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围术期进行系统康复护理,术前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进行必要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早期即进行分阶段的详细功能锻炼指导,并做好心理护理。结果:本组术后14~21d出院,出院后均能自行拄双拐行走;发生迟发型腓总神经麻痹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例,均未发生近期感染,疼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术后2周关节活动度为80°~100°,膝关节HSS评分为60~82分;术后随访6个月,关节活动度为85°~120°,膝关节HSS评分为82~90分。结论:系统化康复护理有利于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0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情况,总结康复治疗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在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锻炼,无一例发生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随访关节活动度0~150°,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90~86分,平均80分。结论:康复训练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2010年1月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35例护理措施,通过术前健康宣教、积极术前准备,术后及时冰敷、密切观察患肢血供、加强主动与被动功能锻炼。结果:术后14 d观察膝关节屈曲度平均>90°,伸屈活动度5°~115°,切口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利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减少或避免并发症发生,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23例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123例(144膝)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经精心护理及有效的康复锻炼.结果:术后随访 3~3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达92.36%.结论:对老年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有效护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23例整体康复锻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整体康复锻炼方法.方法:对23 例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精心的整体康复锻炼指导,即术前训练、术后康复锻炼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自如.结论:良好的整体康复锻炼是保证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的关键手段,指导患者和家属充分参与是促使其尽快提高自护能力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陈红云  陈丽宜  贾晗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621-2622
目的:研究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主动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2-10月在我院行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5例,术后行主动功能锻炼,对照组25例,术后应用CPM机按常规行膝关节功能锻炼.记录术后第1、3、7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关节屈伸活动度,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1、3个月的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3~9个月的随访.术后第1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7天,两组VAS疼痛评分及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周,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膝关节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内侧肌入路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主动功能锻炼为患者的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使患者的关节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了恢复.  相似文献   

7.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活动范围的影响因素,从而制订相应的康复治疗方案。方法:21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入组,采用HSS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术前膝关节功能评估,应用关节量角器对膝关节进行关节活动范围测定。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术前各因素与术后1、2周及出院时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行相关分析。采用独立t检验对术后1、2周及出院时膝关节活动范围进行比较。结果:术前HSS总分、术前关节疼痛、术前膝关节功能、术前膝关节活动和术前屈膝畸形与术后1周膝关节活动范围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46、0.430、0.423、0.539和0.403,P<0.05。术前所有评估因素除年龄外与术后2周和出院时关节活动度无相关。结论:术前关节疼痛、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和术前屈膝畸形与术后膝关节活动范围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方法。方法 应用人工全膝关节治疗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等共28例(38膝),术后早期实施康复训练。结果 术后2周膝关节HSS膝关节评分60~82分,平均72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HSS评分82~90分,平均87.3分。结论 术后单期功能锻炼可促进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并可有效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马香  郭霞 《全科护理》2013,(36):3381-3383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为58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制订康复护理计划,指导病人进行规范、有效的康复锻炼,观察康复护理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参照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本组58例60膝,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分优47膝,良9膝,中3膝,差1膝.所有置换关节疼痛较术前减轻,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关节稳定性好,下肢肌力正常,病人可正常进行日常活动.[结论]科学、规范的围术期护理,科学、个性化的康复锻炼,能促进病人尽早康复,恢复膝关节功能,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向阳  王磊  陈亚婷  崔少伟 《全科护理》2012,10(19):1738-1739
[目的]总结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方法]对4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同时加强术后心理护理、一般护理、康复训练等。[结果]46例病人切口均获一期愈合,局部疼痛减轻或消失,至术后2周拆线时膝关节活动度达到70°~100°,平均80°;随访8周至62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定膝关节功能,优26例,良14例,中6例;均能弃拐自行行走,能满足基本日常生活需要。[结论]加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行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护理,有助于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