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是一种严重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文献报道病死率可达25%,凡皮损面积大于体表面积的50%均属于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起病初期为麻疹样或多形性红斑样皮疹,常遍布全身,皮损处很快出现松弛性大疱或大片表皮松解,稍摩擦即剥脱,糜烂面大量渗液,易继发感染.常因并发败血症、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治疗成功与否.护理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将我院儿科收治1例皮损面积达81%以上,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儿护理过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戴月娥  周丽 《医学争鸣》1997,18(3):299-299
血浆置换术治疗大疱性坏死松解型药疹戴月娥1田俊士1马秀琴1周丽2刘玉峰2(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输血科,2皮肤科西安710033)关键词血浆置换术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中图号R735.25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TEN),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临床类...  相似文献   

3.
宋馥香  李福秋 《吉林医学》1996,17(3):176-176
碘仿加维生素B_(12)治疗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1例报告宋馥香,李福秋,庞传超(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皮肤科130041)大疱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是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其特点是发病急,皮疹呈深红色、暗红色及略带铁灰色斑,融合成片,斑上有大小不等的?..  相似文献   

4.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13例临床分析田美华(附属医院皮肤科)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皮质类固醇激素中图法分类号R758.25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是重症药疹中最严重的一型。该病的特点是:发病急,病程短,皮损累及皮肤和粘膜,表现为全身皮肤的红斑、水疱、大...  相似文献   

5.
0.1%利凡诺溶液配合激素治疗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又称中毒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或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表现为快速而广泛的表皮剥脱伴全层表皮坏死,病情凶险。1996年1月~2003年5月我院收治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9例,采用0.1%利凡诺溶液配合激素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发病急骤、进展快、皮损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科1990年10月~1997年8月共收治32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患,现将护理休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方法总结11例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病人的临床护理经验结果 11 例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重症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护理重点在于皮肤黏膜护理,预防感染和合并症,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8.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引起阴道粘连三例第二临床学院皮肤科宋馥春,姜萍,杨慧关键词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阴道粘连中图号R758.25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为药疹中最重的一型,此型药疹不仅有皮肤的改变,也有粘膜的改变,引起大片坏死剥脱。但发生阴道粘连者临床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引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药物致疹发生频率.方法 收集1989~2011年文献中有关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报道病例,对致疹药物进行统计,并分析致疹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推算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发生率.结果 统计表明,引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药物品种有51种,阳性病例176例,抗感染药物涉及17种69例,神经精神类药物6种46例,解热镇痛药物4种28例.单一品种中卡马西平引发个案26例(发生率为5.04%),氨基比林引发个案18例(发生率为0.68%),苯巴比妥和阿莫西林各9例(发生率分别为1.24%和0.37%).结论 引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的药物以抗生素类药物、神经精神类药物和解热镇痛类药物常见,致疹发生率较高的药物有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别嘌醇和扑热息痛等.  相似文献   

10.
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又称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为病情最急,最为凶险的皮肤药物反应之一。其特征为快速而广泛的表皮剥脱伴全层表皮坏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死亡率高达10%-30%。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于2002年7月收治1例大疱性表皮松解萎缩型药疹在住院治疗7天后死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磺胺嘧啶银在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创面治疗的新方法.方法:35例患者采用磺胺嘧啶银暴露或包扎疗法.暴露创面涂以磺胺嘧啶银1mm厚或包扎疗法涂药2mm厚纱布包扎.进食流质,加强全身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及抗感染治疗,维持内环境稳定.结果:35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治愈33例(94.3%),死亡2例.创面最小5%TBSA,最大95%TBSA,创面全部一期愈合,无明显瘢痕形成.病程最短2d,最长49d.结论:磺胺嘧啶银外用操作简单易行,临床效果良好,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创面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黄莉  徐瑾  廖蕴华 《广西医学》2011,33(1):28-32
目的 了解药物、毒物和食物相关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构成、预后,为药物、毒物和食物相关ARF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药物、毒物和食物相关ARF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其他病因ARF进行比较,总结其病因及其转归的特点.结果 药物、毒物和食物相关ARF患者119例,占同期ARF的19.5%;患者男女比例为2.0...  相似文献   

13.
毕连红 《当代医学》2010,16(32):24-25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药疹的致敏药物、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的30例儿童重症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中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16例,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9例,剥脱性皮炎型药疹5例。致敏药物以解热镇痛药为首位。结论临床上应高度重视儿童给药引起药疹的问题,糖皮质激素仍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各型重症药疹的临床特点、常见致敏药物及治疗,为重症药疹的合理防治、减少其并发症、 提高治愈率提供参考。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9年6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26例重症药疹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126例重症药疹中,男女比例为1:1.38;住院时间为(12.7±9.8) d。最常见类型为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 最凶险的类型为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死亡2例。抗生素为本组患者最常见的致敏药物类别;最常见的单一致敏药 物为卡马西平,其次为别嘌呤醇。结论:本地区重症药疹多见于中青年人群,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为最常见类型, 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病死率最高,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的住院时间最长。及时停用致敏药物,早期足量应用糖皮 质激素,适时联合使用非激素治疗手段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lin,IVIG)、血浆置换、血液透 析,有助于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诱发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儿童使用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42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注射用炎琥宁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全部为11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系统损害主要为皮肤、全身性损害及呼吸系统损害;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应用该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不良反应主要在用药60 min内出现.结论 注射用炎琥宁所致不良反应在年龄、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特点和规律,应规范儿童应用,加强用药过程中监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药物性肝损害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对本院41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服药时间及服用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肝损害的分型进行综合评价,总结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结果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前3名依次为:中草药及中成药14例(32.6%),抗生素10例(23.3%),降压药5例(11.6%)。临床分型:肝细胞损伤型13例,占31.7%;胆汁淤积型15例,占36.6%;混合型12例,占39.3%。结论临床上多种药物可导致肝损害,因此在使用有肝损害副作用药物时,应及时检测肝功能,以求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诱发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7-2012年自发上报的醒脑静注射液不良反应35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醒脑静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的年龄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男性多于女性;系统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呼吸系统损害;有既往过敏史的患者应用该药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不良反应主要在用药30 min内出现。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在年龄、ADR发生时间、临床表现上具有一定特点和规律,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儿童用药过程中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苯海索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报道的226例苯海索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既往史、药物过敏史、药物剂量、用药时间、ADR表现、处理及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苯海索所致226例ADR病例中男性147例(65%),女性79例(359/6),原患疾病以精神分裂症(67.70%)、怕金森病(19.03%)多见。在98例有具体发生时间报道的患者中,ADR发生于7d以内者57例,占58.16%,发生于1个月以内者67例,占68.37%。苯海索所致ADR涉及人体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出现撤药症状、精神障碍、神经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泌尿系统损害、心率及心律紊乱、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苯海索所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 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汕头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958例确诊的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包括初治患者726例,复治患者232例,对其中的92例抗肺结核药物治疗所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2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中,女性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为13.10%(54/412)高于男性为6.95%(38/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22,P=0.001);92例中61例(66.30%)为肝炎型肝损害;15例(16.30%)为肝内胆汁淤滞型肝损害;16例(17.40%)为混合型肝损害;其中2例(2.16%)亦判定为过敏性药物性肝损害。异烟肼和利福平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8周内;吡嗪酰胺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8~12周内。乙胺丁醇一般与其他一线抗结核药物联合用药,所致肝损害多出现于用药12周后。结论女性中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率高,认识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常见临床类型和致病因素,可减少和避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调查我院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病例并进行关联性评价。方法收集58例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病例的肝损伤病史和住院诊治经过。采用急性药物性肝损伤国际共识意见的量化评分系统,评价药物与肝损伤的相关程度并列出可能导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药物。结果58例中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与药物之间的关联性程度及其比例依次为:极有可能(评分〉8分)占14.6%,很可能有关(6—8分)占38.9%,可能有关(3—5分)占36.6%,可能无关(1~2分)占9.9%,无关(≤0分)占0。男女比例接近,平均年龄(63.0±7.5)岁,重症药物性肝损伤2例(3.45%),死亡1例,病死率1.7%。导致急性肝损伤的药物种类繁多,其中以中成药或中草药(36.2%)和抗结核药物(17.2%)多见。结论我院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诊断病例数有逐年增加趋势,国际共识意见的量化评分系统有助于重新审定急性肝损伤与药物之间的关联程度,抗结核药物和中成药或中草药可能是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