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例1 男,4岁.1998年10月开始反复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当地医院考虑淋巴瘤,11月转我院 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心肺无异常.颈部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肋下3cm,质中,无触压痛.脾肋下10cm,质中,未触及结节,无压痛Hb95g/L,WBC5.8 ×10~9/L,PLT 110cm×10~9/L,WBC分类:中性分叶0.41,淋巴0.45,嗜酸0.03,单核0 08,异淋0.03.骨髓片,可见单核型组织细胞及吞噬红细胞的组织细胞,但分类比值不高,仅1%,为反应性增生型骨髓象.腹腔肠系膜淋巴结活检示反应性增生.嗜异性凝集反应1:56阳性.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症.按VD方案及对症治疗后好转,肝脾缩小,各项检查恢复正常,于1999年1月13日出院3月1日因发热再次入我院治疗,入院检查:肝右肋下Zcm可及,脾大平脐,Hb 92g/L,WBC 2.0×10~9/L,PLT 38×10~9/L,WBC分类:分叶0.38,淋巴0.45,单核0.09,异淋0.08,4月8日骨髓片:组织细胞总量增多,但分类比值不高,偶见异常组织细胞,可见单核淋巴样组织细胞及1.5%吞噬有核红细胞的噬血细胞,未见多核巨细胞,嗜异性凝集反应1:112阳性,传单嗜异性抗体强阳性,诊断: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  相似文献   

2.
Lin L  Tang HF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11):695-696
1.病例简介:患儿女,2岁。因精神稍差,腹部不适,B超提示肝内弥漫性病变于2004年1—3月3次入院。患儿有阵发性发热,体温波动于37.5~38.8℃。体检:腹部膨隆,肝肋下6cm可及,质中偏硬,脾肋下2cm,无皮疹,双侧腹股沟可触及黄豆大小的淋巴结数枚。辅助检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达(1036~7560)×106/L;肝功能基本正常,但白蛋白逐渐下降,白球蛋白比例达0.87,谷胺酰转肽酶(γ-GT)及血清磷酸酶(AKP)逐渐增高,甲胎蛋白(AFP)及癌胚抗原(CEA)均阴性;腹部B超:肝肋下6cm,肝内多发性低回声团块,脾肋下2.5cm,后腹膜、肝门、腹腔淋巴结肿大。由于…  相似文献   

3.
骨髓活检诊断"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样大B细胞淋巴瘤三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病例 1:患者女 ,3 2岁 ,因无诱因发热 5 0余天于 2 0 0 1年 6月 18日入院。发热多为午后 ,体温 3 8.7℃ ,伴畏寒 ,盗汗 ,咳嗽 ,咳白色泡沫痰。体检无异常发现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B超检查示肝内钙化点 ,脾大。实验室检查示多种酶学指标升高 :丙氨酸转氨酶 (ALT) 62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86U/L、γ 谷氨酰转移酶 (GGT) 12 8U/L、乳酸脱氢酶(LDH) 13 1μmol·s-1·L-1、羟丁酸脱氢酶 (HBDH) 83 4U/L。血常规示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均降低 ,以红细胞和血小板为甚。病毒Torch ,抗人类免疫缺陷病…  相似文献   

4.
X染色体长臂末端缺失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7岁,因婚后2年未孕前来就诊。夫妇同居,性生活正常。查体:身高158cm,体重42·0kg,智力正常,乳房发育不良。月经初朝20岁,4~5天/每年,量少,痛经(-)。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发育正常,宫颈光滑、略小,子宫前位、偏小,子宫活动、无压痛,双侧附件未扪及异常。阴道B超显示:子宫前倾屈,大小3·9cm×2·6cm×1·5cm,内膜厚0·3cm,子宫底体部与宫颈比1∶1,双侧附件未显示正常卵巢组织,超声提示子宫小(考虑幼稚子宫)。月经第三天基础内分泌激素检查:雌二醇180pmol/L(正常参考值87.8~417·2pmol/L)、卵泡刺激素74·66U/L(正常参考值3·9~8·8U…  相似文献   

5.
病例:患儿,男,8岁,因“腹痛、发热2天”入院。患儿因食草莓后出现阵发性腹痛、发热症状,体温波动在39.2℃左右,伴呕吐、腹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大便为黄色稀水样便,2~3次/日,在外院查血象:wbc 5.1×109/L,w-scr 0.317,w-1 cr 0.602,嗜酸性粒细胞0,给予对症治疗2d,上述  相似文献   

6.
先证者(4) 男,11岁,因发热1月余伴左膝关节肿痛20天,在当地治疗无明显好转来我院就诊。查体:身高125cm,体重26kg,发育营养差,神志清,左膝关节曲屈受限,双侧耳聋。体温38.9℃,心率106次/分,无心脏杂音,血压97.5/67.5mmHg(1mmHg=0.133kPa),双肺呼吸音增强,肝、脾正常。实验室检查:Hb114g/L,WBC14.6×109/L,N0.76,L0.24,Plt159×109/L;血沉47mm/h;抗O≤250U;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6.4mg/L;血清蛋白电泳:A0.69,α10.05,α20.13,β0.11,γ0.02;IgG3.2g/L,IgA0.58g/L,IgM0.52g/L;补体C31.82g/L,C40.68g/L;EAC花环形成率1.5%(正常…  相似文献   

7.
病例:患儿女,14d,因发热1h入院。1h前出现发热,体温38.5℃,无呛奶、吐奶、拒乳,无咳嗽、流涕。系孕41w自然分娩出生,生时顺利。母孕期无合并症,未接触放射物质、化学试剂。居室1年前装修。查体:体温38.3℃,反应可,心、肺无异常,肝肋下1 cm,剑下未及,脾肋下未及。外院血常规WBC 44×109/mm3,N56.7%,L16.7%,M27.3%,Hb12.2g/d l,初步诊断:发热待查。第2天,体温降至正常,但面色苍白,皮肤呈花斑样,胸片示右肺纹理稍增多,行腰穿,脑脊液常规、生化结果均无异常,查血常规WBC 52.4×109/mm3,RBC 400×1012/mm3,Hb13.6g/d l,PLT 329×109/mm3,…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19岁。因反复发热头痛 1个多月 ,腹泻 5d于1999年 5月 18日急诊入院。患者呈急性病容 ,皮肤巩膜未见黄染 ,体温 40℃ ,双侧腹股沟及左侧腋下可扪及数个直径0 .5~ 1.0cm淋巴结 ,质中轻触痛。双侧肺呼吸音变粗 ,肝肋下 6cm ,脾肋下 5cm ,肝脾区有触痛。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1.4× 10 9/L ,红细胞 3.8× 10 12 /L ,血红蛋白 83g/L ,血小板2 2× 10 9/L。行抗感染及对症治疗 ,体温一直未降 ,波动在40℃左右 ,入院后第 2天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 1.35× 10 9/L ,红细胞 2 .5 7× 10 12 /L ,血红蛋白 74.8g/L ,血小板 13× 10…  相似文献   

9.
<正>患者男性,19岁,因颈部淋巴结肿痛4天、发热1天就诊。查体: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瘀点、瘀斑。颈前、颌下、颏下、枕后多发浅表淋巴结肿大,疼痛明显,拒按,表面无红肿、破溃、出血,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及四肢反射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9.79×109/L,ANC 0.53×109/L,HB 122 g/L,PLT 37×109/L;血生化:丙氨酸转氨酶201.5 U/L、谷草转氨酶128.0 U/L、乳酸脱氢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59岁,因“腹胀、乏力半年,加重1个月”于2011-05-23收入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患者2010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乏力,伴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外院查血常规WBC 8×109/L,Hb104 g/L,PLT 5×109/L(磕碰后有皮肤出血点).肝功:ALT 59 U/L,AST 74 U/L,ALP 278 U/L,G,GT394 U/L,余(-);肾功:Cr 95 μmol/L(2010年11月),259 μmol/L( 2011年4月).免疫球蛋白IgG3.7 g/L,IgA 0.55 g/L,IgM 0.54 g/L.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8岁.以"低热、上腹部不适1个月"于2006年8月16日入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发热,体温38℃左右.血常规无明显异常,血清乳酸脱氢酶924U/L.胃镜示,胃体隆起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9岁,学生,因不规则发热伴右上腹疼痛1月余,拟诊多发性肝脓肿,肝肿大待查入院。体检:体温39℃,右上腹显著膨隆,肝肋下5cm,剑突下9cm,质地中等,触痛明显,脾未及。腹部无移动性浊音,右肩关节压痛阳性,神经反射无特殊。实验室裣查:WBC18.7×10~9/L,ESR70mm/1h,AKP10U,AFP(-),HBsAg(-),乳酸脱氢酶225U,细菌培养(-),肝功能及电泳蛋白正常。住院期间应用各种抗生素治疗无效,反复出现高  相似文献   

13.
先证者(Ⅲ2)男,1岁,因反复消化道和皮肤自发出血1年余,伴发热7天于2004年4月5日入院。患儿为第2胎,足月顺产。于生后1月余始反复鼻衄,大便带血,为鲜血。在当地医院行血常规检查血小板为7×109/L。既往史:生后4~5天时反复发作湿疹。查体:T37.3℃。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全身散在暗红色出血点,手背及足背见瘀斑。口唇微绀。眼部球结膜充血,双肺呼吸音粗。睾丸未降至阴囊。WBC7.66×109/L,Hb83g/L,RBC5.41×1012/L,MCV58.6fl,MCHC262g/L,MCH15.3pg。骨髓活检示:增生性贫血;巨核细胞形成血小板不良骨髓象。血常规:WBC17.2×109/L,RBC5.…  相似文献   

14.
先证者(Ⅳ2) 男,3岁1月.因"发热咳嗽20余天,腹痛呕吐10余天"入院.患儿入院前2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4℃,服退热药后体温能降至正常,5~6h后体温复升.伴咳嗽,阵发性3~4声连声咳,有痰难以咳出,咳嗽无明显日夜差异,无气喘气促,无畏寒寒战,无呕吐,无腹痛、腹胀、腹泻,无皮疹.当地医院予"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5天后体温正常,咳嗽改善.10余天前出现呕吐,非喷射性,为胃内容物,同时有腹痛,阵发性,较剧烈,脐周明显,无放射痛,腹痛及呕吐与进食无明显关系,无发热、头痛,无咳嗽加重,无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基本正常.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30 U/L(正常参考值5~50 U/L).腹部B超提示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脑电图提示轻度异常.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患者女,51岁,因“发热、皮疹、关节痛1月”入院1.1病史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牙龈及左下颌肿痛,伴发热(体温38.4℃)、双膝关节酸痛,下蹲后起立困难,无畏寒、寒战。在海军总医院予“柴胡”后体温降至正常,血常规正常,尿Pro2 、Ery5 。CRP升高,ALT48U/L。免疫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功异常川崎病患儿发生冠状动脉损伤(CAL)的直接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就诊的9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实验组,根据谷丙转氨酶(ALT,ALT>50U/L为肝功异常)分为肝功正常组50例和肝功异常组46例;选择58例同期同年龄段呼吸科肺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均进行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检测;同时对实验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川崎病两组之间CAL发生的比率。结果 实验组患儿CRP、D-D、NT-proBN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Z/t=603.00、588.00、48.00、6.65,均P<0.05);肝功异常组患儿CRP、D-D、NT-proBNP的水平均明显高于肝功正常组,HDL-C明显低于肝功正常组(Z/t=682.50、408.00、487.00、3.13,均P<0.05);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肝功异常组CAL发生率明显高于肝功正常组(χ2=5.16,P<...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理及其与血清HBV DNA、HBeAg、ALT关系。方法对194例慢乙肝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HBV免疫组化检查,并检测肝功能、血清HBVM和HBV DNA。结果血清HBeAg阳性组的肝组织G2、G3~4、S2、S3~4发生率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S0组与S1~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G0~1组与G2~4组、HBc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肝组织HBsAg表达为" "者与" ~ "者血清HBV D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组织达S1或(和)G2以上者血清ALT水平分别为:<40U/L组占28.57%,40~80U/L组占53.33%,81~400U/L占80.15%,>400U/L组占77.88%。结论血清HBV DNA与肝组织HBcAg表达有一致性,与肝内HBsAg无关,HBV DNA含量低可能是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高,ASC和轻度肝损害者应争取肝活检,以及时判断肝组织病理程度和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8.
流行性出血热(EHF)临床表现复杂。近2年来,EHF临床三红征、三痛症、皮肤及粘膜出血点、球结膜充血水肿、肾区叩痛等症状体征的发生率明显减少,给EHF的早期诊断带来困难。现报告其临床变异5例。 1资料 1.1类似感冒例1女,28岁。因发热、咽痛4天,停经38~(+4)周,于1992年11月20日入妇产科。初诊:①上感,②0/138~(+4)周孕。体检:体温39℃,血压14/9kPa,无充血、外渗及出血体征,肾区无叩痛,子宫底高35cm。外周血WBC7.3×10~9/L,血小板115×10~9/L。尿蛋白++。入院第2天自娩1足月女婴,产程顺利。产后阴道出血稍多,体温不降,去厕所晕倒1次,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本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发热期、多器官功能障碍期、恢复期三期D-二聚体、心肌酶谱和肝酶谱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我院2011年3月~ 2015年12月收住院的124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及后每2 d进行D-二聚体检测,早晨采空腹静脉血送检心肌酶谱、肝酶谱检测,至恢复期患者出院,记录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热期D-二聚体水平(2231.4±158.6)μg/L、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1520.5±106.7)μg/L,与恢复期D-二聚体水平(321.9±35.3)μg/L相比,发热期、多器官障碍期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多器官功能障碍期AST(183.1±67.1)U/L与发热期AST(372.9±90.0)U/L、恢复期AST(95.8±34.3)U/L对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型AST水平(259.8±65.8)U/L低于危重型AST水平(428.6±140),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普通型LDH(305.4±132.0)U/L、CK(284.4±118.0)U/L、CK-MB(96.5±18.8)U/L与危重型LDH(3902.3±187.4)U/L、CK(799.8±437.3)U/L、CK-MB(206.1±51.4)U/L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型ALT(96.66±42.16)、AST(156.1±37.1)与危重型ALT(372.9±61.6)、AST(651.8±34.3)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D-二聚体、心肌酶谱早期便出现异常改变,且病情越重,D-二聚体、心肌酶谱升高越明显,但肝酶谱的改变有一定的滞后性,早期检测D-二聚体、CK水平可以识别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危重病例、D-二聚体、CK水平下降预示病情好转,可以指导预后。  相似文献   

20.
胃出血的常见原因为消化性溃疡、胃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胃肿瘤、药物等。萝卜引起胃出血者罕见,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34岁。因上腹部疼痛、头晕、排黑便5次,于1989年11月16日入院。既往虽有上腹不适但胃镜检查正常。体检:T 37℃、P 94次/min、R 17次/min、Bp 13/9 kPa。睑结膜苍白,心肺正常;剑突下压痛,肝脾未触及。RBC 2.60×10~(12)/L,Hb 80 g/L,WBC 4.6×10~9/L,N 0.66,L 0.34;肝功能正常;B超检查未见异常;大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