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ility and surgical procedures for huge liver cancer involving the second porta hepatis.Methods 55 cases of huge liver cancer, with the diameter of 8-28 cm(mean 12.7 cm) were studied. Right subcostal or “rooftop” incision was made, the liver ligments were divided, good exposure of the tumor and access to retrohepatic inferior vena cava were achieved.Hepatectomies were completed under intermittent interruption of first porta hepatis. Occluding tape around vena cava was applied before liver resection if necessary.Results All tumors were successfully resected without death during operation.The longest survival time was now 4 years in one case. The 1-4 year postoperative survival rates were 63%,50%,50% and 30% respectively.Conclusion Young patients with solitary large liver tumor, which grows slowly over a long period on basis of non-cirrhotic or mild cirrhotic liver, should undergo an exploration in an attempt of resection irrespective of the image contraindication, provided that there is no extra-hepatic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传统的常温无血切肝术进行改良,利用微波切肝技术将全肝血流阻断步骤断步骤分解分三步,分步阻断全肝血流行肝切除术,临床应用于第Ⅷ肝段肝癌切除5例,肿瘤平均最大直径8.2cm。结果平均总切肝时间27分钟,全肝血流阻断时间13分钟,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期死亡,本文介绍了手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认为该术式选择性缩短全肝血流的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累及膈肌的位于第二肝门处肝肿瘤手术切除经验体会。方法:对辽宁省肿瘤医院2012 年1月至2017年2月实施的6例累及膈肌的第二肝门肝肿瘤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部病例均取得满意的手术切除和成功的术中止血,手术切除率为100%;术后出现膈下感染1例,胸腔积液3例,经穿刺治疗后痊愈;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结论:完善的手术前精准评估和科学的手术设计,依赖于手术中的精准操作可以达到对于累及膈肌的第二肝门部肿瘤的安全、整块切除。  相似文献   

4.
肝血管瘤是肝脏常见的良性肿瘤。肝叶切除是目前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常用且有效的方法,但手术难度大、肝脏损伤严重、并发症多,给手术带来很大风险,尤其是第Ⅷ肝段切除更为困难、危险。自1990年1月~1999年10月作者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术治疗第Ⅷ肝段海绵状血管瘤1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术,9年中共治疗第Ⅷ肝段海绵状血管瘤11例,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31~57岁。肿瘤全部为单发,位于肝包膜下,最大直径14cm,最小直径6cm,平均9.3cm。术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胀、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5.
从肝癌肝内转移是以门静脉系统为主这一基点出发,规则性肝段切除比不规则肝切除更具有根治性,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规则性肝段切除是否可提高肝癌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尚未定论。有研究认为规则性肝段切除对小肝癌的1、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同不规则肝切除无显著性差异,但对大肝癌实施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是否能提高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尚未见文献报道。本文对我院收治的大肝癌肝切除病人进行分析,观察规则性肝段切除术是否可提高术后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肝段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前言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次于胃癌,位居我国第2位[1,2]。目前治疗方法多样,肝切除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3,4]。肝癌的发生与复发同乙型肝炎和(或)丙型肝炎病毒所致的肝硬化有密切关系[5]。保留正常的肝组织是预防术后肝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根据Couinaud的现代肝脏解剖学概念,完整的肝段切除可以使肝功能损害降至最低,这也符合肿瘤微创外科的治疗原则,即彻底清除病灶,缓解疼痛,又减少了病人机体和心理创伤。1解剖基础Couinaud最初把肝脏分为8段[6],每个段可视为功能和解剖上是一个独立单位,由于每个段可独立或和相连的段一起切除,这对肝脏手术的改进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也提高了肝脏手术的安全性[7]。后来Couinaud对肝内解剖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在1989年发表了肝脏9段的报告[8],这在解剖和临床应用上都有重要的意义[9]。肝脏由主肝和肝背扇区2部分组成,主肝由II段至VIII段组成,肝背扇区由I和IX段组成。主肝部分为半肝、区和段3级。①正中裂将肝分为左右半肝,直接分开相邻的左内叶(IV段)与右前叶(V段和VIII段),正中裂在肝膈面为下腔静脉左壁至胆囊切迹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第二肝门部肿瘤手术切除经验。方法:对手术切除的137例第二肝门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总结。结果:137例手术切除及术中止血均获得成功。出现术后并发症30例(21.9%),包括术后出血7例,上消化道出血4例,胆汁瘘及膈下感染各3例,肝衰8例,肝性胸腔积液5例。因术后早期大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各死亡1例,肝衰死亡2例,肺转移肺梗塞、脑及脊髓广泛转移而放弃治疗各1例,围手术期死亡率4.4%(6/137)。结论:第二肝门部肿瘤是可以安全切除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传统的常温无血切肝术进行改良,利用微波切肝技术将全肝血流阻断步骤分解成三步,分步阻断全肝血流行肝切除术.临床应用于第Ⅷ肝段肝癌切除5例,肿瘤平均最大直径8.2cm.结果平均总切肝时间27分钟.全肝血流阻断时间13分钟,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期死亡.本文介绍了手术的具体操作方法,认为该术式选择性缩短全肝血流的阻断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大肝癌实施规则性肝段切除能否提高大肝癌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实施的大肝癌规则性肝段切除病例的手术情况,1、3、5年的无瘤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实施不规则肝切除术的患者比较:结果:实施规则性肝段切除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62.5%、47.5%;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0%、50.0%、30.0%。实施不规则性肝段切除的患者术后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9%、65.5%、49.1%,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0.0%、47.3%、27.3%,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结论:虽然从肿瘤学上来讲规则性肝段切除比不规则性肝切除更具有优势.但在临床实践中并不能提高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肝癌肝切除术后的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可能同受损的肝脏本身情况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60例第二肝门部肿瘤切除术后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东莞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8月手术切除的60例第二肝门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手术均获成功。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发生率为18.3%,包括术后早期术野大出血2例(3.3%),上消化道出血1例(1.7%),胆汁瘘2例(3.3%),肝功能代偿不全3例(5.0%),右胸积液3例(5.0%)。1例因大出血及肝肾功能不全而于术后4日放弃治疗(按死亡计算),围手术期死亡率1.7%,其余病例经积极术后治疗与护理康复出院。结论经过恰当的术后护理与治疗,第二肝门部肿瘤切除术后可顺利康复出院。护理的主要经验是应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专科并发症(术区出血、消化道出血、胆汁瘘、膈下感染、肝功能代偿不全、胸腔积液)进行全方位的预防、观察与处理。  相似文献   

11.
1980年12月~1993年12月共行各种肝段切除术93例。其中原发性肝癌72例,转移性肝癌13例,肝门区胆管癌2例,胆囊癌2例,肝包囊虫病2例,肝海绵状血管瘤2例。72例原发性肝癌中合并肝硬化者64例,占88.9%,手术死亡4例,手术死亡率为全组的4.3%,本文对肝段切除术的解剖学基础,肝段切除的适应征,切口的选择,控制术中出血的方法,肝切除量与预后,肝创面的处理等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第Ⅷ肝段肿瘤切除术中主肝静脉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 对1996年8月~2008年8月12年问作者施行的64例第Ⅷ肝段肿瘤切除合并主肝静脉损伤处理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同时涉及肝中与肝右静脉主干损伤者34例,仅肝中或肝右静脉主干损伤者分别13例、17例.行主肝静脉缝合修补者39例,结扎者12例,直接肝断面对拢缝合者13例.全组手术切除及术中止血均获成功.术后3例活动性出血,其中2例再次手术缝合及明胶海绵填塞止血成功,另1例术后5天放弃治疗并自动出院.结论 第Ⅷ肝段肿瘤切除术中主肝静脉损伤是可以合理处理的,具体措施有肝静脉修补、肝静脉结扎、肝断面对拢缝合,术中可根据具体损伤情况灵活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射频消融治疗26例第二肝门区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第二肝门区肝癌射频消融的治疗结局。[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月26例第二肝门区肝癌患者的32个肿瘤接受了35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射频消融。[结果]26例患者初次射频消融第二肝门区肿瘤30个,22例患者的25个肿瘤完全消融,完全消融率84.6%。<3cm、3~4cm和>4cm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1.3%、66.7%和0,差异有显著性(P=0.027)。26例中的9例因局部肿瘤残留、复发、新生等原因接受多次射频消融,26例患者共接受35次射频消融,32个肿瘤中完全消融29个,总体完全消融率90.6%(29/32)。无射频相关死亡发生,2例发生明显胸水,1例发生胆脂瘤并发肝内感染,3例发生局部复发。全组5例死亡,总体存活率80.8%。1年总体生存率86.7%,1年无复发生存率为71.4%。[结论]在熟知第二肝门区解剖特征、射频消融操作水平较好的情况下,射频消融治疗第二肝门区肝癌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15.
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2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胆管癌,70年代以前大多数病例难以切除,视为手术禁区。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早期病例诊断率明显提高,手术切除率也提高至60%左右。从1988~1996年共施行肝门胆管癌手术切除26例取得较好效果。Ⅰ型(肝总管癌)10例,Ⅱ型(肝管汇合部癌)7例,Ⅲ型(左肝管及肝总管癌)4例,Ⅳ型(右肝管及肝总管癌)3例,Ⅴ型(左、右肝管和肝总管癌)2例。手术方法为单纯肝门胆管癌切除,肝门胆管及半肝切除,肝中央部切除,扩大半肝切除后与空肠行Roux-en-Y吻合术。作者对手术切除方法,禁忌证,治疗效果等进行了详细讨论。所有病例均行胆管或肝断面与空肠吻合术,术后并发症少,再次手术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36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由于本病早期无特异症状,延迟诊断率达63.8%。诊断除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外,B超属选首,此外CT、PTC、ERCP、彩色多普勒、选择性肝动脉造影以及术中胆道镜检查活检,均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拟定治疗方案。治疗应力争手术切除(31.4%),减黄手术(65.9%)对缓解病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所处的特殊解剖部位及其向邻近组织、血管、神经浸润和向肝内胆管扩展的特点,决定了其手术切除率低,仅为15%~64.1%[1-2],且预后较差,术后复发率高。我院1988—2003年共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56例,现将其临床病理特征与外科治疗作一回顾性分析。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经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56例,男35例,女21例;男女之比为1.67∶1;年龄31~72岁,平均55.8岁。本组有黄疸51例,陶土便37例,皮肤瘙痒16例,上腹部疼痛不适38例,发热11例,脾脏肿大2例,肝脏肿大35例。血清总胆红素5.0~750.4μmol/L,平均273.1μmol/L,血清白蛋白20~4…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36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85年1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36例,占同期胆管癌49.1%。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本组男23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59.9岁。合并胆管结石8例,肝吸虫11例。临床表现 本组病例黄疸24例,占总数81%,其中无痛性黄疸23例,占黄疸数的80%;上腹部不适,胀痛,伴畏寒发热7例,搔痒19例。有16例误诊为“黄疸型肝炎”治疗2至4周不等。辅助检查 36例均行B超检查,显示肝内胆管轻至中度扩张34例,肝门部软组织肿块16例。29例…  相似文献   

19.
1987-1995年2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术后3个月内死亡1例,生存1年以上16例,3年以上8例,5年以上4例。从本组临床中体会到不规则性肝切除术具有适应症广,操作简便易掌握,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手术死亡率低等优点,手术的近期及远期效果均个人满意。第一肝门间歇阻断法,配合褥式缝合法及边切开边止血的方法使用,可缩短肝血流阻断的时间。术后肝内复发及转移癌肿,在可能的情况下应争取再次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0.
曾新桃  吴硕东  田雨 《陕西肿瘤医学》2009,17(10):1940-194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海绵状血管瘤(肝血管瘤)切除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超声刀为主要切肝器械,并结合pringle法阻断第一肝门,完成腹腔镜肝血管瘤切除7例。包括局部切除4例,左外叶切除3例。结果: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75—225min,(156±47.9)min,术中出血200~1200ml,(460.0±302.5)ml,术后住院时间3-10d,(6.6±3.0)d,除一例出现广泛皮下气肿外,其余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肝海绵状血管瘤。结论:腹腔镜下肝海绵状血管瘤切除对于经选择的病例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