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给予克拉霉素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拉霉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项光芬 《新中医》2014,46(9):63-6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口服果胶铋、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药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0.2%,观察组为89.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幽门螺杆菌清除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7.6%,观察组为89.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胃生津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拟益胃生津汤并随症加减治疗。两组均以6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痞满、纳差、嗳气、嘈杂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2%)明显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转阴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益胃生津汤能明显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状态,使胃黏膜萎缩性炎症减轻或消失,并能较好地抑制幽门螺杆菌,且无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一贯煎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4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一贯煎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随访12个月,对比2组病情复发情况及治疗前后生存质量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和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2组治疗有效者随访12个月,观察组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LGC-PRO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贯煎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并可提高幽门螺杆菌转阴率,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病情复发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胃炎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中药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结果:中药组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转阴率为76.19%,对照组转阴率为45.00%,中药组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组腹痛消失时间、治疗总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胃黏膜分泌情况,提高幽门螺杆菌根治率.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西药(果胶铋)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复查胃镜及病理变化,检测幽门螺杆菌,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6.0%),幽门螺杆菌转阴率(85.0%),胃镜及病理改变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6.7%,胃镜及病理改变总有效率为60.0%,幽门螺杆菌转阴率为52.0%.两组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4月本院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莫沙比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莫沙比利与瑞巴派特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沙比利联合瑞巴派特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减少未知疾病复发的风险,且不良反应极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5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服用黄芪建中汤化裁(药用:黄芪、党参、桂枝、白芍、炙甘草、田七、白术、生姜、大枣)治疗。对照组予口服胃复春片治疗,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复查胃镜及病理变化,检测幽门螺杆菌,评价疗效。结果: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治疗组为92.31%,对照组为65.0%;胃镜及病理改变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15%,对照组为61.67%;以上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治疗组为83.64%,对照组为48.89%。两组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型优于胃复春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加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均治疗2周。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1.7%、对照组76.7%,两组总有效率、Hp转阴率及症状改善作用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清除幽门螺杆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温脾良附汤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10月收治的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予替普瑞酮治疗,观察组予温脾良附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下黏膜病变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胃镜下黏膜病变的改善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温脾良附汤是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化浊解毒方,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每个疗程30d,比较两组患者症状治疗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转阴率及胃镜病理学检查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p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胃镜病理学检查有效率显著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提高Hp转阴率,临床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调肝清幽汤治疗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肝气犯胃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诊断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奥美拉唑肠溶片、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胶囊三联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调肝清幽汤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综合疗效、用药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及HP转阴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对照组为为8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结束时幽门杆菌的清除率均为97.5%,半年后复发率为6%Vs13%(P0.05),一年后复发率为10%Vs3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Vs3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肝清幽汤能不仅能够明显缓解肝气犯胃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还能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幽门杆菌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摩罗丹联合金双歧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4例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2例。研究组给予摩罗丹和金双歧联合治疗,而对照组只给与单纯摩罗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Hp根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5%(P﹤0.05)。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摩罗丹联合金双歧治疗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优于单纯摩罗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温胃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幽门螺旋杆菌(Hp)转阴率的影响。方法:将9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单用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温胃汤治疗。比较2组综合疗效及Hp转阴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92%,对照组为79.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Hp阴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胃汤联合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临床疗效,可明显提高Hp转阴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清幽汤结合西药四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四联疗法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的HP清除率分别为90.0%、7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胃镜确诊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质子泵抑制剂及胃粘膜保护剂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半夏泻心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2疗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治疗萎缩性胃炎效果显著,并且可有效抑制幽门螺杆菌生长,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和胃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23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0例)。治疗组口服化浊解毒和胃方,对照组口服胃复春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电子胃镜及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83%,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镜下疗效以及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和胃方能够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并兼具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陕西中医》2016,(8):1078-1079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观察5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分别通过针刺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结果。结果:针刺治疗萎缩性胃炎疗效优于药物治疗,体征、症候比较P=0.030.05,有显著差异;胃镜检查结果比较P=0.0470.05,有显著差异。两组治疗清楚幽门螺杆菌P=0.78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刺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Hp阳性CAG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5例予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6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2组均1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观察2组Hp转阴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5%,对照组总有效率83.08%,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Hp转阴率89.23%,对照组Hp转阴率80.00%,治疗组Hp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p阳性CAG疗效确切,并能缓解患者疼痛症状,且Hp转阴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