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侧腋动脉分支变异1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腋动脉是位于腋窝的动脉干,在行径第一肋骨外缘与胸小肌上缘之间发出胸肩峰动脉,胸小肌后面发出胸外侧动脉,胸小肌下缘与大圆肌下缘之间发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后动脉。作者在解剖一老年女尸(身高148cm)时,发现双侧腋动脉的多个分支共干,并高位起于腋动脉,这种变异未见文献报道。现将观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腋动脉是位于腋窝内的上肢动脉主干,其分支类型和数目变异较大.国内外专著多以6支型作为腋动脉分支的代表类型[1,2].自腋动脉第1段发出胸最上动脉,第2段发出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第3段发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我们在标本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腋动脉分支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供学生解剖操作的32具尸体中,发现1例男性尸体右侧腋动脉分支变异.为积累国人体调资料,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实例报告 在解剖学实验操作中,我们发现1具女尸,年龄约65岁,身高约160cm,其双侧腋动脉分支变异,报告如下。双侧腋动脉均在高位发出浅、深两条分支。浅支走行正常,但只发出旋肱前动脉就直接移行为肱动脉;肱动脉发出肌支营养上臂前部肌肉,但没有肱深动脉发出。腋动脉的分支大多由深支发出,深支主干在大圆肌下缘转入上臂后部其终末移行为旋肱后动脉,旋肱后动脉没有穿过四边孔;在移行为旋肱后动脉处深支还发出两条肱深动脉。  相似文献   

5.
在供学生解剖操作的32具尸体中,发现一具尸体双侧腋动脉分支变异.为积累国人体调资料,并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基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提供有关腋动脉分支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甲醛固定处理的正常成人尸体标本30具(男24,女6),解剖、观察腋动脉分支的起点及数目。结果胸上动脉(ST)起自腋动脉第1段者占85%,胸肩峰动脉(TA)起自第1、2段者,分别占5%和95%,胸外侧动脉(LT)主要起自第2段,占68 33%,肩胛下动脉(S)主要起自第2、3段,分别占23 33%和65%,旋肱前动脉(AH)主要起自第3段,占83 33%,旋肱后动脉(PH)直接起自第3段者为38 33%,主要与肩胛下动脉共干(41 67% ),右侧桡动脉(RR)起自第2段者1例,占1 67%,胸背动脉(TD)和肱深动脉(DB)起自第3段,分别占3 33%。结论腋动脉的分支大多为6支,也有9支者;胸肩峰动脉起点及出现率最恒定,胸外侧动脉发出部位最不恒定,可发自胸肩峰动脉,肩胛下动脉和胸背动脉。旋肱后动脉大多与肩胛下动脉共干。  相似文献   

8.
解剖、观察了50侧国人成年尸体标本的腋动脉分支,Ⅰ型为4侧(8±3.84%),Ⅱ型为21侧(42±6.98%),Ⅲ型为19侧(38±6.86%),Ⅳ型为4侧(8±3.84%),Ⅴ型为2侧(4±2.77%).并对腋动脉各主要分支的变异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 ,74岁 ,2 0 0 1年 10月 12日入院。主因入院前 10d无明显诱因出现肢体无力 ,失语 ,查头部CT示 :左侧基底节梗塞。既往患者于 2 6年前因十二指肠肿瘤行开腹探查术 ,后引起十二指肠胰瘘 ;胆石症 ,并于同年患糖尿病 ,2 1年前突发急性广泛前侧壁心肌梗塞 ,治疗好转后 ,间断出现心房纤颤。此次患者突发心前区不适、伴心慌、气短、烦噪不安、表情痛苦 ,失语。心电监护示 :房颤、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率 56~ 6 4次 /min ,测得左上肢血压由 110 /70mmHg降至 72 /4 4mmHg ,左上肢挠动脉搏动减弱 ,即刻建立静脉通…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从初生到身长为150cm童尸180具,分为六个年龄组,观察了小儿腋动脉的分支状况,测量了小儿腋动脉的长度和起始部外径等,并讨论了不同年龄小儿腑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形态特征和年龄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11.
一例由腋动脉发出的尺动脉张作涛(贵阳中医学解剖学教研室贵阳550002)尺动脉直接发自腋动脉导致臂及前臂动脉于变异虽只占上肢动脉类型的2.53%[1—3],但鉴于这种变异常导致临床上肢静脉穿刺、血管造影或外科手术的失误,甚至引起严重后果[3—4],故...  相似文献   

12.
周声鳞  孙永红 《四川医学》1996,17(2):127-127
经腋路腋动脉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40例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641000)周声鳞,孙永红,江福斌,华薇经腋胳臂丛阻滞麻醉的血管旁注射法(简称血管旁法),安全;成功率高,但阻滞不全机会多,尤其是桡神经。我院自1992年采用腋动脉后注射法(简称血管后法),收...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弓4个分支已有报道,但主动脉弓5个分支罕见。这种分支变异对心脏动脉造影及心脏手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在教学实验过程中发现1例,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在制作人体解剖学教学实习标本时 ,在一女尸 (约 70岁 )发现一动脉变异 ,此动脉为异常的正中动脉。肱动脉在平桡骨颈处 (直径为 0 .5 5 cm)分为桡动脉 (直径为 0 .35 cm)和尺动脉(直径为 0 .4 5 cm) ,桡、尺动脉的起始点处距骨间总动脉起始处的距离为 2 .90 cm(直径为 0 .35 cm)。在骨间总动脉的下方 ,距骨间总动脉的起始处 10 .10 cm处 ,发出尺动脉的副支 ,该动脉的直径为 0 .2 0 cm,此动脉偏向桡侧向远端走行 ,在前臂中上 1/3处越过正中神经的主干 ,继而向下走行于桡动脉和正中神经之间 ,穿过腕横韧带至手掌侧面 ,未和尺动脉终末支形成掌…  相似文献   

15.
采用从初生到身长为150cm童尸180具,分为六个年龄组,观察了小儿腋动脉的分支状况,测量了小儿腋动脉的长度和起始部外径等,并讨论了不同年龄小儿腋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形态特征和年龄变化动态。  相似文献   

16.
在解剖一具50余岁的男尸时,发现肝胆动脉供应明显异常: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肝固有动脉缺失,胃左动脉发出肝动脉左支.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在胰颈的后方,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 17.42 mm 处,发出一支长 57.18 mm、直径 4.08 mm 的分支,著者暂称肝动脉右Ⅰ支,该动脉走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门静脉的右侧、胆总管的后方,经胆囊管后方进入胆囊三角,在胆囊三角内分出胆囊动脉后进入肝右叶.  相似文献   

17.
张建蓉  孙嘉麟 《四川医学》1994,15(5):303-303
硬膜外麻醉偶合双侧腋动脉狭窄痉挛重庆市外科医院麻醉科(630013)张建蓉,孙嘉磷患者女,31岁,住院号58146,因胆石症于1993年11月29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术前血压17.5/10.5kPa,脉搏80次/分(颞前)。左侧卧位,T8~...  相似文献   

18.
葛斌  李一帆 《大家健康》2016,(9):276-276
作者在对一具女性尸体标本进行实地解剖的过程中,发现其右侧腋动脉及分支有变异,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本例尸体标本为女性40岁左右。修洁和检查右侧腋动脉及分支走行游标卡尺测量右侧腋动脉及分支的管径、长度,数码相机照相记录。本文考虑到手术及X线所见,采用直接测量其外周的最大横径,并非采用压扁外径测量法[1]。  相似文献   

19.
腋动脉自第1肋外缘由锁骨下动脉延续而来,至背阔肌腱下缘行为肱动脉;肱动脉在下行途中发出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等分支;至肘窝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尺动脉两支.近年己有双肱深动脉的报道[1~3],但作者在解剖1老年女尸时发现其右侧肱动脉高位分出两条肱动脉,其变异形式与文献报道的不同,较罕见,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经腋动脉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洪生 《上海医学》2005,28(2):176-176
以往常规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是在腋动脉搏动最高点处进行穿刺,以刺破腋血管神经鞘膜和穿刺针随动脉搏动而摆动作为穿刺成功的标志,寻找异感较困难,两种指标很难确定针尖是否已刺人动脉鞘内,常常产生阻滞不全。为提高穿刺成功率和阻滞效果,现介绍一种贯穿腋动脉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