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适用性强、敏感性高的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方法。方法在乙肝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基础上,逐步加入生物素化抗体、亲合素-DM耦联物,PCR扩增相应的DNA标记,通过检测DNA来反映相应抗原的量。结果免疫PCR检测敏感度为常规酶联免疫试剂盒的300倍。结论免疫PCR是一种适用于乙肝表面抗原的、高度敏感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乙肝表面抗原DNA疫苗,并探讨其在实验动物体内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上的可能性。方法:采用PCR法扩增乙肝病毒的S基因片段后装入pVAX载体,并以此为修选疫苗免疫(BALB/c)小鼠,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取其组织抽提基因组DNA,用PCR检测DNA整合情况。结果:构建了乙肝核酸疫苗pVAX-HBsAg。免疫接种该疫苗第3周时在小鼠肌肉、肝脏、脾脏、胸腺均有不同量的游离质粒存在;第6周除在股四头肌可检测到外,其余组织中均为阴性;第12、18周时检测所有组织中均为阴性。结论:构建的pVAX-HBsAg DNA疫苗在小鼠体内无染色体整合。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173例乙肝患者感染期及恢复期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的几种常见模式 ,同时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HBV DNA ,旨在了解血清免疫学标记的几种模式下 ,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 ,及其这两种方法对乙肝的诊断的不同作用。为表述方便 ,ELISA法标记项目的顺序为 :①乙肝表面抗原 (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 (抗 HBs)。③乙肝e抗原 (HBeAg)。④乙肝e抗体 (抗 HBe)。⑤乙肝核心抗体 (抗 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表明 :单纯以血清免疫学标记判断疾病感染期和恢复期不可靠。因为从本试验结果看恢复期病毒也有不同程度复制 ;PCR在HBV的检测中用来取代ELISA检测HBeAg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可以明显提高 ;ELISA方法检测HBsAg的作用PCR无法取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方法在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方面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方法:分别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器检验法检测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份乙肝患者的血清样本(其PCR定量<1.00*103copies/ml),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进行乙肝标志物检测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4.3%,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的符合率为92.8%,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3.3%,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4.2%。对本研究中100例血液样本运用荧光定量PCR仪进行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结果显示,用其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90.2%,用其检测乙肝e抗原指标的符合率为91.3%,用其检测乙肝e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88.6%,用其检测乙肝核心抗体指标的符合率为78.9%。用两种方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和荧光定量PCR仪检测本研究中的100份血液样本,其中有91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完全符合,符合率为91.0%;有9份样本的检测结果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不完全符合。结论:运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的特异性较高。在我国尚未充分普及PCR法的情况下,选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检测乙肝标志物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药联合猪苓多糖与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柳宁 《医学文选》2002,21(6):787-788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猪苓多糖合并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疗效。方法:对门诊患者12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辩证治疗)、猪苓多糖、乙肝疫苗治疗,对照组予猪多糖、乙肝疫苗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分别检测血清胆红质(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麝香草酚浊度试验(TT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e抗原(HBeAg)、e抗体(抗-HBe)、核心抗体(抗-HBc)、核心抗体IgM(抗-HBcIgM)、HBV-DNA(PCR)等,治疗后3个月比较。结果:除HBsAg外,TTT、ALT、AST复常率,HBeAg、HBV-DNA阴转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猪苓多糖加乙肝疫苗取得较好的疗效基础上联用中药可提高治疗慢乙肝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因患者感染时年龄、感染遗传因素、饮酒、感染病毒数量、准种及机体免疫状态等不同呈不同的临床表现与检测结果.非活动性乙肝表面抗原携带: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有或无乙肝核心抗体,乙肝病毒DNA检测不到,活检显示肝脏无炎症,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在正常范围.慢性乙肝病毒携带:检测到乙肝病毒DNA,乙肝e抗原阳性或阴性,肝功能正常,一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在正常范围.隐匿性乙型肝炎:血清乙肝表面抗原阴性,血清或肝组织中有乙肝病毒DNA,有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肝组织活检能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约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除乙肝病毒DNA阳性外,其余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均为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根基肝组织病理学、体征、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表现者.  相似文献   

7.
薛慧芳  柴红兵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251-2251
我们对173例乙肝患者感染期及恢复期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的几种常见模式,同时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HBV-DNA,旨在了解血清免疫学标记的几种模式下,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及其这两种方法对乙肝的诊断的不同作用.为表述方便,ELISA法标记项目的顺序为: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抗-HBe).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表明:单纯以血清免疫学标记判断疾病感染期和恢复期不可靠.因为从本试验结果看恢复期病毒也有不同程度复制;PCR在HBV的检测中用来取代ELISA检测HBeAg在敏感性和特异性方面都可以明显提高;ELISA方法检测HBsAg的作用PCR无法取代.  相似文献   

8.
HBV-M与HBV-DNA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乙肝5项免疫标志物(HBV-M)与乙肝核酸(HBV-DNA)之间的关系,从而评价检测HBV-DNA载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血清HBV-DNA采用美国PE公司生产5700荧光定量PCR仪进行定量检测。5项免疫标志物采用ELISA法。结果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99.5%、e抗体、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56%;单项HBsAg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50.1%;HBsAg和抗-HBc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48.3%;5项免疫标志物皆阴性、含有3个抗体或2个抗体以及注射乙肝疫苗后单项抗-HBs阳性者,HBV—DNA阳性率为0。结论:HBV—DNA载量与抗原存在呈正相关性,而与抗体含量呈负相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机体无法清除乙肝病毒,HBV复制是激发机体免疫损害的关键环节,因此抗病毒治疗对减少或阻断肝病的发作和病情进展是十分必要的;HBV—DNA检测对乙肝早期诊断、传染性识别、病毒复制水平判断以及抗病毒治疗效果考核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斑点金免疫渗滤法快速检测乙肝表面抗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斑点金免疫渗滤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快速方法。方法:将兔抗乙肝表面抗原的抗体点子硝酸纤维素薄膜上,用来捕获血清中的乙肝表面抗原,通过胶体金标记的抗表面抗原单克隆抗体来直接显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载量之间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测定用荧光定量分析PCR法和乙肝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定量法,分别对22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比对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组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组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病毒载量高于105拷贝/m l分别达91.9%和77.8%)。结论 HbeAg与HBV DNA定量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才能准确反映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慢性乙肝患者血清标志物和病毒载量之间相关性。方法血清HBV DNA测定用荧光定量分析PCR法和乙肝标志物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定量法,分别对222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和乙肝标志物检测并比对分析。结果血清学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组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组其病毒载量显著高于其它组(病毒载量高于105拷贝/m l分别达91.9%和77.8%)。结论 HbeAg与HBV DNA定量水平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同时检测乙肝标志物和HBV DNA才能准确反映不同个体HBV感染状态及病毒复制情况。  相似文献   

12.
微粒子酶免疫测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微粒子酶免疫测定法(MEIA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采用美国雅培公司的AXSYM型化学发光仪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卫生部质控物、高浓度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标本进行稀释测定,同时与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比较。结果: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具有较高灵敏度,达0.1ng/ml;有较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结论:微粒子酶免疫法对提高低含量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标本久置对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标本久置对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影响。方法筛选强阳性、弱阳性及阴性标本若干份,用ELISA法对同一标本进行当天和隔日检测。结果强阳性及阴性标本放置前后,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相同,无明显差异,而弱阳性标本放置后,出现假阴性。结论标本久置会使乙肝表面抗原的免疫活性减弱,从而遗漏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绵阳市育龄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b)的双阴分布现况,为制定育龄期妇女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绵阳市62 551名15~49 岁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清中HBsAg和HBsAb进行检测,HBsAg和HBsAb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判定为易感。结果 共62 035名育龄期妇女纳入分析,检测出HBV易感者共28 460名,双阴率为45.88%;15~20岁组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最低;汉族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高于其他民族;农村人口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高于城市人口;丧偶/离异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最高,已婚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最低;农民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最高,医务人员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最低;有乙肝家族史育龄期妇女易感性低于无乙肝家族史者;有乙肝接种史者易感性低于无乙肝接种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5)。结论 绵阳市育龄期妇女HBV表面抗原抗体的双阴性较高,应加强对其HBV 易感性的监测和接种乙肝疫苗,以减少乙肝母婴传播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史新和  君海维 《吉林医学》2012,(27):5927-5928
目的:掌握全县中学生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携带情况,了解中学生免疫状况,评估全县免疫规划工作效果,科学分析全县中学生乙肝流行趋势,指导中学生乙肝防治,降低乙肝发病率。方法:采用酶标法检测,抽空腹静脉血5 ml,检测肝功能及表面抗原。结果:长武县中学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为3.20%,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县城高于乡村,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提倡进行乙肝保护性抗体检测,针对易感人群做好乙肝疫苗加强和查漏补种工作,是当前降低全县中学生乙肝发病率及携带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周素芹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62-1163
目的探讨在乙肝诊断中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PreS1抗原及抗体的应用效果,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乙肝两对半检查结果中的几种常见模式为样本,对它们采取酶联免疫法进行乙肝PreS1抗原和抗体的检测。结果大三阳患者,乙肝PreS1抗原阴性比例为11%,阳性比例则达到了89%;在小三阳患者中,PreS1抗原阳性患者占的比例为7%,同时在表面抗原以及核心抗体阳性中,所占比例大约14%,而在单纯表面抗原阳性样本里面所占比例约为5%。乙肝病毒的PreS1抗原与HBsAg,HBeAg和HBcAb具有相关性。结论 PreS1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可以作为乙肝的两对半检查的相关补充检查,可以在了解以及尽早发现存在乙肝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部委机关工作人员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情况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免疫情况。方法 对2004年3—8月在我院体检的各部委机关在职人员采集静脉血ELISA法定性检测乙肝五项。结果 受检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93%,远低于全国所有人群平均乙肝HBsAg阳性率(9.7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之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之间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之间抗HB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五项全阴人数占体检人数的30.39%。结论 定期做好乙肝预防性检测工作,尤其是HBsAg,抗HBs的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乙肝)HBV—DNA与五项指标的关系。方法 利用荧光探针定量基因检测(FQ—PCR)方法检贝11500例慢性乙肝患者。结果 五项指标中97.81%“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为HBV—DNA阳性;71.62%“小三阳”(HBsAg、BHeAb、HBcAb阳性)为HBV—DNA阳性;59.25%表面抗原(HBsAg)阳性,52.35%其它(单项或两项乙肝抗原或抗体)阳性为HBV—DNA阳性。结论 HBV—DNA是唯一能准确反应乙肝病毒在体内是否复制具有传染性的唯一指标。  相似文献   

19.
乙肝表面抗原(HBV)引起的,以肝炎性病变为主要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疾病,乙肝表面抗原在乙型肝炎感染早期出现患者血液中,可持续数年乃至终身,是诊断乙性肝炎最常用的指标,笔者对1532例体检人员乙肝表面抗原检测,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179例幼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章发  雷志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4):3281-3282
目的:了解幼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方法:调查乙肝疫苗接种情况,采集血液标本进行HBsAg及HVsAb项目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为98.3%,HBsAg阳性率为1.7%,HBsAb阳性率为74.3%。结论:乙肝疫苗接种率高,HBsAg阳性率低,部分幼儿尚需进一步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