗体的滴度。结果在25℃下,经1.0 mmol/L的IPTG诱导后该蛋白表达量最多,实现可溶性表达。小鼠实验中,第2次免疫后,Aβ42蛋白组小鼠的免疫血清有抗Aβ42抗体产生,且第三次免疫后,抗体数量增高。同时,在脑组织匀浆上清液中也可检测出低滴度的抗Aβ42抗体。结论在大肠杆菌中可获得了高纯度的可溶性Aβ42蛋白。该蛋白结合福氏佐剂免疫BALB/c小鼠后,可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抗Aβ42抗体。  相似文献   

12.
黄为  马文珠  汪学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152-2154,F003
目的 通过观察结蛋白相关心肌病(desmin-related cardiomyopathy,DRC)转基因小鼠桥粒相关蛋白表达和分布的变化。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应用Western印迹和免疫标记共聚焦显徽镜观察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DP)和plakodobin(PG)在1个月小鼠心室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突变型结蛋白转基因小鼠(D7-des)较野生型结蛋白转基因小鼠(WT-des)和非转基因小鼠(NTG)DP总蛋白和细胞骨架蛋白部分(TIF)明显升高。免疫标记心肌组织DP分布在细胞的两端、侧面和胞质,且密度显著增加,而WT-des与NTG比较无明显变化;3组动物之间,PG没有变化;免疫标记显示D7-des结蛋白排列紊乱。失去正常的结构。结论 该研究首次发现突变结蛋白破坏了结蛋白和桥粒结构的完整性,影响了心肌细胞机械耦联,可能与DBC舒缩功能异常和心力衰竭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Rab7与NPC1蛋白在小胶质细胞及小鼠小脑普肯耶细胞的定位及其与溶酶体的关系。方法:采用特异性识别Rab7、NPC1的抗体和溶酶体的特异性表面标记进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结果:Rab7和NPC1表达于小胶质细胞及小鼠小脑普肯耶细胞溶酶体,Rab7与NPC1共定位于小胶质细胞及npc^+/+与npc^-/-小鼠小脑普肯耶细胞细胞质内,两者分布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Rab7对NPC1蛋白的正常功能可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 (SOCS-1)的含量在脓毒症小鼠肝脏中的变化情况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并穿刺术(CLP)制作脓毒症模型,将成年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8组,包括健康对照组(N),假手术组,术后2,6,12,24,48 h处死组.提取各组肝脏组织的RNA及蛋白质,采用RT-PCR测定组织中SOCS-1 mRNA的相对含量,用免疫印迹方法测定相对蛋白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测定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观察脓毒症时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OCS1在肝脏的表达.结果 CLP术后SOCS-1在肝脏内的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都在第6h迅速升高,基因表达至24h到顶峰(P<0.05),蛋白表达一直保持高位,脓毒症时肝组织可见脂肪变性、坏死等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可见SOCS-1的表达.结论 由CLP导致的脓毒症可诱导SOCS-1在肝脏中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影响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SCs)迁移运动功能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SPF级68周龄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和对照组(8只),以血吸虫尾蚴腹部贴附法建立感染模型,正常组予以生理盐水代替。于感染后8周末处理小鼠,取部分肝组织石蜡包埋,进行病理学评估,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SCs(α-SMA,红光)运动蛋白Fascin(绿光)的表达;另取部分肝组织,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迁移诱导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的表达以及HSCs运动蛋白α-SMA、Fascin的表达。结果 8周末时,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已形成明显肝纤维化。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PDGF以及MCP-1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30倍、14倍及14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3、P=0.039以及P=0.037);同时,模型组中HSCs运动相关蛋白α-SMA和Fascin的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9倍和5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18);荧光共聚焦结果提示,模型组小鼠肝组织中α-SMA(红色)和Fascin(绿色)表达部位一致,集中在虫卵周围肝纤维化区域,较对照组二者表达明显增加,且红绿光分布多重叠。结论诱导HSCs运动迁移的因子表达增加和HSCs自身的运动相关蛋白表达增加均有利于HSCs运动迁移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老龄小鼠寰枢椎肌肉、韧带、筋膜损伤对其脑衰老进程的影响。方法利用手术损伤小鼠寰枢椎周围软组织。利用跳台试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脑海马神经元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β-淀粉样多肽(Aβ)、caspase-3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血清NO及脑组织SOD、MDA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跳台试验:模型组小鼠反应期明显延长,潜伏期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HE染色可见模型组脑海马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大脑皮层嗜神经现象明显;免疫组化:模型组脑海马区Aβ、caspase-3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增加;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小鼠脑组织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其血清NO含量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寰枢椎软组织损伤促进老龄小鼠脑细胞凋亡,导致其学习、记忆功能明显减退,加速了脑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基因免疫法在制备凝血酶调节蛋白抗体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基因免疫法制备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bomodulin,TM)抗体。方法 运用基因免疫法,即PCR特异性扩增TM胞外编码区所有碱基片段(包括信号肽,TM),构建pcDNA3.1/TMLEO真核表达质粒。以碱裂解法提取,PEG沉淀法纯化质粒。将纯化后的质粒pcDNA3.1/TMLEO经生理盐水稀释后直接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检测质粒pcDNA3.1/TMLEO在小鼠体内有无表达以及TM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 通过RT-PCR以及TM含量测定在RNA以及蛋白水平上均说明质粒pcDNA3.1/TMLEO在小鼠体内有表达。以EVC-304包板的cell-ELISA检测抗体滴度,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小鼠血清抗体滴度明显增加,到第五次达到最高1:8000,第6~7次均保持在这一水平。小鼠抗血清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鉴定,特异性好。结论 在天然TM提取纯化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基因免疫制备抗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D-半乳糖老化小鼠脑内存在的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产生过多,是否与脑老化过程有关?目的观察中药救脑益智胶囊对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化室.昆明小鼠60只,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环境(SPF)级,雄性,体质量26~28 g,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记方法,检测D-半乳糖老化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Aβ、β-分泌酶、内质网Aβ结合蛋白(endoplasmicreticulum amyloid β-peptide inding protein,ERAB)和早老蛋白-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中药救脑益智胶囊的保护作用.主要观察指标Aβ、β-分泌酶、ERAB和早老蛋白-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和凝胶转移电泳分析.结果对照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有少量的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而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上述各种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接近.结论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存在着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上调,中药救脑益智胶囊可使之恢复正常水平,对神经元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整合素α2在小鼠肾发生发育过程中表达的时空顺序,揭示其在肾发生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6-06/10在辽宁医学院科学实验中心与组织胚胎学实验室完成。选取健康昆明系小白鼠40只,体质量25~30g,将小白鼠按雌雄比例3∶1同窝饲养,以观察到雌鼠阴道栓脱落的最早时间计为胚龄0d;以观察到仔鼠出生的最早时间计为生后0d。分别选取胚龄14,16,18d的孕鼠和生后1,3,7,14,21,28,40d的仔鼠,每组4只,共40只。实验评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体视学方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测定不同胚龄及生后日龄小鼠肾组织中的整合素α2的表达及含量变化。结果:纳入小白鼠4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整合素α2在生肾区及间充质都有表达;在未成熟肾小球有瞬时表达,在成熟肾小球没有表达;在发育各个时期的肾小管都有明显表达。②体视学测量结果显示整合素α2在肾小管的表达规律是随着肾的发育成熟表达逐渐增多。③蛋白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整合素α2蛋白表达随着肾脏的发育含量逐渐增加。结论:整合素α2主要在发育各个时期的肾小管表达,提示整合素α2对胚胎肾发育的诱导主要在肾小管。  相似文献   

20.
背景:D-半乳糖老化小鼠脑内存在的β-淀粉样肽(β-amyloid,Aβ)产生过多,是否与脑老化过程有关?目的:观察中药救脑益智胶囊对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A8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生化室。昆明小鼠60只,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环境(SPF)级,雄性,体质量26—28g,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记方法,检测D-半乳糖老化小鼠模型海马神经元Aβ、β-分泌酶、内质网Aβ结合蛋白(endoplasmic reticulum amyloid β-peptide binding protein,ERAB)和早老蛋白-1的表达水平,并观察中药救脑益智胶囊的保护作用。主要观察指标:Aβ、β-分泌酶、ERAB和早老蛋白-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和凝胶转移电泳分析。结果:对照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有少量的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而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中药组上述各种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接近。结论:D-半乳糖老化小鼠海马神经元存在着Aβ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上调,中药救脑益智胶囊可使之恢复正常水平,对神经元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