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咳嗽,它是一种临床常见和多发的疾病。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主要是因外邪侵袭人肺、或脏腑功能失调影响至肺造成肺气不利所致。历代医家曰:“咳嗽一证,由外感内伤之分,阴阳虚实之别”。相当于现代医学中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以咳嗽为主症的疾病。5年来,笔者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因人而异,实施辩证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从1102例桂枝汤及其类方的临床医案分析中,首先论述汤在临床使用时的症状,舌象,脉象,病机,治法,用药等6方面特点。进而说明张仲景把营卫二气与脾胃功能紧密联系在一起;以营卫统言气血阴阳;营卫不足则易导致脏腑组织,气血阴阳虚损的观点。桂枝汤调和营卫的特殊意义在于以其调养中焦脾胃为基础,故外可调和营卫,内可调和气血阴阳以理脏腑组织之虚损。  相似文献   

3.
中医舌诊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还有一整套独特的理论。在临床经验方面,对于舌质、舌苔的色泽、形态、性质等有着极精细的观察,并与临床辨症论治紧密结合。在理论方面,认为“脏腑经络精气上营于舌,脏腑气血病变外形于舌”。并且舌诊不但反映整体生理功能,而且反映全身和局部的病理状态。清·周学海指出,舌诊“可借以诊五脏之寒热虚实。”中医舌诊形成了医学上一套富有民族特色的诊断理论与方法,一向是中医临床辨症处方的重要依据。舌诊中的“辨色”,包括舌色与苔色的辨别,是中医舌诊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中医基本理论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例如,枯白、淡白、淡红、正红、绛、紫、青、黑等舌质的色泽,对于脏腑寒热虚实的疒理生理状态是个重要判据。白、黄、黑、灰、红、紫、(?)等舌苔的色泽,对于病邪的性质,邪正交争的情况是个重要的客观指标。从近代医学看,舌色在宏观上反映了舌面微循环以及舌质血管流体动力学上的某些变化,而苔色与苔质又与微循环物质交换代谢的动态变化可能密切相关。显然,中西结合研究中医基本理论,要弄清舌诊在人体整体性调节与疒理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很有必要迠立一套舌色,苔色的客观指标。本文应用自制的一套舌色、苔色标准色列,对中医舌诊的观察,作了比较逼近的客  相似文献   

4.
正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至不能自主的一类病证。该病证在临床多见,除可由心脏本身的病变引起,也可由其他脏腑病变波及于心而致。心悸的病性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淤血阻脉而引起。虚实可兼有或相互转化,如实证日久,耗伤正气,  相似文献   

5.
舌象观察与中医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舌象是祖国医学在诊断疾病四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从舌象中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亏盛以及外邪的性质,因此观察舌象在临床护理中亦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小儿因脾胃之要,临床"胃不和"多见。高修安主任医师辨治小儿睡眠障碍从"胃不和则卧不安"着手,首辨虚实,次辨脏腑。治疗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固护胃气为原则,临床疗效显著。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医眼科的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的精髓在于辨证。中医眼科的辨证方法从全身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现对眼病的中医辨证方法报告如下。1眼科辨证方法的内涵传统的眼科辨证主要以全身辨证和局部辨证为主。眼病的全身辨证是以中医理论(阴阳、五行、四诊八纲、脏腑、气血、经络等)结合病因病机,把全身症状和体征、舌诊脉象,分析归纳成“证”的临床-理论-临床思维过程。全身症状和体征是全身辨证的原始素材和根基。眼病的局部辨证是把眼局部的症状、病征,结合病因、病机,参照舌诊脉象,按中医理论分析归纳成统一于全身的“证”的临床-理论-临床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们在探索中医、药治疗食管癌过程中,发现应用中医舌诊诊断食管(贲门)癌有一定规律,初步整理如下,供参考。一、舌诊的理论根据祖国医学认为:舌为脾之外候,与消化功能关系密切。消化功能的好坏,往往反映于舌部。舌质的变化能反映脏腑虚实、盛衰。舌苔为胃气上潮所生,其病苔出现,往往是饮食积滞,或邪气上升。所以通过望舌苔,可以察知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二、食管(贲门)癌患者舌象特点根据近几年来临床观察,食管(贲门)癌患者自发病起,随病情发展,舌象也有所改变。 1.舌苔:食管癌患者桃形苔较多见(前尖、后盾、中宽),其苔由薄到厚逐渐加重。苔色根据病  相似文献   

9.
慢性胃痛为中医内科常见疾病,通过和解和调和作用,使表里、寒热、虚实夹杂证候及脏腑阴阳气血偏盛偏衰的状况得以改善,则胃痛之疾得以康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包括了"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两个方面,二者在临床中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是以证为根本要点,是将证归属于某一脏腑按照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刚辨证,同时,是在"整体观念"思想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施治。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1.
正中医认为,舌与脏腑是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环运行联系起来,脏腑的病变必然反映于舌象。一般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边属肝胆,舌根属肾。舌诊主要观察舌体和舌苔两个方面的变化。望舌体包括舌色、形态和动态,以侯脏腑虚实、气血盛衰。望舌苔包括诊察苔质和苔色情况,以分析病邪的深浅、邪正的消长。  相似文献   

12.
《中医儿科杂志》2020,(2):37-40
总结彭玉教授运用运脾益肾法辨治小儿疳证的经验。彭教授用察体观色诊察方法,归纳四大证候群(饮食不节、形体羸瘦、大便不调、精神异常)识别证候体征,分析小儿疳证生长缓慢的病因病机;用5类证候(脾胃虚弱证、胃强脾弱证、脾虚肝旺证、脾肾不足证、阴虚内热证)法辨证,通过论虚实,以判断脏腑的转归。凡夹实证者,宜先治实,后补虚;虚实夹杂者,宜分辨虚实孰轻孰重,决定补虚祛邪孰多孰少。自拟运脾益肾方补运兼施,寓补于运,运中有补,集运脾益肾、消滞化积、益气于一方,体现了运脾益肾、调脾肾、助生长之意,临床疗效显著。附典型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3.
<正>1辨证要点1.1辨虚实本病以心为主,证候特点多为虚实相兼,虚者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络失荣;实者多为痰饮、瘀血阻滞心络和火邪上扰心络。同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深入讨论了现代中医临床常见四类疑证的鉴别诊断方法,即:寒,热,虚实不明,病非急重者,当以诊断性治疗鉴别之;病情急重,矛盾真象掩盖,假象反较突出者,当详查舌,脉,必要时结合现代化理论检验鉴别之;辨证论治久治无功者,当以现代科技检查手段鉴别之,现代理化检查无从发现确切病因者,是西医之疑而中医之疑,中医仍以四诊会参鉴别之。  相似文献   

15.
<正>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有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黄连,大枣组成,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的经典方剂,故此方临床多为治疗脾胃疾病的常用方剂。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散结除痞,又善降逆止呕,臣以干姜之辛热以温中散寒,黄芩、黄连之苦寒以泄热开痞,人参,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虚,为佐药,使以甘草补脾和中而调诸药。综合全方,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故其虚实。近年来,  相似文献   

16.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的一部分,是辨证的重要指标,检查方便,直观。可以反映脏腑虚实,病情深浅,津液盈亏,气血盛衰。我院自1977年10月起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观察舌质变化,结合血气分析,血红蛋白浓度测定等进行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暴崩三则     
血崩是妇科临床常见急症重症,临床症状多虚实夹杂,故不可偏执一方一治。应根据病人年龄、体质及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灵活变通,以证为本,辨证施治,则临床治疗往往得心应手,效若桴鼓。试举三则,以资论证。1 病例举隅 例1 王某,女,23岁,1994年4月5日初诊。因血崩2天某院经用大量中西止血药物无效而来院求治。诊时主诉:半年前因婚恋受挫,情志不遂而致经事超前量多,且逾期不止淋漓不断近旬始净。曾按青春期子宫出血治疗效果不佳,昨晨经血骤然先期2  相似文献   

18.
高明  茆军 《中国处方药》2022,(3):146-148
颈椎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退行性疾病,中医药在颈椎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茆军先后师承江苏省名老中医许建安教授、王培民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十余载,熟读经典,擅长运用辨证论治思想,认为基于“和法”临床运用柴胡桂枝汤,调和疏解表里寒热虚实以及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偏胜,随证加减,调和气血阴阳,和少阳、畅三焦、理气机、通经络,治疗效果明显,现将其颈椎病的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有“白痴”、“痴呆”、“呆痴”、“神呆”等多种说法,虽然名目繁多,但主要以智能低下、愚痴呆傻、不能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为特征。 本病中医的定位在脑,与心、肝、肾等脏腑相关。认为该病是因脑髓不足,五脏阴阳气血虚损,加之血淤、痰浊、气滞而引起。该病可分为年老肾亏、饮食失常、七情内伤、劳逸损伤等类型,临床上往往虚实夹杂。  相似文献   

20.
杨倪 《首都医药》2010,17(16):59-59
妇科临证时常选用中成药,运用四诊合参及八纲辨证论治。治疗上分为调补脏腑、调理气血、温经散寒、利湿除痰、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等方法,从而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临床用药分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属脏属腑。准确选用中成药是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