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16例单侧唇腭裂伴牙槽裂和1例双侧唇腭裂伴牙槽裂患者,用下颌正中联合区骨移植修得牙槽裂,术后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术后6个月,咬合X线片证明移植骨完全愈合,再造牙槽突的形态满意且无牙周并发症,手术后6个月X线片见供区愈合,下颌骨正中联合骨移植有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手术时间短而且可避免供区瘢痕等优点,本研究结果表明下颌正中联合区骨可用作为整复牙槽裂的供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侧齿槽嵴裂植骨时对唇鼻畸形行同期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在齿槽嵴裂植骨的同时,对唇部畸形进行解剖功能复位,在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鼻翼外侧基底部植入皮质骨,同时行鼻翼软骨悬吊,对鼻部畸形进行整复.结果:28例同期整复病例术后随访10-24个月,鼻部外观形态与健侧基本对称,鼻小柱支撑延长,鼻翼基底抬高效果稳定,鼻孔与健侧协调.结论:单侧齿槽嵴裂植骨与唇鼻畸形同期整复可取得良好的疗效,皮质骨植入对鼻畸形的矫治起到了支撑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采用下颌骨颏部骨移植修复成人先天性齿槽裂骨缺损,延期行种植修复缺失牙,以探索成人齿槽裂序列治疗的方法。方法单侧齿槽裂成人患者10例,应用自体下颌骨颏部(正中联合处)取骨块行植骨修复裂隙骨缺损,骨愈合5个月后延期植入Dentinum植体11颗,经过5个月骨结合后行Ⅱ期手术,更换愈合基台,2周后取模,完成牙冠修复。结果齿槽裂区域成骨良好,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牙戴牙半年后,种植体周围骨无吸收,美观功能效果良好。结论采用下颌骨颏部骨块修复成人齿槽裂骨缺损后延期种植修复可以作为先天性齿槽裂序列治疗中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患者,采用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二期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10-04间完成的前牙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18例,平均年龄28.6岁(19~39岁)。单牙缺失10例,多个牙缺失8例。共植入种植体26枚。结果:一期移植骨愈合期平均为6.2个月(4~10个月),二期种植体愈合期平均5.2个月(3~9个月)。1例早期出现植骨区创口开裂,移植骨块失败;2例术后出现短暂下唇麻木症状,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消失;1例出现下颌前牙感觉异常。除1例因移植骨失败放弃种植外,其余17例均完成了上部结构修复,平均随访期为12.5个月(6~38个月)。植入的26枚种植体在愈合和随访期内均未发生松动脱落,骨结合良好,存留率达100%。结论:颏部自体块状骨移植是解决前牙区水平向骨量不足时种植修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以颏部块状骨移植修复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二期行ITI种植术修复该区缺失牙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7月~2012年5月间完成的上前牙区颏部块状骨移植后种植修复病例21例,平均年龄27.7岁(18~42岁)。单牙缺失14例,多牙缺失7例,共28枚种植体。结果:移植骨块愈合期平均6.3个月(4.5~10.0个月),种植体骨结合期平均5.2个月(3.5~9.0个月)。1例术后创口开裂,经局部处理后为粘膜重新覆盖;3例术后出现下唇麻木、其中1例同时伴下前牙感觉异常,经治疗后3例下唇麻木症状消失,下前牙感觉异常症状改善。21例均完成最终修复,平均随访17.3个月(12~30个月)。植入的28枚种植体成功率达100%。结论:通过自体颏部块状骨移植改善上颌前牙区骨量不足,种植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鞍鼻及塌鼻畸形是口腔颌面部较常见疾患之一。鞍鼻多为先天性;塌鼻畸形则常是由于外伤后没有准确地将鼻骨复位或根本就未行复位而造成外鼻部分塌陷。近年来,矫正方法趋于多样,各家报告都倾向于在选择充填物的基础上,寻求切口隐蔽、手术简便、病人痛苦少的途径。现就我科多年来收治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客观定量分析评价术前鼻牙槽塑形矫治器(PNAM)及术后鼻模佩戴对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鼻畸形的临床矫治效果。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3组病例48例,A组(10例)出生2周内佩戴PNAM矫治器,矫治3个月后行唇裂修复手术,术后即佩戴鼻模塑形,且佩戴周期半年以上。B组(12例)未进行PNAM矫治治疗,术后即佩戴鼻模塑形半年以上。C组(26例)单纯行唇裂外科手术修复。3组病例均由同一术者用改良台湾长庚法修复唇裂畸形及鼻畸形。通过对3组病例术后1年正仰面照片的标记与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客观评价术前PNAM矫治及术后佩戴鼻模对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的矫治效果。结果:A组术后1年鼻小柱偏离程度、鼻底宽度对称率、鼻底高度对称率、鼻基部长度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年的鼻偏曲度改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鼻畸形患儿在婴儿早期行PNAM矫治及术后佩戴鼻模对鼻畸形外形的改善有非常明显的作用,是早期有效改善患者鼻唇部原发畸形的治疗方法,为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补充。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评价拉力螺钉技术在牙槽嵴块状骨移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36例前牙区Terheyden 2/4型种植修复术前牙槽嵴水平向骨量严重不足的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1例,年龄18~54岁,最窄牙槽嵴宽度1.2~4.0 mm,采用拉力螺钉技术,将自体骨块固定于受植区,周围骨缺损区填塞去蛋白牛骨基质(Bio-Oss),覆盖脱细胞猪心包膜(博纳膜,博纳格科技),减张缝合伤口,观察并记录术中是否发生骨块劈裂、旋转和位移,以及术后伤口愈合情况,利用CBCT融合重叠测量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牙槽嵴宽度和高度,使用SPSS21.0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自体骨移植骨块固位稳定,未发生骨块劈裂,植骨区伤口愈合良好,2例颏部供骨区愈合过程中创口裂开,经换药后逐渐愈合,其余未出现需要特殊处置的不良反应。术前平均唇舌向牙槽骨宽度(4.20±1.10)mm,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及6个月,平均唇舌向牙槽骨宽度为(9.60±1.28)mm、(8.81±1.36)mm及(8.25±1.28)mm,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力螺钉技术块状骨移植应用于牙槽嵴水平向严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手术方法整复 齿槽裂与鼻畸形的比较分析 ,为完善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将2 2例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按分期整复组与同期整复组进行观察。通过对口鼻瘘封闭、尖牙萌出、鼻唇部美观等三种临床指标测定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分期整复组的综合分析指标数高于同期整复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完全性唇腭裂鼻畸形的整复在完善的齿槽裂手术后进行 ,能够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牙槽突植骨同期髂软骨移植治疗单侧唇腭裂术后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牙槽突植骨同期髂软骨移植治疗单侧唇腭裂术后鼻畸形的方法。方法:2003年3月~2004年3月,12例单侧唇腭裂术后严重鼻畸形患者在牙槽突植骨术的同时行鼻成形术,并切取部分髂软骨雕刻成"L"形,作为隆鼻支架移植于鼻背和鼻小柱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测量了鼻尖突度、鼻小柱高度、鼻孔横径、鼻孔纵径、鼻小柱偏斜度和鼻唇角,并拍摄面部照片。应用配对 t 检验对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术后患者鼻孔对称,鼻尖挺拔,鼻外形有了明显改观,术后鼻外形各项数值较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髂软骨移植可为患侧鼻翼软骨提供额外的支持,可用以治疗唇腭裂术后鼻畸形。 相似文献
12.
自体颏骨、Bio-Oss骨粉、胶原膜联合修复牙槽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唇腭裂术后牙槽裂植骨修复的新方法。方法 21例牙槽裂患者,取自体颏骨松质骨并与骨替代材料Bio-Oss松质骨颗粒混合后植入牙槽裂术区,在植入骨表面覆盖Bio-Gide胶原膜。Bio-Oss松质骨起弥补颏骨取骨量不足、支撑牙槽裂宽度和高度的作用,胶原膜对植入骨组织及周围血凝块有良好屏障保护作用,通过3种材料的优势组合,共同促进牙槽裂术区骨组织的重建。结果 21例患者术后伤口均获一期愈合,口鼻瘘得以严密关闭。随访6个月~3年,重建牙槽突外形和功能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2例,Ⅳ级1例。20例术后顺利进行后续正畸或正颌手术治疗,1例需再次进行植骨手术。结论 自体颏骨松质骨、Bio-Oss松质骨颗粒、Bio-Gide胶原膜联合应用修复唇腭裂术后牙槽裂具有方便可行、骨生成潜能好、患者痛苦少、容易被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BackgroundThe effect of bisphosphonates on the resorption process of normal bone tissue has been clearly mentioned in the literature, while their effect on the grafting material is a new research area. Limited former study is not sufficient to determine the strength, reliability and dosage of bisphosphonates. In this study, our aim is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local and systemic use of bisphosphonates in bone graft applications on bone healing, histopathologically.MethodsTherefore, 32 Sprague–Dawley rats are separated into four groups. In the first group, only an empty bone defect is made on tibia and the tissue is sutured primarily without any other application. In the second group, bone defect is filled with allograft material and closed without any other application. In the third group (LA), alendronate solution is locally added to the graft material before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ite of bone defect. In the fourth group, alendronate is applied systemically after the site of bone defect is grafted and primarily closed. After 6 weeks, all rats are killed and the obtained samples are examined histopathologically.ResultsLocal and systemic application of alendronate increases new bone formation in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egree. In LA group, newly formed bone was observed more mature and well developed. Alendronate application does not cause an increase in inflammation, fibrosis and necrosis. There is no increased necrosis with alendronate application.ConclusionLocal and systemic application of alendronate in bone grafting increases bone formation without any other complication. But we believe that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be made on dosage, usage and possible side effec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上颌窦侧壁抬升植骨方法进行种植的优缺点和近远期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28例患者行上颌窦侧壁抬升植骨种植。上颌窦底提升高度6.9mm-14.7mm,平均11.2mm。采用人工骨Bio-Oss或自体血提取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与人工骨Bio-Oss混合填入上颌窦,用可吸收性胶原膜Bio-Gide覆盖。共抬升32侧,植入种植体57枚,均采用固定修复。种植后追踪时间9-62个月,平均28个月。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采用Wheeler存留标准评估,纳入Kaplan-Meier存留曲线统计。结果:在随访过程中,一颗植体在植入7个月后松动最终取出,其余植体稳定性良好,使用正常,患者满意,据Wheeler存留标准统计存留率为98.2%。结论:当上颌后牙区牙齿缺失且余留骨量不足时,通过上颌窦侧壁开窗抬升植骨可以有效增加骨高度,满足种植的骨条件,近远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介绍嵌贴式植骨整复鼻旁区凹陷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该类畸形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20例行嵌贴式植骨的鼻旁区凹陷畸形患者, 20例患者均行术前及术后正畸治疗,术前正畸结束后在全麻下行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上颌双侧鼻旁区行嵌贴式植骨.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和1年摄全景片及头影测量侧位片,通过钛钉的位置了解骨愈合及吸收情况.结果 20例患者创口均一期愈合,均取得满意的外形及理想的咬合关系.术中鼻旁凹陷区骨增高量为4~6 mm,经术后摄全景片及头影测量侧位片追踪观察,植骨区骨愈合良好.结论 嵌贴式植骨是整复鼻旁区凹陷畸形患者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血管化与非血管化移植骨同期种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Branemark种植技术,对双侧下颌骨体部大部切除患者同时行血管化和非血管化骨移植,同期植入种植体。本文就VBC和NVBG与种植体之间的骨结合及两种不同移植骨之间骨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开窗植骨与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同期种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比较上后牙缺失牙槽嵴高度不足患者,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同,选用开窗植骨或闭合冲压提升上颌窦底,同期种植牙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55侧)上后牙缺失患者,其中34例(40侧)窦底牙槽嵴骨高6~10 mm者行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其余9例(15侧)骨高2~5 mm者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均同期完成一期种植体植入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上颌窦炎症,9例行开窗植骨上颌窦底提升手术的患者,无窦膜穿孔,平均提升窦底高度5.8 mm,26颗种植体平均负载30个月,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34例行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的患者,平均提升窦底高度4.3 mm,手术操作中有3颗发生可察觉窦膜破孔,发生率为4.1%(3/73),在73颗种植体中,有2颗种植体失败,71颗种植体平均负载23个月,种植体稳定,未见明显骨吸收,成功率97.3%(71/73)。结论:闭合冲压上颌窦底提升术是一种微创、简单、可靠用于上颌后牙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足的种植临床技术,临床上应根据上颌窦底牙槽嵴骨高度不同,选用开窗植骨或闭合冲压提升上颌窦底。 相似文献
19.
口腔修复膜与自体髂骨联合移植在牙槽嵴裂植骨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9~12岁单侧牙槽嵴裂具恒牙阻萌者,自体髂骨松质骨在口腔修复膜作用下在牙槽嵴裂植骨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对9例牙槽嵴裂患者,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同期口腔修复膜覆盖修复,术后给予临床效果评价及分别于第1周、1月、3月、6月进行x线检查。结果:7例正常愈合,2例术后1周出现牙龈缘局部裂开,1周后黏膜自愈;随访6~12月,植骨效果满意。结论:自体髂骨与胶原膜联合应用于牙槽嵴裂植骨,方法简便、成骨快、效率高,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牙槽突裂植入骨的来源,认为自体骨如髂骨仍是最佳材料。有研究应用重组人骨形成蛋白、小牛骨粉及生物胶原膜、组织工程成骨材料修复牙槽突裂取得一定效果。术前适当的正畸治疗对于部分牙槽突裂患者相当重要,术后正畸也必不可少。影响牙槽突裂移植骨成活率的原因较多,包括适应证的选择、手术时机及手术技巧等。应用三维CT评价牙槽突裂植骨较以往的牙片可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