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抗血小板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和ST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随之触发的血小板激活和凝血酶形成,最终导致血栓形成是ACS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局部血管炎症、内皮功能不良、血管痉挛、血流剪切力等因素造成的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的纤维帽破裂,激活血小板进而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心肌缺血的一组进展性疾病谱,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ACS发病的核心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和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局部血管炎症、内皮功能不良、血管痉挛、血流剪切力等因素造成的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的纤维帽破裂,激活血小板进而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心肌缺血的一组进展性疾病谱,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ACS发病的核心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和始动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血小板功能检测在未行血运重建术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ACS患者根据血小板功能分为四组予相应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并随访1年,比较四组患者血栓/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高剂量氯吡格雷治疗组及加用西洛他唑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比标准治疗组明显下降(P<0.05),但四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功能检测在指导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未获得预期临床获益,其应用价值仍需大规模、前瞻性及更严谨的研究去验证。  相似文献   

5.
董元勋  王玲 《职业与健康》2002,18(9):155-156
抗血小板治疗是对抗血小板粘附,聚集,是抗心肌缺血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简述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作用。1 血小板粘附、聚集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冠脉综合证是指冠状动脉内血流量急剧减少引起的一系列临床情况,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Q波型心肌梗死和非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抗血小板治疗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老年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经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最高呼气流量(PEF)、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炎性因子水平[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8(IL-8)]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EF、FVC以及FEV1%pred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PCT、CRP以及IL-8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血小板疗法可改善老年AECOPD患者肺功能,缓解炎症反应,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2009年4月7日下午在港澳中心三层8号厅召开了《急性冠脉综合征非血运重建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新闻发布会。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心脏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胡大一教授主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吕树铮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霍勇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陈韵岱博士参加了发布会,并就急性冠脉综合症非血运重建患者抗血小板治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随访探究伴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预后情况,为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提供临床循证治疗的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0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本院心内科住院部、被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既往有缺血性脑卒中史、接受PCI的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通过1:1匹配选取同时期不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该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手术后随访1年,每3个月由管床医生采用门诊和电话随访,记录各项不良事件作为观察终点。采用卡方χ2检验或Fisher检验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结局情况,用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预后情况,通过Cox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分析各潜在影响因素与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1年中,各项及总体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两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可知,观察组1年后总体不良事件未发生率为65.7%,对照组1年后总体不良事件未发生率为71.2%,Log-Rank分析认为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危险因素回归,发现脑卒中史、肌钙蛋白I峰值、肌酐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无关(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分型、病变部位分级、钠尿肽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有关(P0.05)。结论在综合考虑患者情况后,可以将PCI作为伴缺血性脑卒中史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有效干预手段之一,本研究能够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决策提供初步的临床循证依据,但仍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方案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治疗效果,为ACS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2013年12月—2014年12月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0例拟行PCI术治疗的ACS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50例,3组分别接受瑞舒伐他汀5、10、20 mg/d治疗方案,均治疗3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A、B、C 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为(3.85±0.39)、(3.68±0.41)、(2.52±0.32)mg/L,脑尿钠肽(BNP)分别为(341.54±72.17)、(325.15±80.52)、(264.26±56.49) pg/mL,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和BNP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C组患者hs-CRP和BNP均低于A组和B组患者(均P<0.05); C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3.30±0.48、1.23±0.34和1.83±0.20 mmol/L,均低于A组和B组患者(均P<0.05);A、B、C 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4.0%、8.0%,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0%、14.0%、6.0%,3组患者不良反应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S患者炎性状态和BNP水平,可有效发挥调脂功效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0.
于白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47-2948
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量的增加,围手术期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率也同时增加.对这一并发症的认识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心血管医生进行准确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预后的相关因素,从而临床医疗决策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连续纳入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住本院心内科急性冠脉综合征并接受PCI患者200例。手术后对患者随访30 d,记录手术前后患者的病史、疾病类型、治疗药物及治疗手段,采用Cox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各影响因素与终点事件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预后与年龄、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心功能分级、入院24 h休克、入院时LDL-C、手术后肾功能不全有关(P0.05)。年龄的OR值为1.043,其95%CI为1.001~1.124;性别的OR值为2.141,其95%CI为1.349~3.667;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的OR值为3.124,其95%CI为1.497~6.741;心功能分级的OR值为1.779,其95%CI为1.349~2.01;入院24 h休克的OR值为6.021,其95%CI为3.496~9.364;肾功能不全OR值为3.011,其95%CI为1.997~5.231。入院时高LDL-C水平是保护因素,其OR值为0.346,其95%CI为0.213~0.679,余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我们应综合考量患者情况,从而制定真正有益患者预后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血小板活化程度,研究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血小板胞浆内α-颗粒上的膜糖蛋白(CD62p)、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血小板表面活性标志蛋白CD62p(15.26±0.75)%和CD63(6.03±0.59)%均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58±0.29)%和(1.67±0.39)%、对照组(3.31±0.62)%和(1.52±0.41)%(P<0.01),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存在血小板活性增强,血小板活化参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梁孙英  张明  邓珍 《现代医院》2009,9(7):24-27
目的比较不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对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更高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120例诊断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na=nb=nc=40),三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分别于术前6h给予600mg、450mg和300mg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观察服药前?服药后2h、4h、6h血小板聚集率,30天主要终点事件(住院期间休克、死亡、靶血管重建、再发心梗、心绞痛、脑卒中)及术后30天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标准的300mg方案相比,氯吡格雷600mg比氯吡格雷450mg前6h内对血小板激活的抑制程度更大。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的增加可减少30天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三组30天出血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300mg氯吡格雷负荷剂量相比,较高的氯吡格雷负荷剂量能够产生更快、更强的血小板抑制,且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小板聚集率检测水平与行经皮冠脉介入(percutanc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用比浊法和阻抗法检测119例行PCI术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超过7 d的患者的血浆或全血的血小板聚集率,促凝剂分别为终浓度为5μmo/lL的ADP或终浓度为2 mg/L的胶原。1年后随访,用SPSS13.0对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发生心肌缺血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以ADP为促凝剂比浊法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0.63±0.12),与未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0.48±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以胶原为促凝剂阻抗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分别为8.3±3.8和5.2±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以ADP为促凝剂阻抗法测定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及以胶原为促凝剂比浊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ADP为促凝剂比浊法,及以胶原为促凝剂阻抗法检测的血小板聚集率,与行PCI术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药的患者是否易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孟锐  靳维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469-2470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变化,比较各组间血小板四项参数差异及治疗前后变化。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10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按病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PCI治疗及其他常规治疗,服药治疗10天后重复检查测定血小板四项参数,比较治疗前后变化及各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①入院时UA组和AMI组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对照组(P<0.05),MPV、PDW和PCT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AMI组更为显著。②治疗10天后UA组PDW、PCT较治疗前降低(P<0.05);AMI组MPV、PDW、PC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③治疗后SAP、UA、AMI组PLT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各组患者MPV均高于健康体检组(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可作为观察冠心病病情变化、实现个体化治疗和判断预后的检查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科学的靶向性护理措施对增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依从性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将本院治疗的ACS患者120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60例(予以靶向性护理措施)和对照组60例(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疗程均为9个月,应用改良Morisky服药依从量表及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问卷评分评估依从性。比较两组焦虑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药物依从性的比例与评分显著较高(P<0.05),生活质量评分以及心理焦虑程度显著改善(P<0.05)。结论 靶向性护理能够有效地增强ACS患者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缓解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入院时肌钙蛋白-I(cTnI)阴性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在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cTnI水平变化及其与冠脉病变、介入操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择期行PCI的ACS患者106例,术前和术后24 h测定血浆cTnI水平,记录手术操作中的各项指标,随访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糖尿病、分叉病变、多支病变、支架长度、球囊扩张总时间和总次数在cTnI升高组及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上述指标列入多元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球囊扩张总时间、UAP及糖尿病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nI升高组MACE发生较多。结论:①UAP、糖尿病、分叉病变、多支病变和球囊扩张总时间、总次数及支架长度等因素与PCI相关心肌损伤有关;②cTnI对ACS患者行PCI术后早中期发生MACE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包利泽  孙春艳  宋淑杰 《职业与健康》2008,24(15):1595-1595
随着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冠心病的易患因素被临床广泛重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但临床上对尿酸(uA)的重视程度不及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我们对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进性了血UA检测,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进才 《现代保健》2013,(14):32-3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双重抗血小板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患者只有1例发生胃肠道事件,占1.3%,明显低于对照组4.0以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3例发生心血管事件,占4.O%,明显低于对照组9.3%(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用双重抗血小板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在不增加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同时,能够减少胃肠道终点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左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DEF)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其中将入选患者分为PCI组(n=33)和对照组(n=23)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PCI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于入院2周左右行冠状动脉造影,据结果施行介入治疗术。观察住院期间、3个月和6个月时的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LVEDVI)、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6个月时,PCI组中LVEDVI为(51.8±5.7) mL/m2,LVESVI为(25.7±3.6)mL/m2, LVEF 为(53.6±3.1)%;药物组中LVEDVI 为(56.6±7.1)mL/m2,LVESVI为(28.4±6.3)mL/m2,LVEF 为(49.9±2.3)%,与药物组同期比较,PCI治疗后LVEDVI、LVESVI显著减少(P〈0.01),LVEF显著增高(P〈0.01),防止左心室进一步重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结论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 PCI治疗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