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突发胸痛1h于2010年6月10日入院.患者于1 h前晨起后无明显诱因突感胸骨后压榨样疼痛,程度剧烈,伴大汗淋漓,疼痛呈持续性,无放射痛,伴心悸,无气紧,无恶心、呕吐,无晕厥.既往体健,无冠心病史,无高血压及糖尿病史.  相似文献   

2.
尹燕霞 《职业与健康》2008,24(22):2493-2494
目的分析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探讨T波变化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意义。方法对经临床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61例HCM患者的ECG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心电图T波倒置47例,占77.0%(47/61);伴ST段下移者17例,占27.9%(17/61);单纯ST段下移不伴T波倒置者仅2例,占3.3%(2/61)。非室间隔肥厚型及全心肥厚型患者心电图T波倒置为100%,室间隔肥厚型T波倒置占57.4%(35/61)。结论固定性T波倒置高度提示HCM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对经超声心动图诊断为HCM的35例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对室间隔肥厚、游离壁肥厚、心尖部肥厚以及弥漫性肥厚4类分型的心电图做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有33例(94.3%)出现不同程度ST-T改变,ST段下移的程度在4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24例(68.6%)T波倒置振幅超过0.5mV,T波倒置在心尖肥厚组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间隔肥厚组(P<0.05),共有12例出现Q波异常,其中室间隔肥厚型10例居最多。结论 HCM患者的心电图具备一定特异性,其发生改变的时间会早于超声心电图,因此可为HCM的早期诊断提供必要的线索依据,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AHCM )是肥厚型心肌病(HCM )的一种特殊类型 ,属于非梗阻性心肌病。主要特点是局限于心尖部的心肌肥厚。此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 ,部份患者客观检查阳性率低 ,临床上易漏诊和误诊。因此有必要对AHCM的临床特征如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检查及误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现将收治的 12例AHCM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组 12例AHCM ,男性 9例 ,女性 2例 ,年龄 2 2~ 6 7岁 ,平均 (4 6 2± 6 8)岁。临床表现 :胸闷 9例、典型胸痛 6例、心悸 8例、气短 7例、乏力 4例。体征 :心尖部吹风样收缩期杂音Ⅱ /Ⅵ级 2例。 2例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以求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位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示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住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者自1997年3月~2003年7月问,收治的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86例,其中26例为无痛性心肌梗死,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特征,以求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AMI且心电图表现为等位性Q波的36例患者的心电图,总结等位性Q波的特征.结果 36例患者的心电图中,表现为微小Q波19例,R波丢失24例,其中同一病例心电图同时具有两种表现者7例.结论 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包括以下类型:(1)微小Q波.(2)R波丢失.同一病例心电图可同时有多种等位性Q波的表现.早期识别等位性Q波的心电图表现,对于AMI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倩  黄进  丁畅 《现代保健》2012,(30):111-112
目的: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A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30例AHCM均伴有心电图异常。心脏超声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24例,占约80%,左心室造影22例,20例见特征性改变,阳性率约90.9%。结论: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造影均对AHCM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碎裂心电图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58例冠心病患者予以心电图检查。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计算碎裂QRS波、病理性Q波及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碎裂QRS波诊断AMI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 AUC分别为57.97%、50.56%、 53.80%、 0.540 (0.461~0.619),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 AUC分别为63.77%、 58.43%、60.76%、 0.611 (0.534~0.688),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度、 AUC分别为66.67%、74.16%、 70.87%、 0.704 (0.632~0.776)。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的AUC高于碎裂QRS波和病理性Q波(Z=5.706, P <0.05; Z=4.251, P <0.05)。结论 碎裂QRS波联合病理性Q波诊断AMI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和AUC,诊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心室内腔变小为特征,以左心室血液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原因不明的心肌疾病,因起病隐匿、进展慢、临床表现不典型,故易误诊,且治疗及预后特殊,故正确诊断相当重要。现将笔者在瑞金医院进修期间整理1987~1996年十年间收治的57例病人(均经心超或心室造影证实,排除其他心脏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者),对42例误诊病人作一分析,以便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3岁,工人,因心慌、气短2年余,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浮肿2d住院.ECG:心房朴动,Ⅰ、Ⅱ、Ⅲ、avv、avf、v1-6出现较深的病理性Q波(图1).X线:心包积液整个心影增大.扇扫:左心房内径42mm,左心室内经62mm,右心室内径26mm,心室壁及室间隔壁变薄,心包积液.B超:瘀血性肝硬化,肝肿大,心肌酶在正常范围,尿常规:PRO+1,LEV+1.T 35.8℃,P90次/min,R20次/min,BP 12/8kPa.临床诊断:(1)陈旧性高侧壁、下壁及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心慌、气短2年余,近半年来病情呈进一步加重趋势,近2d伴有双下肢浮肿,逐渐不能平卧,呈端坐呼吸.过去未曾出现过剧烈心前区疼痛病史,凡遇上呼吸道感染时病情就会明显加重,曾多次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陈旧性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3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特点,探讨心电图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肥厚型心肌病(非对称型肥厚20例、对称型肥厚16例、心尖肥厚型32例)的心电图并与彩色多普勒(CDBFI)对照分析。结果 心电图异常发生率91.8%(R波电压增高、ST-T改变、异常Q波),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呈现Rv3-v5振幅增高,Q波消失,ST段压低以V3-V5显著,T波对称性倒置(Tv4≥Tv5〉Tv3);其他两型异常Q波、ST-T改变发生率及部位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心电图具有特征性改变,结合超声心动图可提高对其他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30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0倒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肥厚型心肌痛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病情进展缓慢,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具有特异性。结论肥厚型心肌痛多见于年轻人,对心电图出现ST-T改变,扩血管药疗效差的病人,应考虑到肥厚型心肌病的可能性,应做超声心动图。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ARVI)心电图改变特征,以提高对ARVI的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住院的ARVI患者20个导联心电图。结果22例ARVI患者均可见典型的心肌梗死的ST—T动态变化;完整的V3R-7R导联在合并不同部位梗死时的QRS波形、ST—T改变及其他特征为:ST段抬高持续时间〈10h者10例,〉24h者11例;QRS波形呈Qs波者14例,呈Qr波者2例,呈qR波者1例,呈qR波者2例;ST段恢复到等电位线时,T波已呈倒置状态者19例,3例仍呈直立;20例右室梗死伴下壁梗死、后壁梗死者,18例ST段抬高Ⅲ导联〉Ⅱ导联;合并房室传导阻滞8例,完全性右室支传导阻滞3例,合并心房纤颤5例。结论对20个导联心电图的改变进行仔细的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对提高ARVI早期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社区医生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利用社区医院简单设备及手段包括心电图、X光机、冠脉造影术、心超等对病人进行检查.结果?提高对心尖肥厚性心肌病的认识,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9.
27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是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如治疗不及时,则死亡率会进一步增高,多数急性心肌梗死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并不困难,但部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缺乏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这些患者梗死范围一般较小,病情轻,预后好,但由于其心电图形不典型而找成漏诊或误诊,从而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形态及意义。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表现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缺乏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ST段广泛压低29例;出现异常高尖不对称T波4例;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足3例;其他表现4例。结论准确识别急性心肌梗死不典型心电图形态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