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三种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部位的对比分析,探索婴幼儿最佳穿刺采血部位。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4年6月543例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的婴幼儿,分别经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按采血部位随机分为三组,对比三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按压时间、凝血发生率、患儿对疼痛反应强度。结果三组的标本凝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桡动脉组与肱动脉组、股动脉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按压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对穿刺的疼痛反应有显著差异性(P<0.05),桡动脉组患儿的疼痛反应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婴幼儿经桡动脉、肱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在一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按压时间、凝血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桡动脉穿刺患儿对疼痛反应强度低于肱动脉、股动脉。因此,桡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不同部位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观察比较,为临床操作选择最佳采血部位,提高动脉采血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我科246例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采集动脉血标本,比较各部位的一次成功率、误穿率、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不同部位动脉采血成功率、误穿率无明显差异(P>0.05);股动脉、足背动脉与桡动脉采血的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成功率高,患者疼痛较轻,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集血气标本的临床实用性。方法对本科在2006年1月~2007年10月需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535例新生儿随机分别从颞浅动脉、桡动脉、胫后动脉三种途径采集,对采集一次性成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三个部位一次成功率依次为桡动脉94.62%、颞浅动脉85.38%、胫后动脉72.47%。结论桡动脉是新生儿动脉采集血气标本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易掌握、易于新生儿保暖、便于观察局部有无继续出血的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不同部位动脉穿刺采血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穿刺取血气分析标本的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246例需要采集血气标本的新生儿,分别在股动脉、桡动脉2个部位穿刺抽取血气标本。结果桡动脉穿刺优于股动脉穿刺采血。结论桡动脉穿刺在一次成功率、误人静脉率、血肿形成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四种动脉血气分析标本采集部位的对比分析,探索最佳穿刺采血部位.方法 收集2011年5月~2012年5月568例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的患者,分别经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按采血部位分为四组,对比四组患者的一次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率、按压时间、皮肤瘀青发生率、血肿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四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误穿静脉率、按压时间、皮肤瘀青发生率及血肿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股动脉组误穿静脉率为9.5%,按压时间为(10.29±0.50)min,皮肤瘀青发生率为12.9%,血肿发生率为10.2%,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四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经桡动脉、肱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在误穿静脉率、按压时间、致皮肤瘀青发生率及血肿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股动脉,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一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损伤.方法 以临床检验血气分析为例,比较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程度.结果 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51%,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72.62%.桡动脉组对穿刺部位损伤程度为1.16%,股动脉组对损穿刺部位伤程度为8.33%.结论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新生儿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便,能减少创伤和护理工作时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动脉血气针在急诊危重症患者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需进行血气分析的急诊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动脉血气针采集动脉血,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动脉血,将两组血标本合格率、一次穿刺成功率、患者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标本合格率为98%,疼痛发生率为4%,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0%,标本合格率为82%,疼痛发生率为22%.观察组的血标本合格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动脉血气针采血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经验。方法根据73例患者各自情况的不同,分别采取肱动脉、桡动脉和股动脉采血,共采血185次。比较3个部位采血的成功率。结果肱动脉采血成功率95%,桡动脉采血成功率90%,股动脉采血成功率92%。结论肱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9.
魏敏  丁翠芳 《淮海医药》2014,(4):403-404
目的:做好血气分析标本采集的全程护理,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456例次血气分析标本采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328例次桡动脉采血成功317例次,11例次穿刺失败,改为股动脉或肱动脉、足背动脉采血;股动脉采血117例次成功109例次,有8例次误采静脉血;标本凝血5例次,标本有气泡17例次,皮下血肿3例次。结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部位、采取合适的方法、采血过程中尽可能细心,对检测结果准确性、减少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新生儿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寻找快捷、成功率高的方法。方法对350例需查血气分析的新生儿,同时使用肝素润滑过的自制婴幼儿动脉采血针经桡动脉采血;使用肝素润滑过的一次性注射器经桡动脉采集血气标本送检。对比两组采血所用时间、副反应、采血成功率。结果两种采血方法经过对比使用自制婴幼儿动脉采血针经桡动脉采血所用时间短,无一例发生血肿及感染,定位容易,损伤小,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1.
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血气分析患者动脉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80例行血气分析患者对原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方法进行改进,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结果有效提高桡动脉穿刺一针穿刺成功率及总穿刺成功率,未发生周围神经损伤、血肿及静脉血栓。结论采用反向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有效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和安全性,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杨玲 《北方药学》2014,(9):141-141
目的:探讨新生儿动脉穿刺采取血气分析标本的最佳部位。方法:随机选择300例需采集血气标本的新生儿,分别在股动脉、桡动脉穿刺采取血气标本。结果:桡动脉穿刺优于股动脉穿刺。结论:桡动脉穿刺在一次成功率、误入静脉率、血肿形成方面优于股动脉穿刺。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血气标本的正确采集 ,使血气分析的结果如实地反映客观情况 ,为临床治疗提供正确参考 ,根据多年的采集经验 ,特总结出了以下几点血气标本采集时应注意的问题 ,仅供参考。1 血管的选择采集血气分析常用血管为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等。由于动脉位置不同 ,选择哪根血管都有一定的利弊。1 1 桡动脉 选择桡动脉采血很方便 ,此处动静脉位置分开 ,穿刺时一般情况下不会误入静脉 ,但桡动脉较细直径只有约 0 3cm ,且周围组织紧密 ,穿刺时病人疼痛较明显。1 2 肱动脉 肱动脉直径约 0 4cm ,动静脉位置较分开 ,选择肱动脉穿刺较好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留置针反向穿刺桡动脉在呼吸衰竭采集血气分析标本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于我院重症医学科符合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并行呼吸机辅助治疗,需短期反复抽血气分析标本的患者84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为留置针反向(顺血流方向)穿刺,对照组40例为留置针正向(逆血流方向)穿刺;通过规范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管道堵塞率、血栓发生率、感染率、置管时限以及患者平均采血次数.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5.4%,血肿发生率为6.8%,管道堵塞率为11.3%,平均置管时限为(4.59±1.21)d,平均采血(6.81±2.02)次/例;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5.0%,血肿发生率为25.0%,管道堵塞率为27.5%,平均置管时限为(2.48±0.54)d,平均采血(4.85±1.88)次/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例均未发生血管栓塞及局部感染.结论 留置针反向穿刺桡动脉能有效提高动脉采血气标本的成功率,减少反复穿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血肿发生率、管道堵塞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集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比较.方法:为48 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危重患儿采集血气分析标本,分别用5.5号头皮针接无菌血气试管,行股动脉采血法和桡动脉采血法,按照奇偶数随机将患儿分为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每组各24 例.结果: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操作者技术方面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在采血一针成功率、穿刺所需时间、患儿对穿刺的反应强度、血液标本凝血发生率等四个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桡动脉位置表浅,疼痛感强,同时,婴幼儿年龄小,合作性差,采血针易滑出血管;而股动脉具有管腔粗大,搏动感强,血流丰富,取血快速等优势.因此,小儿经股动脉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方法优于桡动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对300例婴幼儿静脉采血的资料,分析影响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的因素,并探讨相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一次采血成功280例,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3.33%。一次采血失败20例,一次采血失败率为6.67%。结论患儿因素、护士因素、陪护因素是影响婴幼儿静脉采血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正确选择采血部位、提高穿刺水平,体现人文关怀,是提高一次采血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动脉采血方法的护理效果。方法 从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选出62例为对象展开研究,病例选取自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均行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以奇偶数列法为分组标准,采取不同的采血及护理方法。其中奇数列31例采取桡动脉、股动脉直线定位法采血和综合性护理(试验组),偶数列31例则采取桡动脉、股动脉单指传统定位法采血和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采血效果。结果 试验组动脉采血一次性成功率为93.55%,远高于对照组的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采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23%,远低于对照组的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重症肺炎患者血气分析动脉采血中,运用直线定位法再配合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穿刺质量、减少并发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两种采集血气分析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5例需监测血气分析变化的患儿,随机分别用5.5号皮针接5 ml注射器行颞浅动脉采血法,与7号针头接2 ml注射器行股动脉采血法.见回血至1.5 ml即可拔针,用橡皮塞隔绝空气,立即送检.结果:穿刺成功率、误穿静脉的发生率、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对穿刺的反应强度、按压时间两组患儿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采用5.5号头皮针可减轻疼痛,使患儿少哭闹,从而提高血气分析的准确性;颞浅动脉位置表浅,皮下脂肪少,周围组织少,采血安全性大,易于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出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方法对急诊标本血常规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8月-2013年2月在衡阳县中医院急诊就诊的患者60例,根据采血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经桡动脉采血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头皮针经颞浅动脉采血穿刺方法,两组标本都进行血气分析与采血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标本检验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析(PaCO2)、动脉血氧分析(PaO2)与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采血时间及血肿和瘀斑少于对照组,采血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一次性头皮针采集颞浅动脉血对患者进行急诊标本血常规检验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桡动脉采血和股动脉采血两种采血法在新生儿科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NICU收治2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对照组采用股动脉采血法采集血气标本。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误入静脉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发生血肿或瘀斑的比例均较之对照组低(P0.05),重度疼痛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采血较之股动脉采血时对患儿的不良影响明显要小,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