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勇  张晓峰  刘兵  胡以信  陈雷  陈诚 《安徽医药》2013,17(10):1743-1744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1年12月,以胭窝中点至跟腱与外踝中点的连线为轴线,外踝上5-6em为皮瓣蒂旋转点,切取范围上界不超过小腿中上1/3交界面,两侧不超过小腿侧中线,旋转点至受区创缘的最近距离为皮瓣血管蒂的长度,筋膜蒂宽至少3~4cm,设计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5cm×8em-13em×20em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1例。结果术后3例出现皮瓣远端局部张力性水疱,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愈合,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月,皮瓣色泽及外观良好,负重行走正常。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3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诊治资料,总结临床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手术注意事项。结果 32例足踝部缺损患者通过腓肠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术进行修复,均取得了成功。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均无并发症,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术对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治疗,具有简单、可靠、损伤小的优点,且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正>外伤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临床骨科常见创伤,常有骨质及跟腱外露。由于足踝部解剖学上的特殊性,术后皮肤需承重耐磨,故多需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覆盖创面。笔者自2002~2006年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儿童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逆行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36例,切取面积最大12cm×7cm,最小5cm×3cm。结果皮瓣远端坏死1例,经植皮后痊愈,其余35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至5年,皮瓣血运、弹性及质地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质地良好、有感觉,手术切取操作简便,不损伤主干血管,是修复儿童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对39例小腿、足踝部及足背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筋膜皮瓣逆行转位修复。皮瓣面积最大为13.0cm×8.0cm,最小为4.0cm×1.5cm。结果:本组3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皮瓣外形、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迅速,皮瓣切取简便,血供可靠,移植成活率高,供区损伤小,是小腿、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腓肠神经营养皮瓣具有质地良好、有感觉、手术切取操作方便、不损伤主干血管的优点。2009-01—2012-01笔者所在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928岁,平均20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运用效果。方法以28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一期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控制创面感染及减轻创面水肿;二期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创面。结果术后25例筋膜皮瓣全部存活,其中5例有少量张力性水泡,经换药后创面愈合;有3例皮瓣大部分坏死,其中2例为皮瓣旋转点过低(低于外踝上5cm),腓动脉穿支破坏,导致血运供应障碍而最终皮瓣大部分坏死;另1例试图修一次复前足足背及足底创面,皮瓣设计偏大约12cm×20cm,皮瓣远端(修复前足前足部分)坏死。3例皮瓣坏死均需再行其它手术修复创面。所有存活皮瓣随访6个月~3年,平均1年,存活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感觉部分恢复。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可减轻创面水肿及控制感染,创面准备比常规的换药方法创面愈合时间约缩短一半;皮瓣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皮瓣旋转点过低(低于外踝上5cm),或皮瓣设计蒂宽过小(<1.5cm)可导致血运供应障碍而使皮瓣坏死;用于修复超过中足以远创面的超大皮瓣坏死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小腿远段、足跟部及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采用小腿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切取皮瓣面积最大10 cm×8 cm,最小5 cm×3 cm,皮瓣血管蒂长6~13 cm,蒂宽2~3 cm。结果:临床应用16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此皮瓣血运可靠,切取简便安全,覆盖范围大,可有效地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探讨本术式皮瓣血循环特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皮瓣远端蒂部予以结扎小隐静脉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0例、吻合小隐静脉的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缺损6例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6例,均将皮瓣近端小隐静脉与受区大隐静脉或其属支吻合.结果:16例皮瓣术后均成活,无静脉同流障碍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皮瓣质地、色泽与周边相似,足、踝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跟及足背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改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改变了皮瓣血液循环模式,扩大了该皮瓣的修复范围及能力,能够修复足背远端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部、小腿、足背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26例,皮瓣切取面积5cm×7cm~10cm×14cm。结果术后26例全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部分出现回流障碍经拆线、切口引流,皮瓣血运改善。术后18例经3个月至2年随访,皮瓣外观、血运、质地弹性佳,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皮肤感觉有一定的恢复,两点辨别觉为11~15mm。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的适应证明确,操作简便,无需牺牲小腿主要动脉,不需要吻合血管,且皮瓣成活率高,供区易于封闭,是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腓动脉终末穿支为血供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足踝部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足踝部不同原因所致的骨及软组织缺损患者,设计切取以腓动脉终末穿支远端为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以外踝尖上1~3cm处为皮瓣反折点,根据创面的大小设计皮瓣切取范围,切取皮瓣旋转覆盖创面。结果本组共38例,小腿远端25例,足跟部8例,足踝部5例,皮瓣最大面积20cm×10cm,最小3cm×2cm。除1例皮瓣因供区皮肤有挫伤而致皮瓣边沿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经1~5年的随访,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伤性骨外露并软组织缺损,伴有死腔者,可一并切取携带腓肠肌肉的皮瓣,有良好的充填死腔作用,皮瓣血供可靠,切取转移方便,操作简单,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复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急诊修复踝足部皮肤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2004-08~2007-04,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链为皮瓣提供血液供应,设计成逆行岛状皮瓣,蒂部最远可达外踝平面,修复足跟、踝关节和足前部皮肤缺损24例。其中携带腓肠肌腱膜皮瓣9例,携带腓肠肌皮瓣15例,皮瓣面积7cm×6cm~11cm×8cm。结果24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外形满意,随访3~36个月,修复肌腱者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术式不需吻合血管,手术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   

13.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及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跟、足底、足背、踝部皮肤缺损9例,其中外伤导致皮肤缺损创面6例,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慢性溃疡创面2例,恶性黑素瘤导致皮肤溃疡创面1例,皮瓣面积最大为26cm×12cm。结果8例创面愈合良好,1例糖尿病合并足底皮肤缺损创面因清创范围不足足底皮肤术后继续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延期愈合。结论腓肠神经营养皮瓣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成功率高,创伤小,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8年10月,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逆行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各种原因所致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0例。结果9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少许坏死,皮瓣面积为4cm×6cm~10cm×13cm随访6个月~2年,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皮支为蒂,形成逆行岛状皮瓣,可以不牺牲小腿主要血管胫后动脉即可修复足踝部大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方法简单、安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方镇  卓巍  李进悦  黄明 《淮海医药》2011,29(5):385-387
目的 报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3年10月~2009年9月对12例下肢远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或跟腱外露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创面面积最大6 cm×8 cm,最小3 cm×4 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成活,9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有浅表感染,1例因骨髓...  相似文献   

16.
吴明地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1):3222-3223
目的:总结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I豳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治疗足踝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7例.分别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20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12例,腓浅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瓣5例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结果:37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2周~24个月.34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轴线与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偏离3 cm,导致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 cm,1例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因为旋转点过低(离外踝尖4 cm),皮瓣远端边缘坏死1 cm,1例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完全坏死.典型病例皮瓣完全成活,随访半年,能正常行走,无相应并发症发生.结论:小腿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踝足部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成活可靠,不损失肢体主要动脉,供区破坏少等优点,是修复踝足创面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腿下端、足跟及足背、足底创面的修复办法。方法:应用蒂在远端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创面,其中,创伤14例,慢性溃疡4例,瘢痕2例,皮瓣面积最大16cm×12cm,最小6cm×6cm。结果:20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清创、游离植皮后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得到修复、覆盖,随访3个月~3年,平均1.5年,皮瓣愈合良好,外观满意。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设计及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满意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及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