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针,手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129例疗效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头针、手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129例疗效的对比观察430030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针灸科黄巍,罗立新,李唯笔者通过头针、手针、中药三法治疗遗尿的对比观察,发现头针组优于手针和中药组,手针次于头针而优于中药组,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共治疗129例,...  相似文献   

2.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头针体针并用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头针组50例,体针组50例,头体针组50例,分别给予头针、体针、头体针并用方法治疗20日,观察三组疗效。结果 三种疗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肌力。头针组、体针组、头体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82%、94%,其中头体针组与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头体针结合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粗针源于《黄帝内经》中的“九针”,是长针与大针的结合体。粗针疗法是以针灸学理论为基础,所采用的较为特殊的一种针法。粗针直径约0.4mm,长4.6寸,由针柄、针体与针尖组成,为不锈合金钢针。采用粗针治疗与毫针比较具有针感强,刺激量大,针刺时间短,进针不易弯曲,很少有滞针和折针现象的优点。但其缺点是针体粗,刺人时易损伤组织,留针时间较长,患者易产生晕针和恐惧感。两年来笔者通过运用粗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囊肿结节性痤疮、严重黄褐斑、颜面再发性皮炎等损美性皮肤病。感觉效果不错,对于内服中药效果较慢,疗效不佳者有显效。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历代医家从针具、外形特征、主治范围、刺法等方面完善了九针理论,促进了九针的临床应用。目前抑郁症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生活质量,现代临床通过使用类型繁多、各具特色的现代针具,多针、多法合用来治疗该病。本文具体阐述九针及九针经现代改良后的针具在抑郁症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九针包括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经现代改良后,梅花针、磁圆梅针、长圆针、电鍉针、浅针、杵针、三棱针、刃针、小针刀、电针、水针、过梁针、火针等均可用于抑郁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神应经》云:“……却用泻法,如针左边,用右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以针头轻提往左转。……如针右边,以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大指向前,食指向后……,轻提针头往右转,是针右边泻法”。“却行补法,……如针左边,捻针头向右边,以我之右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如针右边,捻针头转向左边,以我之左手大指、食指持针,以食指向前,大指向后”。  相似文献   

6.
几种部位针法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以后,出现了不少局部针法如头皮针、耳针、眼针、鼻针、手针、足针、腕踝针、生物信息针等。为了区分传统针法和局部针法,称传统针法为巨针疗法,局部针法为部位针法。在临床运用中,针灸医师多以巨针疗法为主,能以部位针法取代巨针疗法的不多。  相似文献   

7.
粗针疗法是以针灸学理论为基础,较为特殊的一种针法。粗针是直径约0.4mm,长4~6寸,由针柄、针体与针尖组成的合金钢针。采用粗针治疗具有针感强、刺激量大,针刺时间短,进针不易弯曲,很少有滞针和折针现象的优点。1年来对于内服中药效果较慢者,通过运用粗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囊肿结节性痤疮,颜面再发性皮炎均有一定的疗效。下面仅就自己的临床体会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8.
不同针法治疗中风偏瘫13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郑永强 《新中医》1998,30(7):19-20
笔者自1989年以来,分别运用头针、体针和头针体针合用治疗中风偏瘫138例。其中,头针治疗30例,体针治疗69例,头针体针合用治疗39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38例中,男96例,女42例;年龄最小53岁,最大81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14个月。...  相似文献   

9.
在针对感过强、针感滞留、针感减弱、针感麻木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对上述特殊针感的预防及处理方法,认为获得适度 的针感可有效发挥针刺的治疗作用,强调施术中要注意引发患者的适量针下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面部挂针结合体针、耳压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9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面部挂针结合体针、耳压治疗,对照组则只用针刺、耳压治疗。结果:面部挂针结合体针、耳压总有效率达9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面部挂针结合体针、耳压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优于针刺耳压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整理不同针具以及不同刺法干预失眠的研究文献,发现除毫针以外还有其他多种针具用于临床,如杵针、揿针、火针、浮针等。针刺手法同样选择较多,例如“缓慢捻进”手法、“挂针”手法等,不同不寐人群的优选治疗方案也各不相同。本文对这类文献加以综述,为不寐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比较眼针浮针结合法与单纯眼针疗法、单纯浮针疗法治疗损伤痛证的疗效差异。方法102例损伤痛证患者随机分为眼针浮针结合组、单纯眼针组、单纯浮针组三组。眼针组采用辨证取穴和观眼识病取穴法为主选取双眼的肝、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内刺法为主,结合外刺法;浮针疗法采用一次性浮针,扫散手法增加镇痛效果;眼针浮针结合法先采用眼针疗法取得镇痛效果后留针,针对痛点再进行浮针治疗,彻底消除痛点。结果3组间总有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眼针浮针结合法与单纯眼针疗法比较、与单纯浮针疗法比较,疗效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单纯眼针疗法与单纯浮针疗法比较,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眼针浮针结合法治疗损伤痛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有操作简单、套管柔软、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被穿破血管壁,穿刺疼痛感轻,利于紧急抢救,工作效率提高等优点,但静脉留置针所致并发症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近年来关于带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后遗症的应用文献进行概括,分别从眼针带针康复疗法、头针带针康复疗法、巨刺带针康复疗法3个方面进行总结,探讨带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特制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症为基础,主要是进入浅筋膜层。留针时间长,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不深入肌肉层,而是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操作时特别注意扫散动作,使整个针宛如浮在肌肉上一样,浮针操作时好比针体漂在地下水面上游泳。浮针疗法脱离了经络、腧穴、气血理论与传统针灸学有着很大的差别。这种新疗法可用来治疗全身各部位的一些常见病症。进针时沿皮下浅刺,不引起酸、麻、胀、重、痛等感觉。  相似文献   

16.
头针配合体针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头针配体针组:头针主穴取健侧头部运动区、感觉区、足运感区。有语言障碍者加语言Ⅰ、Ⅱ区,选用26~28号2~2.5寸长毫针,依一定方向沿皮下缓慢刺入,加G6805电麻仪,用疏密波;体针取肩、曲池、外关、合谷、环跳、阳陵泉、...  相似文献   

17.
《北京中医》2007,26(8):F0003-F0003
从昔日的红墙绿瓦,到今日的现代化病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历史悠久,曾经聚集了北方地区所有的,甚至在全国颇具影响的针灸名家。在配穴组方:上既有王乐亭的手足十二针、督脉十三针、老十针、十二.透穴,又有周德安的补中益气方、四神方、颈四针;在针具上有王乐亭的金针、贺惠吾的管针、贺普仁的火针;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浮针进针点“去腧穴化”现象,笔者梳理了浮针进针点的演变过程及特点,从形态及结构、定位、命名、数目及分类归经、作用主治、针刺手法6个方面,将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进行比较,认为:(1)浮针进针点具备腧穴的基本属性,不仅是操作部位,也是病症反应部位,更是有着显著疗效的治疗部位;(2)优化后的浮针进针点将有不同的名称,以及相对固定的位置和数目;(3)浮针进针点与传统腧穴将进一步交集、整合,部分传统腧穴将成为浮针进针点;(4)接纳融合浮针进针点,扩大腧穴范畴,可能是传统腧穴学面对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临床上揿针的应用频率日益增加。已发表临床研究文献表明揿针无论单独使用或配合其他治疗方式在治疗急慢性疾病方面都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副作用小。通过对近5年揿针疗法相关文献的查阅,从临床应用角度对单独使用揿针、配合中医特色疗法、西医疗法、现代技术、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并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部分文献中揿针规格、留针时间、每日按压次数、按压时间、埋针次数进行聚类分析,以期规范揿针临床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20.
体针结合头针治疗坐骨神痛119例分析赵留记,魏中兴(河南省郏县公疗医院,467100)笔者近5年来,采用体针结合头皮针治疗坐骨神经痛119例,效果满意,同时设单纯体针、头针对照组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将302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