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问必答     
《家庭医药》2006,(6):32-33
牡丹江市陈洪喜:我得了丙型肝炎。经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74.0IU/L(参考值是4.0~44.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略高,B超检童肝脏渗性病变。请告诉我怎么治疗或关于保守治疗方法,古蔺肝苏的成分和作用如何?  相似文献   

2.
王梅 《中国药物警戒》2008,5(2):121-121
病例:患者,女,70岁,有高血压病史,于2006年7月曾在我院体检,各项生化检查均正常。同年10月血糖升高,经医生诊断为糖尿病,开始口服阿卡波糖(拜糖平,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108694),每次50mg,每日3次。服用5个月后,自觉脸色发黄约7天,于2007年4月25日来我院就诊。生化检查结果显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00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13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1.23,碱性磷酸酶(ALP)296U/L,谷氨酰胺基转移酶(GGT)495U/L,总胆红素(TBIL)62.9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42.6umol/L,间接胆红素(IBIL)20.30μmol/L,胆汁酸(TBA)159.1μmol/L,葡萄糖(GLU)7.9mmol/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AST/ALT)在诊断肝炎患者肝组织损坏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不同病性的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检测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室比值并进行分组比较。结果急性乙肝患者组、慢性乙肝患者组、肝硬化患者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组这四组之间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实验室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病患者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与疾病发展程度具有密切关性,比值越高,疾病发展越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桑白皮总黄酮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急性肝损伤模型,测定桑白皮总黄酮对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结果桑白皮总黄酮可明显降低四氯化碳(CC14)(P〈0.05,P〈0.01)、对乙酰氨基酚(AAP)(P〈0.05,P〈0.01)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ALT、AST的活性,而对硫代乙酰胺(TA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血清ALT、AST活性无明显作用。结论桑白皮总黄酮对CCl4、AAP所致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转氨酶通常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转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部。如果肝脏发生炎症(细菌、病毒、中毒、酗酒、自身免疫、铜、脂肪等代谢紊乱等)都会造成肝细胞内的转氨酶释放到血中。引起血清转氨酶升高。  相似文献   

6.
含葛根解酒方剂的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煜  周吉银  周世文 《中国药房》2007,18(18):1424-1426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酒大热有毒,为湿热之邪,故传统解酒方剂根据治热以寒的原则,多以寒凉药物为主配伍组成,其中以“葛花解酲汤”最具代表性。近年来,我国学者利用现代药理学方法对一些传统方剂,特别是含有葛根的方剂,改进其组方后进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本文就含葛根解酒方剂在防醉酒、解醉酒、降低血液乙醇浓度,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  相似文献   

7.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性肝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药物性肝病的疗效。方法:将158例药物性肝病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恢复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恢复速度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甘草酸苷用于药物性肝病效果明显,用药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8.
血清转氨酶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上常检查的血清转氨酶有两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主要分布在肝脏,AST主要分布在心肌,因而这两种酶都属于细胞内功能酶,正常人血清中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或心肌细胞受损时,由于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ALT与AST释放入血浆,致使血清ALT也AST活性升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倩  方超萍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9):110-111,113
目的探讨HBV—DNA定量和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在诊断乙型肝炎和评价病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73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DNA定量、HBeAg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移酶(GGT)等实验室诊断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HBV—DNA定量与HBeAg具有相关性(P〈0.01)。(2)HBV—DNA定量与ALT、AST、GGT结果具有相关性(P〈0.01)。(3)HBeAg与ALT、AST、GGT结果无相关性(P〉0.05)。结论(1)HBeAg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情况,但HBV—DNA定量是评价体内病毒复制更直接的指标。(2)HBV—DNA定量结果与肝功能受损情况相关,高病毒载量是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氨基转移酶检测在重型颅脑损伤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对132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氨基转移酶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及对不同伤情、不同预后的患者氨基转移酶升高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存活85例(64.4%),其中恢复良好52例,中残21例,重残10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7例.112例患者经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20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颅脑损伤愈重,氨基转移酶升高愈明显(t=5.652、8.386,均P<0.01).并且ALT、AST水平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618、0.563).结论 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程度与颅脑损伤的伤情情况、预后存在密切关系,检测氨基转移酶有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药物肝毒性是医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及时准确地评价药物的肝毒性,寻找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肝毒性生物标志物对新药研发及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肝毒性生物标志物(包括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脱氢酶等),以及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血清F蛋白、嘌呤核苷磷酸酶、激肽原对氧磷酶)进行综述,为药物肝毒性的研究及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干扰素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致蛋白尿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1,男,28岁,因“乙肝大三阳”、肝功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20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245U/L],于入院前肌肉注射干扰素100万U,隔日1次,使用3周后改为300万U,隔日1次,再使用1周后因乏力明显而停用。停药后4d出现双下肢浮肿、尿量减少,查尿常规示蛋白++++,隐血++。入院时体格检查示体温37℃,脉搏76次/min,心率20次/min,  相似文献   

13.
《家庭用药》2014,(7):8-8
Step1:在献血前都必须体检,体检通过后才能参加无偿献血。 体检内容包括.血压、血型、血色素、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氯酸氨基转移酶(ALT)等。  相似文献   

14.
凌艺兰 《中国药业》2010,19(24):30-30
患者,男,38岁,因刀伤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于2009年5月3日入住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行颅脑手术。术后予吸氧、脱水、止血、营养脑细胞及抗酸护胃等治疗。术前生化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11 I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140 IU/L、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  相似文献   

15.
李树芬 《中国药业》2010,19(19):81-81
患者,男,66岁,因皮肤发黄、腹胀20 d入院。2005年12月因咳嗽、盗汗诊断为肺结核,给予口服异烟肼300 mg/d、利福平450 mg/d、乙胺丁醇0.75 g/d、吡嗪酰胺0.75 g/d四联抗结核治疗。2006年1月发现肝功能异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87 U/L,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73 U/L,总胆红素(TBIL)2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8.1μmol/L。加服益肝灵、联苯双酯以保护肝脏,  相似文献   

16.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对肝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慢性肝炎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的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和实验室诊断证实为急性、慢性肝炎91例,对TB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基转移酶(AST)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TBA与正常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急性、慢性肝炎TBA检测与ALT、AST同样具有高度灵敏性.  相似文献   

17.
李军祥 《家庭医药》2005,(11):39-39
中医药作为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的药物治疗途径之一,已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公认。它对改善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症状,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酸氨基转移酶和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水平,促进脂肪肝的逆转等方面行之有效。那么,中医药如何治疗酒精性脂肪肝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在各型肝病患者中的变化程度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28例肝脏患者的血清TBA含量进行测定,同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变化做平行比较。结果 在急性黄疸性肝炎与急性重型肝炎中TBA、AST、ALT几乎是平行增高,而在急性无黄疸性肝炎、肝炎肝硬变、酒精性肝硬变、肝脏恶性肿瘤病例中TBA比比ALT、AST增高倍数要大得多。结论 TBA比测定是一项极其敏感而又特异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m—AST)以及m—AS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比值在各类肝脏疾病中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抑制法测定各类肝脏疾病患者血清中m—AST和AST,计算出mAST/AST比值,观察其在入院时与治疗后的变化。结果患者入院时,mAST/AST比值从高到低依次为重型肝炎0.435±0.061、急性肝炎0.375±0.057、药物性肝炎0.321±0.035、慢性肝炎0.317±0.031、肝炎肝硬化0.276±0.031,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急性肝炎组和药物性肝炎组mAST/AST比值明显下降,其他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动态监测血清mAST/AST比值的变化有利于急性肝炎、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和急性肝炎与慢性肝炎的鉴别诊断,对急性和药物性肝炎的评估和诊断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56岁,发现慢性乙型肝炎12年,无饮酒史。2005年6月18日因乏力,纳差,肝区不适,就诊于我院住院治疗。化验结果: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36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421U/L、总蛋白(TP)72g/L、白蛋白(ALB)72/41g/L、总胆红素(T13IL)19.6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6.2μmol/L、7-谷酰基转移酶(GGT)65U/L、碱性磷酸酶(ALP)123U/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