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卉  季秋芳 《护士进修杂志》2014,(23):2204-2205
目的:探讨特殊体位手术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的最佳留置部位。方法将2013年7~12月在我院手术室施行手术的360例特殊体位(术中将双上肢固定于身体两侧的手术床单内)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一组选择手背留置静脉针(Ⅰ组);一组选择前臂内/外侧留置静脉针(Ⅱ组);一组选择上臂头静脉留置静脉针(Ⅲ组)。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液体外等方面比较三种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结果选择前臂内/外侧留置静脉针(Ⅱ组)与选择上臂头静脉留置静脉针(Ⅲ组)在术中发生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及液体外渗的情况少于选择手背留置静脉针(Ⅰ组)。结论对于特殊体位的患者,术中选择前臂内/外侧静脉及上臂头静脉留置静脉针为最佳部位,能为患者建立通畅的静脉通路,及时、迅速补液及扩容,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齿龈癌根治术右髂骨植骨术前臂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术腹部植皮术是临床手术中较为特殊的一例手术。该手术由一组手术人员对受区原发病灶切除,下颌骨部分切除,颈淋巴结清扫。另一组手术人员同时对供区髂骨、前臂血管游离皮瓣设计与切取,将切取的髂骨,植入下颌骨进行修复,用钛钉钛板固定所移植的髂骨。将切取的前臂血管游离皮瓣在显微镜将桡动脉与面动脉与甲状腺下动脉吻合,面动脉伴行静脉、头静脉与颈外静脉吻合[1],使前臂血管游离皮瓣置于缺损处进行缝合修复。对供区移植后的前臂,髂骨进行加压包扎术。整个手术覆盖的创面范围大,部位多,解剖分离血管神经精细,吻合血管难度高,涉及的手术 配合广泛,因此手术室护士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2012年2月我院进行了1例齿龈癌根治术右髂骨植骨术前臂血管游离皮瓣 移植术腹部植皮术的手术配合护理手术顺利完成,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我院采用血管吻合轮进行动静脉吻合造瘘35例,效果满意。现将术中配合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13例,28~70岁。采用血管吻合轮进行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作动静脉吻合造瘘,30例手术成功;5例失败,改用血管吻合线前臂头静脉与桡动脉做端侧吻合。所有内瘘血管通畅,血液量达到正常范围。2手术方法①选择非惯用侧肢体之血管,术前用美蓝或龙胆紫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布无菌区域,在标记处切开皮肤,用精细器械游离血管,血管口径不同时可用文式钳轻轻扩张,分离出头静脉,将远端静脉结扎,近端静脉以血管夹夹闭;再在桡动脉搏动处向下分离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报道头静脉与尺动脉吻合动静脉内瘘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桡骨茎突平面为起始点,分离头静脉。紧贴真皮下制备皮下隧道,将头静脉通过皮下隧道转位于前臂掌侧,应用两定点连续缝合法与尺动脉作端端吻合4例,端侧吻合12例。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平均15个月,血管瘘口均通畅,头静脉充盈佳,显露好,易穿刺,满足透析需要。结论:头静脉与尺动脉吻合内瘘术是有效的造瘘方法,是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尤其适用于桡动脉无法使用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前臂动静脉直接吻合内瘘手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前壁动静脉直接吻合内瘘术36例临床资料,术式的选择,并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结果:临床应用36例39次前臂动静脉显微外科直接吻合内瘘术,其中33例仅行一次手术。有3例因血管炎症、透析血流量不足或血管栓塞先后施行2次手术。动静脉瘘使用1个月-3年,最长使用3年的穿刺已达200余次,仍使用良好。结论:采用显微外科缝合法直接吻合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具有手术操作简便.效果确切,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等优点,其中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是建立长期血液透析通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建立了安全的静脉输液通道,可长期留置,能减少静脉炎发生[1].常规选择肘部贵要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但极低出生体重儿选择血管空间较小,常常只可见1条或2条.作者对2008年1月—2011年6月收入我院新生儿监护中心(NICU)的13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前臂静脉留置PICC,如穿刺失败,再选择肘部静脉,使血管选择空间增大,明显提高了穿刺成功率.并对前臂肘部下行静脉留置PICC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观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术中不同部位静脉留置输液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婴幼儿术中静脉留置输液的最佳部位。方法将96例手术患儿按手术顺序分为3组,穿刺部位为第1组取头皮额正中静脉、第2组取前臂头静脉、第3组取踝部大隐静脉;从患儿合作程度、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以及手术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第3组患儿静脉穿刺时合作程度高、穿刺所需时间短、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踝部大隐静脉可作为婴幼儿术中静脉留置输液首选部位。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22-3523
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42例因肾功能衰竭行大隐静脉移植患者,采取前臂动静脉造瘘术。其中糖尿病肾病2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4例。术中选择血管较粗直大隐静脉,经前臂内侧,于大隐静脉经内侧行U形搭桥及前臂内侧直线搭桥,实施股动脉、桡动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及贵要动脉吻合。结果经术后随访24个月,所有行动静脉造瘘术患者均完全获得手术成功,均能完成预期透析,未出现假性动脉瘤,恢复较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采取节段性自体血管移植术实施动静脉造瘘术,其操作简单,手术具有较好经济性,取材便捷,可满足临床血液透析需要,能针对血管造瘘术失败进行有效弥补的动静脉造瘘方案,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注射造影剂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图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15例拟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依造影剂注射部位,随机分为:左肘正中静脉组(20例)、右肘正中静脉组(49例)、右前臂贵要静脉组(23例)和右前臂头静脉桡侧组(23例)。观察各组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经右侧肘正中静脉团注成功后冠状动脉显影效果高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右侧肘正中静脉和右侧前臂贵要静脉团注成功后冠状动脉显影效果好,其次是右侧前臂头静脉桡侧。三组注射部位之间图像质量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在进行增强CT检查时右侧肘正中静脉为首选注射部位。其次是右侧前臂贵要静脉,再次可以考虑右侧前臂头静脉桡侧。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前建立动静脉外瘘或内瘘首先选择左前臂桡动脉及头静脉,其次选择右前臂桡动脉及头静脉,建立良好的动静脉瘘是保证血液透析效果及持续血液透析的关键。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发现,部分血液透析病人因在其它医院治疗时反复在头静脉输液或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臂、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的血供,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腕部及手背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8例。结果:14例中12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远端小部分坏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结论:前臂及小腿逆行浅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血供可靠,切取容易,不牺牲主干动脉,疗效满意。逆行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可满意地修复腕及手背部软组织缺损;逆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是修复踝及足跟周围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体。  相似文献   

12.
周军  赵永隆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8):F0003-F0003
在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已广泛应用。尤其是上臂静脉穿刺是最常用部位。因在前臂1/3处头静脉穿刺输液误损伤皮神经而引起异常疼痛,十分少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前臂尺动脉-贵要静脉内瘘(观察组)与桡动脉-头静脉标准内瘘(对照组)的应用效果,从而探讨其在终末肾病患者长期透析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行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的154例患者(观察组10例、对照组144例)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2年,统计分析2种手术方...  相似文献   

14.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是保证血液透析患者有效进行血液透析的重要前提之一。白体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最重要的血管通路,经典部位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途径。2004年1月-2007年4月,我院对多次前臂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或前臂血管无法利用的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选择非经典部位建立动静脉内瘘11例。经加强护理,保证了透析治疗的顺利进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性,62岁,2000年5月被诊断为尿毒症予以右侧颈内静脉插管进行血液透析,同时于右上肢前臂近腕部桡静脉与头静脉行端端吻合术,8周后动静脉内瘘穿刺进行血液透析,并拔除颈内静脉插管。使用德国费森尤斯4008B血透机,费森尤斯聚砜膜F6透析器,不复用,尼普罗16G穿刺针。  相似文献   

16.
晏莉 《中国临床护理》2012,4(4):288-289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躁动患者浅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最佳部位。 方法 将神经外科使用静脉留置针的121例躁动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选择上臂头静脉穿刺,对照组选择上肢前臂内/外侧静脉或手背静脉穿刺。从对上肢活动的影响、留置针保留时间、发生静脉炎及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方面比较2种穿刺部位的留置效果。 结果 实验组对上肢活动影响较对照组小;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发生穿刺点出血及导管堵塞情况少于对照组。 结论 选择上臂头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优于上肢前臂内/外侧静脉或手背静脉。  相似文献   

17.
舌癌切除前臂皮瓣修复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癌是最常见的口腔癌,多数为鳞癌,一般恶性程度较高,生长快,浸润性较强,舌癌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切除后,通常用前臂皮瓣来修复.前臂皮瓣是以尺动脉或桡动脉为蒂的皮瓣,由于尺动脉较深,临床上常以桡动、静脉为蒂的前臂皮瓣[1].而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效果优于传统的皮片移植[2].因为前臂皮瓣较薄,柔软,弹性好,血供丰富,是舌癌切除后较好的皮瓣选择.前臂皮瓣修复需要行血管吻合,钛板修复,因而在手术配合上需要手术室护士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和对手术的掌握程度.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共实施舌癌前臂皮瓣修复15例,效果满意,现将舌癌切除后前臂皮瓣修复的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因四肢短,体型偏胖,且前臂掌侧正中静脉,头静脉及主要静脉不显露,颈静脉或股静脉穿刺取血,痛苦较大,不易采集血标本。我院自1991年~1995年采用头皮静脉取血186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1992年10月以来,我院临床应用静脉皮瓣一期修复手指外伤性软组织缺损,静脉皮瓣成活过程有别于经典皮瓣,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7例.男5例.女2例;年龄在17至36岁之.….其中机器打磨伤2例.电创伤3例.电锯伤断指2例.软组织缺损面积ZctnX3.scm.创面均免骨或肌闻外露。2手术方法首先行手部创面彻底清创.解剖指动脉和指背静脉。为吻合皮瓣血管作准备,根据创伤面积大小.在前臂远端屈测切取稍大的带皮下网状静脉的静脉皮瓣.注意将静脉例置与指动脉吻合,皮瓣的另一条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有2例病例采用于前臂背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应用No-touch静脉分离技术分离头静脉构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内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济宁医学院附属日照市人民医院自2011年7月~2015年6月构建的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内瘘118例,其中采用常规静脉分离技术分离头静脉的76例,采用No-touch静脉分离技术分离头静脉的42例。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血管内瘘术后24月观察期内血管内瘘的并发症、功能障碍率及内瘘通畅率状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χ~2=0.612,P=0.736)、性别构成(χ~2=0.000,P=0.995)、原发病构成(χ~2=0.352,P=0.999)、再次/初次手术比例(χ~2=0.015,P=0.901)、头静脉远端直径(2mm/2mm)比例(χ~2=0.001,P=0.978)、合并的血栓性疾病及血栓相关性危险因素(χ~2=0.829,P=0.991)、应用抗血小板药物(χ~2=0.069,P=0.793)及应用抗凝药物(χ~2=0.253,P=0.615)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期内,在内瘘血管狭窄(χ~2=4.267,P=0.039)、假性动脉瘤(χ~2=4.129,P=0.042)、血栓形成(χ~2=3.895,P=0.048)等并发症发生率及血管内瘘功能障碍率(χ~2=3.944,P=0.047)方面,No-touch技术静脉分离组均少于常规技术静脉分离组;No-touch技术静脉分离组血管内瘘通畅率经log-rank检验高于常规技术静脉分离组(χ~2=4.785,P=0.029)。结论应用No-touch技术分离静脉构建前臂桡动脉-头静脉血管内瘘能够减少血管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延长血管内瘘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