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有明确冠心病史的患者在无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呈缺血性ST段压低的表现,此为冠心病远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动态心电图(DCG)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心律及ST段进行24小时动态观察,以进一步探讨此类患者心肌缺血的程度,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规律与心脏节律变化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出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远期预后。方法对701例体检者进行24hDCG检查,并随访36个月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死亡(CD)发生情况。结果根据24hDCG检查结果,将有心肌缺血发作患者108例(15.4%)作为心肌缺血组,其中完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99例(91.7%);其他593例作为无心肌缺血组。无心肌缺血组第6、12、36个月随访时AMI和CD发生率低于心肌缺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心肌缺血时间<60min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9.3%,无心肌缺血组发生率为3.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心肌缺血时间≥60min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33.3%,显著高于无心肌缺血组的3.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4hDCG检出的老年人心肌缺血(主要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常见的且有重要的预后意义,尤其是总心肌缺血时间≥60min者。  相似文献   

3.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指临床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缺乏胸痛及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而且易为患者和医生所忽视,是冠心病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笔者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采用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100例,弥补了常规心电图只能记录静息状态的心电波形之不足,明显提高了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年龄≥70岁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282例。记录每例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从手术开始到术后连续48hHolter监测,记录术中情况及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得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2.3%;其中各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心肌缺血13.1%、房颤6%、Lown氏分级Ⅳ级以上的室性早搏4.3%、心绞痛1.1%、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0.4%;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相关的5个危险因素分别为:糖尿病[OR值2.348,95%可信区间为(1.128,4.887),P=0.022]、冠心病[OR值2.848,95%可信区间为(1.147,7.070),P=0.024]、术前ST缺血改变[OR值2.803,95%可信区间为(1.057,7.430,P=0.038]、术中失血量≥1500ml[OR值4.389,95%可信区间为(1.288,14.961),P=0.018]、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OR值3.062,95%可信区间为(1.244,7.539),P=0.015]。结论围术期心血管事件中,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最高,且多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糖尿病、冠心病、术前ST缺血改变、术中失血量≥1500ml、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5个因素为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冯年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59-3760
目的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142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3个月内出现心肌缺血症状的患者50例设为观察组,其余未发病患者92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并发高血压24.0%、高血脂4.0%、嗜酒12.0%,均低于对照组的29.3%、12.0%、22.8%(x2=6.25、9.30、11.29,P〈0.05、P〈0.01);两组并发糖尿病、嗜烟、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嗜酒是影响无症状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是指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而无胸痛或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的临床现象。近年来,随着动态心电图的广泛应用,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广泛存在于各种类型冠心病的病程中。据初步统计,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约占所有缺血发作的72%,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可高达86%,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心肌缺血,也称寂静性心肌缺血,指在冠心病患者中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但患者不出现心绞痛样的症状。但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因不出现临床症状易被患者自身所忽视,有的发生了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作为首诊而就医。早期诊断无症状性心绞痛,早期施行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杨松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616-617
<正>无症状心肌缺血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或称隐匿性心肌缺血(SMI),是指确定有心肌缺血客观证据(如心电活动、左心室功能、心肌血液灌注与心肌代谢异常等),但缺乏胸痛或者与心肌缺血相关之主观症状。其发作十分隐匿,针对各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极容易发生各种心脏事件。发作时可以无任何症状,对预后影响非常大,24h动态心电图(Holter)不但可以监测心脏  相似文献   

9.
王彬 《临床医药实践》2001,10(11):823-824
目的 :为了探讨冠心病心脏自主神经的功能变化情况及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和发生规律 ,将119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缺血性 ST段改变情况及心率变异性进行分析 ,发现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降低 ,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显著高于有症状者 ,且发作时是否伴有疼痛与缺血发作状态、持续时间、发作时平均心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合并心肌缺血时以无症状性常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指患者无心绞痛或心肌缺血相关主观症状,而经检查发现有客观证据的一过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又称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选择86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和52例健康人行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对比,心率变异性分析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min平均RR间期标准差(SDANN)等。结果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各时域指标依次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心肌缺血改变了自主神经调节的均衡性,而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可能与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加重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4例临床已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中,心肌缺血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心肌缺血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多发生于6:00~11:00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肌缺血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冠心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对早期检出SMI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临床分析动态心电图监测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资料。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75例冠心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对两种检测方法的临床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心电图检查心肌缺血症状患者21例,动态心电图监测发现48例,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经动态图监测可见,ST段阵次变化次数为450例,无症状、有症状心肌缺血变化分别为314阵次、136阵次,无症状心肌缺血阵次发生率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阵次(P <0.05),而无症状心肌缺血有明显的昼夜规律,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生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生的ST段下降幅度、持续时间对比无差异(P> 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心电图,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准确率高,对于指导临床预后,改善预后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冠心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变化情况以及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发生规律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9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其年龄分别分为A、B、C三个组,并对所有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69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9例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占56.6%,22例患者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占31.9%,在24h内共发生261阵次缺血性ST段下移每人平均3.78阵次,其中215阵次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占82.4%,46次为有症状心肌缺血,占17.6%。三种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例数分别为3、14、22,发生无症状心肌缺血例数分别为2、7、13。在心肌缺血发生时候,ST段压低幅度为0.1~0.4MV,平均为(0.169±0.003)MV,平均心率为78次/min,ST段压低时候为92次/min。结论动态心电图作为检测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对于患者病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使用动态心电图监控冠心病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症状,通过记录探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病率、发病规律、发病时间、发病情况,并通过动态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及指导临床治疗来体现其应用价值。方法对116例冠心病患者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记录系统进行24h监测。结果 116例冠心病患者有108例发生心肌缺血(病发率93.1%),检测出的心急缺血共发作562次,其中有482次是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病发率85.8%);ST段下移在早上6-12点之间最为频繁,在0-6点出现率最低;夜间心肌缺血阀的变异值出现上升,ST段下移持续时间长;心率加快,引发严重的心肌缺血。结论动态心电图对诊断无症状心肌缺血有较为理想的诊断效果,属于非创伤性的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林超 《中国医药指南》2013,(15):109-11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结果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明显高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频率,而且白天与夜间发作频率上基本相同。结论动态心电图对糖尿病性冠心病的诊断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能较早的发现糖尿病性冠心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00例已经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的检查,统计分析其ST段压低的阵数、当时是否存在自觉症状及存在的持续时间。结果 92例为缺血型ST段改变,占92%。其中,34例为自觉症状者,占34%,66例为无症状者,占66%。共发现300阵的ST段压低,其中,有症状为92阵,占30.67%,无症状为208阵,占69.33%。结论在冠心病诊断时,无症状性的心肌缺血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动态心电图可以提高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检出率,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预后的评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无症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为了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规律,我们对64例冠心病患存实行24h动态心电图观察,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报道如下.l资料和方法1.l一股资料我院于1997{6~1998一门,经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用DCG监测则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表现患者64例共103次,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5376。779)岁,(39-74岁).冠心病诊断按美国心脏协会1979年制定的标准,结合临床、体征、心电图、运动心电图进行诊断,其中心肌梗塞问例,心绞痛型38例,心力衰竭16例。1.2方法采用美国ComPaqDeskPro型DCG监测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9.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是近年来冠心病(CAD)防治重点之一,由于发作隐匿,易被患者忽视,不少CAD患者发病或猝死前毫无症状,故SMI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动态心电图(DCG)是检测SMI重要方法之一,对评估SMI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成功接收经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分析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成功接收经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发生不良心脏事件35例(35.00%)。经单因素分析,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患者的年龄(67.55±1.11)岁、病变血管支数(1.56±0.51)支、有糖尿病史占比91.43%、有高血压史占比88.57%、有吸烟史占比94.29%均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患者的(62.12±0.45)岁、(1.41±0.21)支、7.69%、6.15%、7.69%,支架数目(1.44±0.61)支少于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患者的(1.63±0.22)支,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多因素分析,年龄、支架数目、病变血管支数、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均为成功接收经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对于成功接收经冠脉支架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而言,需要掌握好影响其预后效果的相关因素并加以预防、控制,以此达到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