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132例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患者均口服抗组胺药咪唑斯汀10mg/次,1次/d;外涂复方氧化锌鱼肝油软膏2次/d。治疗组加服润燥止痒胶囊4粒/次,3次/d。结果:两组有效率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治疗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在头痛的治疗中,历代医家均重视"风"在本病中的作用,"风药"禀赋"风"的特性,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的特点,因此"风药"在治疗头痛中为必要之药。"风药"治疗头痛的作用有祛除外风、平熄内风、引经、增效、开通玄府等,但"风药"味辛性燥,走窜力强,不宜久服,用量不宜大,且要注意配伍佐制,应用风药太过时,可以补益脾土,以防木旺克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清肺润燥汤治疗风燥伤肺型感冒后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风燥伤肺型感冒后咳嗽患者82例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克咳胶囊治疗,观察组清肺润燥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05%,治疗后咳嗽、咯痰评分低于对照组,咳嗽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期间未出现与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结论清肺润燥汤治疗风燥伤肺型感冒后咳嗽效果显著,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朱庆军主任医师运用针刺辨证选穴治疗外感咳嗽的经验.其认为外感咳嗽不外乎风寒、风热、风燥之邪入侵人体,应辨明病因病机及三者之间的传变关系,把握疾病的发展阶段,精准辨证.其治疗以穴为药,以针遣方,分以解表散寒、疏风清热、滋阴润燥三法,配以相应针刺手法,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病案3则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当归饮子内服联合自拟润燥止痒方煎汤熏洗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12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当归饮子内服联合自拟润燥止痒方煎汤熏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皮损面积、瘙痒与睡眠质量、皮损严重程度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当归饮子内服联合自拟润燥止痒方煎汤熏洗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效果显著,结合了中药内治与外治两方面的优势,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1 鳞屑 ①干燥基底色红,为血热风燥.如毛发红糠疹,治疗以凉血疏风润燥,用凉血消风散.②基底色淡为血虚风燥,治以养血疏风润燥,用当归饮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为平素血燥之体感受风热之邪形成风热血燥或阴伤血燥;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形成肠胃湿热。常见证型为风热血燥,肠胃湿热。治疗原则为祛风、清热、滋阴、润燥、除湿。常用中药为防风、荆芥、白术、黄连、黄柏、蒲公英、地黄、枸杞子、山萸肉等。结论: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脂溢性皮炎的病因病机为平素血燥之体感受风热之邪形成风热血燥或阴伤血燥;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形成肠胃湿热。常见证型为风热血燥,肠胃湿热。治疗原则为祛风、清热、滋阴、润燥、除湿。常用中药为防风、荆芥、白术、黄连、黄柏、蒲公英、地黄、枸杞子、山萸肉等。结论:辨证论治脂溢性皮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现代医学中的难治性疾病,其整个发病过程中多伴难治性的持续性干咳,该症状与中医学"内燥咳嗽"病因病机相似,因此,提出将之归属于内燥咳嗽范畴论治。其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即为津伤化燥,而肺肾气阴两虚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故而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尤以缓解其持续性干咳症状,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可以运用内燥咳嗽的主要治法即滋阴润燥、补益肺肾为主治疗手段。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其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具有较好的效果,是治疗内伤燥咳的重要方剂,其主要作用是滋阴润燥,加入山药、玉竹等药共奏补益肺肾之功,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可取得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0.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薄荷、天麻之类药,不独具有疏风熄风之效,如配伍健脾药,能鼓动中阳;配伍调营药,能化瘀止痛;配伍滋肾药,能润燥治痹;配伍辛香药,能解郁通经;配伍宣通药,能开窍治聋。作者以具体病例验证了此类药物的不同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东垣补中升阳方组方配伍法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元名医李东垣“补中升阳”方剂的组方配伍法则加以探讨。认为李氏以甘温补中药合升阳的风药为基本结构。或以补益药为主,加以风药;或以风药为主,配伍补气药。并根据脾胃病的特点,或配寒凉药、或配祛湿药、或配理气药、或配理血药、或配辛热药以应万变之临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药在名医名方中的配伍特点及其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取东汉至明清时期各代医家的代表性方剂,分析风药在情志病治疗中的运用,并列举典型验案以佐证。[结果]风药除具有发散祛风之效外,在历代名医名方的配伍中尚具有疏肝理气、发散火郁、振奋心阳、运脾化湿、宣发肺气的作用,可广泛用于情志病的治疗。所举验案中肝郁化火之不寐,治以清肝解郁、疏透郁热;肺气失宣、上焦郁闭者,治以散邪通窍、宣降肺气,配伍风药治疗均获得良疗。[结论]名医名方中风药的配伍运用,以其独特功效为情志病诸如郁证、癫狂、不寐、痛泻、惊悸等的治疗开拓了遣方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13.
风药是一类质轻味薄,且具有升散、通行特性的药物,功能祛除外风、平熄内风,主要用于调理气机。此类药物辛香走窜,能疏达肝气,并助脾气升腾,在脾胃病治疗中配伍风药常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刘绍能教授善用风药治疗便秘,认为治疗便秘时首先应以辨证分型为基础,顺应便秘不同证型特点及具体药物特性,遵循辨证论治原则使用风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刘教授认为应用风药时用量宜轻,药味宜精,且注重配伍他药以取风药之长兼制约风药之弊,临床疗效较佳。通过跟随刘教授出诊,查阅相关文献及古籍,收集相关病例,总结、整理了刘绍能教授在治疗便秘中运用风药的方法和经验,并附病案1例,以期为便秘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运用升散风药意义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垣运用升风药的意义广泛,或用以升发脾胃清阳,长养元气而泻阴火,以治脾胃气虚发热;或用以升发清阳,通利九窍,以治清阳不升之耳、目、口、鼻诸病;或用以升阳除湿,以治清阳下陷之泻痢;或用以升举气血,以治下部之出血;或用以升散郁火,既用以治火热内郁之实火,又用以治脾胃虚弱,阳气不能升发而内郁的虚火;或用以升清布津以润燥,以治消渴、大便燥结诸证,等等.诸如此类,皆取升散风药辛散升浮之功,以尽升散风药之妙用.  相似文献   

15.
夏律  李铁浪 《中医学报》2022,37(1):54-58
临床运用辛味药治疗肺燥证、肺外寒内饮证、脾胃阴虚夹湿证、肺气郁闭证、肝经寒凝证、肾阴凝结证达到润燥的目的。此处的燥主要是指体内津液代谢失常而出现的燥证。辛味药物能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且能行、能散,具有动的特性。辛以润肺的机制与玄府理论密切相关。脾胃为水液代谢的枢纽,辛味药开发肠胃郁结,可打开通路,并有利于消除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从而解决因水津不布所致的燥象。辛润法治疗肾苦燥是取其味辛之性,除下焦阴寒,使津液得通,则燥自除。  相似文献   

16.
东垣运用风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药,也称风燥升阳药,是一美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这类药物大多性温或平,味辛、苦或甘,归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厥阴肝经,发挥祛风、解热、升散、止痛等功效.李东垣临证组方,最擅用升麻、柴胡等,升麻是足阳明胃经之引经药,可升发脾胃之清阳;柴胡为足少阳胆经之引经药,可升发少阳春升之气.而胆气能否升发,对脾胃升降机能影响甚大.从四个方面探讨东垣运用风药寓意.①风药开郁:脾虚木郁,木郁则发之,取风药开郁,发散郁火;②升发脾阳:治疗脾胃虚弱,阴火上乘之证,帮助补益药补脾阳,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③风能胜湿:取升阳除湿、除湿通络之效以治疗泻泄、崩漏、痿痹等湿饮为病;④引药上行:分经论治头痛及其他头面诸疾,引药直达病所,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东垣运用祛风药注意整体辨证,用风药的同时考虑与补气药、滋阴药、泻火药的配伍,互相牵制以制衡.  相似文献   

17.
女性更年期高血压主要病机为肾虚,治疗注重补肾;肝失疏泄、肝阳上亢、脾虚、痰湿内盛亦为其发病机理,治疗需疏肝、平肝、补脾、化痰湿;脉络瘀阻为其发病过程的重要病理表现,故治疗需配伍活血化瘀药;燥邪致病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意义重大,滋阴润燥为主要治疗大法。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病机治疗均有其特点,从肝脾肾分脏腑论治体现了中医辨证的五脏一体观,瘀、燥作为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在女性更年期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风药,也称风燥升阳药,是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这类药物大多性温或平,味辛、苦或甘,归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厥阴肝经,发挥祛风、解热、升散、止痛等功效。李东垣临证组方,最檀用升麻、柴胡等,升麻是足阳明胃经之引经药,可升发脾胃之清阳;柴胡为足少阳胆经之引经药,可升发少阳春升之气,而胆气能否升发,对脾胃升降机能影响甚大。从四个方面探讨东垣运用风药寓意。①风药开郁:脾虚木郁,木郁则发之,取风药开郁,发散郁火;②升发脾阳:治疗脾胃虚弱,阴火上乘之证,帮助补益药补脾阳,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③风能胜湿:取升阳除湿、除湿通络之效以治疗泻泄、崩漏、痿痹等湿饮为病;④引药上行:分经论治头痛及其他头面诸疾,引药直达病所,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东垣运用祛风药注意整体辨证,用风药的同时考虑与补气药、滋阴药、泻火药的配伍.互相牵制以制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宋艳丽教授从“治风先治血”角度辨治特应性皮炎经验。宋教授认为特应性皮炎的中医发病机制包括血虚、血燥、血瘀、血热生风等,临床采用益气生血、养阴润燥、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治法,并应用经验方芪归润燥方治疗,效果明显。因此,本文简要阐述“治风先治血”的理论内涵,并基于此探讨特应性皮炎相关病因病机,归纳本病“血”的虚实变化,进而引出宋教授应用芪归润燥方治疗本病的临床见解,侧重探讨组方思路和用药特色,并举验案,以资临床。  相似文献   

20.
风药是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其性能可用“升、散、透、窜、通、燥、动”加以概括。风药可内可外,能上能下,不仅长于发散祛邪,而且善于调畅气机、开发郁结,更能引经报使、宣导百药。风药与健脾药、补肾药、利水药、活血药配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