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华春秀  万英  唐华  刘昌明  卞保平  邹平 《中国药房》2011,(45):4244-4248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中肾损伤分子-1(KIM-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按万古霉素作用浓度和时间分为不同浓度(0、10、20、30、40、50、60μg·mL-1)和不同时间(0、3、6、12、24、48h)组。显微镜观察HK-2细胞形态学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IM-1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KIM-1蛋白表达,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HK-2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醇(MDA)的含量。结果:镜下显示,0μg·mL-1组贴壁细胞生长良好,20、40μg·mL-1组部分贴壁细胞脱落和坏死,60μg·mL-1组大部分细胞脱落和坏死;与0μg·mL-1组比较,各浓度组KIM-1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或P<0.01),10、20μg·mL-1组KIM-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30、40、50、60μg·mL-1组MDA含量明显增强(P<0.01);与0h组比较,24、48h组KIM-1mRNA和蛋白表达、MDA含量均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万古霉素刺激可促进HK-2细胞KI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万古霉素致HK-2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测定板蓝根中五种微量有机酸水杨酸 ,苯甲酸 ,丁香酸 ,邻氨基苯甲酸和喹唑酮酸进行分离和含量测定。方法 考察了板蓝根的提取方法 ,建立了柱分配色谱 毛细管区带电泳联用分析五种微量有机酸的方法。结果 水杨酸 ,苯甲酸 ,丁香酸 ,邻氨基苯甲酸和喹唑酮酸的线性范围分别 5 5 2 - 92 0 μg·mL- 1 ,5 12 - 10 2 μg·mL- 1 ,2 2 8- 84 4 μg·mL- 1 ,4 78-15 9μg·mL- 1 and 1 74 - 87 0 μg·mL- 1 。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几丁糖酯中溶剂残留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分析几丁糖酯中溶剂残留。方法 :采用水溶液顶空和固体顶空 2种气相色谱法 ,用AC -2 0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以正丙醇为内标进行定量。结果 :水溶液顶空气相色谱法乙醇的线性范围为 8~ 192 μg·mL-1,丙酮的线性范围为 2~ 6 4μg·mL-1;方法的回收率为乙醇 10 3 3% ,丙酮 95 71% ,RSD均为 4 2 % ;最低检测限溶液中乙醇为 4μg·mL-1,丙酮为 1μg·mL-1。固体顶空气相色谱法乙醇的线性范围为 0 16~ 2 4μg·mL-1,丙酮的线性范围为 0 16~ 1 6 μg·mL-1;方法的回收率为乙醇 96 32 % ,丙酮 10 2 1% ,RSD分别为 3 5 %和 2 6 % ;最低检测限乙醇为 0 12 μg·g-1,丙酮为 0 0 6 μg·g-1。结论 :此 2种方法简单 ,准确 ,灵敏度高 ,经显著性检验二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雷公藤甲素聚乳酸纳米粒对大鼠睾丸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采用聚乳酸纳米粒能否减轻雷公藤甲素的大鼠睾丸毒性。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分别ig 0 .2及 0 .6mg·kg- 1雷公藤甲素 (非纳米粒组 )及其聚乳酸纳米粒混悬液 (纳米粒组 ) ,连续给药 15d ,以ig生理盐水的大鼠为对照组 ,测定睾丸的脏器系数及其组织匀浆液中酸性磷酸酶 (ACP)活性和果糖含量 ,光镜观察睾丸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在 0 .6mg·kg- 1剂量下 ,非纳米粒组睾丸ACP活性和果糖的含量均明显低于纳米粒组 (P <0 .0 5 )。光镜观察显示 ,雷公藤甲素 0 .6mg·kg- 1可引起大鼠睾丸的损伤 ,非纳米粒组引起的病变程度明显重于纳米粒组 ,主要表现为睾丸萎缩 ,各级生精细胞变性、坏死、数量减少或消失 ,出现了多核巨细胞。结论以聚乳酸作为药物载体的纳米体系 ,可明显减轻雷公藤甲素对睾丸的毒性  相似文献   

5.
多烯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表征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制备多烯紫杉醇纳米粒,并进行体内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采用反溶剂沉淀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DTX-G2 纳米粒;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扫描电镜考察粒径和形态,并对其体外释放、膜毒性、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建立4T1荷瘤小鼠模型,以紫杉醇注射液为对照组,10 mg/kg iv 给药,考察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 制备的DTX-G2 纳米粒粒径为(356.8±6.709)nm,PDI 值为(0.147±0.02),Zeta 电位为(-14.4±0.07)mV,载药量为(62.3±1.9)%。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为片状。DTX-G2 纳米粒体外缓慢释放,在192 h累积释放率达到80.4%;无溶血现象,可采用静脉注射法给药;MTT 结果显示DTX-G2 纳米粒对4T1细胞的毒性强于溶液(IC50, 2.374 μg/mL vs 5.664 μg/mL,P<0.05);4T1细胞摄取结果显示DTX-G2 纳米粒的摄取量显著高于溶液(20.46 vs 11.01,P<0.05);体内研究中DTX-G2 纳米粒对4T1 荷瘤小鼠的的抑瘤率显著高于注射液组(75.7% vs 52.4%,P<0.05)。结论 制备的DTX-G2 纳米粒载药量高、稳定性好,显著提高了多烯紫杉醇的抗肿瘤效果,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输送系统应用到多烯紫杉醇的临床治疗中。  相似文献   

6.
纳米铜对肾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在纳米铜引起肾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生成、金属硫蛋白表达、谷胱甘肽和丙二醛含量来了解纳米铜对肾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结果纳米铜可以剂量依赖性方式诱导细胞内ROS含量升高。20 mg.L-1纳米铜与细胞作用24 h,细胞内MT表达均明显增强。将0~40 mg.L-1纳米铜与HK-2细胞作用24 h,可引起细胞内GSH,培养上清中的MDA水平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而细胞内MDA、CuZn-SOD水平升高不明显。结论纳米铜在一定剂量和暴露时间条件下破坏了肾细胞内活性氧与抗氧化物质的动态平衡,引起氧化应激,这是纳米铜引起毒性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肝靶向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东锋  易以木 《医药导报》2003,22(2):113-114
纳米粒具有靶向性,能直接向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靶结构输送药物,同时具有缓释、保护药物、提高疗效、降低毒副作用等优点.肝靶向纳米粒可用于肝肿瘤的化疗、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细胞内感染的治疗、抗肝部寄生虫及基因治疗.随着纳米粒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肝肿瘤及非肿瘤领域,纳米粒都将有着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以麦胚凝集素、西红柿凝集素和天门冬豌豆凝集素为表面修饰材料,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制备了不同凝集素修饰的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粒。分别考察了活化剂的用量、活化时间、凝集素的用量、孵化时间对凝集素修饰纳米粒的影响,由此确定最佳制备条件。福林-酚法测定凝集素的修饰率为(18.97±2.9)%~(20.15±2.4)%,纳米粒表面的凝集素浓度为(9.46±1.45)~(10.05±1.19) μg·mg-1。采用黏蛋白结合法对纳米粒的体外黏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纳米粒与黏蛋白溶液在室温下孵化60 min后结合反应达到平衡,此时不同凝集素修饰纳米粒的黏蛋白结合量分别为15.5%,12.1%和11.8%,是普通纳米粒黏蛋白结合量的2.4~3.2倍。经Langmuir方程拟合计算得到各结合速率常数分别为2.373×10-3,1.536×10-3和1.714×10-3 (μg·min/mL)-1。不同凝集素修饰纳米粒与黏蛋白的结合可被该凝集素的特异性单糖抑制。实验结果表明,与普通纳米粒相比,凝集素修饰纳米粒与黏蛋白的体外黏附能力显著增强,预计其口服后可与胃肠黏膜表面产生黏附作用,从而延长制剂在胃肠道内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9.
陆伟  谭玉珍  蒋新国 《药学学报》2006,41(4):296-304
目的建立大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CECs)和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模型,评价纳米粒的跨血脑屏障(BBB)转运和对内皮细胞紧密连接的毒性。方法采用复乳/溶媒蒸发法制备载荧光探针6-香豆素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首先,分别从新生鼠大脑分离培养BCECs和星形胶质细胞并进行免疫组化鉴定。然后,将BCECs接种于细胞培养池微孔膜的上面,将星形胶质细胞接种于膜下面建立共培养模型。分别测定14C-蔗糖和纳米粒的渗透系数。结果载6-香豆素纳米粒的平均重均粒径为(102.4±6.8) nm,zeta电位为(-16.81±1.05) mV。BCECs的VIII因子表达呈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呈阳性。模型的跨内皮细胞电阻值为(313±23) Ω·cm2。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共培养模型中的BCECs形成紧密连接。纳米粒的质量浓度低于200 μg·mL-1时,不影响14C-蔗糖渗透系数的改变,表明其不会影响BBB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10 μg·mL-1载6-香豆素纳米粒的渗透系数为0.29×10-3 cm·min-1。结论该大鼠BBB模型与体内情况接近,适合用于评价纳米粒的脑内转运和毒性。  相似文献   

10.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金胆片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 DB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A) -0.1%磷酸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0 ℃;流速1.0 mL·min-1。结果:龙胆苦苷、虎杖苷、槲皮素和大黄素质量浓度分别在7.875~78.75 μg·mL-1(r=0.999 9)、6.75~67.50 μg·mL-1(r=0.999 7)、7.726~77.26 μg·mL-1(r=0.999 4)、3.809~38.09 μg·mL-1(r=0.999 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1%、99.21%、99.04%、99.59% (n=6),RSD分别为1.86%、1.24%、1.37%、1.15%。结论: 该实验方法准确性可靠、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专属性强,可为金胆片的质量控制和标准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进一步研究七叶皂苷肾细胞毒性的氧化应激机制及谷胱甘肽(GSH)对七叶皂苷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为模型,荧光探针法检测七叶皂苷钠(SA)0,10,15,20和25μmol·L-1处理2h后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变化;分别用N-乙酰-L-半胱氨酸(NAC)1,5和10mmol·L-1,丁硫氨酸亚砜亚胺(BSO)0.5和2.5mmol·L-1预处理HK-2细胞4h,然后加入SA20μmol·L-1作用24h,DTNB法测定预处理后及加入SA后细胞内GSH的含量;MTT法测定经NAC5mmol·L-1或BSO2.5mmol·L-1预处理及未经预处理的HK-2细胞与SA10,15,20,25,30和40μmol·L-1作用24h后的细胞存活率,并计算IC50值。结果 SA15,20和25μmol·L-1作用2h后,HK-2细胞内ROS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正常对照组1×106个细胞内的GSH含量(5.1±1.2)nmol相比,BSO2.5mmol·L-1及NAC10mmol·L-1预处理后1×106个细胞内的GSH含量2.8±0.8和(2.7±2.3)nmol均显著降低(P<0.05),其他预处理组GSH含量无显著变化。除NAC10mmol·L-1外,各预处理组与SA20μmol·L-1作用24h后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未经预处理的SA20,25和30μmol·L-1细胞存活率〔(83±5)%,(69±5)%和(54±6)%〕相比,经BSO2.5mmol·L-1预处理后,对应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分别为〔(69±6)%,(40±13)%和(25±15)%〕(P<0.05),NAC预处理对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未经预处理及NAC和BSO预处理的SA的IC50分别为31.3±1.7,23.6±2.7和(34.2±1.5)μmol·L-1。结论七叶皂苷通过氧化应激途径发挥肾细胞毒性,细胞内谷胱甘肽可对其氧化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志远  郭涛  颜鸣  何进 《中国药房》2007,18(28):2173-2174
目的:研究注射用大蒜油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方法:采用沙氏培养基以倍比稀释法测定注射用大蒜油HP-β-CD包合物、大蒜油注射液、氟康唑注射液6个梯度浓度(3.1~100μg.mL-1)对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烟曲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对上述4种受试菌注射用大蒜油HP-β-CD包合物的MIC分别为50、50、50、25μg.mL-1,大蒜油注射液的MIC分别为50、50、100、50μg.mL-1,2种制剂对烟曲菌的MBC均为100μg.mL-1;而氟康唑注射液对前3种菌的MIC分别为25、50、50μg.mL-1,对烟曲菌无效。结论:注射用大蒜油HP-β-CD包合物与大蒜油注射液对4种受试菌具有相似的广谱抗真菌作用,提示临床上可与氟康唑注射液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HPLC法测定盐酸烟酰美金刚胺中的烟酸及其他有关物质.方法 采用Luna SILICA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正庚烷-乙醇-冰乙酸(90∶ 10∶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 nm.结果 烟酰美金刚胺与烟酸及其他降解产物的分离度良好;0.50~10.0 μg·mL-1盐酸烟酰美金刚胺、0.25~5.0 μg·mL-1烟酸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7、0.9999;烟酸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2、0.39 μg·mL-1,加样回收率为99.7%.结论 所用方法专属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盐酸烟酰美金刚胺中烟酸及其他有关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吴善霞  刘延凤 《齐鲁药事》2013,32(3):153-154,161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中缬沙坦、氢氯噻嗪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N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磷酸(450∶550∶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柱温30℃。结果缬沙坦在19.82~118.92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氢氯噻嗪在3.01~18.08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8%(RSD=0.68%,n=6)、99.51%(RSD=0.89%,n=6)。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缬沙坦氢氯噻嗪片中两组分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不同浓度芬太尼对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浓度芬太尼对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脑片缺氧缺糖损伤模型,设立对照组(Control)、缺氧缺糖损伤组(OGD)、芬太尼50μg.L-1组(F50)、芬太尼500μg.L-1组(F500)。利用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定量比色、乳酸脱氢酶(LDH)、免疫组化、电镜评价高浓度芬太尼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定脑片胞内钙变化。结果不同浓度芬太尼(50、500μg.L-1)抑制脑片OGD损伤所致的TTC染色降低;减少LDH释放;减轻神经元凋亡,改善神经元超微结构的病理损伤。OGD损伤增加bax和bc l-2蛋白表达,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不同浓度芬太尼(50、500μg.L-1)进一步上调bc l-2蛋白表达,降低bax蛋白表达,同时抑制胞内钙离子浓度。与芬太尼500μg.L-1相比,芬太尼50μg.L-1作用较强。结论高浓度芬太尼具有脑保护作用,能够抑制缺氧缺糖损伤导致的大鼠脑片神经元损伤及其凋亡过程,且芬太尼对于胞内钙离子的调控可能是其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随着芬太尼的剂量增加,其保护作用减弱,但在临床应用的剂量范围内未见明显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尼替尼引起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H9C2细胞分别用舒尼替尼0.1,1和10μmol.L-1处理24,48,72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处理24 h细胞的凋亡、细胞内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ΔΨm)水平及胱天蛋白酶3活性。结果与同一时间点正常对照组相比,舒尼替尼1,10μmol.L-1处理24,48,72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明显下降了22%和32%(24 h);41%和68%(48 h);62%和82%(72 h)(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舒尼替尼1,10μmol.L-1作用24 h后,心肌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升高(4.41±0.76 vs 8.68±0.74,3.57±1.45)(P<0.05),线粒体膜电位下降(309±6 vs 244±28,174±2)(P<0.05),胱天蛋白酶3活性升高(0.96±0.13 vs 59.40±13.17,79.90±0.06)(P<0.05)及细胞凋亡率增加(〔6.03±0.40)%vs(21.05±5.55)%,(59.05±4.62)%〕(P<0.05)。结论舒尼替尼可通过诱导心肌细胞内ROS的产生,经线粒体内途径引起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色素中没食子酸和咖啡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Novapak ODS分析柱(250mm×4.6mm,5.4μm),流动相为乙酸-甲醇-N,N-二甲基甲酰胺-水(2:3:35:160),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0mL.min-1。结果:没食子酸、咖啡因的检测浓度分别在8.16~81.60、2.84~28.40μ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线性关系;没食子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8%(RSD=0.5%,n=6),咖啡因的平均回收率为99.9%(RSD=0.6%,n=6)。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茶色素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邓立东  邓俊刚  邓航  付翔 《中国药房》2007,18(17):1320-1321
目的:研究2种盐酸伐昔洛韦片的药动学,评价二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按照两制剂双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18名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单剂量口服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应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阿昔洛韦浓度,利用3p97程序计算药动学参数及评价二者生物等效性。结果:单剂量口服300mg盐酸伐昔洛韦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后,测得阿昔洛韦AUC0~24分别为(12·85±4·32)、(12·19±4·63)μg·h·mL-1,AUC0~∞分别为(14·65±5·75)、(13·27±5·03)μg·h·mL-1,Cmax分别为(3·55±0·92)、(3·71±0·97)μg·mL-1,tmax分别为(1·44±0·43)、(1·33±0·37)h,t1/2分别为(6·23±2·81)、(4·55±1·84)h。受试制剂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01±23·52)%。结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麦冬皂苷B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不同浓度麦冬皂苷B处理后A549细胞的存活率;将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麦冬皂苷B低、中、高(12,24,48 μmol·L-1)剂量组干预24 h,分析细胞克隆形成情况;DCFH-DA、C11-BODIPY、FeRhonox-1荧光探针分别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脂质过氧化水平、Fe2+浓度的荧光强度变化;GSH和MDA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内GSH和MDA水平;Real-time 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SLC7A11、GPX4、SLC40A1、Transferrin、Nrf2、HO-1的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549细胞存活率随麦冬皂苷B药物浓度增大逐渐降低,其IC50为 23.7 μmol·L-1。麦冬皂苷B低、中、高(12,24,48 μmol·L-1)剂量组显著细胞克隆形成(P<0.05)。与对照组比较,OP B低、中、高(12,24,48 μmol·L-1)剂量组显著增强细胞内脂质过氧化水平的荧光强度和脂质过氧化产物MDA 积累(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OP B中、高(24,48 μmol·L-1)剂量组显著增强细胞内ROS和亚铁离子的荧光强度(P<0.05),明显降低细胞内GSH含量(P<0.05)。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P B中、高(24,48 μmol·L-1)剂量组显著降低GPX4、SLC7A11 mRNA 水平(P<0.05),只有OP B高(48 μmol·L-1)剂量组显著降低SLC40A1 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P B低、中、高(12,24,48 μmol·L-1)剂量组显著降低SLC7A11的蛋白水平(P<0.05),OP B中、高(24,48 μmol·L-1)剂量组显著降低GPX4、SLC7A11的蛋白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OP B中、高(24,48 μmol·L-1)剂量组显著降低Nrf2的mRNA水平和Nrf2和HO-1的蛋白水平(P<0.05),而OP B高(48 μmol·L-1)剂量组显著降低HO-1的mRNA水平(P<0.05)。结论:麦冬皂苷B能够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rf2/HO-1抗氧化通路促进细胞铁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UPLC与HPLC分析多索茶碱血药浓度时灵敏度的差异.方法 UPLC法的色谱柱为Kinetex C18柱(100mm×2.1 mm,1.7 μm),HPLC法的为Diamonsil C18柱(150 mm ×4.6 mm,5μm),流动相均为甲醇-10 mmol·L-1乙酸铵(25∶75),流速分别为0.3、1.0 mL·min-1,检测波长均为274 nm,进样量分别为10、20 μL.结果 与HPLC比较,UPLC法中多索茶碱的灵敏度提高了300倍,同时分析时间缩短1/3;UPLC法能够定量测定临床接受多索茶碱治疗40名患者的血浆药物浓度为0.163 ~ 12.8 μg·mL-1,而其中8名患者的血药浓度低于1.0 μg·mL-1,HPLC法无法准确测定.结论 与HPLC比较,UPLC不仅能缩短分析时间,而且能大幅度提高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可满足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对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