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痔血胶囊致严重肝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AST为20.4 U/L,TBil为29.2 μmol/L,DBil为17.0 μmol/L.PT和嗜酸粒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
5例痔血胶囊致急性药物性肝损害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痔血胶囊致肝损害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5例痔血胶囊致急性肝损害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患者均按规定口服用药,平均用药时间为(22+12)天。临床表现为黄疸、乏力、发热、上腹部不适、恶心、纳差、食欲减退;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在599~3380U/L之间,总胆红素(TBIL)在5.6~489μmol/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结论痔血胶囊所含组分白鲜皮致肝损害的可能性较大,建议临床医师注意辨证施治,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甘戈  孙骏 《中国药物警戒》2009,6(6):351-353
目的探讨痔血胶囊致肝损害的特点和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3年12月到2008年12月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14例痔血胶囊致肝损害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4例患者均口服用药,用药剂量为每日2次,每次2粒,平均用药时间为22-15天;临床表现为黄疸、乏力、发热、腹胀、纳差、食欲减退;肝功能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在182~1973U/L之间,总胆红素在7.5~118.0umol/L之间。结论应加强痔血胶囊致肝损害的研究及再评价。  相似文献   

4.
《中国处方药》2008,(11):20-20
SFDA日前表示,由于近期陆续收到痔血胶囊肝损害不良事件的报告,该药品生产企业(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已开始主动召回相关产品,SFDA将密切关注该药品的召回情况,目前召回药品数量仍在统计中。  相似文献   

5.
《中国执业药师》2009,6(1):19-20
痔血胶囊组方药味为白鲜皮和苦参,辅料为淀粉和滑石粉。说明书中记载痔血胶囊可改善动、静脉张力,保护微循环和减轻肛门水肿,具有抗炎、镇痛、止血、通便作用。用于Ⅰ、Ⅱ期内痔及混合痔所致的便血、肛门坠胀或坠痛,大便干燥或秘结等症。  相似文献   

6.
近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关注痔血胶囊引起的肝损害”的信息通报。  相似文献   

7.
【病例】女,34岁,因腹痛,皮肤、巩膜黄染10d,皮肤瘙痒3d,于2008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既往无肝炎史。查体:生命体征稳定,全身皮肤黄染、巩膜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平软,右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154.4μmol·L^-1,  相似文献   

8.
《中国处方药》2004,(2):77-77
  相似文献   

9.
痔血胶囊致肝功能损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患者,男,68岁。在外院行肛瘘手术后,在家自服红霉素肠溶胶囊(1次500mg,每日2次,约7天)及痔血胶囊(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次0.84g,每日2次,约40天)治疗,同时使用复方角莱酸酯栓(规格:3.4g,每日2粒,约7天)外用。病例:患者,男,68岁。在外院行肛瘘手术后,在家自服红霉素肠溶胶囊(1次500mg,每日2次,约7天)及痔血胶囊(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生产,1次0.84g,每日2次,约40天)治疗,同时使用复方角莱酸酯栓(规格:3.4g,每日2粒,约7天)外用。用药过程中,患者逐渐出现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等症状,遂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处方药》2004,(10):74-74
  相似文献   

11.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健康做出了极大贡献。但随着中医药的大力发扬以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发展,中药引起肝损害的事件也逐渐引起关注。通过分析中药致肝损害的现状及其发生因素,提出中药肝损害的预防及风险管理措施,为控制中药肝损害严重后果的发生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养血生发胶囊安全性相关的国内文献报道、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养血生发胶囊上市后的安全性情况(肝损害)及风险特点,提出符合药品本身特点的风险控制措施,为安全、合理使用该药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3.
1例58岁女性患者因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 inal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使用“阿托伐他汀+辛伐他汀”联合降血脂治疗.用药1月后出现乏力,伴轻微肌肉酸痛症状,实验室检查示:ALT 124 U/L,AST 84 U/L,CK 1681 U/L,考虑“药物性肝损害、药物性肌损害”.入院后予停用他汀类降血脂药,并予“还原型谷胱甘肽、苦参碱”护肝、降酶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各项指标接近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14.
通过2例调脂药致肝功能损害病例,分析调脂药的联合用药、停用及恢复用药时机,讨论肝功能易损患者的识别与监护要点。  相似文献   

15.
田英娜  宋丽丽 《中国药事》2012,26(2):180-184
目的 了解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的研究状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十年发表的关于药品风险管理相关文献的数量、分布等进行计量统计分析,对研究内容进行概括综述.结果与结论 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起步较晚,但已从法规体系层面体现,未形成完整体系,技术体系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深入了解我国关于药品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与实际应用。方法通过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与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检索出的相关文献,对文献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及文献涉及的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就我国的药品风险管理现状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与结论我国在该领域的相关工作刚刚起步,尚缺乏系统化,法规和技术体系等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孙桂君  王艳 《中国药房》2009,(17):1281-1283
目的:评价6种用药方案治疗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害的经济学效果。方法:将应用化疗药物引起肝功能异常的269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B、C、D、E、F组,分别应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钠、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注射液、注射用复方甘草酸单铵S治疗,观察疗效,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A、B、C、D、E、F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67%、75.00%、86.05%、84.78%、87.50%、85.42%,成本分别为798.28、311.08、859.88、918.68、1092.28、1319.08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870.82、414.77、999.28、1083.60、1248.32、1544.23;A、C、D、E、F组相对于B组的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922.62、4966.52、6212.68、6249.60、9673.70。结论:A组方案为治疗化疗药物相关性肝损害安全、有效、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肝损害问题。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1464例肺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后出现肝损害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DLL)的高发年龄为20~60岁(70.3%),消化道症状出现和肝功能改变多发于用药后8周内的强化治疗期,占73,8%,轻者加保肝药治疗可不停用抗结核药,重者须停药并着重保肝治疗,157例(91.4%)恢复正常,13例(7.6%)好转,2例自动出院,41例(23.8%)需减量或停药,对化疗效果产生影响。结论:DLL的发生率为11.8%,体重<50kg的老年男性、既往已有肝损害或嗜肝病毒感染、饮酒、合并肺外疾病、HRZ三药联用等为易感因素。DLL一旦发生,应及早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