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巧舌如簧,动态万千的舌头有个成语叫巧舌如簧,其意是舌头灵巧得像乐器中的簧片一样。形容人能说会道,花言巧语。后汉书曰:巧言如簧,使听之者惑,视之者昏。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饮食文化中,先民们经过数千年的烹调积累,总结出许多促使酸、甜、咸、苦、辣、涩等味道变化的规律,从而使人类在烹调中能随意掌握味道的变化,使所制食品风味俱全,适人胃口,使中华烹调之道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3.
4.
家鼠的味觉爱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绍琛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2,3(5):312-313
在实际灭鼠工作中,有一个鼠类对诱饵的适口性和摄食率的问题,除了灭鼠剂带来的鼠类味觉外,诱饵本身也存在对鼠类的味觉问题。往往加些矫味剂,好像可以提高适口性和摄食率。但鼠类对不同味道的食物到底爱好情况如何,过去缺乏试验,也少有报道。我们在实验室内用不同的调味剂配制不同味道的饵料(大米),对黄胸鼠(Rattus flaripect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相似文献
5.
两岁的孩子爱发脾气,动不动就哭,甚至还会在地上打滚,显得特别不听话,不再像婴儿时期那样任其父母摆布了。为什么这时期的孩子爱发脾气呢?这有他的一些自身因素。这时期的孩子虽说有了一定的能力,但他还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在做事时又往往做不好,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无法 相似文献
6.
走进超市的调味品专区,用眼花缭乱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传统烹调时常用的味精,已被鸡糈,海鲜精、蘑菇精等现代复合调味品所替代;没有海鲜却能吃到海鲜味,不用蘑菇也能煮出蘑菇汤。也许,追求健康、祟尚自然的人士会思考这样的问题:这类调味料是真正从食物中提炼出来的还是用了代用品或香精制成?对健康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
8.
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全球约有1/3人口的盐摄入量超标,嗜咸已成了现代人的一个通病。细想下来,其实不仅是喊味,五味中的其余四味——酸、甜、苦、辣,因其味道独特,各有爱好人群的长期追捧,致使这支队伍日益壮大,而川菜和黔菜的大行其道便是明证。 相似文献
9.
10.
事实上只要调和两种以上的酒或单一甜酒加入冰块.就可以称之为鸡尾酒。换句话说,鸡尾酒就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调制鸡尾酒,使用频率最高的称为基酒.它会影响一杯饮料的主体味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243例正常人(男127人,女116人)三个年龄组及46例癌症病人进行了味觉调查与分析,采用上下法测定了咸、甜、酸、苦四种基本味的认识阈值和甜咸味的喜好强度.提出了正常人四种基本味的阈值,以及癌症的味觉变化特点.提出了改善食物供应及烹调方法的意见,以期增加癌症病人进食量,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240例自然分娩和剖宫产健康新生儿味觉反应差异.[方法]用等级资料两样本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生产方式新生儿对味觉反应的差异;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剖宫产儿四种味觉面部表情等级与利多卡因用量相关性.[结果]剖官产与自然分娩儿对甜味和酸味反应差异有显著性;男女剖宫产儿对甜味和咸味的反应差异有显著性;男女自然分娩儿对甜味和苦味反应差异有显著性;男性剖宫产儿与自然分娩儿对甜味、咸味和酸味的反应差异有显著性;女性剖宫产儿与自然分娩儿对甜味和酸味的反应差异有显著性;剖宫产新生儿四种味觉面部表情等级与利多卡因用量无显著相关.[结论]自然分娩新生儿味觉反应较剖宫产儿敏感. 相似文献
13.
蟑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繁殖力,会对人居环境带来潜在的健康危害,是一类重要的媒介害虫。蟑螂的化学防治采用多种剂型并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不可避免的是蟑螂抗药性的产生。关于蟑螂抗药性的生理与生化机理已基本明确,但行为抗性的机制一直不清楚。最近关于蟑螂行为抗性的生理机制有了重要突破,同时也改变了人们对胶饵不易产生抗性的认识。本文对蟑螂行为抗性研究历史及其对防治技术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父母的血型也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尤其是对新生儿而言.如果刚出生的孩子与母亲的血型不台就容易造成溶血.表现为黄痘、贫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如君不久前回家探亲,总觉得妈妈烧的菜不再像以前那样清淡,每次都咸得她直喝水,但妈妈却吃得津津有味。当她告诉妈妈菜做得太咸时,妈妈却回答:“没有啊,我吃着刚刚好,再淡的话就没有味道了。”妈妈的身体一向很好,前段时间刚做过体检,基本都“合格”,而前几年妈妈还不喜欢咸食呢。如君奇怪了,莫非人越老口味越重了?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刘明强 《人人健康:医学导刊》2011,(21):35
有些药物不仅能治病还很容易引起副作用,造成味觉不正常,也就是味觉障碍。那什么药物会让你味觉不正常呢?有些长期用药的患者总是感觉口中有异味,这可能是药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随着食品检验的严格把关,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问题浮出水面。食品添加剂也成了老百姓谈其色变的危险物品。国家允许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本身是没有危害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绝大部分都是由于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而造成的后果。其实从油条、豆腐开始,中国使用添加剂的历史已经十分悠久。早在东汉,就使用盐卤作凝固剂制作豆腐。南宋开始.一矾二碱三盐的油条配方就有了记载,成了早餐桌上物美价廉的食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