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p16^INK4a和p19^ARF基因的缺失与大鼠肺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显微切割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在10例正常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16例癌前病变细胞和34例肺鳞癌组织分别检测p16^INK4AE1α和p19^ARFE1β的缺失。结果:10例大鼠正常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均未发现有p16^INK4aE1α和p19^ARFE1β的缺失。在16例癌前病变中发现p16^INK4aE1α和p19^ARFE1β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12.50%(2/16)和6.25%(1/16);p16^INK4aE1α或(和)p19^ARFE1β总缺失率为18.75%(3/16)。34例大鼠肺鳞癌中p16^INK4aElα和p19^ARFE1β缺失的检出率分别为32.35%(11/34)和41.18%(14/34),其中有9例两者同时缺失,p16^INK4aE1α或(和)p19^ARFE1β总缺失率为47.06%(16/34)。肺鳞癌的p19^ARF1β的缺失率显著高于癌前病变,P=0.012。结论:在诱发性大鼠肺鳞癌的发生发展中,p16^INK4a基因的缺失可能在早期已起作用,p19^ARF的生物学活性可能强于p16^INK4a。p16^INK4a和p19^ARF4a基因的同时缺失损伤了Rb和p532条肿瘤抑制途径,这可能有助于大鼠肺鳞癌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16INK4a基因缺失和突变在胃癌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多重PCR、PCR-SSCP和DNA测序对62例胃癌、癌旁组织及10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中p16INK4a基因纯合性缺失和突变进行检测。结果62例胃癌中发现p16INK4a基因第一外显子和第三外显子各有2例纯合性缺失,缺失率6.5%(4/62),PCR-SS-CP和DNA测序发现1例p16INK4a基因第一内含子区碱基插入,突变率1.6%(1/62),癌旁和正常胃黏膜均未发现缺失和突变。结论在原发性胃癌中,p16INK4a基因纯合性缺失率很低、突变罕见。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转录抑制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hgLH1、E-cadherin及p16INK4a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已被证实存在较高频率的甲基化.本研究通过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情况,探讨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10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基因组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所提DNA进行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甲基化检测.采用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癌组织中上述3种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中E-cadherin、hMLH1、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57.1%(60/105)、20.9%(22/105)和50.5%(53/105),而癌旁食管组织中相应的3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0.5%(11/105)、1.9%(2/105)和7.6%(8/105),均显著低于癌组织.E-cadherin(P=0.021)及p16INK4a(P=0.02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缺失密切相关,而hMLH1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6),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低分化癌有关性(P=0.024).hMLH1基因甲基化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结论:食管鳞癌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相应蛋白表达缺失密切相关,且在低分化癌中更多见;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相应蛋白质表达缺失有相关性,并且有淋巴结转移多见的显著特征,这2个基因的甲基化位点与食管鳞癌密切相关.hMLH1基因甲基化可能并不直接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宫颈癌和肺癌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0例宫颈癌和127例肺癌组织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表达。[结果]50例宫颈癌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全部阳性表达;127例肺癌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42%和30.79%;宫颈癌和肺癌中p16INK4a和p14ARF蛋白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p16INK4a和p14ARF蛋白在宫颈癌中过表达,而在肺癌中缺失表达。提示p16INK4a和p14ARF蛋白在宫颈癌和肺癌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urvivin、p16INK4A和p53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关系及临床病理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07例宫颈癌、86例宫颈癌前病变(CIN)及35例宫颈炎组织中Survivin、p16INK4A和p53表达水平,并加以分析.结果:在35例宫颈炎、86例宫颈CIN、107例宫颈癌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8.8%(42/86)和88.9%(72/81);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1/35)、40.7%(35/86)和83.9%(68/81),两者均呈增高趋势,而p16INK4A 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分别为94.3%(33/35)、59.3%(51/86)和28.4%(23/81),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p16INK4A表达在子宫颈癌的FIGO分期、间质浸润深度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还在宫颈癌组织学分级间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组织学类型及分级中其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p16INK4A和p53异常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阳性表达可作为检测宫颈癌前病变的生物标志,并可用于判断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ARF-p53分子通路与肿瘤抑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癌基因p53与Rb失活是大多数癌细胞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Rb和p53分别接受单个基因位点INK4a/ARF编码的两种不同蛋白p16INK4a和p14ARF(小鼠的同源物为p19ARF)调控;后两者都是有效的肿瘤抑制因子[1]。最近研究发现,作为对致癌性高增殖信号的“关卡”(check-point)反应的一部分,p19ARF不仅能调节p53的活性,还与p53构成分子环路,参与肿瘤抑制。1 INK4a/ARF位点的分子特征及其与肿瘤的关系1.1 INK4a/ARF位点的分子特征在哺乳动物,单个基因位点构成两种不同读码框架,编码两种不同蛋白质尚无先例。在人类、小鼠和大鼠基因组中,INK…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INK4a和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其蛋白共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前期实验中p14ARF和p16INK4a蛋白共表达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35例,共表达阳性的NSCLC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称为(p14 p16)阴性组和(p14 p16)阳性组.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方法对两组患者癌组织INK4a和ARF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结果:(p14 p16)阴性组有18例发生INK4a基因甲基化,(p14 p16)阳性组有2例发生INK4a基因甲基化,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14 p16)阴性组有8例发生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p14 p16)阳性组有2例发生AR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INK4a和ARF基因异常申基化相互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NSCLC患者肺癌组织INK4a基因甲基化是导致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的重要机制;INK4a和ARF基因甲基化可能是相对独立的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14ARF、p16INK4a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对103例NSCLC组织中p14ARF和p16INK4a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03例NSCLC组织中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率分别为70.87%和43.69%,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35例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共阴性,共阴性率达33.98%(35/103),鳞癌中共阴性率明显高于其它组织类型(P<0.01).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阴性相互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临床Ⅲ Ⅳ期病例两种蛋白表达阴性率明显高于临床Ⅰ Ⅱ期(P<0.05).结论:NSCLC组织p14ARF、p16INK4a蛋白表达共阴性具有明显的组织学类型特异性,两种蛋白阴性表达是各自独立的事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癌(UCC)、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炎中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6例宫颈病变(UCC 50例、CIN 57例和宫颈炎19例)组织中p16INK4a蛋白的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及统计学检验.[结果]50例UCC中,p16INK4a全部阳性表达;57例CIN中,p16INK4a阳性表达41例.阳性表达率为71.93%,其中CINⅠ,CINⅡ CINⅢ p16INK4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84%(7/19)、81.82%(18/22)、100.00%(16/16),且三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9例宫颈炎组织中,p16INK4a阳性表达8例,阳性表达率为42.11%.p16INK4a蛋自在宫颈炎、CIN和UCC组织中表达水平依次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UCC及癌前病变中p16INK4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16INK4a在UCC及癌前病变中过表达,提示其在UC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p14ARF基因变异及其产物的表达,探讨此基因与甲状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双重PCR和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20例甲状腺腺瘤和28例甲状腺癌组织中p14ARF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蛋白表达状况.28例甲状腺癌包括11例甲状腺滤泡癌,12例乳头状癌,4例髓样癌以及1例未分化癌.结果1)p14ARF基因在甲状腺腺瘤及癌中的纯合性缺失率分别为5.0%(1/20)和42.9%(12/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6.2)p14ARF蛋白在甲状腺腺瘤及甲状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0.0%(18/20)和35.7%(10/2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结论甲状腺肿瘤中p14ARF基因的纯合性缺失是其蛋白表达失活的重要机制之一,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14ARF可能是甲状腺肿瘤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可作为鉴别甲状腺腺瘤与滤泡癌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喉癌中抗凋亡基因bcl 2和突变型 p5 3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在喉癌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正常喉组织 2 7例和喉良性肿瘤 11例进行突变型 p5 3的检测 ,对喉癌 5 2例标本进行bcl 2与突变型p5 3的检测。结果 :正常喉组织突变型 p5 3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为 14 8% ( 4 /2 7) ,喉良性肿瘤为 18 2 % ( 2 /11) ,喉癌为61 5 % ( 3 2 /5 2 ) ,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其中低分化喉鳞癌阳性检出率为 84 6% ,中分化为 73 0 % ,高分化为 15 4% ,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低分化喉鳞癌bcl 2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为 69 2 % ( 9/13 ) ,中分化为 3 8 5 % ( 10 /2 6) ,高分化为 2 3 1%( 3 /13 ) ,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 1>P >0 0 5 ;喉癌中 p5 3的表达与bcl 2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0 0 2 >P >0 0 1。结论 :p5 3基因突变可作为喉部良性肿瘤向恶性转化及恶性程度增高的一个标志 ,在喉癌的发生机制上抑制细胞凋亡的bcl 2与 p5 3基因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p1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ABC法 ) ,检测了 92例乳腺癌组织p16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发现p16基因表达阳性率为 4 5 7% (42 /92 ) ,p16基因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无关 ;但p16阳性者远隔转移率 14 3% (6 / 4 2 )低于p16阴性组 34%(17/ 5 0 ,P <0 0 5 )。本组p16基因表达与疾病缓解期无关。结论 :提示p16基因在乳腺癌病程中起重要作用 ,对筛选乳腺癌术后高危转移患者 ,加强随访诊治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类恶性畸胎瘤PA 1细胞株染色体特性及p5 3基因的状态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G带核型分析、DNA碱基序列分析等方法对经 2 0余年 4 0 7~ 4 4 5继代培养的PA 1细胞株染色体核型及p5 3基因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 :PA 1细胞株 80 %以上仍然保持近乎 2倍体的核型 ,30代以后的细胞由于第 15号染色体与 2 0号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形成了M 1及M 2标识染色体。RT PCR产物DNA定向序列分析显示具有野生及突变 2个带 (p5 3密码子 2 39突变 )。结论 :人卵巢恶性畸胎瘤PA 1细胞株经 2 0年的继代培养后 ,1个p5 3等位基因发生错义突变 ,另 1个仍然是野生型的。仅 1个p5 3等位基因发生突变 ,不足以引起细胞的染色体不稳定性。因此 ,研究PA 1细胞稳定核型的维持结构 ,在确定有关染色体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基因的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并行、对比研究广西高、低发病区原发性肝癌p5 3基因突变热点。方法 :参照国际公共p5 3突变数据库资料发生频率最高的 7个突变类型作为检测探针设计寡核苷酸芯片 ,应用该种寡核苷酸芯片技术检测肝癌抑癌基因p5 3上对应的 7个常见突变位点的突变频率及突变类型。结果 :检测高发区组及低发区组肝癌石蜡包埋标本各 14例 ,p5 3突变发生率分别为 6 4 3%及 14 3% ,P <0 0 5。高发区组p5 3突变热点为 2 4 9编码区 ,占该组突变的 77 8% ,突变形式为 2 4 9ser突变。结论 :广西高发区肝癌p5 3基因突变热点为 2 4 9ser突变 ,低发地区肝癌p5 3基因突变点呈散发性 ;应用寡核苷酸芯片技术可并行、高效、多位点检测肿瘤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16、Rb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 ,检测了 2种基因在 4 3例骨肉瘤和 15例骨软骨瘤中的表达 ,并在 2种肿瘤之间及骨肉瘤不同分化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抑癌基因p16在骨肉瘤中表达阳性率 (6 9 8% )显著高于骨软骨瘤组的阳性率 (2 0 % ) ,P <0 0 1;Rb基因在骨肉瘤中的表达阳性率 (5 5 8% )显著低于骨软骨瘤组的阳性率 (86 7% ) ,P <0 0 5。在骨肉瘤中 ,p16与Rb基因表达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 (r =- 0 6 0 5 ,P <0 0 1)。 2种基因表达率在骨肉瘤不同分化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骨肉瘤中 ,不同程度地存在p16、Rb基因的表达异常 ,其在骨肉瘤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骨肉瘤分子水平研究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检测肺癌和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 3p、9p丢失以及将其应用肺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DNA特异的 3p、9p探针 ,以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 2 1例短期培养的肺癌和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 3p、9p丢失进行分析。结果 :3p、9p丢失在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为14 2 9% (3/ 2 1)、2 8 5 7% (6 / 2 1) ;在肺癌细胞中为 6 6 6 7% (14 / 2 1)、80 95 % (17/ 2 1)。 3p、9p均丢失者在肺癌细胞中占 5 7 14 % (12 / 2 1) ,在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中为 0。结论 :①间期核荧光原位杂交可以检测肺癌及癌旁上皮细胞中 3p、9p的丢失 ;② 3p、9p的丢失在肺癌细胞中是频发事件 ,明显高于癌旁支气管上皮细胞 ;③检测 3p、9p的丢失可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张翠英  岑尧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6,13(16):1270-1272,1274
p16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9p21,其编码蛋白特异性抑制CDK4和CDK6的活性,参与正常细胞周期调控。在肿瘤中,p16基因存在广泛而频繁的缺失和突变,被认为是新的抑癌基因。就p16基因的发现、结构和生物学特性,基因改变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在p16基因研究的意义和前景做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8.
梁彬  程大也  梁红  解方  李丰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14(16):1207-1209,1246
目的:研究p53基因突变与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LEC鼠(10ng evan cinnamon)作为肝癌的动物模型。选取15、37、101周的LEC鼠17、15和12只,正常对照SD大鼠15只,取出肝脏组织进行切片。切片一部分用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P)免疫组化染色,另一部分利用镭射激光捕获技术(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定位切割,进行p53基因外显子5、6/7、8突变的分析。结果:37周龄LEC鼠和101周龄LEC鼠GST-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15周龄LEC鼠GST-P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基因在GST—P表达阳性肝炎组有3例突变(3/12),GST—P表达阳性肝癌组有12例发生突变(12/17),肝癌组显著高于肝炎组,P〈0.05。结论:p53突变发生在肝癌形成的早期阶段,随着发展过程,突变率明显增高。GST—P虽然特异性不强,但是不失为一种灵敏的判断肝损伤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B6D2F1 mice (45/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butyl-N-(4-hydroxybutyl)nitrosamine (BBN) or uracil as follows: Group 1 received 0.05% BBN in drinking water for the entire experiment, Group 2 received 5 mg of BBN by gastric gavage in 0.1 mL of 20% ethanol twice per week for 10 wk, Group 3 received a 2.5% uracil–containing diet for the entire experiment, and Group 4 was controls (received 0.1 mL of 20% ethanol by gavage twice per week for 10 wk). The surviving mice in Group 1 were killed after week 26 and those in the other groups after week 30. By week 15, three of 11 Group 1 and one of 15 Group 2 mice had bladder carcinoma. By 26 and 30 wk, respectively, invasive carcinomas were observed in 33 of 34 and six of 21 mice in Groups 1 and 2 and renal pelvic carcinomas in 11 of 34 and three of 21 mice in Groups 1 and 2. Four of 19 uracil-treated mice had bladder nodular hyperplasia.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and sequence analyses, 16 of 20 and two of five bladder carcinomas from Groups 1 and 2, respectively, showed mutations in the p53 gene. Ha-ras mutation was present in one case. Loss of heterozygosity analysis with simple-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 markers for chromosome 4 showed that 10 of 21, two of 15, and nine of 13 mice in Groups 1–3, respectively, had heterozygous or homozygous deletions. B6D2F1 mice are therefore susceptible to the urothelial carcinogenic effects of BBN and develop frequent p53 mutations and chromosome 4 deletions. Chromosome 4 deletions were also seen with uracil. Mol. Carcinog. 21:70–79, 1998. © 1998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Fos和Jun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4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Fos和Jun基因蛋白的表达。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及x2检验分析。结果: c-Fos和c-Jun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5%、27.8%和63.0%、24.1%;c-Fos和c-Jun的表达在胃癌不同组织学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8.101和6.742;P分别为0.018和0.032),在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534、1.342和0.055、0.499;P分别为0.219、0.266和0.832、0.492);胃癌及癌旁组织中c-Fos与c-Jun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c-Fos和c-Jun基因蛋白表达变化发生在肿瘤细胞形态变化之前,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