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利  洪颖  陈谨  王蓉  罗颖  陈健  孙永  胡万富  苏斌  陈道利 《疾病监测》2019,34(11):1010-1016
目的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感染情况、毒力基因、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为DEC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14 — 2018年,对马鞍山市三家哨点医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DEC的分离、鉴定与毒力基因检测,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1 711份腹泻粪便标本中有120份检出阳性,共分离得到123株DEC,标本检出阳性率为7.01%。 DEC阳性病例年龄分布以0~5岁的婴幼儿及20~39岁青壮年为主;病例集中在夏季(6 — 8月)。 DEC分型中以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主,分别占58.54%和31.71%。 123株DEC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阳性菌株耐药严重,所有菌株耐≥6种药物。 PFGE分子分型产生119种带型,带型相对分散,相似度为49.7%~97.7%。结论2014 — 2018年马鞍山市腹泻患者DEC的感染类型以ETEC和EPEC为主,存在年龄及季节分布特征,本地分离DEC菌株的耐药程度较为严重,PFGE带型分散,应控制抗生素的滥用,重点关注ETEC或EPEC的流行风险。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掌握北京市海淀区成年人致泻大肠埃希菌(DEC)流行特征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特点.方法 对2013-2020年在3家哨点医院就诊的1961例成年人腹泻患者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DEC检测,对其中66株DEC菌株进行PFGE分型试验.结果 成年人DEC检出率为9.54%(187/1961),产肠毒素大肠埃希...  相似文献   

4.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病原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大肠埃希菌在自然环境中的病原学分布,了解对环境污染的途径和对人群造成的危害,为预防和控制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所有样品均按GB4789.6-94方法进行。对阳性菌株进行毒素、毒力以及药敏试验,为临床诊断及提高疗效提供指导。[结果]共检测886份样本,检出103株阳性菌,阳性率为11.63%,其中EPEC7l株,分属11个血清型,阳性率为8.0l%;EIEC26株,分属6个血清型,阳性率为2.93%;ETEC5株分属3个血清型,阳性率为0.56%;EHEC(O157H7)l株阳性率为0.1l%。[结论]初步研究证实了EPEC是发布于本地区自然环境中的主要菌群,其次是EIEC、ETEC、EHEC、EHE在河北省区域内首次从鸡肠内容物中检出,证实了鸡为我省区域内携带O157H7出血性大肠杆菌的动物之一。药物敏感试验提示头孢哌酮(Cefoperaxone)、亚胺硫霉素(Imipenem)、妥布霉素(Tobramycin)、新霉素(Neomycin)可作为本地区治疗由致泻性大肠杆菌引发腹泻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孙晖  刘学通  赵爱兰  金东  熊衍文  卢珊 《疾病监测》2013,28(10):807-810
目的 对我国散发腹泻患者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以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初步建立我国EAEC菌株的基础数据库。 方法 参照PulseNet大肠埃希菌O157:H7的PFGE实验方法对52株EAEC分离株进行分析,并使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 结果 在限制性内切酶XbaⅠ和PulseNet推荐的电泳参数下,菌株基因组酶切片段分布均匀,条带易于识别。52株EAEC分离株产生了48种PFGE带型,初步聚类为A~N 14个群,不同地区来源及不同HEp-2细胞黏附表型的菌株广泛分布在不同PFGE聚类群中。 结论 我国散发腹泻患者EAEC分离株呈现高度多态性,PFGE电泳参数和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适用于我国EAEC菌株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腹泻患者中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流行状况及菌株的分子特征。方法 对2010-2015年来自深圳市龙岗区散发腹泻病例的1204份粪便标本进行ETEC分离培养、生化、血清分群及PCR毒力基因(estIa、estIb、elt)鉴定,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阳性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腹泻人群中ETEC的阳性率为5.8%;年龄分布上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19~25岁成年人感染多见;季节分布上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0株ETEC共检出14种血清型,以O159和O148多见,分别占25.7%和18.6%;携带毒力基因以estIb为主,占65.7%。PFGE共分为60个型别,共存在10个克隆群组,C、G为地区内的优势克隆株。结论 2010-2015年深圳市龙岗区腹泻患者中ETEC的检出率较稳定,流行具有年龄分布特征,感染呈高度散发状态,但存在优势克隆菌株的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儿童肠道感染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感染情况。方法对95份腹泻患儿粪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检测毒力基因,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结果检测出15株阳性菌株,阳性率为15.8%,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6株、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4株、弥散聚集性大肠埃希菌(DAEC)4株和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1株。结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是引起儿童腹泻的主要致病菌,临床实验室应加强对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通过比较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方法,探索更优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快速溯源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筛选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对DEC菌株进行MLVA分型,并将该方法与金标准PFGE进行比较评估。结果PFGE分型方法将58株DEC分为43种带型,其中3种带型成簇,多样性指数(DI)值为0.965。 MLVA分型方法将58株菌分为42种带型,4种型别成簇,DI值为0.955。 此外,2种方法对2起暴发菌株的分型结果一致。结论MLVA方法与PFGE方法对深圳地区的58株DEC菌株的分型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MLVA具有快速、简便、通量高的特点,使得MLVA优于PFGE分型方法,在疾病监测、疾病暴发调查中将会发挥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农村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分布、致病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该菌污染生活饮用水而引起介水传染病暴发及流行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GB/T 8538-2008进行菌株分离和鉴定,并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毒力基因检测及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PFGE)。结果 36株铜绿假单胞菌多分离于出厂水(27株),对哌拉西林(PIP)、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氨曲南(ATM)、亚胺培南(IPM)、美罗培南(MEM)、阿米卡星(AN)、庆大霉素(GM)、妥布霉素(TM)、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12种抗生素完全敏感。36株铜绿假单胞菌共有4种毒力基因谱(T1~T4),T1型(lasI、lasR、rhlI、rhlR、toxA、plcH、rhlAB、lasB)为主要毒力基因谱(25株,69.44%)。36株菌有11个PFGE型别,其中0003、0010为本地区优势PFGE型别。结论 昌平区农村生活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于出厂水,无耐药性,主要PFGE型别为0003和0010,主要毒力基因谱为T1型。  相似文献   

12.
吕冰  张新  黄瑛  霍达  严寒秋  王全意  曲梅 《疾病监测》2016,31(10):870-874
目的 分析北京市2010-2015年分离的259株宋内志贺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10-2015年分离到的宋内志贺菌259株,经生化及血清型鉴定后,应用PFGE分型并用最小抑菌浓度法(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进行12种药物的耐药检测。结果 259株宋内志贺菌经PFGE图谱聚类分析后,发现宋内志贺菌有A、B两个优势簇,2010-2015年A簇菌株所占构成比逐年增高;耐药结果显示257株为耐药菌株,其中245株为多耐药菌株,占所有耐药菌株的95.33%。对头孢曲松(CRO)的耐药性有明显升高。结论 北京地区近年宋内志贺菌有较高的同源性,A簇菌株已经成为目前北京地区宋内志贺菌的优势簇。对三代头孢类药物CRO等耐药性上升可能与临床上大量应用三代头孢药物以及A簇菌株增多有关,多耐药谱的情况也更加复杂,提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分离的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院内感染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某医院临床分离的21株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大肠埃希菌,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11种临床常用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Carba NP试验检测菌株产碳青霉烯酶情况;采用PCR扩增及序列比对检测耐药基因(包括blaNDM、blaKPC、blaIMP、blaVIM、blaOXA)携带状况;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21株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中,对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内酰胺类药物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00.00%;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的耐药率也高达76.19%;对米诺环素、阿米卡星和磷霉素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3.81%、23.81%和19.05%。Carba NP试验阳性菌株17株,均携带blaNDM-1基因,其余4种基因检测均为阴性。MLST显示21株菌株共有9种ST型别,其中携带blaNDM-1基因的大肠埃希菌主要为ST167型和ST540型。PFGE显示来自泌尿外科的3株菌株电泳图谱完全相同,另外来自不同病房的2株菌株电泳图谱也完全相同,提示医院内存在同一克隆菌株传播的可能。结论 该医院碳青霉烯耐药大肠埃希菌基因型分布呈现多态性;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机制主要是携带blaNDM-1基因;携带该基因的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往往呈现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加强对碳青霉烯耐药菌株基因型和耐药基因的检测,将对减缓或阻断耐药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复发性尿路感染(rUTI)患者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子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性。方法收集分离自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60例rUTI患者的大肠埃希菌菌株,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种系发育分型方法进行克隆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测序法分析其常见毒力基因(feoB、chuA、iutA、iroN、ireA、fimH、foc、sfa、aer和cnf),并分析大肠埃希菌对13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根据PFGE结果,将60例rUTI患者分为复发组和再感染组,纳入分离自复发组的30株和再感染组的60株大肠埃希菌。纳入菌株的主要MLST型别为ST131型和ST405型,主要种系发育分型为B2型和D型。在10种毒力基因中,feoB所占比例最高(98.8%),其次是fimH(93.3%)。复发组iutA携带率高于再感染组(P=0.020)。2个组临床分离菌株抗菌药物耐药性模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ST131和ST405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rUTI患者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MLST型别,常见毒力基因为feoB和fimH,iutA在复发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宋内志贺菌菌株耐药性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分析,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宋内志贺菌的耐药谱,并建立宋内志贺菌DNA指纹图谱数据库。 方法 运用K-B法对34株宋内志贺菌株进行12种抗生素药敏试验,同时对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XbaⅠ酶切后进行PFGE分子分型,利用BioNumerics Version 5.10分析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 结果 34株宋内志贺菌菌株对链霉素、萘啶酸、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00%,对氨苄西林、庆大霉素、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94.1%、91.2%和88.2%,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均为2.9%,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氧氟沙星为100%敏感。共获得13个PFGE带型,各带型间相似性系数在90%以上。相同PFGE带型内各菌株间药敏结果完全一致。J16X01.sh011为优势带型,不同时间、不同腹泻监测点之间存在完全相同PFGE条带。 结论 宋内志贺菌多重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浦东新区存在遗传谱紧密相关的宋内志贺菌流行克隆系。  相似文献   

16.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耐药株中整合子基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目的 探讨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机制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多重耐药性中的作用。方法 设计整合子特异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耐药菌中的整合子基因,并应用PCR定位(mapping)技术和DNA测序研究整合子内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 44.4%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整合子检测阳性,发现550,l300,l800bp和2600bp等4种不同大小的整合子结构,其中66.6%的整合子大于550bp。整合子中分别携带二氢叶酸还原酶、核苷转移酶和B内酰胺酶等耐药基因。结论 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中的整合子机制参与了多重耐药的形成,因整合子可以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容易引起多重耐药的水平传播,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4-2015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临床送检的4 721份标本,采用VITEK 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大肠埃希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 4 721份标本中检出大肠埃希菌1 181株,检出率为25.02%,2014、2015年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17.38%、19.24%,其中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分别为44.46%、51.71%,增长7.25%.ESBLs阳性大肠埃希菌主要来源为尿液、痰液、血液、阑尾内容物、脓液和分泌物标本,主要感染科室是普外科、呼吸科、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等.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的主要来源为尿液、血液、痰液、阑尾内容物、脓液和分泌物标本.2014-2015年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敏感率较高.结论 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2015年有所增加,其耐药性逐渐增强,需结合实际的药物敏感分析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规范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下呼吸道标本MRSA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下呼吸道标本中MRSA的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下呼吸道标本分离的107株MRSA药敏结果进行分析;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其中32株MRSA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107株MRSA对14种抗菌药物的药敏结果显示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对奎奴普丁-达福普汀和利福平显示较好的敏感性,敏感率分别为93.5%、70.1%;其次为对氯霉素敏感率54.2%;对四环素、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显示高度耐药或全耐药。PFGE分析表明32株MRSA分为4个PFGE组(A~D型),25株为A型,A型又包括A1、A2、和A33个亚型,其中以A1亚型为主,共17株,A2亚型1株,A3亚型7株,B型5株,C型1株,D型1株。结论我院在2005年12月到2006年12月ICU、结核5科有MRSA暴发流行,主要流行株为A1、A3亚型;这些MRSA菌株为多重耐药菌,应引起临床医师及感染控制部门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