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眼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年46例眼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眼睑、结膜恶性淋巴瘤14例,占同期眼睑、结膜恶性肿瘤的11.2%;眼眶恶性淋巴瘤32例,占同期眼眶实体性肿瘤的11.3%.均大大高于国内外文献报道(1~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3例(71.7%),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2例为低度恶性B细胞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且λ表达者高达92.3%,1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结论眼部淋巴瘤多为低度恶性B细胞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其发病率具有相当大的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初步探讨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标准对眼眶淋巴瘤进行分型及分析不同类型眼眶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经手术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78例眼眶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进一步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结果 78例眼眶淋巴瘤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中77例为B细胞来源(98.7%),包括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71例(91.0%),髓外浆细胞瘤3例(3.8%),滤泡性淋巴瘤1例(1.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例(1.3%),前驱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1.3%);1例为T细胞来源,为非特殊性周围T细胞性淋巴瘤(1.3%).MALT淋巴瘤经局部放疗后肿瘤明显消退,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经局部放疗后病情稳定,滤泡性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行全身化疗和局部放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前驱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和非特殊性周围T细胞性淋巴瘤恶性程度较高,患者均于短期内死亡.结论 眼眶淋巴瘤因其类型不同而恶性程度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和预后也各异,故根据WHO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新分类标准对眼眶淋巴瘤进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学分类。方法 对172例187眼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年龄12~85岁,平均63岁,病程13d~25a,平均75个月。其中眼眶恶性淋巴瘤最多见,共98眼(52.33%),其次为结膜48眼(25.00%)及眼睑37眼(20.35%)、泪囊4眼(2.3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146例159眼(84.88%)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86例95眼(58.90%)确诊为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以眼睑色块和结膜新生物128眼(69.77%)或眼球突出48眼(25.00%)为主要就诊原因。结论 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多为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助于诊断。准确的肿瘤病理学分类不仅能指导临床治疗,还能反映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眼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眼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探讨其可能的致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3年46例(46只眼)眼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眼睑、结膜恶性淋巴瘤14例,占同期眼睑、结膜恶性肿瘤的11.2%;眼眶恶性淋巴瘤32例,占同期眼眶实体肿瘤的11.3%。免疫组化染色33例(71.7%),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32例为低度恶性B细胞黏膜相关性淋巴瘤,且入表达者高达92.3%,1例为T细胞性淋巴瘤。结论眼部淋巴瘤多为低度恶性B细胞黏膜相关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其发病率具有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淋巴瘤占眼眶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但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较为罕见,其恶性程度较高,预后不良.现将解放军总医院眼科收治的1例以眼外肌肿大起病的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α(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TNF-α factor,LITAF)基因在眼附属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集的50例眼附属器非霍奇金淋巴瘤标本和10例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病变组织标本中LITAF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眼附属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眼附属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LITAF基因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反应性淋巴组织增生病变(P<0.05);LITAF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年龄、发病部位、肿瘤大小无关(均为P>0.05),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 LITAF基因可能发挥着抑制眼附属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陈海月  金仁顺 《眼科研究》2010,28(4):341-341
黏膜相关淋巴瘤(mueosa—associated lymphoid tumors,MALT)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种亚型,其中原发于胃肠道者占51%;其他占49%,其中眼眶原发者占25%,眼睑MALT较少,现将来我院就诊的眼睑MALT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作者应用修正的欧美淋巴瘤(revised European and Americanlymphoma,REAL) 分类法对咽鼻头颈早期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分类,并分析了其组织病理学分类和临床特点间的关系,试图评估这一新的修正分类法在选择治疗方式中的价值.方法1980-1995年间经组织病理确诊为咽鼻头颈Ⅰ和Ⅱ期结外NHL患者共128例,均进行了治疗.对其中的108例可用标本进行了分析,其临床分期 60 例为Ⅰ期,48 例为Ⅱ期.其中13例单做了放疗,34 例做了强力的联合化疗,61例进行了化疗加放疗.结果组织病理分类 36 例为结外边缘性 B 细胞淋巴瘤,51 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9例为周围性T/NK细胞淋巴瘤,12 例为其它NHL,所有患者其 5 年总生存率达75%.证实结外边缘区 B 细胞淋巴瘤或其他低度恶性 B 细胞淋巴瘤,较其他的淋巴瘤生存率为高,周围性 T/NK 淋巴瘤患者生存率最低.结论 REAL 分类法可较准确地反应 NHL 患者的预后.结果提示:应用 REAL 分类法有助于选择 NHL 患者适当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眼眶原发性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non-Hodgkinlymphoma,NHL)罕见,而与鼻外伤相关的NHL临床少有报告.现报道本院收治的1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4例原发喉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方法 24例喉原发NHL中,声门上区19例,累及声门上区及声门区3例,声门区2例,病理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全部病例均采用钴-60γ射线予局部放疗;20例予全身化疗,其中17例放疗前后以CTX+VCR方案化疗1~10个疗程,3例坏死型以司莫司汀口服.结果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2%,70.8%,70.8%.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局部复发,2例死于小肠受累,1例死于肺浸润.结论 放射治疗喉原发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好,局部控制作用良好,是喉NHL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的化放疗及化疗方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NK细胞)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仪和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不同阶段的65例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NK细胞、CD19+B细胞和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以及补体C3,C4的含量,并与25例健康人的相应指标做比较.结果 (1)初发和复发阶段除CD8+增高外,CD3+,CD4+,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上述免疫学指标恢复正常(其中初发CD8+,复发CD4+,CD4+/CD8+P<0.05,其余P<0.01);(2)所有患者CD19+B细胞,均显著减少(P<0.01);(3)初发期患者NK细胞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余各阶段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初发和复发阶段,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gA,IgG增高(P<0.05),C3降低(P<0.05),而IgM和C4在各阶段,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初发和复发阶段CD3+,CD4+,CD8+和CD4+/CD8+比值,初发阶段NK细胞均与IgA,IgG,C3有相关性,与IgM,C4无相关性.结论 头颈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T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检测对该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患者, 女, 20岁, 2010—2012年因双眼持续眼红和异物感多次在不同医院就诊, 均诊断为变应性结膜炎, 用地塞米松、环孢素、普拉洛芬、妥布霉素滴眼液点眼及地塞米松注射液结膜下注射、曲安奈德注射液球周注射, 效果不佳且逐渐加重, 最终双眼睑、球结膜被覆约1 mm厚的舌形暗红色鱼肉样组织, 无出血及渗出(图1)。患者于2013年4月在济南市历下区人民医院眼科经专家会诊建议转诊北京协和医院, 5月经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北京市临床医学研究所淋巴瘤诊断研究中心会诊并行病理检查, 可见结膜表面被覆复层上皮, 上皮下大量淋巴细胞聚集, 细胞小而单一, 弥漫分布, 核圆形或椭圆形, 核仁不明显, 核分裂少。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CD20和CD79a弥漫阳性, CD5阴性, CD3散在阳性(图2)。病理诊断:(眼结膜)非霍奇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边缘带B细胞淋巴瘤, 建议行局部放射治疗。眼眶CT平扫示双眼眼睑下软组织增厚, 最厚处约0.85 cm, 双侧基本对称。PET-CT检查结果提示眼睑...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组织病理学分类.方法 对河南省眼科研究所2001年1月~2007年9月眼科病理室存档的233例眼眶占位性病变手术切除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分类.结果 良性病变191例(81.97%),其中前3位依次为海绵状血管瘤60例(25.75%),炎症22例(9.44%),皮样囊肿13例(5.58%).恶性病变42例(18.03%),其中原发性恶性肿瘤20例(8.97%),包括淋巴瘤10例(4.29%),泪腺上皮性恶性肿瘤4例(1.72%).横纹肌肉瘤3例(1.29%),纤维肉瘤1例(0.43%),其他2例(0.86%);继发性恶性肿瘤22例(9.87%),分别为眼睑皮脂腺癌眼眶蔓延9例(3.86%),眼睑鳞状细胞癌眼眶蔓延6例(2.58%),眼睑黑色素瘤眼眶蔓延3例(1.29%),视网膜母细胞瘤眶内蔓延3例(1.29%),眼睑基底细胞癌眼眶蔓延1例(0.43%).结论 眼眶占位性病变中脉管源性肿瘤最常见,其中最多见的是海绵状血管瘤,恶性病变中最多见的是淋巴瘤.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眼内恶性淋巴瘤[1]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个特殊类型,甚少见,仅占眼内肿瘤的1%或更少。国外文献报道仅百余例[2],国内也罕有报道。极易导致误诊为其它眼内肿瘤。近年我院遇到1例原发性眼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2岁因右眼不明原因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女性患者1例,60岁,4a前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康复后主诉右眼视力丧失。检查发现前房和玻璃体有浮游细胞及脉络膜浸润表明淋巴病复发。数周后的脑磁共振成像显示有颅内肿瘤浸润,而后进行了全身化疗开始,眼内浸润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的极为罕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6.
女性患者1例,60岁,4a前患有非霍奇金淋巴瘤,康复后主诉右眼视力丧失。检查发现前房和玻璃体有浮游细胞及脉络膜浸润表明淋巴病复发。数周后的脑磁共振成像显示有颅内肿瘤浸润,而后进行了全身化疗开始,眼内浸润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复发的极为罕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眼睑Merkel细胞癌是一种侵袭强,具有神经内分泌特点的罕见恶性肿瘤[1].2009年温州医学院附属温岭医院眼科收治1例,现将其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诊治经过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扁桃体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近年有上升趋势,因该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局部活检及常规病理学诊断有时较困难,故早期误诊率高。为探讨单侧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预防误诊,现将我科2005—2011年收治的14例单侧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迁移、合成细胞外基质是促进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VD)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诱导入RPE细胞增生、迁移;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诱导入RPE细胞迁移及合成细胞外基质;均在PVD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4].但目前,有关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RPE细胞热休克蛋白47(HSP47)是一种胶原特异的分子伴侣,对胶原成熟有一定影响[5].我们通过观察TGF-β1对人RPE细胞HSP47及VEGF合成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TGF-β1在PV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视网膜新生血管(RNV)生成主要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不断分裂、增生[1].p21是细胞周期中重要的负性调控因子,能够广泛结合并抑制各种细胞周期蛋白依赣性激酶(CDK)复合物的磷酸化活性,主要参与细胞周期中G1/S期的调控,使细胞阻滞于G1期进而抑制细胞增生[2].有研究发现,p21在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中处于低表达[3].为探讨p21在R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我们观察了p21和CDK2在氧诱导RNV小鼠视网膜中的表达.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