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尿石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制定证候调查表,收集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就诊的296例尿石症患者的一般资料、四诊信息,统计舌象、脉象、症状体征,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证候特点。结果:(1)舌象分布中,出现频率在20%以上的单一舌象为白苔、红舌、厚苔、腻苔、黄苔。脉象分布中,出现频率>20%的单一脉象为细脉、弦脉、滑脉、沉脉。出现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体征共27项,腰腹部疼痛及恶心、尿频、血尿、小便不畅等急性发作期特征症状相对较多,其余以寒热、二便和消化类症状较为常见。(2)14条强关联规则中,5条为阳虚、寒湿类证候表现,4条为阴虚、热证类证候表现,1条为肾虚类证候表现,3条为肾绞痛及伴随症状。(3)因子分析共提取16个公因子,代表的病位证候要素以脾肾为主,病性证候要素以阴虚、阳虚、湿、热为主,并常见虚实夹杂。聚类分析共获得6类证候,代表的主要证型分别为肾虚湿瘀、气滞热结、阴虚湿热、脾肾阳虚、脾虚湿热、湿热内蕴。结论:尿石症患者证候表现以寒热、二便、汗出和消化道症状常见,虚证类证候主要为阴虚、阳虚、肾虚、脾虚,实证类证候主要为湿、热,虚实类证候...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分布特征.方法 采取回顾性调查方式,收集105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人口学资料、主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及证候要素等信息,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分析基本证候要素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中医症状分布前10位的依次是:咳嗽、乏力、纳差、痰白、喘憋、胸闷、眠差、气短、胸痛、痰少;舌象与脉象分布前5位的依次是:苔白、舌红、舌暗、脉细、苔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痰湿、血瘀、阴虚、阳虚、痰热、气滞、血虚;聚类分析共聚为6类,其证候之间相似系数均较小.结论 气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阴虚证构成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寒湿困脾、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痰瘀互阻、脾肾阳虚、肝脾不调是其6种基本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532例功血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功血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功血证候分布以阴虚血热证多见占19.2%,其次依次为气滞血瘀、肾阴虚、气血两虚、脾肾两虚、肝郁化热、脾虚、肾虚血瘀、气血两虚兼血瘀、气阴两虚、湿热。功血证候要素分布由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内热(实热、虚热)、血瘀、气滞、血虚、阳虚、内湿。功血发病率育龄期占69.2%、围绝经期为21.4%、青春期为9.4%。青春期功血以肾阴虚证多见占48%,育龄期功血以气滞血瘀证多见占23.9%,围绝经期功血以脾虚证多见占24.6%。结论用客观的方法分析功血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可为功血中医临床辨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中医证候要素,为临床早期干预提供辨证论治依据。方法纳入多中心协作收集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331例,采用"中医症状、舌脉象观察表"进行四诊信息采集,内容含40项临床症状、20项舌象及10种脉象。对受试者的70项四诊信息采用因子分析方法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并统计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结果 40项临床症状中出现频率位于前5位的为乏力(44.71%)、言语謇涩(41.99%)、失眠(41.39%)、夜尿频多(35.95%)、神疲(35.35%)。舌色以舌暗出现频率最高,占53.47%;苔色以苔白最为常见,占66.77%;苔质以苔薄最多,占48.94%。脉弦出现频率最高,占65.86%,其次为脉滑、脉沉。经因子分析后共得出6个证候要素,其中气虚比例最高(43.20%),其次为痰(23.56%)、血瘀(16.31%)、火(8.46%)、阴虚(5.44%)、阳虚(3.02%),病位以肾、脾、肝多为常见。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障碍中医证候要素以气虚为主,肾脾亏虚、痰瘀互结可能是脑卒中急性期出现认知障碍的重要病理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证候要素及病位靶标的分布规律.方法 收集680例冠心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候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舌象和脉象及一般资料,采用二分类法处理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舌象、脉象信息,建立Excel 2019数据库矩阵,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归纳患者各证候要素及病位靶标的分布情况.结果 共纳入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辨证分型规律及各证型睡眠障碍的特点。方法:采集245例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病史、症状、舌象、脉象等基本信息,以频数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证候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结果: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常见症状有38项,出现频率较高的前5项症状依次为忧思善虑、心烦易怒、兴趣索然、神疲乏力、早醒;舌、脉象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或数多见;常见辨证分型有6类: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肝郁痰阻证、肝郁血瘀证、气郁化火证、脾肾阳虚证;各证型睡眠障碍以早醒和入睡困难为主,在气郁化火证中尤为典型。结论:抑郁症伴睡眠障碍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有6类,在不同证型中睡眠障碍构成情况上各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COS患者证候要素,为其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82例PCOS患者的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了解其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结果:特征根1的公因子有18个,经同质性合并,共提炼出10个病性类证候要素:痰湿、阳虚、血瘀、气虚、气滞、气郁、阴虚、血虚、精亏、热火。3个病位类证候要素:肾脏、脾脏和肝脏,最终累及的靶器官是胞宫。结论:因子分析是确定PCOS常见证候要素的有效方法,PCOS患者最多见的证候要素为痰湿、阳虚、血瘀,病症的靶位器官为胞宫,涉及肾、脾、肝脏。为PCOS的中医辨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检索数据库中2010—2020年收载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并录入证候、处方、治法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该平台软件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进行数据分析,统计中医证候、症状、舌象、脉象,分析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的关联、聚类效果。结果:筛选出120个处方进行分析,涉及中药282味。证候统计中,位居前五的是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脾肾两虚证;症状以腰膝酸软出现频次最多;症状组合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出现次数最多;得到3个症状聚类核心组合。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主要以气虚血瘀证和肾虚血瘀证为主,腰膝酸软、脉细涩、舌淡胖的症状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767例AMI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后;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调查收集AMI患者的症状共有49种,症状频率出现较高的是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喘憋;舌质多见黯红、淡黯、紫黯,舌苔以腻、白为主;常见的脉象是弦滑、弦、滑、弦细;总结出8种证候群。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AMI患者分为8型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归纳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特征,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证型分布特点,总结晚期肺癌患者中药运用及组方规律,为临床诊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月1日—2019年2月28日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符合入组标准者64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使用WPS 2019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描述性分析、频数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院时症状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咳嗽,乏力,食欲减退,气短,失眠,便秘,胸痛,消瘦,白痰,喘促等;远处转移脏器按频率高低依次为骨、脑、肝等;按证候要素统计辨证分型,12例患者表现为单证,以痰湿证最为多见,其次为气虚证、热毒证,52例患者表现为复证,以气虚痰湿证最为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气虚痰湿血瘀证、气虚热毒证、气虚血瘀证;中药运用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方药多以六君子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基本方加减。结论晚期肺癌患者症状繁复,以肺系及脾系症状出现频率较高,病机复杂,常多种证候要素兼备,临证时需仔细鉴别,辨证论治应用中药治疗,有利于减轻患者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小结节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为中医治疗肺小结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85例肺小结节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肺小结节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肺小结节患者中医症状以虚为主,神疲乏力、夜寐不安、舌红、咳嗽、口渴、口干咽燥、面萎黄、气短、脉细弱、食少纳呆等居多。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最多,占52.2%,其余依次为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肺脾气虚证主症为喘息、大便稀溏、腹胀、食少纳呆、神疲乏力、自汗、舌淡红、齿痕舌、苔薄白、脉细弱,次症为夜寐不安、面萎黄;肺阴亏虚证主症为口干咽燥、口渴、咳嗽、痰少难咳、盗汗、痰中血丝、裂纹舌、苔少、脉细,次症为烦躁易怒、面红润、舌红;气虚血瘀证主症为头晕、胸痛、气短、面晦黯、舌黯红,次症为心悸;肝肾不足证主症为胸胁隐痛、喜太息、脉细弦、苔白、腰膝酸软、胸闷、耳鸣、便秘,次症为浮肿。结论肺小结节中医证候以肺脾气虚证、肺阴亏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不足证为主,正气亏虚是肺小结节变化发展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ITP)中医临床证候特征,为中医药合理规范地治疗RITP提供思路。方法对75例RITP患者临床证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的发生频率,并对发生频率在10%以上的症状或体征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气虚血瘀是RITP主要的证候类型,其代表症状为神疲乏力、气短、皮下紫斑、面唇紫黯、经血色黑有血块,代表舌脉为舌质黯淡、苔白,脉细弱或细涩;阴虚为其次的证候类型,代表症状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代表舌脉为舌红少津、脉细数。结论气虚血瘀是RITP最主要中医证型,益气活血法为RITP最基本的中医治则。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名医名家临证经验,明确前列腺增生症(BPH)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规律,以期为指导临床实践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确定名医名家名单,系统检索1997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重庆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QVIP)、万方数据库中名医名家诊治BPH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对检索的相关文献阅读后,纳入合格文献。建立文献分析数据库,分析、整合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相关内容,应用SPSS 20. 0软件进行统计,获得BPH中医证候类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特点。结果:该研究共纳入合格文献141篇,涉及92位名医名家,结合医家对BPH整体论述及医案列举,得到BPH常见证候类型为肾虚血瘀证、膀胱湿热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肝郁气滞证等;病位证素主要为肾、膀胱、脾、肺、肝;病性证素主要为血瘀、气虚、热、阳虚、湿等。对医案中症状特点进行归纳整理,得到BPH常见症状为尿频、尿滴沥、尿急、夜尿增多、排尿困难等;舌质以淡红、红、暗红、瘀斑瘀点为主;舌苔以黄腻、薄白、薄黄、白腻为主;脉象以沉细、细涩、弦脉、弦滑为主。结论:该研究基于名医名家临证经验,得出BPH病位在下焦,主要责之肾与膀胱,核心病机总属本虚标实,肾虚为本,瘀血、湿热、痰浊、气滞为标,且以复合证型多见。  相似文献   

14.
乙肝后肝硬化中医症状学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肝后肝硬化的症状组合规律。方法:应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归纳出乙肝后肝硬化基本中医证候群;运用主成分分析,综合分析乙肝后肝硬化各证的症状,寻找出乙肝后肝硬化常见证候特异性的主要症状指标。结果:聚类分析提示:气(阳)虚是乙肝后肝硬化的基础病机。分析提示:湿热内蕴证主要症状:舌红、苔黄腻、脉弦数、脉滑数、烦躁易怒、渴喜冷饮、口干口苦等;肝肾阴虚证主要症状:脉细数、少苔、舌红少津、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等;肝郁脾虚证主要症状:情绪抑郁、胸胁不适、脉弦、苔薄白、便溏等;脾虚湿盛证主要症状:头身困重、苔白腻、舌淡、脉濡缓等;脾肾阳虚证主要症状:舌淡胖边齿痕、脉沉细、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腹部膨隆、下肢无力、尿少等。结论:"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统计方法对症状组合规律、证候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中医常见证型、证候要素及复合证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搜集不同地区的高血压患者,经数据清洗后得到787例有效问卷,经统计患者的症状出现频次,将53个全身症状和舌象、脉象的四诊信息进行因子分析,得出高血压患者的证候要素、病位、舌脉等信息。结合两者的情况进行复合证型的判断,总结出患者的实际证型分布及常见复合证型的特征。[结果]四诊信息出现频次大于50%的有18个。因子分析提取16个公因子后,分析高血压患者证候要素,病性包括:火热、痰湿、瘀血等。病位以肝为主,涉及肾、心、脾胃等脏腑。中医证型主要以肝阳上亢证、肝肾阴虚证、气虚血瘀证等为主。复合证型多为虚实夹杂,兼夹痰浊、瘀血等。[结论]高血压患者以阴虚阳亢证、气虚血瘀证、肝火上炎证为主,与肝肾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方法 对2004年1—12月住院的31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胸痹心痛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样品聚类及频数归一法,结合临床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气虚证(178例)诊断:主症:胸痛、胸闷;次症: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脉沉、脉细。气虚痰瘀证(114例)诊断:主症:胸闷、胸痛;次症:疲倦乏力、失眠、心悸、形体肥胖;舌脉象:舌暗、舌红,脉弦、脉滑。痰浊阻络证(27例)诊断:主症:胸闷;次症:咳嗽、咯痰、痰多、痰白、疲倦乏力、气促、纳少;舌脉象:舌淡、苔白、苔腻,脉滑。结论 中医诊断标准的研究可建立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初步建立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候特点和规律,为该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制定《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病因病机证候规律调查表》,纳入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和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三科住院并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71例,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患者中医四诊信息,选取频数>10%的条目,应用描述性分析及系统聚类法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证候特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71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常见症状/体征为胸闷、气短、心悸、失眠、胸痛、头晕、乏力、神疲、心烦,出现频率在60%以上;患者舌质多见淡白舌,其次是紫暗舌;舌面多有瘀点和舌下络脉瘀滞;从苔质上看,以薄苔多见,其次是厚、腻,苔色多见白苔。脉象频次依次是脉细、脉沉、脉弦、脉滑、脉涩、脉数。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可大致分为热毒蕴结证、肝郁阴虚证、痰湿阻滞证、瘀血阻络证、阳气虚证、心肾气虚证6类。结论应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基本中医证候,不仅可为冠心病的中医证候分类提供数据支撑,也可为中医药规范化、标准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H型高血压的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点,为H型高血压标准化诊断及分证论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盐城市中医院85岁以下H型高血压患者120例,设计问卷调查表,对纳入对象进行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录入Epidata软件系统,校验导出;SPSS Statistics因子分析法分析数据,结合中医临床及专家意见,归纳H型高血压的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型。结果:因子分析四诊信息,F1-肝火亢盛证:脉弦数、面红赤、目赤、急躁易怒、小便短黄、苔黄、口苦、舌红、耳鸣;F3-阴虚阳亢证:五心烦热、目涩、颧红、腰膝酸软、多梦、少津、头重脚轻、耳鸣、目胀、舌红、口干、苔少;F2-痰湿壅盛证:口黏腻、苔腻、头重如裹、舌淡胖有齿痕、痰色白、痰多、痰质稀、脉滑、苔白、泛恶欲吐、食少。结论:H型高血压中医病性证素:阴虚、阳亢、阳虚、火、痰、血瘀;病位证素:肝、脾、肾。中医证型: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古今医案分析金水六君煎在肺系疾病中的应用规律.方法 通过检索古今医案典籍和相关医学数据库,筛查出运用金水六君煎有效医案,分析临床症状、药物加减、证型、体征等.结果 最终纳入医案82例.症状频数分析中,82个医案共记载了具体症状42个、375症次.中医证型分布以肺肾阴虚型最多见(51.2%),药物加减中前5位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原发性肝癌中医候规律。对象与方法:临床调查广州地区5所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380人,获得有效病例资料352例,对常见中医症状频数、中医证候(虚证、实证)分布、以及证候与临床分期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症状频数最高为神疲乏力(78.7%),其次为纳呆(76.6%)、食少(75.3%)、痞块(70.5%)、情绪抑郁(69.9%)、形体消瘦(62.8%)、胁痛(61.4%)、口苦(60.5%)。以出血(6.8%)、青筋暴露(6.5%)、盗汗(5.1%)发生机率最低。(2)舌苔以白腻苔、薄黄苔、黄腻苔为多见,舌质以黯红、红色为多见,脉象以弦脉最多见;(3)脾虚证最多见,占38.0%,其次是气滞证,占34.4%,血瘀证占23.6%,湿热证占19.0%;较少的是心虚证,占1.9%,热毒证占2.3%。二证相兼共153例,占43.5%,三证相兼共70例,占19.9%;以脾虚气滞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湿热、肝脾两虚证最为常见,多分布于Ⅱ期肝癌患者中。在三证相兼中肝虚、肾虚合并阴虚证最为多见,且多分布在Ⅲ期患者。结论:广州地区原发性肝癌中医证候主要集中在脾虚证、气滞证、血瘀证、湿热证,Ⅱ期患者多见脾虚气滞、气滞血瘀、脾虚湿热、肝脾两虚证,Ⅲ期患者多见肝肾阴虚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