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台市参加抗洪的退伍官兵日本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象与方法对烟台市1998年参加抗洪的退伍官兵逐一做流行病学调查和皮内试验。对于皮内试验阳性或皮内试验阴性,但有疫水接触史并出现过相关临床症状、体征者,全部做间接血凝试验(IHA)。血吸虫抗原、冻干血吸虫病诊断血球、血球稀释液、阴阳性对照均由山东省寄生虫...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河南省归国劳务人员罹患埃及血吸虫病案例,确认输入性事实。方法随访治愈的2例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患者,调查其在境外期间是否接触当地淡水湖泊疫水,确认感染途径。结果 2例患者均为河南籍男性,从事外派劳务工作,分别于2011年7月和9月归国。有多次在非洲安哥拉、坦桑尼亚河流中游泳、洗澡等可能接触疫水感染史。归国后以尿血频繁、生殖器肿块被误诊为膀胱癌。其中1人病理切片确诊为埃及血吸虫病,另1人的尿液检查发现埃及血吸虫微丝蚴。经吡喹酮药物治疗痊愈。结论应重视非洲归国人员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接触疫水的定量调查及再感染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血吸虫再感染的高危人群,为制定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对策依据。方法:选择江西省某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作为观察试区,定量调查居民接触疫水的方式和规律及再感染发生的情况,分析各种因素与发生疫再感染的关系。结果:成年男性以生产性接触疫水为主;成年女性生产性接触疫水和生活性接触疫水并重;青少年主要为生活性接触疫水,且暴露水平较低;该疫区的再感染年龄分布呈双峰型曲线分布;暴露强度与再感染发生有密切关系:“易感组”平均年龄较“拮抗组”小19.89岁。结论:湖沼型疫区不同人群接触疫水的特点不同,青少年可以通过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促进其行为改变,达到预防和控制血吸虫感染的目的成人接触疫水多系生产性或生活必需的,要减少其疫水接触在现实中可能比较困难,应该加强个人防护。暴露强度是影响血吸虫再感染的重要因素,但可能存在着年龄依赖的对血吸虫再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力,因此还需考虑其他因素如免疫、遗传及生理条件等。  相似文献   

4.
正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释义: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传染病,人和家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简称"疫水"),就可能会感染血吸虫病。血吸虫病的感染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10月。预防血吸虫病应做到:不要接触有钉螺(血吸虫病传播的中间宿主)滋生的湖、河、塘及水渠的水体,不要在  相似文献   

5.
1998年 ,长江流域遭遇洪灾 ,钉螺扩散 ,武汉铁路分局职工在抗洪抢险中接触了疫水 ,为了解武汉铁路局 12 3 3名抗洪职工血吸虫感染情况 ,经间接血凝试验 ( IHA)与环卵沉淀试验 ( COPT)进行筛查 ,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武铁分局各疫区参加抗洪职工。1.2 试剂 湖北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提供 ,批号 980 83 11。1.3 器材 微量血凝板 ( V型 ) ;稀释棒 ;振荡器。1.4  IHA操作步骤 首先在微量血凝板 ( V型 )上将被检血清用生理盐水倍比稀释成 1∶ 10 ;1∶ 2 0 ;1∶ 4 0 ;1∶ 80。每孔加等量致敏红细胞悬液…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血吸虫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并存现象,就我站97年诊治的血吸虫病患者合并HBV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97年经我站诊断为隐匿性血吸虫病(简称隐血:有疫水接触史,粪检血吸虫卵阳性或免疫学检查阳性)。共836人,其中男性433人,女性403人。在我站治疗的50名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简称晚血)。1.2方法所有对象全部检查肝功能及HBsAg。HBsAg测定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阳性者进行乙肝五项指标测定。诊断血球及所用试剂均由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其操作及结果判定严格按说明书进行。2结果本…  相似文献   

7.
1995-2003年,对45例慢性血吸虫病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应用吡喹酮作治疗,现将临床治疗结果报告。1临床资料1·1年龄、性别及疫水接触史45例患者均居住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有疫水接触史。男性4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9·5(13~65)岁。1·2确诊依据及临床分型45例患者中血吸虫免疫学2项阳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区的电力系统外线职工,因野外工作的需要,经常接触血吸虫疫水而受感染,并有少数职工死于晚期血吸虫病,为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促进电力事业的发展,血吸虫病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199年4-9月,对10个市县血吸虫病疫区的电力系统职工,进行了血吸虫病普查。  相似文献   

9.
全国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终期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健康教育干预,提高目标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减少目标人群因生产和生活性接触疫水的行为,促进开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方法 在项目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基线调查比较干预后目标人群知识,态度等指标,疫水接触行为采用追踪记录法和现场观察法。结果 1998年黄陂县全国试占目标人群血防知识、态度、行为等指标均达到85%以上,≤15岁低年龄组人群血吸虫查病阳性率病明显比高年龄组人群低;1998年项目省试点县终期评估抽样调查人群相关知识及格率明显提高,人群减少接触疫水行为正确率显增加。结论 以健康教育广泛传播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不仅能增强目标人群的血防意识,改变接触疫水的行为,还能有效地促进实施周期性化疗,环境局部灭螺,安体供水和粪便管理等防治血吸虫病综合措施。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控制血吸虫病的一种主要措施之一,这是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0.
某部抗洪官兵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抗洪抢险部队官兵血吸虫感染情况,以便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方法:采用间接血凝法和ELISA法对抗洪抢险官兵进行普查,并对两年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当地疫情、接触疫水机会及不同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由于两年间抗洪驻地疫情、人员接触疫水情况、预防措施、预防药物的不同,1996年官兵血吸虫感染率为6.03%,1998年为0%;1996年感染者19人,全部为干部,其余人群无感染。结论:抗洪抢险期,抓好  相似文献   

11.
王惠敏 《现代保健》2013,(2):150-151
目的:对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总结。方法:选择2011年8月-2012年8月入住本院的脑型血吸虫病患者46例,其中男29例,女17例,年龄14~60岁,平均(34±1.4)岁。38例患者存在血吸虫病感染史或者疫水接触史,8例无明确的血吸虫病感染史或者疫水接触史,病院检查所有患者均呈现阳性特征。病情较轻患者给予保守治疗,病情较重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力加强脑型血吸虫病临床观察及护理,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转归,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3所学校532名中小学生的血吸虫病与行为关系的调查,揭示了洞庭湖区儿童少年血吸虫病感染与其夏季以游泳戏水方式全身频繁接触疫水行为密切相关,减少接触疫水机会,是儿童少年免遭血吸虫病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鄱阳湖重疫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在重疫区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作用,将疫区居民分成小学生、成年妇女和成年男性3 种目标人群,于基线调查后,分别对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干预后实验组上述3 种人群血防知识水平均显著提高;小学生和成年男性对血吸虫病检查与化疗态度的正确率,以及成年妇女血防价值观正确率均明显上升;成年男性血吸虫病检查和化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除成年男性外,小学生和成年妇女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显著下降。健康教育可有效地控制成年妇女,尤其是小学生血吸虫感染,并能提高成年男性血吸虫病检查和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451例血吸虫病患者肝脏改变的B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病是指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寄生虫病 ,虫卵沉着所引起的损害是该病主要的病变。其病理变化复杂 ,主要累及肝脏。对 1999年湖北省电力系统职工健康体检中发现的 4 5 1例血吸虫病患者的肝脏进行了B超观察 ,共发现肝脏超声图象有异常改变者 375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4 5 1例均为经过 4种血清学方法 (IHA、L A、EL ISA、NP30 短程抗体检测 )检查后发现两项以上阳性 ,均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其中男性 32 9例 ,女性 12 2例 ,年龄在 18~ 75岁。 4 5 1例均为慢性病例 ,其中 11例为晚期病例。病程最短5年 ,…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区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吸虫病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农民工)流向、工种、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行为学,分析外出打工者血吸虫病感染现状及造成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潜在危险。方法分别从非流行区和流行区外出务工人员中,随机抽取500人以上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方法检查。结果非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77人,血清检查阳性率15.53%,粪检阳性率1.89%,务工期间有99.8%的人员接触过疫水;流行区调查外出务工人员529人,血清检查阳性率32.82%,粪检阳性率3.40%,务工期间98.9%的人员未接触疫水。结论非流行区外出人员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务工期间,以务农为主接触疫水时间多,容易形成血吸虫病新感染;流行区外出人员中的血吸虫病人或传染源,在城市工厂打工,接触疫水感染血吸虫病机率少,造成当地血吸虫病传播或再流行的可能性小,但对有螺无病区、历史流行区、不知情疫源地,是造成血吸虫病再流行的潜在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长江流域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最为严重和集中的地方。长江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长江委)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 ,肩负着长江流域规划、防汛抗洪、施工勘测等工作 ,1万5千余名职工长年频繁接触疫水 ,因此不少职工和家属感染血吸虫病。几年来 ,长江委血防人员贯彻执行“综合治理 ,科学防治”的血防工作方针 ,大力开展血防健康教育 ,取得显著成绩。今将经验介绍如下。加强机制建设 ,使血防健教工作由“软”变“硬”人的行为是感染血吸虫病最直接的风险因素 ,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人群接触疫水这一风险行为便能有效地预防血吸虫病。1 建立保障机制 ,…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重组GST抗原对水牛的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日本血吸虫病非流行区,选无疫水接触史,8个月龄左右的水牛,用日本血吸虫重组GST抗原进行免疫观察对水牛的保护性。结果显示,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后,实验组比对照组平均虫荷减少22.3%,粪卵EPG差异有显著意义,毛蚴孵出率降低近40%,肝、肠组织血吸虫卵沉积量减少47.94%~56.8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血吸虫病的CT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11例行CT扫描,均结合患者疫水接触史、实验室检查证实。结果:14个病灶位于大脑半球,1个位于小脑半球。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7例。肉芽肿型6例,脑炎型4例,梗塞型1例。CT上呈低密度或等密度区,周围有水肿及占位效应,结节或斑片状强化,局部脑萎缩表现呈不规则低密度区,患侧脑沟增宽。结论:CT特征性表现结合血吸虫感染史有助于早期诊断,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采血部位血清样本对间接血凝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的影响。方法对铸造厂生产工艺及照明情况进行调查,对照明改造前后工作场所照度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人体不同部位采集的血清样本,用间接血凝法检测日本血吸虫抗体时检测结果一致。对血清样本抗体检测成阴性、阳性的判定不产生影响。结论基于血清样本易获得、采集快捷、减轻病患痛苦等因素,建议可采用手指血采集的血清样本用于血吸虫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高山型血吸虫疫区疫水暴露与血吸虫感染率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3项常用疫水暴露指标的优缺点和适用性。方法2001年11月在高山型血吸虫病疫区随机抽取1033名常住居民,采用Kato-Katz3片法和3送3检孵化法诊断血吸虫病感染。用回顾问卷方式法调查当年4~10月疫水暴露频次(频次),平均疫水暴露时间(指数A)和平均疫水暴露强度(指数B)。结果3项疫水暴露指标与血吸虫感染率之间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在既往调查血吸虫感染率≥10%的自然村中,频次与感染率之间存在典型的剂量.反应关系(X^2趋势=17.76,P〈0.01),在感染率〈10%的自然村指数A与感染率的剂量.反应关系明确(X^2趋势=11.08,P〈0.01)。其他条件下疫水暴露指标与血吸虫感染率的关系呈波动状态,剂量.反应关系不明确。结论在高山型血吸虫疫区,频次可用于感染率较高人群的疫水暴露评价。指数A可用于感染率较低人群的疫水暴露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