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目的通过动态观察计算机模拟飞行双任务操作绩效与主观疲劳评价指标的变化特征,建立模拟持续飞行操作诱发脑认知疲劳(CF)的实验模型,为CF评价和制定相应航卫保障措施提供平台。方法男性战斗机飞行员30人(平均年龄38.4±8.5岁,平均飞行时间850±35h)在计算机上完成1~5h的模拟双重任务持续操作测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动态观察间歇性低氧训练前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EEG复杂度和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2)的变化特征,为低氧适应性训练效果评价提供量化指标.方法 对3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进行15 d的间歇性低氧训练(模拟高度3500 m),1次/d,每次25 min.于训练前后,分别检测受试者在模拟7500 m高空环境下的EEG、SaO2、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含量,并对受试者低氧训练前后的检测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 间歇性低氧训练后,受试者在模拟7500 m高空环境下的EEG复杂度较训练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模拟3500 m间歇性低氧训练可提高机体高空缺氧耐力水平,EEG复杂度和SaO2可作为评价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间歇性低氧训练的定量生理指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ntitative index for evaluating the intermittent hypoxia training effects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changes of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complexity and saturation of blood oxygen (SaO2) of high performance fighter pilots. Methods Thirty-two pilots were selected as subjects and undertook a 25 min-training (simulated hypoxia at 3500 m-oxygen concentration 13.1%) with Type DY-84 hypoxia training device once a day for 15 d.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the subjects were put in simulated 7500 m hypoxia condition (oxygen concentration 7.1%,ventilation volume 15L/min) and their EEG, SaO2,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 and hemoglobin level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by t-test. Results Training effects showed that the subjects' 7500m EE(G complexity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but SaO2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0.01).Number of red blood cell and hemoglobin level had no obvious change (P>0.05).Conclusions The simulated 3500 m intermittent hypoxia training could improve pilot's hypoxia tolerance. EEG complexity and SaO2, which are measured under simulated 7500 m hypoxia condition,would be the quantitative indices for evaluating the effects of intermittent hypoxia training for pilot.The results application would be hopefully expanded to the population who work at high altitude or in anox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3.
不同认知任务诱发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脑疲劳时脑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为飞行员脑功能鉴定及防护提供试验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连续观察45名飞行员(平均年龄27.5±2.6岁)在完成5 h连续心算和连续操作任务期间的脑平均血流速度(Win),同步分析大脑前动脉(ACA)、中动脉(MCA)、后动脉(PCA)的Vm、神经行为能力指数(NAI),并对脑疲劳诱发的嗜睡倾向进行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评定.结果在完成连续心算任务的第2 h,大脑ACA的Vm增快,第4 h以后减慢,MCA、PCA的Vm无显著变化.完成连续操作任务的第4 h以后,PCA的Vm先于MCA的Vm减慢,ACA、MCA和PCA的Vm直至第5 h才明显减慢.反映连续操作能力的NAI指数在第2 h上升,第4 h以后下降.反映心算能力下降的错误反应率和反映脑功能状态的SSS评分在第4 h以后显著上升,表明脑功能出现显著抑制.结论 不同认知活动对大脑Vm的影响存在差异.5 h连续心算任务没有诱发Vm的显著变化,但5 h连续操作任务诱发MCA的Vm大幅度降低,有可能是晕厥前症状或立位耐力降低的诱发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性能战斗机大强度飞行对飞行员的生理指标及飞行劳动负荷主观评价的影响。方法5名健康男性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1个飞行日内共进行22架次的大强度飞行。记录飞行过程中的心电信号,分析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飞行后进行飞行劳动负荷和疲劳程度主观评价。结果飞行员大强度飞行时,随着飞行负荷的降低,心率和HRV频域及时域指标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心率在夜问较日问低;夜间校正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HFnu)高于日间,校正低频功率(low frequency normalized unit,LFnu)及低频高频比值(LF/HF)则低于日问。飞行员飞行劳动负荷及疲劳程度主观评价分值均较低,没有明显的主观疲劳感。结论高性能战斗机大强度飞行对飞行员生理指标有一定影响,但尚未引起飞行疲劳。合理的飞行安排及有力的航卫保障有利于飞行员身体机能的恢复,预防飞行疲劳,保障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飞行员心脑功能鉴定提供试验方法和依据.方法 测试45名男性飞行员(平均年龄27.5±2.6岁)在完成5 h"连续操作"任务期间,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脑平均血流速度(Vm),同步分析Vm、立位耐力与心脑功能指标间的变化关系,并对持续认知操作活动诱发的脑应激疲劳(CFS)进行斯坦福嗜睡量表(SSS)评定.结果 从第4 h以后,PCA的Vm先于ACA、MCA显著下降(t=9.254、11.918,P<0.05),出现晕厥前症状(PSS)时,ACA、MCA、PCA的Vm和立位耐力同时降低(t=9.314、11.654、15.120、20.545,P<0.05).脑电功率指数、心率变异性、连续操作能力指数测试及SSS主观评定表明心脑功能出现了严重抑制.结论 CFS末期,出现PSS时,ACA、MCA、PCA的Vm与立位耐力同步下降.CFS可诱发PSS或立位耐力降低.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离心机高G训练方案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制定我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离心机高G训练方案。方法拟定离心机高G训练方案,对47名飞行员进行训练,训练后检验训练效果,提出训练方案。结果训练后受试者采用综合抗荷措施时的G耐力比基础G耐力高4.3G~4.7G,比训练前提高了1.9G~3.3G(P<0.01)。结论按本研究提出的高G训练方案进行训练,可显著提高飞行员的G耐力,该训练方案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高原飞行对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高原飞行对飞行员生理参数和飞行劳动负荷的影响. 方法 13名健康男性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分2批进驻高原,第1批(8名)进驻高原时间3个月,第2批(5名)进驻时间1周,对飞行前心率进行检测,并与其在原驻地心率进行比较;测量4类课目(警巡、空战、夜航、高原首次试飞)共25架次飞行中的生理参数,分析心率及呼吸频率的变化. 结果 ①2批次飞行员 高原驻训期间,飞行前心率高于原驻地飞行前心率(t=5.447、3.269,P<0.05).②飞行员不同阶段和课目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31~204.906,P<0.01);4个课目飞行准备、滑行起飞、近进和着陆阶段的心率均显著高于平飞阶段(P<0.01);除安静状态外,高原首次试飞各阶段心率显著高于其他课目(P<0.01).③不同课目、不同飞行阶段的呼吸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71~~140.035,P<0.01);空战、夜航、高原首次试飞着陆滑行阶段呼吸频率较高(P<0.01);高原首次试飞各飞行阶段呼吸频率明显高于其他课目(P<0.05或0.01).④飞行员着陆后使用备用氧,心率明显降低,平均心率降幅为(15.89±6.37)次/min(t=5.580,P<0.01). 结论 飞行员高原飞行时,生理负荷和飞行劳动负荷较在平原飞行时明显增大.建议飞行员在飞机着陆后不摘除面罩,启用机载备用氧,有助于降低缺氧所致心肺负荷增加. 相似文献
8.
战斗机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年龄差异及对飞行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战斗机飞行员基本认知能力年龄差异及其对飞行训练的影响。方法对象为120名健康男性战斗机飞行员,年龄23岁~40岁。采用的7项反映基本认知能力的纸笔测验是识符检数、找规律填数、填写数据、找特殊图形、加法计算、比较刻度值和判别方向。对6个不同年龄组的战斗机飞行员的认知作业成绩差异和飞行能力与飞行训练成绩差异进行F检验。结果与飞行关系密切的找特殊图形、加法计算、比较刻度值和判别方向4项认知作业成绩存在非常显著性的年龄差异(F=4.75~14.31,P<0.001)。不同年龄飞行员的飞行能力和飞行训练成绩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战斗机飞行员的计算、表象旋转、仪表认读和方位判断等与飞行有关的基本认知能力有明显的年龄差异。但这种年龄差异尚未对飞行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选拔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当前歼击机飞行员身体状况,进一步搞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航空卫生保障工作。方法 对多个部队共计246名歼击机飞行员进行全面的临床体检和离心机 Gz耐力检查,确定飞行结论,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评定飞行合格233人,占总人数的94.7%;飞行暂不合格13人,其中内科7人,外科2人,眼科3人,耳鼻喉科1人。少数飞行员患有活动性疾病仍在队飞行。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及脊柱疾患的检出率较高。有十分之一飞行员加速度耐力低下。结论 为适应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航空卫生保障工作的要求,要进一步加强飞行员各级体检工作,杜绝患有活动性疾病飞行员在队飞行,重点防治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在招飞体检中,加强脊柱疾患的检查。迫切需要制定高G抗荷训练方案,以提高歼击机飞行员 Gz耐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患龋状况,为飞行员口腔健康保健提出建议. 方法 通过口腔和全口曲面断层片检查对12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男性103名,女性19名)的患龋牙数、龋损程度、根尖周病变情况和接受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其龋损程度分为龋损未达髓腔和龋损已达髓腔两类,对龋损已达髓腔牙齿的根管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122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患龋率为41.0%,其中男性为35.0%,女性为73.7%,男女性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x2=9.950,P<0.01);根尖周病变率为9.0%,其中男性为7.8%,女性为15.8%,男女性别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共检出患龋牙数为155颗(94.2%已做充填治疗),其中63颗龋损已达牙髓腔(54.0%进行了根管充填),17颗患牙有根尖周病变. 结论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的口腔健康状况不佳;需进一步完善现行飞行员口腔医学选拔标准,特别是潜在急性炎症的慢性牙病;采取医疗保健措施,提高飞行员口腔卫生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自行研制的多功能双向式倾斜床和研究确定的倾斜试验 (TTT)技术方案用于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心血管调节功能的专项医学选拔方面 ,以评价其实际应用效果和推广应用价值。 方法 对 2 0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和 16名健康受试者进行倾斜试验下的无创心电、血压、心率变异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速率测量与对比分析。 结果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心血管反射能力和调节稳定性均优于健康对照组 ;本研究所采用的 TTT技术方案 (+ 75°、3 min、2 0 s)对飞行员的心血管调节功能选拔效果明显。 结论 结合 TTT进行同步心电、血压、心率变异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脑血流显像分析是有效和可行的 ,可为飞行员心血管调节功能的专项医学选拨提供客观、准确、定量的技术途径与判断手段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高原驻训身体变化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做好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高原驻训航卫保障工作,我部对参加高原驻训的28名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在驻训期间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了测量和研究,并对其身体变化情况跟踪观察,以期为科学实施飞行训练提供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