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咪安定-氯胺酮静脉麻醉对呼吸中枢的影响。方法选用10例乳房手术病人,观测咪唑安定-氨胺酮合剂使用前后呼吸中枢对吸入CO2的通气反应。结果咪-氯合剂静脉麻醉前后,随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增加,呼吸频率、分钟通气量均显著增加,P〈0.05,但用药前后随着PETCO2的变化RR及WV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氯胺酮联合应用咪唑安定麻醉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在氯胺酮或氯胺酮-咪唑安定麻醉下制备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4 h行神经病学评分、2 4 h测量梗塞体积、3d进行TU NEL染色检测半暗带内的细胞凋亡。结果 在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和氯胺酮组间,神经病学评分(1.74±0 .5 2 vs 1.5 7±0 .6 5 )无显著性差异(P>0 .0 5 ) ,但氯胺酮-咪唑安定组大鼠的脑梗塞体积和半暗带内凋亡细胞密度明显低于氯胺酮组大鼠〔梗塞体积:(2 4 .1±4 .6 3) % vs (38.4 8±4 .18) % ;凋亡细胞密度:(178±2 3) / mm2 vs(2 5 8±15 ) / mm2 ,P<0 .0 5〕。结论 氯胺酮麻醉中联合应用咪唑安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氯胺酮+利多卡因复合异丙酚泵注麻醉对小儿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以及术后苏醒情况.方法选择60例1~7岁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Ⅰ组(n=20)单纯氯胺酮;Ⅱ组(n=20)氯胺酮+咪唑安定;Ⅲ组(n=20)氯胺酮+利多卡因+异丙酚.麻醉方法,入室前肌注氯胺酮5 mg/kg.麻醉维持Ⅰ组0.01%氯胺酮静滴,速度4~6 mg*kg-1*h-1;Ⅱ组咪唑安定(咪达唑仑)0.01 mg/kg静脉注射,0.01%氯胺酮静滴,速度4 mg*kg-1*h-1;Ⅲ组氯利合剂(氯胺酮100 mg+利多卡因100 mg)0.1 ml/kg静脉注射,每间隔15 min追加半量,同时微泵静注异丙酚4 mg*kg-1*h-1.观察术中MAP、HR、RR、SpO2的变化以及复苏期的清醒时间.结果Ⅲ组患儿复苏期清醒时间明显快于Ⅰ、Ⅱ两组患儿(P<0.01).结论氯利合剂复合异丙酚泵注全麻清醒时间快于单纯氯胺酮全麻和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全麻.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氯胺酮 (咪氯合剂 )复合静脉麻醉用于乳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麻醉期间观察入睡时间 ,注药时有无血管疼痛、肌颤、阵挛及荨麻疹等情况。全部病例连续监测ECG、BP、HR、SPO2 等 ,随机选择 2 0例麻醉期间行血气分析 ,其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注射时无血管疼痛、肌颤、阵挛及荨麻疹等情况发生 ,术中无舌后坠、下颌松弛等呼吸道梗阻情况发生 ,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本法具有安全快捷、镇痛完全、苏醒过程平顺 ,经济实用等优点 ,适于乳腺等体表短小手术 ,具有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术前咪唑安定和氯胺嗣口服基础麻醉给药途径的可行性,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2~6岁患儿36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肌注咪唑安定0.2mg/kg和氯胺酮(4mg/kg)混合液基础麻醉:Ⅱ组口服咪唑安定0.5mg/kg和氯胺酮(12mg/kg)混合液(加5%葡萄糖溶液10ml).观察两组用药后起效时间、镇静效果、HR、RR和SpO2、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结果:给药过程合作情况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起效时间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镇静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HR、RR和SpO2的组间变化不明显(P>0.05):不良反应Ⅰ组有13例出现哭闹不合作而Ⅱ组只有1例.术后苏醒时间,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儿术静咪唑安定和氯胺酮口服基础麻醉给药途径小儿易于接受、安全有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氯胺酮复合异丙酚或咪唑安定的麻醉特点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术前静注2mg/kg 氯胺酮,术中分别用咪唑安定0.1-0.2mg/kg/h或异丙酚8-12mg/kg/h持续静脉注射维持至手术结束前10~ 15min,若术中患儿对手术刺激有反应酌情追加氯胺酮1-2mg/kg。结果异丙酚组的氯胺酮用量显著少于咪 唑安定组且手术平稳,恢复快捷,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异丙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是安全有效的,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氟-芬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老年女性乳腺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冷冻病理回报为乳腺癌后,给予阿托品0.3mg,咪唑安定2mg静注。纯氧3L/min面罩吸入。消毒及铺无菌巾后给予氟-芬合剂2ml和氯胺酮1mg/kg进行诱导,2-3min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的反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分次推注氯胺酮0.6mg/kg,在游离皮瓣和清扫腋窝顶淋巴结时分别推注氟-芬合剂1ml。结果:16例患者均在此种麻醉下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无不良记忆。结论:氟-芬合剂和氯胺酮的全凭静脉麻醉,对于老年人乳腺癌根治术,是最简单、安全、费用低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8.
氯胺酮是一种苯环乙哌啶的衍生物。我院麻醉科2000年4月-2002年6月,在硬膜外麻醉下,采用亚麻醉氯胺酮和咪唑安定(氯咪合剂)来防治腹腔手术时的牵拉反应,并与哌替啶和氟哌啶(度氟合剂)进行了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对围手术期发作性和喘息性呼吸困难的治疗效果,分析29例围手术期喘息性呼吸困难发作患者喘息发作时采用静脉滴注氯胺酮、咪唑安定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29例患者均获得显效及有效效果,有效率100%;用药15、30 min后SPO2升高明显,治疗前后SBP、HR、R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对围术期喘息性呼吸困难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镇静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行上肢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静注芬太尼1μg/kg后持续泵注咪唑安定6μg/(kg.min)至患儿达到RamsayⅣ级镇静停止泵注;对照组30例,静注氯胺酮2 mg/kg(稀释后1 min内缓慢静注)。患儿入睡后,观察组、对照组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患儿臂丛操作时及术中体动反应、镇静程度,静脉用药前后、操作时及术中HR、RR、SpO2的变化,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呼吸抑制、喉痉挛、气道分泌物、躁动等)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行臂丛神经阻滞时,观察组出现体动反应1例,对照组0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维持有效镇静RamsayⅢ级以上时间明显延长(P<0.05);静脉泵注咪唑安定前后,观察组HR无明显变化(P>0.05),RR、SpO2稍有下降(其中一过性呼吸抑制1例),吸氧后恢复正常;对照组静脉用药前后HR变化明显(P<0.01),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辅助呼吸后恢复,SpO2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可用于小儿臂丛阻滞麻醉镇静镇痛,并优于氯胺酮静脉麻醉。  相似文献   

11.
咪唑安定、氯胺酮合剂在剖宫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兆清  袁益斌 《农垦医学》2004,26(3):181-18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全时静脉给予咪、氯合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ASAI~Ⅱ级,年龄为20~35岁,无胎儿宫内窘迫的60名剖宫产行硬膜外麻醉阻滞不全者,随机分前20名为A组,后40名为B组。年龄,体重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A组、咪唑安定10mg、氯胺酮100mg加生理盐水至5ml;B组、咪唑安定5mg、氯胺酮100mg加生理盐水至5ml。对硬膜外注药10分钟后试皮有疼痛反应体重小于55kg者给予1.0ml。大于55kg者给予1.5ml,检验两组母体的镇静程度、试皮反应、清醒时间及新生儿的Apgarl分钟和5分钟评分。结果:两组镇静程度、试皮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醒时间有差异显著性,新生儿Apgar1分钟评分,5分钟评分A-B两组有差异显著性。结论:B组咪、氯合剂完全能用于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不全时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将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咪唑安定与芬太尼、哌替啶与异丙嗪作为硬膜外麻醉的辅助药物,用于上腹部手术中.在观察每组12例临床效应的同时,对三组 CO_2-通气反应进行了比较,结果认为三组有相似的镇静、止痛的良好作用,咪芬合剂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咪氯合剂有较高的呕吐发生率,然而可用于硬膜外阻滞不全时的补充疗法.三组 CO_2通气效应均明显抑制,程度相近,但动脉血气在正常范围,提示中枢性呼吸抑制是三组药物的共同缺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咪唑安定 -氯胺酮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 10 0例 ASA ~ 级 ,年龄 3~ 8岁 ,体重10~ 2 1kg,行中小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咪唑安定 -氯胺酮组 (MK组 )和地西泮 -氯胺酮组 (VK组 ) ,每组 5 0例 ,术中观察两组患儿用药情况及心率、呼吸、SPO2 、麻醉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术中心率、呼吸、SPO2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麻醉起效时间和清醒时间 MK组明显快于 VK组 (P<0 .0 5 )。结论 :咪唑安定复合氯胺酮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合理 ,效果确切 ,起效快 ,苏醒也快。  相似文献   

14.
张磊  韩松 《现代医学》2002,30(1):13-15
目的 观察咪唑安定加氯胺酮或异丙酚加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呼吸的影响。方法 将 6 0例患者随机分为咪唑安定 氯胺酮组 (Ⅰ组、30例 )及异丙酚 芬太尼组 (Ⅱ组、30例 )。术中连续监测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和指脉氧 (SpO2 ) ,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 ,Ⅱ组较Ⅰ组对循环、呼吸抑制均明显 (P <0 .0 5 ) ,但能自行恢复。结论 咪唑安定加氯胺酮或异丙酚加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术 ,安全舒适 ,方便可行 ,患者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用于唇腭裂手术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 :40例唇腭裂患儿分为两组 (K组及 MK组 )。K组肌注氯胺酮 ;MK组肌注氯胺酮加咪唑安定 ,两组均给予羟丁酸钠后行气管插管。监测并记录麻醉前、诱导后 5 min、插管时和手术开始后 5 min四个时点 HR及 MAP值。结果 :K组各时点值均高于基础值 (P<0 .0 5 ) ,而MK组各时点值均低于 K组 (P<0 .0 5 )有显著差异。结论 :氯胺酮复合咪唑安定能有效地减轻单纯氯胺酮麻醉时心血管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二针三分”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观察对呼吸、循环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60例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组(I组,,n=30),氯胺酮、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后,应用“二针三分”法行腋路臂丛阻滞,成功后注入1%利多卡因+0.25%罗比卡因0.5ml/kg;单纯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组(II组,n=30),术中氯胺酮1~2mg/kg、咪唑安定0.5~1mg间断静注。结果术中I组循环、呼吸功能较II组稳定(P〈0.05),肢体不良自主运动.喉痉挛等不良反应较II组少(P〈0.05);J组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II组(P〈0.01);术后I组苏醒较快且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与II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明显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麻醉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异丙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异丙酚复合氯氨酮静脉麻醉在小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5 0例ASA患儿随机分为两组 :异丙酚氯胺酮组 (PK组 )手术前 5min静脉注射异丙酚 2mg/kg后以异丙酚 3mg/kg·h-1、氯胺酮 2mg/kg·h-1静注维持 ;氯胺酮组 (K组 )手术前 5min静脉注射氯胺酮 2mg/kg后以氯胺酮 2mg/kg·h-1静注维持。结果 两组手术及麻醉时间差异无显著性 ,但苏醒时间PK组较K组明显缩短。静脉麻醉后 ,K组MAP、HR升高显著 (P <0 .0 1或 0 .0 5 ) ;而PK组MAP、HR无明显改变 ,RR却明显下降 (P <0 .0 5 ) ,但 5、10min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结论 与氯氨酮麻醉相比 ,异丙酚复合氯氨酮静脉麻醉循环稳定 ,清醒快 ,精神症状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氯胺酮、咪唑安定与氯胺酮、咪唑安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和急诊手术患儿40例,年龄2~7岁,体质量12~26kg,ASAI~II级,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20例。入室前A组患儿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4~6)mg/kg,并于切皮前缓慢静脉推注芬太尼1μg/kg;B组患儿肌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4~6)mg/kg。术中根据患儿肢动情况再静脉追加咪唑安定0.05mg/kg和氯胺酮(1~2)mg/kg。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HR、RR、SpO2的变化。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肢动及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氯胺酮、咪唑安定的总用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术前、术中、术后HR、RR、SpO2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中肢动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氯胺酮、咪唑安定总用量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术后苏醒时间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组与B组相比,A组用于小儿静脉复合麻醉效果更优,且安全可行,是小儿临床麻醉值得推荐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剖宫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硬膜外阻滞不全辅用氯胺酮和咪唑安定 (A组 )及阻滞完善未用辅助药 (B组 )的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妊娠产妇各 50例。B组正常施行手术 ;A组则再给予 0 5 %氯胺酮 (0 5mg/kg)与 0 0 5 %咪唑安定(0 0 2~ 0 0 3mg/kg)缓慢静注 (>1min)后实施手术。两组新生儿均行 1、5和 1 0minApgar评分及出生后 5天评估。 结果 :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术后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小剂量氨胺酮和咪唑安定可以用于硬膜外阻滞不全时的剖宫产产妇  相似文献   

20.
我院从2003年开始对小儿阑尾炎、疝气、鞘膜积液、包茎等手术,采用咪唑安定-氯胺酮静脉全麻联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以下简称联合麻醉)和咪唑安定-氯胺酮静脉麻醉(以下简称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法进行对比,以获取一种对小儿下腹部及泌尿手术更加安全、简单、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