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是由于正气虚损,湿热疫毒乘虚侵入,郁结阻遏中焦,肝郁气滞、血瘀不通所致,笔者以自拟方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清除乙型肝炎病毒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其世界范围的高发率,仍然占据着慢性传染病的研究的焦点位置,全世界的医学界人员致力于该病的研究,中医药在该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始终方兴未艾,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乙肝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慢乙肝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主要有辨证分型论治、以法论治、单味中药治疗、固定方药治疗、基础方加减治疗,然而尽管治疗方法复杂,但是总离不开中医辨证论治,审证求因,治病求本的基本理论。在中医药治疗慢乙肝取得一定疗效的同时,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的研究也遇到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3.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98年以来 ,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10 0例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0 0例均系门诊及住院患者 ,其中男 6 2例 ,女 38例 ;年龄最大者 6 5岁 ,最小者 2 3岁 ,平均 4 1 5岁 ;病程最长者 2 5年 ,最短者 1年 ,平均 8年。所有病例均符合 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 5 0例 ,肝肾阴虚型 2 4例 ,肝胆湿热型 14例 ,瘀血阻络型 12例。2 治疗方法肝郁脾虚型治拟疏肝健脾、和胃解毒 ,方以逍遥散化裁 :柴胡、当归、枳壳、香附、党参、炒白术各 12 g ,赤白芍、黄芪、…  相似文献   

4.
胥昊 《江西中医药》2008,39(1):68-70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中医学的“黄疸”、“胁痛”、“肝瘟”、“臌胀”等记载颇相类似,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而使用中医药治疗,可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近年来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及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于感染病毒所致.起病缓,病程长,病情变化大,容易复发.病理因素以湿热为主,现总结治病方法如下. 1 清热解毒法 祖国医学认为,乙型病毒性肝炎重要的病理环节是湿热疫毒为主,湿热疫毒侵犯肝、胆、脾、胃,初起可引急性肝炎,久则演变成慢性肝炎.主证:身重体倦、口干口苦、口中粘腻,食少纳差、恶心、厌油、大便不爽、小便共同、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等,治宜清利肝胆湿热,解毒为主,自配清热解毒汤治疗.  相似文献   

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乙肝)病程长、缠绵难愈,属于中医学“黄疸”、“胁痛”、“肝积”、“积聚”等范畴,是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目前现代医学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中医药治疗慢乙肝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将近年来众多名家经验总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6-2007年,笔者在导师张赤志教授指导下,采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 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拟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 2 0例 ,女 4例 ;年龄最小者 18岁 ,最大者 6 0岁 ,平均年龄 30 5岁 ;病程最短者 1年 ,最长者 10年。临床表现以恶心、腹胀、倦怠乏力、纳呆、胁痛为主 ,大便溏、小便黄或有巩膜黄染 ,舌质淡红 ,苔薄白或黄腻 ,脉弦滑或沉滑。肝脏肿大 ,肝功能检查持续或反复异常 ,其中HBsAg阳性者 2 4例 ,HBeAg阳性者 19例 ,抗 HBc阳性者 2 0例。2 治疗方法疏肝活血解毒汤药物组成 :柴胡、当归、鸡内金、牛膝、薏苡仁、白术、半枝莲各 15g,郁金、川芎、黄芩各 1…  相似文献   

9.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我国的常见病,其治疗复杂而困难,治愈后易出现复发.我国农村有些民间医生用中草药治疗本病可获较好的效果,其疗程短,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临床常见病,属中医胁痛、黄疸、积聚和膨胀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在阻止病变发展、预防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方面,具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思路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目前慢性乙型肝炎最常应用的治疗思路与方法,结合临证体会,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抗病毒与调整免疫疗法相结合,扶正祛邪兼施;(2)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改善机体内外环境;(3)不失治疗时机及时因势利导,正复则可胜邪;(4)抗肝组织损伤,改善肝细胞功能。临床充分发挥二者优势,联合用药,综合治疗,定会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阐述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病因、病机、病位以及疾病发展规律的独特认识;分析中医治疗该疾病的现状,总结中医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中医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方法,指出今后应当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继续加大对名中医治疗经验的总结,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改善症状、保护肝细胞、调节免疫、促进肝细胞修复及抗肝纤维化方面有优势,继续加强中医药在抗病毒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赵红兵 《河南中医》2010,30(9):870-871
慢性乙型肝炎常见证型有脾虚湿滞、湿热蕴结、脾虚血瘀、气阴两虚等,但以上证型不能截然分开,大多互相兼夹,湿热、气滞、血瘀三方面因素始终存在于本病的全过程,早期以湿毒、气滞为主,后期以正虚为主,健脾化湿、行气活血法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14.
罗国钧 《山西中医》2004,20(5):41-43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特点 ,标本同治 ,病证同治 ,提高整体治疗水平 ;2 .抗病毒治疗的互补 ,可以相得益彰 ,增效减弊 ;3.扶正培本 ,调控免疫 ;4 .疏肝利胆 ,改善肝功。中医药对消除症状、改善肝功、消炎利胆有显著疗效 ,而且见效快 ,副作用少 ;5 .活血化瘀 ,抗肝纤维化 ,及时应用活血化瘀药可阻抑病情向肝硬化、肝癌的发展。综合这些措施 ,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将会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因病机包括湿毒内侵,伏邪发病;正气内乏,邪气留恋;肝失疏泄,久病及肾三方面,而肝肾同源、水木相生是其发病的中医藏象学基础.肝肾不调是所有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内在根本机理.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中医证候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浙江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中医证候特点及分布规律,为建立规范的中医证候标准进行前期探索。方法:临床收集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CSHB患者的一般情况、中医四诊信息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以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制定的辨证分型方案进行辨证,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总计99例CSHB纳入研究,其中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80例(80.08%);年龄15~72岁,平均(44.48±12.26)岁,男性74(74.75%)例;(2)中医证型以瘀热发黄27例(27.27%)、气虚瘀黄26例(26.26%)和湿热发黄21例(21.21%)3型较为常见,其次为阴虚瘀黄型16例(16.16%)、阳虚瘀黄型9例(9.09%);(3)各证型间性别和年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4)80例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不同临床分期的证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43.6%)为主,中期以瘀热发黄型(27.3%)和湿热发黄型(22.7%)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27.8%)为主;(5)实验室指标中,仅阴虚瘀黄型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气虚瘀黄型(P<0.05);血清生化学指标胆红素、白蛋白等均与中医证型无关(P>0.05)。结论:瘀热发黄、气虚瘀黄和湿热发黄型是浙江地区CSHB的主要证型;在构成CSHB的主要人群慢加急(亚急)性肝衰竭中,早期以气虚瘀黄型为主,中期多以瘀热发黄、湿热发黄型为主,晚期以阴虚瘀黄型多见;阴虚瘀黄型患者的凝血功能明显较气虚瘀黄型差,但不能从临床常规实验室指标对证型进行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转英 《山西中医》1998,14(2):21-21
运用健脾补肾、清热解毒法,中药配合肝泰乐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结果: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恢复正常率为88.0%,HBsAg转阴率24.0%,肝肿大回缩率62.5%,脾肿大回缩率27.3%,总有效率为92.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用神农乙肝膏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神农乙肝膏肝区外敷,3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肝区疼痛、乏力纳差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神农乙肝膏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所致肝区疼痛、乏力纳差,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周滢 《辽宁中医杂志》2012,(11):2160-2162
文章论述中医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出该病在临床上分为湿热蕴结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瘀血阻络型;脾肾阳虚型五个常见类型。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分析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各自不同的治疗法则,不同的遣方用药,为临床对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学东  吴海艳 《中医药导报》2007,13(12):79-80,89
阐述了慢性乙型肝炎的病因病机,总结了中医药的临床治疗,包括辨证论治、自拟方、单味中草药制剂、中西医结合疗法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并指出了一些临床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